?

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適宜度評價

2020-09-16 02:43伍文生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動量長三角權重

伍文生

(合肥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隨著創新活動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步發現創新系統的組成原理與生態系統有相似性,創新范式研究進入區域創新生態系統階段[1]。2003年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提出了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總括性概念[2]。黃魯成最早開始研究區域技術創新生態系統[3]。劉志峰分析了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4]。祁明提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是由五個環形成的結構體系[5]。詹志華提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成的內生、外生動力機制[6]。郭金明認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運行會經歷新生、成長、成熟和重生等階段[7]。在定量評價方面包括適宜度[8]、健康性[9]、成熟度[10]、創新效率評價[11]等。

綜上所述,有關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包括內涵、構成要素、結構體系、生產機制、發展階段、系統評價等。但針對跨行政區域的研究還不夠豐富,主要有京津冀區域創新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位適宜度評價[12]。2019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地區包括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13]。通過對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評價,有利于定量分析長三角三省一市創新活動質量,為提升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1 模型選擇

生態位由Grinell首次提出并認為是一個種或一個亞種所占據的最后分布單位[14]。李自珍認為生態位適宜度是指一個種居住地的現實生境條件與最適生境條件之間的貼近程度[15]。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適宜度是指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內各主體在開展創新活動過程中,其自身所需的最佳資源位與區域創新環境所提供的現實資源位之間的貼近程度[16]。生態位適宜度值越大,說明現實資源位與最佳資源位越接近,反映創新主體所需的創新條件滿足程度高,能夠有效開展創新活動。反之,生態位適宜度值越小,不利于創新主體開展創新活動。假設有m個評價對象,n個評價指標,則Fij(i=1, ,….m;j=1, ,….n)表示第i個評價對象的第j項指標值,模型的構建步驟如下:

1.1 基于改進CRITIC法確定生態因子權重

1.1.1 指標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由于各指標量綱和數量級不同,在進行評價之前,根據指標性質,采取最小最大標準化方法,將Fij轉化為無量綱化的fij。

正向指標:fij=(Fij-Fjmin)/(Fjmax-Fjmin),

(1)

負向指標:fij=(Fjmax-Fij)/(Fjmax-Fjmin)。

(2)

式中,Fij為第i個評價對象的第j項指標值,Fjmin和Fjmax分別為第i個評價對象第j個指標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fij為對應的標準化值。

1.1.2 確定指標權重

(3)

Cj越大則表明第j個指標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相對重要性也越大。則第j個指標的客觀權重wj應為:

(4)

進而得到權重向量w=(w1,w2,…,wn) ,1≤j≤n。

1.2 生態位適宜度模型構建[18]1.2.1 生態因子的最佳生態位faj

假設fij為第i個評價對象的指標j上的現實生態位,faj(j=1, ,….n)表示評價對象第j個指標上的最佳生態位。

faj=max(fij),(j=1, ,….n)

(5)

1.2.2 創新生態系統適宜度Suitai

(6)

式中,Suitai表示第i個評價對象的適宜度,如果該值越大表示適宜度水平高;wj表示第j個指標所占權重,表示該指標在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程度;ε是模型參數,取值范圍[0,1],參數值大小一般根據Suitai=0.5來確定。

1.2.3 確定模型參數ε值

(7)

ymin=min{yij},ymax=max{yij}

1.2.4 計算進化動量EM

進化動量EM能進一步說明區域創新生態系統適宜度的進化空間,如果進化動量EM值越大,表明其適宜度的提升空間較大。其公式為:

(8)

2 實證分析

2.1 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構成要素,結合覃荔荔[19]、萇千里[20]、劉洪久[21]、張貴[22]等已有文獻梳理,遵循指標體系設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系統性以及數據的可得性原則,構建包括創新群體、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成果4個生態要素,11個測評指標,27個生態因子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1)創新群體。創新群體是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活動主體,主要包括企業、研究機構、高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能夠反映企業創新水平;研究機構及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能夠為提升區域創新水平提供源動力;高新院校及教師數量能夠反映對創新的支持以及對創新人才的培育力度。

(2)創新資源。創新資源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活動提供條件,主要創新人才、創新經費、創新投資。R&D人員反映出創新活動人力資源的豐富程度;R&D經費支出及創新投資情況,反映創新活動資金的充足情況。

(3)創新環境。創新環境是創新群體利用創新資源開展創新活動所處的經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等環境。通過人均GDP、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支情況反映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通過圖書館數量及藏書量反映區域的文化基礎;公路、鐵路里程數以及郵政、電信業務量情況反映創新交流活動便利程度。教育費用支出能夠為區域創新人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經費保障。

(4)創新成果。創新成果是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活動的結果,主要包括理論成果和應用成果。三大專利授權量情況能夠反映創新活動的理論成果。技術合同成交額以及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能夠反映創新活動的應用成果。

表1 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適宜度評價指標體系及生態因子指標權重

2.2 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的指標數據主要來源是長三角三省一市國民經濟社會統計公報、統計年鑒以及安徽省科技統計公報、《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2.3 數據分析結果

2.3.1 利用改進CRITIC法確定生態因子指標權重

將2016-2018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原始數據構成4X27階判斷矩陣,通過公式(1)將原始數據標準化,利用改進CRITIC法公式(4),確定了27個生態因子指標權重,結果如表1所示。

2.3.2 利用生態位適宜度模型確定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適宜度和進化動量

在利用改進CRITIC法確定生態因子指標權重的基礎上,利用公式(7),確定模型參數ε值。2016-2018年參數ε值分別是0.4809、0.4901、0.4926。將模型參數值帶入公式(6),得出2016-2018年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適宜度,同時為進一步了解其進化空間情況,利用公式(8),得出其進化動量。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6-2018年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適宜度及進化動量評價結果

3 結論及建議

3.1 結論

第一,利用改進的CRITIC確定各年份生態要素的權重。從賦權結果來看,2016-2018年平均權重排序分別是創新環境(0.4130)、創新群體(0.2450)、創新資源(0.2153)、創新成果(0.1271)。說明創新環境對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適宜度的影響程度大,應不斷加強經濟環境、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創新環境生態要素又以經濟環境影響排首位;從單個生態因子權重來看,2016-2018年平均權重排在前三位生態因子分別是研究機構數量、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郵政業務量,說明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適宜度水平受創新群體中研究機構的影響較大,同時也受到地區的基礎設施的影響。

第二,利用生態位適宜度模型測算出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生態位適宜度及進化動量。從總體來看,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適宜度呈現不均衡性。生態位適宜度方面,江蘇位列第一位,2016-2018年生態位適宜度平均得分達0.8377,說明江蘇省所需的最佳資源位與區域創新環境所提供的現實資源位之間的貼近程度高,有利于開展創新活動。以2018年數據為例,13個超過平均權重的生態因子中,江蘇省有10個生態因子指標數值排名第一;進化動量方面,安徽省排在第一位,2016-2018年進化動量平均得分達0.9017,說明安徽省生態位適宜度提升空間較大。

3.2 建議

3.2.1 不斷提高生態要素質量,提升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創新水平

區域創新生態系統中各類創新主體在一定的創新環境下開展各類創新活動都需要長期持久的積累與完善的過程。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是由各類創新生態要素及生態因子構成的有機體。因此,要發揮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等創新群體的創新主體作用,著力優化經濟發展、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等創新環境,提高創新人才、創新經費、創新投資等創新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快理論和應用創新成果的轉化,提升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整體創新水平。

3.2.2 發揮創新比較優勢,激發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創新動力

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內三省一市要準確評估自身創新優勢與劣勢,定量分析生態位適宜度,不斷發揮創新優勢要素,補齊創新短板,注重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的內生動力的培育,大力發展區域重點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優化創新環境,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積極開展創新活動,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注入創新發展新動能。

3.2.3 建立共生協同演化機制,優化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競爭格局

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規劃指導下,逐步建立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共生協同演化機制。首先,要理順協同合作體制機制,成立以政府政策引導,企業廣泛參與的各層面、各行業的全方位跨行政區域協同創新聯盟,建立區域間協同溝通體系。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區域內創新人才、創新投資等創新資源的開發和共享平臺,實現各省市科技創新資源投入、轉化、產出平臺的互聯互通,發揮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資源的最大效果。同時要擴大市場開放力度,推進對外投資、高新園區、經濟開發區全面開放,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培育良好的區域創新環境。最后,建立統一的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以創新成果為紐帶,堅持面向市場,充分發揮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政府、中介服務機構等創新群體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實現區域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動量長三角權重
權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領導的補償性辱虐管理行為?*
“1+1=7”凝聚長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緊扣一體化 全面融入長三角
權重常思“浮名輕”
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之秘訣
原子物理與動量、能量的結合
動量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首屆長三角新青年改稿會”作品選
2019長三角企業100強
為黨督政勤履職 代民行權重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