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回歸分析法對我國大豆產業產銷平衡問題的研究

2020-09-17 13:39胡藝馨周凱月李鐘銘
全國流通經濟 2020年20期

胡藝馨 周凱月 李鐘銘

摘要:大豆是我國最早種植的幾種農作物之一,是我國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大豆產業集中在我國東北地區,而在其他地區產量有限,這使得我國對大豆的需求有很大部分依賴進口。然而,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加劇,進口成本過高;同時許多地區的大豆生產經營方式未形成體系,與發達國家有較大距離,這些都造成產銷之間的缺口。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如何實現大豆產量與銷量的平衡,使用回歸分析法,調控大豆的產銷關系,預測大豆的產銷,為政府和研究機構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大豆產業;產銷平衡;回歸分析法;定量預測

中圖分類號:F323.7 ?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20-0016-03

一、我國大豆產業概述

大豆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農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大豆可用于加工多種產品,例如豆油、豆制品、動物飼料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植物蛋白制品消費不斷擴大,對大豆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大豆生產和國際貿易越發繁榮。從國際貿易角度看,作為目前的全球第一的大豆進口國,中國的大豆需求量接近90%依靠進口。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8年中國大豆進口超過8800萬噸,雖然同比下降7.9%,仍顯示出中國大豆巨大缺口。

二、產業整體產銷狀況

當前,我國大豆產業基本以家庭為單位生產,組織化、規?;潭鹊?,產業化程度不高,技術落后。從生產的角度來看,大豆總產量整體呈現增長趨勢,但增長較為緩慢。國產大豆越發無法滿足國內增長的需求,大豆自給率連續下降;由于農產品生產周期長、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等特點,大豆供給不穩定,這使得生產針對市場價格變動的調整敏感性低,時間上具有滯后性;同時國內大豆種植產量有限,無法滿足國內需求,產生國內大豆需求依賴國際貿易進口的情況。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市場信息不靈,從農戶—收購商—零售商的產銷環節中,由于信息不足導致產銷風險。這些因素都會給產銷平衡的實現帶來挑戰。

三、產銷不平衡的問題的提出

無論是大豆種子脫銷,還是由于非洲豬瘟導致的大豆需求量下降,2007年糧食危機以來大豆價格頻繁漲跌,都體現了大豆產銷環節具有不穩定性。從大豆價格市場化以來,大豆零售價格較為平穩,而收購價格波動相對頻繁。由于大豆在我國農產品中的重要地位,這種不穩定性有可能對我國整體農產品行業帶來不利影響。

由于大豆銷售量缺乏統計調查數據,因此使用大豆進口量和出口量對于銷售量進行估計。銷售量將簡單估計為當年生產量-出口量+進口量的值。自2009年以來,大豆銷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這種趨勢在2017年達到頂峰。此外,這十年間銷量增速總體波動上升,在2018年增速放緩,形成負增長。從表1中數據來看,該下滑是由于進口量的大幅度減少,其原因是2018年3月起由美國發起的中美貿易爭端。這意味著進口減少的情況下,我國生產難以彌補缺口。

四、我國大豆產銷影響因素分析

1.大豆運輸成本高昂

我國大豆主產地主要在東三省和華北地區。東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屬于北方大豆區,其大豆生產產量在全國持續保持前列。大豆加工業的布局往往集中在南方沿海地區,這導致了長期以來大豆從生產到加工之間需要經歷長途的運輸。自從開放港口貿易后,進口大豆也開始從東南沿海的港口運輸至各地大豆加工廠。綜合上述,大豆運輸動態布局主要是從主產地、東南沿海港口運送至各地區的大豆加工業區。

在此過程中,大豆面臨著難以避免的運輸成本高昂的問題。例如運輸環節多,層層削減利潤;運輸時間集中,大豆剛上市時含水量高,不利于儲存和運輸,因此運輸會滯后1個月左右,與其他農作物同時運輸,渠道難免擁擠,使高效運輸成了難題;鐵路運輸能力有限,進一步增加了運輸成本。

2.大豆生產效率低下

目前,我國大豆產業技術相對落后,生產不具有規模性,基本呈現一家一戶,收購商統一收購的形式。據統計,2019年我國大豆產量居于世界第四,占據全球大豆產量4.41%。位居我國之前的分別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分別占據全球大豆產量的34.29%,32.45%和15.25%。其全球三大主產區單產都有提升趨勢,其中,美國2019年單產提升5.7%。我國近幾年單產情況如表3。

經過對比,中國單產增長速度明顯低于世界其他大國,同時中國單產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單產水平。這意味著我國單產水平已經成為影響大豆生產的制約因素,提高單產是未來大豆產業發展的首要目標。在當前種植面積不再擴大的前提下,生產效率直接影響產能。當前本土大豆單產低、技術落后、不具有規模生產優勢,且大豆品質有待提高,難以進一步擴大市場和提高議價能力。

3.國際貿易形勢的不利變化

國際形勢的變化也給大豆貿易帶來了風險。中國大豆需求近年來大量依賴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進口,而中美貿易摩擦縮減了來自美國的大豆進口,產生了一個需求缺口。這個缺口在當前很難從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進口中彌補。頻繁變動的國際貿易形勢使當前大豆生產與需求的矛盾很難緩解。

4.大豆產銷對接不暢

大豆產業的產業鏈涉及生產、流通、加工、消費、貿易各個環節。其中,流通渠道很大程度影響了交換是否成功完成。當前,大豆產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中,尚未形成可信賴的信息傳導機制,也未建立統一、透明的共享信息互聯網平臺。同時,大豆的流通成本也普遍高昂,這是對流通渠道的輕視導致的結果。據調查,當前農民買賣大豆產品最主要是通過國家糧站、私人商販等收購商上門收購,方式主要為一次性銷售,其渠道相對來說單一。此外,基于這樣的收購模式下,農民的議價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大豆收購價格較低。來自市場的利益往往在收購商的流通環節中稀釋,因此即使大豆價格提高,農民也很難受惠。

五、對策與建議

1.減少貿易逆差

減少貿易逆差,提高國產大豆生產能力,要將生產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進行轉變。利用創新栽培技術、規?;c機械化生產、提高種植效率等手段,提高國產大豆競爭力,提高國產大豆在大豆需求中的占有率,減少大豆對于國外進口的依賴。

此外,合理進行政策扶持,對大豆產業貿易有很大幫助。首先,對農戶進行補貼扶持,鼓勵產業發展,降低農業貸款門檻;其次,實行稅收減免,避免成本的進一步增加;最后,減少大豆產業的流通渠道阻礙,建立信息平臺,提高流通各環節的風險應對能力。

2.建立信息傳導機制

縱觀大豆產銷中的各個環節,其中受阻的部分不乏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誤判。信息傳導機制和信息公開,可以有效減少突發風險對產銷鏈的影響。信息傳導機制首先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公開信息,確保獲取真實、透明、及時更新的大數據信息是整個信息傳導的基礎。其次,準確利用預測模型,有利于各個環節的主體對市場風險進行合理化估計、對未來狀況進行初步把握。最后,要建立一個應急措施計劃,從政府到運營商,再到農戶,采取必要的應急方案對突發風險進行管控。

此外,大豆產銷渠道也具有較大改進空間。目前,大豆由收購商向散戶進行收購,隨后同時向加工廠、批發市場、零售市場進行銷售。而加工廠將大豆原料進行加工后,其產品也向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流通,其間有大量的轉運過程。降低流通成本、運輸成本,利用好當前發達及交通網絡,公路、鐵路、水路等運輸方式靈活運用等措施,將大大增加產銷對接的便利。

3.定量預測模型的應用

實現產銷平衡,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對歷史數據進行時間序列分析,從而通過定量方法對未來的需求進行合理的預測。線性趨勢預測是時間序列分析中的一種,是指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穩定增長或下降的線性變化規律。經過分析,產品銷售量與時間變量之間存在線性關系,符合模型Y=a+bx。

該定量模型可用于政府的宏觀政策預警與對策制定,也可以使農戶對市場變動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從而適當調整生產規模,調控風險。

參考文獻:

[1]楊樹果.產業鏈視角下的中國大豆產業經濟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4.

[2]熊巍.中國柑橘產銷預警系統構建及應用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5.

[3]周潔.安徽佳通輪胎產銷平衡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6.

[4]滕飛,王利民,劉佳.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大豆進口潛力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8,30(05):102~109.

[5]劉愛民.中國大豆產業布局與大豆進口政策[J].中國農業信息,2003,(02):9~11.[6]柴舉畔.探析大豆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9,39(02):127~128.

[7]王遐見.糧食合理流向與產銷平衡機制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02,(12):15~20+23.

作者簡介:

1.胡藝馨,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

2.周凱月,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

3.李鐘銘,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