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體化談“學、練、賽”及其應用

2020-09-22 08:42于素梅
體育教學 2020年8期
關鍵詞:聯合一體化

于素梅

摘? 要:體育課程一體化提出“學、練、賽”多種形式聯合,需要有效的聯合策略。本研究從形成運動能力、滿足運動興趣、塑造體育精神等方面分析了強化“學、練、賽”對體育課程實施的價值體現,探討了課堂內外“學、練、賽”認識誤區,并從全面把握特點及關系、合理組織活動及創新、有效評價結果及推進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一體化的“學、練、賽”聯合策略。旨為順利推動體育課程一體化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方法借鑒,為深化體育課程改革、提高體育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發揮一定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一體化;學、練、賽;聯合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8-00-03

體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提出了“多元化”機制,其中,強調了“學、練、賽”聯合對促進一體化的重要作用[1],基于以前體育課程實施從形式上強調了“學”與“練”,而對“賽”多有忽略,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就顯得力度不夠,效果不突出。體育課程一體化提出了“學、練、賽”聯合應用,意味著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之間還要協調把握,各自發揮作用的同時,體現相互聯合的積極影響作用,實現對學生發展的全面促進。

一、強化“學、練、賽”對體育課程實施的價值體現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曾多次強調體育學科課程要提倡“教會、勤練、常賽”,這意味著三者缺一不可,當我們從學生學習與提高的角度來理解的話,實際上,就是要強調“學、練、賽”的協調一致和高度統一,三者有機聯合才能對體育課程實施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學、練、賽”是形成運動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

體育專項運動的學習要經歷學習運動技術、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運動能力三個遞進的過程,三者之間關系密切,前者依次是后者的基礎和保障,學會運動技術代表著動作的正確程度,學對了也即學會了技術;掌握運動技能是運動技術的熟練程度,熟練了即掌握了技能;形成運動能力是運動技能靈活運用程度,靈活了即形成了能力。技術、技能和能力與“學、練、賽”密不可分,尤其是要形成運動能力,三者更是不可或缺,一方面運動能力是從技術到技能再到能力的遞進式形成的過程,另一方面學與練更傾向于技術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練與賽更側重于技能與能力的掌握與形成,因此,要想達到運動能力的形成,“學、練、賽”缺少任何一種方式都難以實現。因此,一體化提出“學、練、賽”聯合,更為明確地指向于體育課程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過去的學習某項技術或掌握運動技能的層面上,希望能夠“學、練、賽”多種形式聯合達到運動能力的形成,運動能力也是高中課標提出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運動能力形成也為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鍛煉奠定了基礎。

(二)“學、練、賽”是滿足興趣養成鍛煉習慣的前提

不同的學生有著各自的運動興趣,但也有其共同特點,即愛動與喜歡競爭,在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如果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不失時機地組織各種各樣的比賽活動,就能夠有助于滿足學生們共同的需求,同時,通過讓學生參加自己喜愛的或通過選項學習所選擇的運動項目的勤練與常賽,也能滿足學生不同的專項運動興趣?,F實情況反映,當前很多學生尚未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所以,有些學生除了參與學校開展的體育課、大課間等活動,課外、校外都難以保持經常鍛煉,而體育課程一體化強調“學、練、賽”聯合,將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百悺痹谝欢ㄒ饬x上來講,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練”,或者稱為更高級形式的“練”,達不到勤練和常賽,學生就難以強化練習,鍛煉習慣也就無從談起。由此可以看出,“學、練、賽”也是滿足興趣和養成鍛煉習慣的前提,“學、練、賽”也就更不容忽視。

(三)“學、練、賽”是塑造體育精神健全人格的保障

體育精神是體育的整體面貌,是公平、公正、公開及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的反映,是體育的理想、信念及體育知識、體育道德、體育審美水平的標志,是體育的支柱和靈魂。體育精神包含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體育情感指學生在課內外體育活動中產生的持續、穩定的態度體驗,表現出對體育的熱愛,尤其對體育濃厚興趣,這種興趣能提升參與水平。體育品格是體育的品德和人格特征,如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勇敢拼搏、刻苦鍛煉、互相激勵等。體育精神塑造是體育學科在“以體育人”方面的重要目標,強化“學、練、賽”有利于體育精神相對完美的塑造。健全人格是指人格的正常和諧的發展,蔡元培先生在1919年就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皩W、練、賽”多種形式的聯合不僅能夠學會運動技術、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運動能力,而且刻苦又持之以恒的學與練,拼搏又合作的參與競賽能夠有利于體育精神的塑造和促進人格更加健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說明在體育鍛煉中強化“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體育課堂內外強化“學、練、賽”應走出的誤區

“學、練、賽”在認識與操作層面需要了解到位、方向明確、實踐有效,否則,就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目前,現實中還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對“學、練、賽”在體育課堂內外強化中的誤區,需要走出誤區才能優化實施策略。

(一)走出一刀切、大統一學生被動參與學習的認識誤區

體育學習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種特殊學習方式,是要通過實踐活動,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聽講、觀察、練習等多種學習行為方式共同完成的,而且,大多數課堂都是通過此方式體現學習的過程,基本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被廣大一線教師普遍采用。這種被大家認同的學習方式并無不妥,但在具體操作層面,卻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即體育教師通常會按照自己的思路、習慣和施教方案組織學生學習,通常是“以教定學”。這樣一來,把全班學生當作一個學生來教的現象就較為常見,具體看到的是一刀切、大統一的組織,學生往往是在被動地接受式學習,既沒有結合學生的實情區別對待,也沒有讓學生有自主學練的時空安排。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長期以來,人們比較追求整齊劃一的組織,尤其是在評優課上,一些專家明確提出要組織有序、隊形整齊、步調一致等,這種認識實際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教師的教是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需求、學習能力等靈活把握該如何教,要“以學定教”,全面把握學情,有效組織學生學習,不切實際的、大統一的讓學生被動參與學習的現象要盡可能規避,走出認識上的誤區,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走出課堂過分追求大密度、大強度練習的認識誤區

密度和強度是衡量體育課科學與否、質量優劣,以及鍛煉效果等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認識到了體育課上合理安排練習密度和強度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尤其是《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提出了“保證一定的運動負荷,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并進一步提出“每節課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練習密度應不低于50%;每節課學生平均心率,即運動強度,應達到140~160次/分”,一線教師們對密度與強度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部分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課也有不少體育教師模仿高中課標中的規定強化了密度與強度,其中,有些課上為了能夠不低于此規定,甚至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上有過分追求大密度和大強度的現象。然而,一節體育課上無論是密度還是強度,在確定其大小之前,需要充分考慮課的類型、運動項目特點、學生實際等,單純為追求密度和強度的體育課,顯然其科學性和適宜性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證,畢竟密度和強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適中、有效才是好。

(三)走出將課內外比賽完全等同于競技比賽的認識誤區

在“學、練、賽”中的“賽”究竟與競技體育中常說的競賽是何種關系?是否等同?如有不同該如何把握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賽”?這些問題如能準確把握,有利于一體化提出的“學、練、賽”的聯合與有效開展?!皩W、練、賽”中的“賽”不能與嚴格意義上的競技體育中的比賽畫等號,但也不是毫無關聯。體育課程一體化實施強調“學、練、賽”綜合發揮效應,要消除只重視“學”與“練”而忽略“賽”的現象,但要正確認識、合理把握和有效組織豐富多樣的“比賽”活動,除了課堂上的教學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比賽強化練習,便于掌握運動技能和形成運動能力,還要注重組織課外的班級、年級、校際之間等的比賽,甚至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外一些社會機構組織的某單項運動的競技比賽。一些在某項運動上有天賦的學生,或許通過參與多種層級的專項比賽能夠進一步提高專項化水平,可以作為一項特長發展。普通學生通過“學、練、賽”這種系列化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其對體育的興趣,更有利于促進對終身體育技能的掌握等。然而,現實中,有一些人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往往將“學、練、賽”中的“賽”完全等同于競技體育中的“賽”,會有兩種現象存在:一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尤其是在課堂上不組織教學比賽,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有的認為場地器材條件達不到比賽所需,或者認為上課時間不充裕,或者認為班級人數過多無法組織比賽,或者認為學生還沒有掌握沒有辦法賽起來,等等。二是體教不融合,組織學生參與課余訓練和校外各類比賽,但忽略學生文化課學習及其全面發展的教育,為比賽而比賽,錦標主義思想較為嚴重,上至校長,中至教練,下至學生,過多強調競技運動賽事,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學校體育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也影響體育課程一體化有效實施。

三、基于一體化聯合實施“學、練、賽”的有效策略

走出“學、練、賽”的認識誤區,就要在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精準把握“學、練、賽”,然而,基于體育課程一體化提出的“學、練、賽”形式聯合,該如何有效實施呢?

(一)全面把握“學、練、賽”特點及相互關系

要在體育課程一體化實施過程中做好“學、練、賽”的聯合,既需要把握各自的特點,還要能夠明確三者相互之間的關系,否則難以聯合發力促進一體化。首先,“學、練、賽”各有特點,“學”,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即從外界獲取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過程。因此,“學”之源主要來自外部資源或由教師的“教”而傳遞。就體育學習而言,通過“學”而獲取初始知識(包括操作性知識即技術)等,在這一過程中,就要確保外界資源和“教”的正確性、適宜性,否則,就難以獲得理想的“學”的效果?;诖?,“學”的特點比較強調對外部信息的精準性獲取?!熬殹笔且粋€自我主導的過程,是通過身體的不斷體驗,甚至會經歷試錯過程,最終達到對技術動作的熟練掌握,甚至是自動化程度,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對正確技術的“練”要持久,刺激量與強度不夠就難以熟練掌握,自動化也就無從談起?;诖?,“練”的特點比較強調對正確技術等的持久性實踐?!百悺笔怯蓛榷獾恼故?,即把練習而獲得的技能等通過比賽的方式展現出來,這個過程要把握賽的目的、賽的內容、賽的形式、賽的結果等,換言之,賽的目的要明確,賽的內容要清晰,賽的形式要多樣,賽的結果要反饋,這樣就能夠通過“賽”達到理想的目標?;诖?,“賽”的特點就比較強調豐富性的組織,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賽”能夠體現綜合育人功效,通過“賽”對“練”的高層次強化,通過“賽”培養拼搏進取、團結協助等的體育精神,通過“賽”激發學生對運動的熱愛及濃厚的興趣,通過“賽”檢驗學練結果等。因此,“賽”在體育課程一體化實施中少不得。其次,“學、練、賽” 三者不等同但關系密切,一方面體現出“賽”前要“練”,“練”前要“學”,即三者主要是依次呈現;也互為促進,以“賽”促“練”,以“練”促“學”,即三者是有結果導向關系。另一方面體現出依次強化達到不同的或相同的目標,強化“學”達到“知”,強化“練與賽”達到“能與行”,“知、能、行”三者有機聯合共同促進“健”,因此,“學、練、賽”的聯合實施有效促進“知、能、行、健”目標的達成。

(二)合理組織“學、練、賽”活動及強化創新

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練、賽”各種形式的活動開展要想達到一定的效果必須合理組織,不僅要注重單一形式活動的合理組織,還要把握兩至三種活動聯合組織的關鍵,更要強化活動形式的創新性體現,否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就“學、練、賽”活動的合理組織而言,首先,單一形式在組織活動的時候要結合各自的特點,充分考慮學段特征,根據課程內容進度,綜合把握“學”“練”“賽”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方法,每一種形式的組織既要把握特點鮮明,還要體現進階變化,更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練”“賽”的積極主動性。其次,形式聯合組織活動的開展從理論上分析,會體現在“學與練”“練與賽”“學與賽”“學、練與賽”等四種聯合方式上,在體育實踐中,“學與賽”的聯合不多見,因為沒有“練”的形式開展,不太容易能夠“賽”起來,當然,體育課程內容中的體育知識、健康知識、安全知識等的“學與賽”除外。其他三種聯合的具體表現,課堂內比較注重“學與練”的聯合開展;課堂外對參與學校業余訓練隊的學生而言,“練與賽”的聯合也較為常見,這些學生是體育特長生,但普通學生的課外“練與賽”并不突出;課堂內外“學、練、賽”的聯合組織開展都較為缺乏。體育課程一體化提出“學、練、賽”聯合,一定程度上是要強調協同發揮更大的作用。聯合活動的開展要注重各自的比例關系,都需要強化,還要注重度的把握,經歷怎樣的“學”后,進入“練”的過程,“練”到什么程度開始引入“賽”,切忌機械組織,否則會出現“聯而不合”的現象,即難以形成合力發揮更大作用。就“學、練、賽”活動的創新而言,一是不能為創新而創新,要明確在“學、練、賽”各自或聯合活動開展中創新的目的,單純追求創新會本末倒置;二是把握各自或聯合開展活動中創新的時機,恰到好處的創新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失去良機的創新或許會出現事倍功半的徒勞現象;三是創新也要把握一定的度,過多的創新有時容易走進形式化誤區。因此,“學、練、賽”的創新要有目的且方向正、抓時機且思路清、去形式化且效果明。

猜你喜歡
聯合一體化
艾普拉唑聯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80例分析
建立高效有序的突發事件聯合應急處置機制
溫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分析
談繪畫語言中對自然形式的解析與聯合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中高職服裝設計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