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經濟動員鏈彈性基本理論初探

2020-09-24 09:47史文強孔昭君鄧曉童
關鍵詞:國民經濟中斷動員

史文強,孔昭君,鄧曉童

(北京理工大學 管理與經濟學院,北京 100081)

國民經濟動員是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中國的國民經濟動員不再僅針對應戰服務,而是向應戰應急雙重功能轉變。國民經濟動員鏈(以下簡稱動員鏈)是實現應急物資超常規供應的載體。若暴發嚴重的突發事件,產生的持續影響會造成動員鏈物資需求、物資供應、運輸渠道、組織管理等環節受到不同程度的擾動,甚至出現中斷。這些中斷事件會影響動員鏈的運作效率,導致目標區域的需求無法及時得到滿足,進一步對社會和經濟系統造成破壞。因此,亟需探索國民經濟動員鏈如何迅速響應中斷事件,并恢復到正常狀態或者理想狀態。

孔昭君[1-2]認為,國民經濟動員鏈是完成國民經濟動員任務所必需的供應鏈或產業鏈整體。有學者進一步對動員鏈擴容演化[3]1-3[4]、石油動員鏈[5-6]、應急資源動員鏈優化[7]等方面進行拓展和延伸。雖然,當前有關動員鏈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還鮮有學者考慮動員鏈中斷事件的規律,以及動員鏈在中斷情況下的運作情況。

彈性概念最早產生于彈性力學研究中,隨后彈性開始被引入生態學[8]、工程學、材料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領域[9]。綜合各領域學者的觀點,彈性是系統的內在屬性,其最基本的含義是系統所擁有的承受沖擊、緩解風險、維持運作、并在危機后快速恢復的能力。這一屬性為動員鏈應對多種中斷事件提供了新的可能[10-12]。

因此,本文從動員鏈的構成與運行機制出發,理清動員鏈與商業供應鏈的本質區別。進一步探索國民經濟動員鏈彈性的概念與形成機制,分析動員鏈彈性的作用機理。最后,提出動員鏈彈性的測度方式,為完善動員鏈優化策略提供參考。探索國民經濟動員鏈彈性有助于應對突發事件的低概率、強破壞、無規律、多次生危機等現象,有效提升應急資源需求與社會供給對接水平。

一、國民經濟動員鏈內涵

(一)國民經濟動員鏈概念

大規模突發事件暴發后,常態的供應鏈已經無法滿足激增的物資需求,需要國民經濟動員單位協調各相關部門完成動員任務。國民經濟動員鏈涉及供給、生產、運送、分配等多個環節,并與工業制造、交通運輸、能源、科技、財政金融等諸多領域密切相關。因國民經濟動員鏈具備特殊的功能及復雜的結構,亟需對其核心概念進一步界定和闡述,以期正確把握動員鏈的內涵。

已有許多學者對動員鏈進行定義,陳正楊[3]20-23認為,國民經濟動員鏈是具備經濟動員功能的網鏈集合體,他強調多個主體參與以及動態聯盟的作用。李紫瑤等[13]考慮動員鏈是由動員管理鏈和動員供應鏈共同組成,二者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韓秋露等[14]92-93提到集成動員模式下國民經濟動員管理鏈和供應鏈的構成,并分析了其作用,但尚未對其進行系統的界定。

本文認為,國民經濟動員鏈是以實現應急物資的超常規供給為目標,按照集成動員理念,將完成動員任務所必需的動員機構、管理部門、動員企事業單位和需求方等主體連成一個有機整體,并通過生產、運送等環節,保證動員產品及時抵達需求點的功能性網鏈結構。與前人的研究類似,本文同樣考慮動員鏈是由管理鏈和供應鏈構成,只不過強調的是動員供應鏈和管理鏈共同形成的國民經濟動員鏈這一有機整體,綜合考慮管理鏈和供應鏈在這個復雜系統中的作用。

(二)國民經濟動員鏈的參與主體和運行機制

1.國民經濟動員管理鏈

國民經濟動員管理鏈所包含的是完成動員任務的各層管理機構。應急資源涉及眾多的領域,而每個領域都需要與之對應的專業部門進行管理。因此,為實現資源的有效分配與供給,需要由國民經濟動員機構發揮協調功能,將參與動員活動的相關管理機構集成到一條連續的管理鏈條上。管理鏈主要是由決策主體、責任主體、協調主體、執行主體共同構成①本文的國民經濟動員鏈彈性是文獻[14]的拓展與延伸,因此所涉及的決策主體、協調主體、責任主體、執行主體、供應主體、管理鏈的概念在文獻[14]中有著詳細分析和界定。但是為方便讀者理解,本文也在此處對各相應主體進行簡單解釋。。

1)決策主體

由于急時的物資需求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和時效性等特征,決策主體需要綜合考慮應急需求和現有儲備,決定當前動員目標和任務,并安排其余主體共同開展動員工作。本文將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及地方各級國防動員委員確定為國民經濟動員鏈的決策主體。

2)責任主體

各級人民政府是國民經濟動員的責任主體,較為看重合理的制度安排。在動員工作實施時,責任主體授權給協調主體,由協調主體代行協調職能。

3)協調主體

國家經濟動員辦公室及地方縣以上各級國民經濟動員機構作為協調主體,代表政府履行協調職能,負責協調國民經濟動員工作的各環節和各方面工作。動員任務執行過程中,國民經濟動員機構需要衡量各行業部門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務,進一步協調各行業管理部門,實時把握任務進度,并關注那些無行業管理部門去處理的工作。

4)執行主體

動員任務的指揮和執行工作由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最高管理層和相關社會團體去完成[14]95,這些部門和組織構成了國民經濟動員鏈的執行主體。上述部門與團體根據自身專業和領域,負責相關專業的動員任務實施。國民經濟動員的實質是應急資源超常規供給,而這些資源由各供給主體提供。因此需要執行主體貫徹上級動員任務,實現供應主體間的物資調配,保證應急資源的持續穩定供給。

上述各個執行主體根據自身的秉性及特質完成動員任務,并通過管理鏈與其他主體信息交互。協調主體在動員過程中主要協調執行主體間的工作流程,把控動員工作的完成進度,保證動員工作有序推進。

2.國民經濟動員供應鏈

供應主體是直接負責提供各項動員資源的企事業單位。各個供應主體和需求點組成了從原材料供應至最終產品配送完成的全過程鏈條。

1)國民經濟動員供應鏈涉及的節點

需求點:應急物資以最終產品的形式送至需求點,在大規模突發事件發生后,需求點一般為避難所或者受災地區。

最終產品集散中心:最終產品生產或者籌集完畢后將運往最終產品集散中心,并進一步配送至各需求點。主要包括常設的各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和危機下成立的臨時物資儲備中心,如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加大物資儲備力度,截至2018年四川省各市(州)、縣(區)共有儲備庫(含租賃、臨時倉庫)共計190個,救災物資儲備點1 210個。

應急物資制造(生產)單位:應急物資制造單位承擔著最終產品的加工及生產任務,實力較強的國有企業和與政府保持合作關系的動員中心是這類單位的主要力量。

中間制品加工單位:部分產品可能需要經過中間產品加工的環節后才能進一步投入最終產品的生產。該類單位主要包括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私營、合資和外資等非公有制企業。

原材料供應單位:最終產品的生產需要多種原材料的支持,若當前的原材料供給單位無法滿足生產需求,就由該行業管理部門進行協調,吸納其他供應單位加入任務團隊。

2)應急物資的主要來源

物資儲備:利用儲備物資直接應對災害,將大大縮減物資供應時間,提升動員效率。新時代背景下,國民經濟動員已經具備應戰應急雙向功能,因此動員儲備的方式也不僅僅局限于國家儲備,應急儲備也可作為動員儲備的有力支撐。儲備的物資主要包括:戰略原材料、糧食、生產設備及醫療器材。根據《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編纂委員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卷七:災區醫療防疫志.方志出版社,2015。的記載,在2008年5月16日,原總后勤部向災區緊急調運8 000多萬元的后勤裝備物資。其中為任務隊伍調撥被裝23.3萬套(件)、野戰食品14.4萬日份、油料1 000噸、帳篷6 580頂、發電機組114臺、掛電站5臺、貯水罐180個、充氣床墊6 000個。另外,調用企業儲備也是應急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主要是政府與企業簽訂協議,代儲一部分應急物資。

緊急采購:若儲備物資無法滿足激增的需求時,政府相關部門將結合市場機制,直接向制造商集中采購最終產品。在汶川大地震期間,從2008年5月12日—7月31日,四川省經濟動員委員會共采購調集救災物資51 738件,金額約4 375.73萬元。

強制征用:突發事件暴發后,政府可以依托相應的法律法規征用各原材料企業、生產企業及轉運企業的可用物資,災后再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適當補償。

組織社會捐贈:突發事件暴發后,政府可以廣泛動員社會各界進行捐贈,以縮小供需的缺口。動員的對象主要包括:國有非營利組織和基層非營利組織[15]。其中,國有非盈利組織是捐贈的主要參與者。它們可以與政府主管部門簽訂協議,并在相應部門的監管下將募捐到的物資落到實處。

其他渠道轉產:政府部門可以利用企事業單位現有的生產線,轉換生產當前急需的應急物資或其中間產品。同樣在汶川特大災害期間,原成都某裝備部主動承擔應急生產任務,調動骨干技術人員成立臨時任務小組。他們在從未生產過150A快速連投系統的條件下,4天內完成了首套產品240件。

緊急擴產:利用企事業單位現有的生產線,加大生產強度,挖掘生產潛力。有些企事業單位在平時儲備一部分生產能力,在危態下,受動員機制的作用,將以擴產的方式形成實際的生產能力。2008年5月18日,某被裝修理所接到上級下達的應急生產任務,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就完成了1萬套海洋迷彩服的生產任務。

3.國民經濟動員鏈運行機制

國民經濟動員鏈管理子鏈和供應鏈是兩條平行且相互關聯的鏈條。僅有二者相互作用并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才能保障應急物資及時供應。國民經濟動員供應鏈接受國民經濟動員動員管理鏈的協調和控制,由管理鏈中的執行主體在各專業領域中直接調控供應主體。

動員準備是集成動員的初始流程,國民經濟動員機構協調各行業管理部門做好潛力建設和預案管理。與此同時,動員機構還需要協調各部門加強聯系與信息對接,減少各部門間的信息壁壘。突發事件暴發后,動員進入實施階段,協調主體需要判斷事件性質和供需缺口,確認完成任務所涉及的部門,將任務按層級和行業分解。協調主體根據各層級的任務,確定相應的執行主體,形成國民經濟動員管理鏈,并跟進執行主體任務進度。執行主體依據任務要求,選擇適合的供應主體參與具體動員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協調主體要確定任務的核心執行主體。核心執行主體需要協調團隊中的其他執行主體,挑選出下屬供應主體,監督其任務完成情況。核心供應主體負責協調其余供應主體,判斷當前供應鏈是否有能力承擔任務,若不具備實力,則由執行主體將新的供應主體納入任務團隊。協調主體對整個動員過程實時觀測,并動態調整動員任務和執行主體的結構。執行主體需要把控下屬供應主體的任務進度,動態調整供應主體的結構及數量。在經濟復員階段,國民經濟動員機構需要及時關注任務狀態,若動員任務完成,執行主體采用取消行政指令、終止合同等方式解散各下屬供應主體;動員機構負責撤銷各執行主體的動員任務,使動員團隊按順序解散。另外,動員機構還需評價動員任務完成效果,并協調相關部門推進成本補償和契約終止等活動。

二、國民經濟動員鏈與商業供應鏈的本質區別

傳統商業供應鏈是指:在常態下,以企業盈利為目的,從原材料供應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功能性網鏈結構。而國民經濟動員鏈的背景是大規模突發事件,以國家為核心主體,以國民經濟為對象,實質是應急物資的超常規供給。這兩者具有較大的差異,具體表現為:

1.風險程度

國民經濟動員鏈的組建往往以突發事件為背景,一旦災害波及到動員鏈的某一環節,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擾動或者中斷。復雜的環境可能會使得道路條件受損,導致無法按時按量地將物資送到需求點。信息設施的破壞會使得國民經濟動員機構無法獲取具體需求量和需求點位置,造成動員反應不及時。另外,一些衍生災害也會隨之產生,如地震可能會造成泥石流或者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瘟疫。這都加大了動員鏈的運行風險。傳統商業供應鏈大部分是在穩態下運行的,各節點需要預測市場需求,并做出相應的生產、訂購計劃。

2.需求模式和結構

商業供應鏈所處環境穩定,面臨的需求往往是可根據歷史記錄預測,需求地也較為明確。突發事件短時間內會給局部地區造成巨大的破壞,導致國民經濟動員鏈面臨的需求具有巨量性、無規律性、不確定性和時效性等特征。另外,動員需求無規律可循,僅有在動員任務執行過程中,才能明確各個需求點,并且需求點是隨著供需缺口的變化而動態改變的。動員鏈需求對時間的要求也更為嚴格,例如,汶川大地震暴發期間,2008年5月15日,某應急隊伍開赴四川災區支援,摩托化行軍至貴陽附近,油料出現短缺,原總后勤部立即協調中國石化,保證所有車輛短時間內在三個加油站同時獲得補給58噸。救援線就是生命線,倘若這些救援隊伍的需求無法及時得到解決,就會使災區損失一份救援力量,降低救災效率。

3.交付周期

由于具有穩定的內部網鏈和外界環境,傳統的商業供應鏈一般具備明確的交付周期。隨著動員任務的完成,動員的參與主體會有序地退出任務團隊;或當前的任務團隊不足以完成任務,相應領域的執行主體和供應主體也將動態地加入,故動員鏈沒有恒定的交付周期。

4.戰略目標

商業供應鏈以經濟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以貨幣作為衡量手段。而國民經濟動員鏈是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目標,著力在最短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將物資送到最終需求點,具有顯著的弱經濟性。在完成供給任務的同時,商業供應鏈追求低庫存和低成本,進而提升企業效率,該系列研究關注社會存量物資,屬于常規供給范疇。國民經濟動員解決的是急時的資源供給問題,動員物資需求波動大且難以預測。從供給視角入手提升動員物資供給能力,是危態下實現供需平衡的有效手段。動員活動不僅僅涉及社會上的存量物資,往往還會利用應急生產的力量,這屬于超常規供給的范疇。

5.構成要素

商業供應鏈的參與主體包括從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配送至銷售環節的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等,其對象主要是各主體之間流通的產品。國民經濟動員的對象不僅包括產品(食品、水等生存必需品,醫療、電力、救援等設備),還包括急時所必需的服務。動員服務主要由醫療救護、滅火、救援、道路維修等專業領域團隊負責提供,這些團隊可以從政府組織和部門、事業單位、公有制單位、民營企業、非盈利組織等抽調。政府組織是國民經濟動員鏈的核心力量,包括應急管理部門、交通運輸部門、醫療衛生部門、能源管理部門等。另外,解放軍、武警和民兵隊伍在特大突發事件下能迅速反應,完成動員任務。如2008年5月16日,某應急隊伍在都江堰開設第一應急加油站,以此保障臨近地區的救災隊伍用油,共保障210噸油料。公有制單位在特大突發事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2008年5月17日,中山市公路鋼結構制造有限公司接到交通運輸部交通戰備辦公室的緊急調令,調集技術人員,組成技術小組進入四川執行架橋保通任務。該公司在十多天內配合浙江、云南的架橋隊伍完成了修建廣元青川沙州、德陽什邡通觀、南壩鎮內、涼山州普格縣大河壩大橋等九座戰備鋼橋的任務。

6.運作方式

在庫存方式方面,商業供應鏈追求“精益化”和“零庫存”來降低各節點企業的庫存成本??刂茙齑骐m然能夠提升企業效率,降低不必要的維護成本,但也無形降低了供應鏈的柔性,若某一環節出現斷裂,很有可能造成整條供應鏈的癱瘓;與之相對應,國民經濟動員鏈建立在復雜的環境之中,物資儲備本身就是應急物資的主要來源之一。從成員穩定性來看,商業供應鏈的各節點一般是在生產銷售周期開始前就已經選定,并簽訂合作協議,具備較高的穩定性;而國民經濟動員機構逐層分解動員任務,選擇對應的行業管理部門后,再由管理鏈進一步篩選所需的供應主體,才能構成初始的國民經濟動員鏈。但是一旦災情或者危機不斷演化,形成新的次生危機,動員鏈各層結構將動態調整以形成新的動員鏈,許多應急集散中心也是根據需求而臨時建立。

7.涉及的周期和階段

傳統的商業供應鏈主要關注的是生產和銷售環節,并不存在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國民經濟動員時序主要包括動員準備、動員實施和經濟復員幾個階段,且不同階段動員工作的關注點也不同。國民經濟動員鏈在不同階段的重點工作和資源投入變化如圖1所示。具體來說,動員準備階段主要工作包括日常潛力建設、預案編制及日常物資儲備等工作,投入資源量較為穩定。動員實施階段需要進行動員任務分解、組建動員鏈和成員動態調整等工作。在這一過程前期,外界需求激增,動員鏈可以綜合利用調用儲備、應急采購、征用等方式來加大應急物資供給力度。當需求得到滿足后,動員機構監督各執行主體,把控動員任務的完成情況,維持供給的力度。經濟復員階段主要涉及任務解除、團隊解散、績效評價和利益補償等工作,資源投入量將逐步減少到動員準備階段的水平。

三、國民經濟動員彈性概念辨析與作用機理

(一)國民經濟動員鏈彈性的概念與形成機制

1.彈性力學在動員鏈系統的引入

彈性這一概念最早誕生于彈性力學,用于探索應變和應力之間的關系[16]20。彈性力學是固體力學的分支,以各種形狀的彈性體為對象,探索它們的結構和變形問題,如桿件、平面體、空間體、板殼、薄壁。物體將承受來自內力和外力的沖擊,其中外力包括體積力和表面力。而在物體遭受外力之后,物體內部各截面相互作用,將會產生附加內力。彈性力學假定物體皆為完全彈性,且外力所導致的形變和位移均很小,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理想彈性體的小變形問題上[17]。

彈性力學主要滿足三大規律:變形連續規律、應力—應變關系,以及運動(或平衡)規律。其中應力—應變關系表示應力和對應的形變成正比例關系,且彈性常數不隨應力或形變的大小而變化。Hooke在1678年提出胡克定律,該定律說明:固體受力之后,應力與應變(單位變形量)滿足線性關系。其表達式為F=-k×x或ΔF=-k×Δx,即彈簧受力發生形變的彈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伸長或壓縮)成正比。其中,k(物體彈性系數)不受到外力或者形變量的影響,而由物體材料的性質決定,表示物體單位長度上所具有的彈力。

在面臨外力作用時,物體的表面和各個截面都會根據實際情況產生相應的反應,并與內部其余截面產生的力相互作用。國民經濟動員鏈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內部存在多個行為主體相互作用。一旦動員鏈遭受內部或者外部因素的沖擊,各個主體也將會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提升動員鏈的運作效率。因此,彈性力學對于動員鏈具有許多可借鑒之處。

1)從參與主體上來看,每個彈性物體按照宏觀、介觀、和微觀的尺度,又可以分為多個子截面和子部分。每一個部分在外力作用下都會產生相應的內力或者應力,這些力能夠相互之間產生影響和干涉效應。動員鏈也是各動員主體按照動員任務和需求組建在一起的動態網鏈結構,包括政府職能部門、動員機構、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這些部門和單位在突發事件下也將展現不同的行為和反應。

2)從內部性質上看,彈性力學的研究對象是理想彈性體,即該物體在去掉外力后能恢復初始形狀。理想彈性體還滿足“小變形”和“完全彈性”性質。其中,“小變形”表示物體內所有點的形變和位移都遠小于物體原本的尺寸。雖然中斷事件的發生會對動員鏈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影響動員鏈部分環節的運營,但是還不會動搖動員鏈的根基。

3)從基本規律上看,彈性物體滿足應力—應變關系,即應力和形變成正比例關系。中斷事件對國民經濟動員鏈系統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動員機構和國家職能部門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中斷事件的影響,維持動員鏈運營效率。換句話說,動員鏈遭受的沖擊越大,它就需要具備越強的恢復到理想狀態的能力。這也與彈性力學中的應力—應變規律相一致。

4)從彈性特征上看,當中斷事件侵襲動員鏈時,動員鏈內各協調主體和執行主體將以保障物資的超常規供給為目標,充分發揮自身職能,調動資源和調整動員鏈結構,應對中斷事件的危害,恢復動員鏈的平衡。這一過程是動員鏈系統自適應、自組織的表現,與彈性物體在外力撤去后能自行恢復初始狀態的特征類似。

基于以上類似的結構、特性和規律,將彈性力學引入國民經濟動員鏈系統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適應性。國民經濟動員鏈系統也能像彈性物體一樣,面對外力(中斷事件)應該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和恢復力。這樣可以提升動員鏈的抗風險和抗打擊能力,保證其在危態下的運營效率。

2.國民經濟動員鏈彈性的概念探析

1)概念和特征

面對復雜繁多的中斷事件時,動員鏈亟需采取措施使國民經濟動員系統吸收、承受外界風險,并快速地從中斷的負面影響中恢復正常。根據彈性力學、組織彈性[11]101、工程彈性[10]190和供應鏈彈性[16]22的研究可以發現,彈性在不同學科和領域有著很強的共性。彈性主要是指系統承受外界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學習、適應環境的變化,并恢復正常功能的一種能力。其中,承受、學習、適應和恢復是彈性的主要特點。因此,本文借鑒各學科和領域對于彈性的理解,將國民經濟動員鏈彈性定義為:動員鏈遭受中斷事件影響和沖擊后,協調內外部運行情況,動態調節資源配置,有效應對中斷事件的不確定性,并能快速恢復正常狀態或者理想狀態的能力。

該定義符合以下幾個特征:(1)彈性是動員鏈的內在屬性,在中斷事件爆發后才能體現出來。(2)國民經濟動員鏈系統受到次生事件或者衍生危機打擊,且原本運營良好的動員鏈發生中斷或者出現狀態偏離。(3)動員鏈系統在承受中斷事件后,需要恢復到正常狀態或者理想狀態。動員鏈彈性是由動員管理鏈和動員供應鏈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只有管理鏈中各主體發揮自身效能,協調和領導供應主體,采用結構調整、改變生產和采購策略等方式承受沖擊,引導動員供應鏈適應惡劣環境、維持運營,并在中斷事件后快速恢復,才能真正實現動員彈性。

2)動員彈性的形成機制

敏捷動員強調依托現代化技術整合資源,實現快速、高效的動員活動。根據敏捷動員的要求,動員鏈在運作過程當中追求快速保障、適應變化、動態調整、質量可靠等目標。隨著需求的急劇增加,動員鏈上各主體在盡可能減少物資籌集和生產時間的同時,也需要考慮競爭性和成本經濟性。國民經濟動員物資雖然具有很強的公共物品特質,但是根據資源稀缺性假設,在執行動員活動中仍然需要減少多余的成本,使動員能在最小的范圍、最低的消耗上達到既定目標。另外,在面臨特大突發事件時,動員工作更要求時間、速度和成本上的競爭性。動員任務還是要建立在有足夠的經濟條件的基礎上,不計成本地執行動員任務,容易動搖國民經濟體系的根基。與此同時,為最大程度地實現動員需求,動員鏈會不斷向上游原材料企業和下游生產企業延伸,形成復雜的互聯結構。

綜上所述,在外界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及時性、成本性、競爭性和復雜性的特征無疑增加了動員鏈本身的脆弱性。一旦中斷事件爆發,脆弱的動員鏈無法正常運轉,將會對經濟和社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適時地提出動員鏈彈性這一概念,有助于動員決策者制定動員鏈在中斷情形下的快速恢復策略,進而保障國家安全所需資源的超常規供給。

3)彈性與柔性、敏捷性、魯棒性、脆弱性概念辨析

筆者進一步將彈性、魯棒性、脆弱性、柔性、敏捷性加以區分。

柔性和敏捷性是敏捷動員體系的重要屬性,其中敏捷性主要指動員鏈快速地應對內、外部因素變化的能力,其強調的是應對不確定因素的速度。柔性重點在于依靠動員鏈本身的內部資源來適應變化,可以用靈活性和適應性來度量。適應性指標能使系統在干擾中學習、建立新的系統平衡或穩定域,或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快速重新配置資源[18]。以上特性雖然滿足了承受、學習和適應等特性。但尚未涉及如何恢復到正常狀態或者理想狀態。

脆弱性擁有很多解釋,通常與系統易受傷害有關,一般被定義為受到擾動、外部應力和改變程度的影響。在彈性力學系統中,脆弱性可以視為彈性物體受力所發生的形變。Turner等[19]將脆弱性定義為系統暴露于威脅或干擾下可能受到傷害的程度。Gallopin[20]將脆弱性視為系統結構的保護能力,并將彈性和適應性看作脆弱性的一組子集。因此,動員鏈脆弱性是指內、外部不穩定因素對動員鏈本身造成的破壞和沖擊程度。中斷事件的破壞力和發生概率共同影響了動員鏈的脆弱性的大小。

因為彈性與魯棒性的特征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學術界仍然經?;煜齼蓚€概念。魯棒性反應了控制系統抵抗干擾的能力,指系統在一定的參數下維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是系統在異常和危險情況下生存的關鍵。魯棒控制作為控制工程的基礎,能擴大系統所能響應的干擾集的范圍。Alderson和Doyle[21]指出,魯棒性始終保持這樣的形式:系統在某一環境下的擾動都是健碩的。一旦擾動和沖擊超過魯棒性所能承受的子集,使得系統偏離初始運行規律,那么系統將會呈現脆弱性。但系統并不可能一直增加魯棒性來包含所有的擾動和變化,往往需要拓展新的能力,使得系統能夠應對意外的事件。此時,彈性作為使系統從偏離中恢復的能力,能夠有效彌補魯棒性無法應對的范圍。

(二)動員鏈彈性作用機理

1.動員鏈彈性的自組織特性

德國物理學家Haken[22]56將組織的進化形式分為“他組織”和“自組織”兩類,“自組織”是系統在內在機制的驅動下,自動、協調地從粗糙、簡單、無序的結構向精致、復雜、有序的結構發展的過程。耗散結構論、協同學共同決定了自組織理論的基本思想。

耗散結構是指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和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且內部各元素間有著非線性相互作用,自動形成且維持有序結構狀態。其中,開放的系統、與外界保持能量交換、遠離平衡態、內部系統非線性相互作用是耗散結構的必要條件[23]。

協同論是由Haken[22]1提出的,他認為開放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協同和合作行為是自組織的基礎。當各子系統之間的交互和協同超過一定閾值后,整個系統將發生質變,由無規則狀態轉換為有序狀態。在子系統的運動中存在著很多控制參量,“快變量”是指類似阻尼大、衰減快的參量;“慢變量”在臨界點附近呈現無阻尼現象,并且衰減速度很慢。慢變量的數量雖然較少,但是卻決定系統的演化結果,表示系統的有序結構,稱為“序參量”。它們的競爭和協同直接促使系統形成新的結構。

自組織系統通常由多個獨立的子系統組成,它們以分散的方式工作,并且與其他子系統和外界環境交互(直接或間接)以產生秩序??傮w來說,根據自組織理論,系統從無序狀態演化為有序狀態大體需要經歷三個階段。(1)起始階段:開放系統剛剛形成,還遠離平衡態,并且能夠與外部環境進行交互。(2)演進階段:系統內部與外界環境進行能量交換,各子系統之間發生內部非線性相互作用,且系統漲落的存在令子系統自我調整。(3)提升階段:經過演進階段的互動調整,系統的有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逐漸向有序結構靠攏。

動員鏈是一個開放系統,易受到外界不穩定因素的干擾,外界各種形式的能量變化可能會使動員鏈產生漲落。在動員鏈建立之初,成員都剛剛加入,仍然處于非平衡狀態。動員鏈各個主體之間相互協調和影響,在內部系統形成非線性相互作用。因此,動員鏈系統滿足耗散結構理論中自組織性的基本條件。動員鏈彈性的形成也要經過自組織循環幾個階段。首先,在動員鏈建成初期,動員任務還處在動態變化階段。協調主體、執行主體和供應主體之間的關系還不穩定,系統彈性尚未成熟。其次,新的中斷事件不斷沖擊尚不平衡的動員鏈系統,使得動員鏈與外界環境發生能量交換。另外,動員鏈中各成員主體的信息、技術和能力不平衡,加速了各主體間的合作、交流和對接,形成了子系統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再次,內外部環境的雙重作用,促使彈性屬性在動員鏈內部孕育和發展,并逐漸向更高層次躍升。成熟的彈性加劇了系統的漲落程度,促使動員鏈整體從無序狀態轉為有序。有序的動員鏈系統進一步反作用在彈性上,完善了系統應對沖擊的能力。

2.作用機理

根據系統的自組織作用原理,動員鏈彈性是從低彈性(脆弱性)到高彈性漸進發展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達到一種可以適應高度不確定條件的狀態。

如圖2所示,動員鏈彈性的作用過程包含檢查、激活、響應和學習等環節。檢查和激活是彈性發揮作用的基礎環節。動員鏈相關主體需要同時從自身脆弱性和外界環境入手,對潛在風險和中斷事件進行檢測,找尋主要問題并追溯其本因。外界環境探測包含:動員工作人員對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探測,以及動員鏈系統的環境被動反饋機制。環境的變化遠比人們預測或環境反饋機制的信息處理速度更快,為實現主動調整,需要更廣泛、更快速地處理信息。

在激活階段,動員鏈上各主體開始為動態響應做準備,包括信息渠道、物資資源、機構聯系等。激活階段在彈性的作用機制中是一個重要連接點,是動員鏈應對不確定性的初始階段,也是動態響應前的準備階段。向上直接感知中斷事件的變化,獲取前端信息;向下為動態響應孕育有利條件。

動員彈性響應階段又可以分為剛性響應和積極響應。Staw等[24]早在1981年就提出了基于威脅的剛性組織反應模型,發現威脅或危機會導致僵化的組織反應。Barnett和Pratt[25]認為,僵化的系統反應可能會限制發展和生存機會,因此提出了靈活的應對措施。在動員鏈中系統中,僅通過政府部門發揮傳統的管控功能的措施可以歸類為“剛性響應”。結合Barnett和Pratt的理論,本文提出動員鏈中斷事件“積極響應”過程,這主要包含了動員鏈在面臨中斷時的整體的應對、適應、恢復能力。

響應階段是彈性作用的完成階段。當動員鏈通過響應過程恢復到正常狀態后,將從這一次的事件中學習相關經驗和模式,并作用于前期的檢查和激活階段,加強動員鏈的預判和識別風險的能力。

管理流程、結構、基礎設施、資源冗余、信息和意識都直接為彈性的提升起到了支撐作用。這其中既涉及各相關主體的動態因素,也包含動員鏈本身的硬件條件。管理流程、信息和意識是動員鏈相關人員所具備的“軟條件”,可以通過宣傳教育、人員培訓、組織學習等方式得到提高。結構、基礎設施和資源冗余是屬于“硬件”的層面。動員鏈結構的調整可以分為事前作用和事后作用兩個層面。由于動員活動及時性、成本性的要求,大規模結構的調整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成本。因此,在動員鏈組建之前,就可以根據歷史災害數據和行動預案,建立政府部門和各物資供應商的動態聯系,并加強動員物資定點單位的供應鏈條可靠性。事后作用主要是指中斷事件發生后所做出的結構調整。大規模次生事件導致動員鏈部分基礎設施損毀,影響了原本的結構,可以將后備供應主體納入動員鏈以保證物資持續供應。冗余是指系統在常態下的剩余容量,以預防系統組件的失效。在動員鏈中,冗余主要是指物資、設備、人員和技術的剩余容量。在動員鏈運作過程中預留足夠的冗余,并與供應主體建立適當的采購機制,比改變動員鏈的結構更為便利。

由于國民經濟動員鏈的組成和性質具有較強的特殊性,故“緊急領導和協調”將貫穿于動員鏈彈性形成過程的始終。在動員過程中,緊急領導和協調并不一定來自高層的決策主體,往往各級的執行主體和協調主體就可以承擔這項職能。在中斷事件發生后,執行主體和協調主體能夠更好地理解動蕩的環境對于動員鏈內部造成的影響,并及時將信息轉化為實際行動。

四、動員鏈彈性的測度方式

較大的彈性值能夠使動員鏈經受住中斷事件的考驗,并快速恢復到正?;蛘吒鼮槔硐氲臓顟B。要提高和優化動員鏈彈性,需要先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測度。動員鏈是否恢復到正常狀態,往往是通過效用的大小進行判斷。效用在經濟學中用來度量消費者需求或者欲望得到滿足的程度[26]。效用在決策論之中一般表示決策者的價值和偏好在決策過程中的實際體現[27-28]。但是,還鮮有學者將效用應用于動員鏈之中。因此,需要構建科學模型度量動員鏈在遭受中斷事件后的效用變化情況,結合相關理論建立動員鏈彈性與效用之間的函數關系,得出動員鏈彈性的測度與評價函數,為動員鏈優化提供理論基礎。

由于彈性與中斷事件后的動員鏈效用有關,故動員鏈彈性曲線可以由動員鏈效用的變化趨勢表示。圖3描述了不同情境下動員鏈系統效用的變化情況,具體反映了如下三種現象:

第一,面臨中斷事件,動員鏈可能會展現彈性響應(A)、低效狀態(B)、崩潰狀態(C)。在彈性響應狀態(A),動員鏈具備從被破壞狀態恢復到理想狀態的能力;若動員鏈不具備彈性,在遭受中斷之后,動員鏈的效用可能維持在一個低性能水平(UL),這是由動員鏈的承受能力決定的;如果動員鏈無法承受中斷事件,動員鏈將繼續惡化,呈現崩潰狀態(圖3(C))。

第二,彈性曲線主要包含四個階段:可靠階段、非可靠階段、恢復階段和穩定階段。

可靠階段(0~ts)表示動員鏈尚未遭受中斷事件;非可靠階段(ts~tb)指動員鏈處于脆弱狀態,即在中斷事件下動員鏈效用降低到一定程度的過程;恢復階段(tb~tn),動員鏈通過彈性的作用,不斷適應沖擊和擾動,并提升動員鏈效用;穩定階段(tn~T),動員鏈通過彈性作用恢復到一定的效用,并達到了一個新的穩定狀態。根據第一種現象的描述,若系統不產生彈性作用,恢復階段和穩定階段會展現低效狀態(B)或崩潰狀態(C)。

第三,在不可靠階段,動員鏈效用受系統的承受能力和事件嚴重性的影響,可能會呈現不同的下降趨勢曲線(D1、D2、D3)。 D1曲線描繪了效用的直線下降,此時中斷具有強破壞性和突發性,動員鏈完全無法承受中斷的影響。D2表示在遭受中斷事件后,動員鏈效用緩慢減少,并在彈性響應開始前維持一個穩定中斷狀態。D3表示動員鏈效用緩慢降低,并在降低到一定狀態后立即開始恢復。在恢復階段,動員鏈系統也將呈現不同的恢復程度(R1、R2、R3),R1 表示恢復后的動員鏈效用高于初始水平 (U0),R2代表與初始水平持平,R3代表無法恢復到初始水平。動員鏈的最理想情況是能夠減少中斷帶來的效用損失,并立即采取恢復行動,使恢復后效用高于初始水平(即D3和L1曲線)。

當前各個領域主要以組織(系統)是否能夠恢復到被破壞前的狀態作為衡量標準。在此根據具體條件,將動員鏈彈性的度量方式分為離散型和連續型。

離散型靜態測度方式:離散是不同的連接在一起的有限或者可數元素。當前已經有學者從彈性工程、組織彈性角度提出了彈性測量方法,他們發現彈性的大小與系統遭受破壞事件后的性能損失有關,認為系統性能變化是測量彈性的關鍵,提出了以中斷前后系統性能的比值作為度量手段[29]。此類測度方法不考慮時間的連續性,因此具有離散和靜態的特點。

借鑒前人的測度方法,從動員鏈應對中斷事件的效果入手,分析在某一離散點時,彈性作用下的動員鏈效用值與正常情況下動員鏈效用值的比例關系。故離散型的動員鏈彈性測度方式為

其中,U*為中斷事件發生后,動員鏈在彈性作用下所能恢復到的效用程度;U0為尚未遭受中斷事件時的動員鏈效用值。

連續型動態測度方式:從數學角度來看,“連續”是指當輸入值的變化足夠小的時候,輸出值也將發生足夠小的變化。若在動員鏈中斷至恢復的這一時間區間內,可以取到任意的效用實數值,就表示變量的取值是連續的。

當滿足連續型條件時,動員鏈彈性可以被定義為一個標準化函數,表示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并恢復動員鏈的功能或性能水平的能力[30]。動員鏈彈性的連續型動態測度方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U(t)指代的是隨時間而變化的動員鏈效用;U0為正常狀態下動員鏈的效用水平;tn為動員鏈從遭受中斷事件到恢復的總時間,如前文所述tn又可以分為(0~ts)、(ts~tb)和(tb~tn)三個階段,而彈性主要是在后兩個階段內發揮作用的。

五、結語

本文圍繞構成主體、運行機制和內在特點等方面深入闡述了國民經濟動員鏈的內涵,發現國民經濟動員鏈與商業供應鏈在風險程度、交付周期、戰略目標、構成要素、運作方式、涉及周期等方面存在著本質區別。依據彈性力學的基本性質,認為動員鏈彈性是動員鏈遭受中斷事件影響和沖擊后,依據內部運行情況及其外部表現,統籌規劃調整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支撐條件,動態調節資源配置,有效應對中斷事件的不確定性,并能快速恢復正常狀態或者理想狀態的能力。借鑒自組織原理,認定動員鏈彈性的作用過程包括檢查、激活、響應和學習等環節??紤]動員鏈效用的變化趨勢,提出了動員鏈彈性的離散型靜態測度方式和連續型動態測度方式。本文在理論層面更加深入地闡述了動員鏈彈性的發展規律,填補了國民經濟動員領域對彈性研究的空白,為進一步優化不同中斷事件下的動員鏈彈性奠定了基礎,也為動員工作者在中斷事件下的決策提供了理論參考。

本文僅以定性分析的方式提出國民經濟動員鏈彈性這一概念,但尚未用數理模型刻畫其外在表現形式及其對動員鏈運作的影響。在中斷事件的影響下,動員鏈將從何種角度去應對中斷事件來提升彈性,是未來進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猜你喜歡
國民經濟中斷動員
2022年1-5月黑龍江省各市(地)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2022年1-6月黑龍江省各市(地)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資源錯配的多層次識別、分解與比較——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分析視角
TMS320F28335外部中斷分析與研究
北斗導航助力國民經濟發展換擋提速
多級中斷屏蔽技術分析
一種考慮GPS信號中斷的導航濾波算法
音樂迪斯尼
跟蹤導練(二)(5)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