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夢顛倒說鮑叔

2020-09-24 03:11郗曉波
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2020年9期
關鍵詞:鮑叔講道理齊桓公

郗曉波

我夢見自己正在學校的講臺上預備講作文,有學生向我請教講道理的方法。

“難??!”我從老花鏡邊框的上面射出眼光來,看著學生。

“老師,什么是講道理?講道理真的那么難嗎?”學生誠懇地說。

難喲!所謂講道理,就是言說理由與根據。用塞拉斯的話說是“給出和要求理由的游戲”。你拿到一個作文材料,比如,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題:“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你選定了一個人物,那就要分析這個人物。分析的意思就是要把事情拆開來看清楚。就像修理汽車,你不拆開看,就弄不清其內部構造。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說:要想弄清楚問題,就像算賬一樣,只能把賬一筆一筆地算清,如果混起來算,肯定是一筆糊涂賬。學生的毛病恰恰是習慣“混起來算”成糊涂賬,突出的表現就是貼標簽,那會永遠將自己淹沒在大眾之中。

我們就以這則材料為例。分析人物需要先弄清“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區別?!磅U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边@是事實判斷,它就是實際發生的事情,是史料,或曰證據。而“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這是價值判斷??紙錾厦娼o定的史料,對所有的考生都是平等的,寫作文的關鍵是如何把自己的價值判斷粘貼到事實上,也就是如何解釋歷史事實。歷史事實沒有終極的解釋,解釋總是多元的,甚至可以是相互競爭的。

“老師,你能不能結合材料中某個具體人物,詳細說說怎樣講道理?”

好吧。這次作文中解釋鮑叔的最多,估摸鮑叔比較容易論述吧。說論述鮑叔比較容易,首先因為是材料給出司馬遷一句定評,“多鮑叔能知人也”;其次,論述鮑叔很容易輕車熟路走向勵志的方向。勵志性的核心內容講的無非是兩個字:成功。調侃一點說,勵志性的作文都是心靈雞湯,不論你熬制這鍋雞湯使用的“鍋”是議論文,抑或演講稿。這類作文多是泛泛而論,你只要瀏覽一下就會發現,其所謂的講道理,也就是貼一兩個標簽,或“知人之明”,或“慧眼識人”。大多數的作文皆如是,說鮑叔憑借著一雙慧眼,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使齊國終成霸業,而鮑叔也因此流芳千古。然后再列舉幾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如呂尚之于周文王,魏征之于唐太宗等,但就是缺乏深入地去講? ?道理。

假如你選擇要論述鮑叔,講“事業成功離不開知人之明”,那作文里一定要說出理由,即為什么“事業成功離不開知人之明”。你要不說清其中的道理,你的觀點就是無根之木,別人無法相信。這樣的作文就犯了“草率結論”的邏輯錯誤,即看到一點證據,不經周詳思慮,立刻就下結論。你要作文,無論分析什么事情,不僅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其所以然,才叫理解;只有理解深刻了,才會對那些歷史事實提供新穎的分析解釋,因此,深刻與新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寫材料作文講道理講的是事理,即不能脫開具體材料空講什么抽象的哲理,把道理講得深刻而新穎,勝過賣弄各種哲理和名言。

“老師,我的作文總是泛泛而論,怎么就是分析透徹、說理充分呢?”

我們還是以分析鮑叔為例。俗話說,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牛眼只能識草。鮑叔有一雙識珠的慧眼。因為人才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一般來說,大多數人只是人才坯子,知人就是你能在那個人還是一坨泥,甚至是一坨爛泥時,就看出他是人才坯子,且在生活大熔爐里冶煉燒制,也不會變形走樣。比如管仲,史書上爆出他的黑料很多:經商貪財,與鮑叔擺個地攤也要多占便宜;打仗怕死,三次參加戰斗屢屢棄甲曳兵而走。常人眼中那就是一坨扶不上墻的爛泥,誰能看出管仲具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能?可見,世上總歸是牛眼多而龍眼少??!

如果我們更進一步分析,鮑叔何以能“知人”呢?難不成他是天生有一雙慧眼嗎?非也。他的知人之明恰恰是建立在自知之明上的。人常常認為最了解的就是自己,其實恰恰對自己最缺乏清醒的認識,所以,古希臘阿波羅神廟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就成了最具有啟迪性的一句話。為何“自知”更難呢?因為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只有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鮑叔正是在與管仲的交往中,或者說,鮑叔正是一頭撞上了管仲,受到了強烈的反彈,通過觀察管仲的種種,才發現了一個更真實、更深遠的自己。

“哦,老師,我有點明白了!”

所以,寫議論性的文章就是要充分講道理,用哲學家羅素的話來說,就是追問“理由的理由”。我們論述鮑叔慧眼識人時,更要追問“知人”為何不易,“自知”為何更難。這才是“理由的理由”。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都是由事情和道理組成的。事情可以顯示,道理只能揭示。寫議論文是看誰把道理揭示得透徹而醒目。還需要指出的是,學生寫作文,總是從故事中理解生活,不善于從生活中理解故事。所以作文里總是習慣羅列幾個古代陳舊的事例,這樣很容易虛化了文章的現實意義。我的老友馬何義老師說得好:“材料只是個思考生活的由頭和話題?!痹u析歷史就是要在歷史中觀照現實,尋找自我。實際生活中,看走眼的事兒太普遍了,比如有一香港商人曾曰,他初見馬云演講,就認定這是一個搞傳銷的騙子,三寸不爛之舌能把死人說活。誰知這竟然是他生平最大的一次? ? 走眼。

“但是,老師,您講的這些道理挺深的,能不能再給我講得淺一點,讓閱卷老師一看就是與眾不同的,能留下一點兒印象?”

好吧!我們再換個角度看鮑叔的“知人”??忌ǔR豢础疤煜虏欢喙苤僦t而多鮑叔能知人也”,自然地將鮑叔的“知人”放在管仲身上;除此一點,你可以再偏離一下大家習慣的角度,引向齊桓公。鮑叔不但知管仲,更知齊桓公。他深知齊桓公欲成就霸王之業的雄心壯志,深知齊桓公有愛才惜才的胸襟與胸懷,所以他才敢于向齊桓公舉薦有一箭之仇的管仲,否則,他怎么可能去進諫呢?沒有鮑叔,就沒有管仲;沒有管仲,就沒有齊桓公的霸業。他們三個人和唐僧師徒四人一樣,興國路上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成就了霸業。鮑叔看似成就了別人,但最終成就了自己,他的行為恰如老子所言,唯其無私,方能成其私。

所以,你若想讓閱卷老師對你的作文一見鐘情,那就得充分講道理。沒有道理,事實不會說話;沒有道理,歷史沒有意義。怎么講道理呢?簡單的方法就是要在合理的范圍內,稍稍偏離一下大伙習以為常的角度,別人說鮑叔知管仲你就說鮑叔知齊桓公。較難的方法就是能追問“理由的理由”。人們喜歡說:事實勝于雄辯。其實,事實不一定能勝過雄辯,因為真實的歷史事實早已面目模糊,大家講的皆歷史故事。事實總需要解釋,而如何解釋則照例是雄辯的事。我是不大相信事實而更相信雄辯的,因為事實是死的,解釋卻是活的,否則,史評就不會有這么持久的生命力了。

“老師,是不是我明白了道理就能說理了?”

也不是那么簡單。明白道理是前提,但在寫作文時還需要把道理明白地闡述出來。講道理就是講出道理,但講出道理不是有個道理在那兒放著你拿出來就可以了,講出道理其實就是分析的過程,也就是道理形成的過程。講道理通常不能指望貼一兩句“知人之明”“慧眼識人”就能說清楚,也不能指望不做引申發揮就能說明白。所以,明白地敘述道理是一種特別的能力,否則,即使自己很懂道理,一旦要用語言明白地去表述,往往說得一團糟,甚至成了“你不說我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涂了”。只有把自己明白的道理化成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這才是真正明白了道理,這樣的講道理才能給人一種淋漓盡致的透徹感。

“哦,明白了。謝謝老師!可不可以再給我講講怎樣分析齊桓公和管仲?”

行了,不要成了啃“老”族??桌戏蜃诱f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蹦莾蓚€人物算是留給你的作業,自己試著去操練講道理罷。

……夢醒,遂記之。

(山西省陽泉市陽泉三中;045000)

猜你喜歡
鮑叔講道理齊桓公
“講道理”的面包
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選評
真誠交往,知人善薦
與人相處,不累最舒服
怎么跟孩子講道理?
講理的八大戒律
論齊桓公的「尊周而親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