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賣花女》和《窈窕淑女》的不同結局

2020-09-26 13:27王永春
名家名作 2020年7期
關鍵詞:馬利翁皮格蕭伯納

[摘要]英國戲劇家蕭伯納所著《賣花女》和由其改編的音樂劇《窈窕淑女》的結局截然不同:前者伊莉莎離開她的改造者息金斯;后者伊莉莎回到息金斯身邊。依據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蕭伯納的創造進化論,以及費邊社會主義等思想,分別解讀兩種結局,探尋不同設置的目的。

[關? 鍵? 詞]《賣花女》;《窈窕淑女》;蕭伯納;創造進化論;費邊社會主義

一、引言

繼威廉·莎士比亞后,喬治·蕭伯納是公認的英國杰出戲劇家,他著作等身,憑借《圣女貞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蕭伯納的另一劇作《賣花女》(1912),在出版初期并未受到廣泛關注,被改編成音樂劇《窈窕淑女》(1964)后備受好評。值得注意的是,兩個作品的結局卻迥然不同:前者伊莉莎離開息金斯嫁給弗雷迪并開了一家花店;后者伊莉莎最終回到息金斯的身邊。依據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蕭伯納的創造進化論,以及費邊社會主義等思想,分別解讀兩種結局,探尋不同設置的目的。

二、生活與神話的對抗

《賣花女》取材于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精通雕刻。他看不起充滿欲望的凡間女子,決定雕刻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伽拉忒亞”,并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并讓他們結為夫妻?!顿u花女》前面情節與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相似:息金斯用六個月的時間,終將伊莉莎改造成為高貴的女士。但劇情急轉直下,蕭伯納在補充的結局(Sequel)中詳細描述了伊莉莎決定離開息金斯,嫁給她的追求者弗雷迪。他們合開了一家花店,完成了伊莉莎最初花店售貨員的夢想。

半年多的相處定會產生情感聯系,但《賣花女》的結局并沒有順應讀者猜想,而是對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的顛覆。蕭伯納在結局中寫道:“伽拉忒亞并非真的愛皮格馬利翁,兩者之間的感情太過于神化,讓人無法認同”。[1]因此,《賣花女》的結尾更加生活化,體現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相往來,而非一方付出。

另外,蕭伯納的藝術理念也決定了《賣花女》結局的生活化。受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影響,蕭伯納主張寫作應反映社會問題,忠于生活;反對奧斯卡·王爾德“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所以《賣花女》的劇情設置不包含強烈的戲劇效果、懸疑的情節設置;并且劇作中先以人物身份稱謂“賣花女”“記筆記者”和“紳士”等來表示“伊莉莎”“息金斯”和“辟克林”,然后通過自我介紹或者他人介紹時了解真實的姓名,符合一般的認知模式,也更生活化。因此,結局并未設置伊莉莎同息金斯神話式的結合,而是安排伊莉莎選擇生活化的弗雷迪,更貼近生活,符合蕭伯納對戲劇的主張。

《窈窕淑女》是基于《賣花女》改編的音樂劇,前面情節遵循原劇本,但結局卻大相徑庭:伊莉莎回到息金斯的實驗室,息金斯最后說了一句“我那該死的拖鞋在哪里?”,伊莉莎決定繼續留在息金斯的身邊照顧他的起居?!恶厚皇缗返慕Y局更順應希臘神話,讓伊莉莎和息金斯的情感更具羅曼蒂克的色彩。二者結合更加神話化,迎合觀眾的需求。

從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出發分析兩部作品,形成神話與生活的對抗:《賣花女》中生活式的結局,讓人們關注到息金斯作為語音學家的冷漠,以及社會階層的無法逾越;《窈窕淑女》中神話式的結局,則延續了希臘神話的神秘色彩和浪漫主題,讓人們感受到息金斯作為單純的人的感性與情愫,以及社會的和諧與美好。

三、獨立與依附的對峙

除了存在生活與神話的對抗外,從《賣花女》和《窈窕淑女》的不同結局可以解讀出獨立與依附的對峙。前者體現出女性意識的覺醒,伊莉莎作為獨立女性走上歷史舞臺并割裂對男權社會的依附;后者則未展示過多的獨立女性意識,而是以二者的結合,相互依附作為結局。

女性獨立意識貫穿《賣花女》的始末。通過第一幕“戴著一頂黑色的水手小草帽……她的頭發也很該洗洗了, 那像個灰老鼠似的顏色決不會是天然的”[2],體現伊莉莎作為社會底層的賣花女,缺乏對形象的關注;但當有人記錄她的言行時仍高聲維護自己的權益:“咱跟那位先生說句話不能算是做壞事呀,咱賣花也不犯法,又沒在人行道上?!盵2]接著第三幕舞會上伊莉莎以美艷的外表和高雅的談吐驚倒了眾人,但舞會過后息金斯和辟克林冷漠的態度讓伊莉莎內心原本就存在的女性意識開始覺醒。另外,第四幕她把拖鞋砸到息金斯的身上來宣示自己的獨立。最終,伊莉莎意識到息金斯永遠也不會尊重她,永遠不能把她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所以發出“一個上等小姐和一個賣花姑娘的區別不在于她怎么做, 而在于別人怎么對待她”[2]的覺醒之詞,毅然離開息金斯。伊莉莎意識到無論她在眾人面前談吐多么優雅,在息金斯面前只是一個賣花女。這一切都使伊莉莎無法平衡自己的地位,唯有選擇離開,去找尋一個真正尊重與愛護自己的人。

《賣花女》的創作背景是20世紀初期,女性意識逐步覺醒,她們要求更多的權利、機會和更高的社會地位。伊莉莎的離開順應時代背景,是對息金斯父權社會壓迫的反抗,同時展示蕭伯納推崇女性,為女性爭取更多權益的決心。蕭伯納本人是一位女性運動的支持者,其宗教理論“創造進化論”尤為推崇女性。

“創造進化論”的本質是生命力在永遠地、努力地使一切生物向前進化,使之達到完美;人類并非生命力的最終目標,其最終目標是“超人,然后是天使,接下來是大天使,最終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神”。[3]有別于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蕭伯納認為人類的意志可以控制進化的方向,而不是讓自然來選擇。同時,創造進化論指出,“女性是優于男性的”:女性是生命的產生者和承載者,而男性只是在其中充當工具的作用。他在《回到馬修時代》中寫道,“人類的第一人是女性祖先李莉斯,人類的第一個男性祖先亞當是李莉斯所生”[4],同樣反映出蕭伯納認為男性優于女性。

因此,蕭伯納在《賣花女》中突出伊莉莎“女超人”的思想,使其意識覺醒,反抗當時占主導地位的父權制以及虛偽的資產階級。雖然伊莉莎是由息金斯改造的,但他只為滿足他的私欲,并沒有為伊莉莎考慮以后的出路。為了彰顯伊莉莎的獨立意識,蕭伯納安排她離開息金斯的結局,抨擊息金斯的自私自利,突出伊莉莎的獨立成長。

音樂劇《窈窕淑女》中則未過多體現伊莉莎的獨立意識。結局安排伊莉莎回到息金斯的身邊,繼續幫他拿鞋子,繼續提醒他工作日程:展示的是兩人之間的相互依附。換言之,這個結局的設置也是在給息金斯改正的機會,期待在以后的相處過程中,伊莉莎會用她的真摯慢慢感化息金斯,讓他能夠沖破父權制的思想,尊重、愛護女性。

四、革命與妥協的對立

蕭伯納不僅是一位女權主義者,也是一位費邊社會主義者。因此,從費邊社會主義視角,可以解讀出《賣花女》和《窈窕淑女》不同結局中所蘊含著革命與妥協的對立。首先,簡單闡述一下費邊社會主義思想。

蕭伯納作為社會運動的活躍分子,在1884年創立費邊社:一個資產階級改良團體,試圖通過大規模的勸說和教育體制讓英國變為社會主義國家。由此形成了費邊社會主義,簡稱費邊主義。他所領導的社會主義改良團體“費邊社”甚至還倡導支付家庭婦女們從事家務勞動的報酬。[5]但恩格斯曾評價說,“費邊社會主義的根本要害,就是害怕革命,這就是他們的基本原則”。[6]蕭伯納所宣揚的費邊主義雖然有要求改變資本主義弊端的想法,但其缺乏實干型,反對激進的暴力革命,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所以他所給出的《賣花女》結局同樣兼具革命性和妥協性。一方面,伊莉莎離開息金斯,展現她獨立自主的女性意識,是對父權社會和階級社會的革命;另一方面,息金斯并沒有真正地意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問題,也沒有給予息金斯其他的還擊,表現出蕭伯納所代表的費邊主義的軟弱性與妥協性。只通過勸說和教育是無法完成伊莉莎人格的解放和息金斯意識的覺醒,因此更多的關注應給予女性和弱勢群體,同時也應該利用法律和法規保護女性的權益,實現女性革命的勝利。

作為資本主義國家拍攝和上映的音樂劇《窈窕淑女》,因其時代和國家性質導致《窈窕淑女》的革命性甚至不及《賣花女》,更偏向于以柔和、妥協的方式解決兩人之間的矛盾沖突。

五、結語

通過解讀兩種結局,三對矛盾呈現出來:生活與神話,獨立與依附,革命與妥協。于伊莉莎而言,她在矛盾的碰撞中成長,或成為《賣花女》中所述的獨立而具有革命性的現實女性;或成為《窈窕淑女》中所演的依附且妥協的浪漫女子。不同結局均有其目的,值得深思的是應關注社會中以女性為代表的弱勢群體,使其擁有自己的話語權,獨立完成自身的發展與革命。

參考文獻:

[1]Shaw,George Bernard.Pygmalion[M].San Diego:ICON Group, 2005:139.

[2]蕭伯納.《賣花女》[M].楊憲益,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李凱,石艷玲.從《賣花女》看蕭伯納的創造進化論[J].文學教育,2012(5):32.

[4]張明愛.蕭伯納的創造進化論[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4(3):22.

[5]朱萍.注定的遺憾:蕭伯納《賣花女》的女性主義解讀[J].文教資料,2010(35):18.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8.

作者簡介:王永春,碩士研究生,武警特種警察學院基礎部外語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西方戲劇。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武警特種警察學院基礎部外語教研室

猜你喜歡
馬利翁皮格蕭伯納
蕭伯納幽默化解打擊
德國 皮格根沃特博物館 多維繪畫
Bernard Shaw’s Wisdom 蕭伯納的智慧
論皮格馬利翁效應對蓋茨比成敗的影響
蕭伯納續傳
像偵探一樣解讀名畫
蕭伯納反諷米商
擁有大愛之心的小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