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約死亡》中的醫學敘事和醫學意象分析

2020-09-26 13:27孫雪瑩
名家名作 2020年7期
關鍵詞:鉤子安樂死畢淑敏

孫雪瑩

[摘要]畢淑敏作為一名內科醫生和心理咨詢師,將死亡上升到了人生哲學的高度,以自己醫生的身份來書寫醫生眼中的癌癥患者的死亡,從醫學的視角,用優美的語言闡釋著她對死亡的哲學思考。

[關? 鍵? 詞]醫學;死亡;臨終關懷

《預約死亡》是畢淑敏作為一個醫生對死亡進行醫學敘事,從醫生的角度看待死亡、體驗死亡、感受臨終關懷的一部中篇小說,上升到了哲學角度,用優美的文字表達了對死亡的哲學思考?!额A約死亡》中,作者對被關懷者以及死亡的描寫,表現出了人間真善美的美好品質,讓死亡不是那么的殘酷。小說中英國的桑德斯女士在倫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現代化的臨終關懷機構,小說中的女院長,僅僅為了在人生的終點畫上一個圓而不斷地努力,創建了小說中講述的臨終關懷醫院——圣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醫院。

畢淑敏本身作為醫生使她在寫作的時候從醫學角度出發,以一個醫生的角度進行病例分析,文中寫到很多醫學意象和問題,如,病癥以及病癥的反應;“安樂死”的社會問題;“安樂死”需要群體意識等。同時她也從醫生的醫學角度直視死亡的問題,比如臨終關懷、“安樂死”、家屬的問題等,她親身體驗過小說所要表現的某種生活環境,甚至自己長時間加入那種生活當中,所以她所擁有的與所要表現的人物相近或幾乎相同的“心理體驗”促成了其作品強烈的“現場感”。比如作品中有很多醫學語言,醫生常問患者的語言,“病多久了?您叫什么名字?多大歲數了?現在感覺怎么樣?”寫到了醫生心理,多處寫到一個醫生在面對病人的時候心靈要粗糙,很多醫生都知道患者的希望有多少。醫生本應冷酷,不容易動感情,但是在面臨告別老太太的時刻,院長還是沒有出面,無法面對。小說中存在這樣一個人物:老醫生,他說,醫生醫生,是只醫得了生而管不了死的。做什么都要有價值,識別出什么病人有價值,什么病人沒有價值,是醫生經驗的象征。那些已經沒有醫療價值還活著的人,老醫生說:“那不是我們的事,那是人類的一個死角?!薄昂髞砦业慕涷灊u漸地豐富了,我非常希望自己把他們忘掉,醫生的基本功訓練之一,就是讓自己的心靈逐漸粗糙。多年行醫的磨煉,不怕死人,不怕鮮血,不怕糞便,不怕丑陋。醫生回到家里很少說話。就像廚師在自己家里,只吃最簡單的飯菜。在病人最后的日子里,家屬同醫生說的話,遠比他們垂危的親人多得多?!贬t生的心靈在面對如此多的死亡后逐漸地被磨礪得粗糙,從醫生的角度,這不是作為一個醫生所能選擇的,只是不得不去直面一例又一例的死亡。

同時,畢淑敏在《預約死亡》的醫學敘事中也從醫學的視角批判了落后的死亡心理,尤其是病人家屬,本身人心和人性是很難直視的,因為剖開來看,滿目瘡痍。人性和人生百態在醫院中我們不難看到,中國人的思想意識里是深深覺得人是不能勝天的,生命不是僅僅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生死由天”的觀念根深蒂固。不孝順的兒女們既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又害怕違反天命。兒子可以把母親往死路上推,把母親凍死餓死,卻不敢在關鍵時刻負起應有的責任。小說中在臨終醫院有一位年紀很大的母親,由于她的兒子想去德國學習,日期臨近,相關的一系列手續全都辦成了,只等著出國,但是他的母親還病重在床,距離死期還有一段時間,面臨如此矛盾的選擇,這個兒子的選擇是出國,他無法再繼續等待母親的死去,他想用母親死期的提前到來解決這個矛盾。小說中將他的內心描繪得極其豐富,他無法選擇罪孽深重地把母親自己留在國內,但是又無法忍耐學習深造的機會的丟失,所以他將母親送到了另一家醫院提前宣判母親的死亡,帶著母親的骨灰去留學。兒子的觀念是陳舊又自私的,一方面他深受傳統觀念“兒子必須要為母親養老送終”影響,另一方面他又自私地提前宣判了母親的死亡,原本母親是可以再多活一些時日的,但是由于他的這些行為,剝奪了母親的生命,這不僅僅是愚孝,更是自私。畢淑敏對人性自私、丑陋的揭示體現為這個兒子的形象令人毛骨悚然,也體現了其對這種不正常的死亡觀的批判。

對于“安樂死”的意義畢淑敏進行了全面的思考,同時,這種思考是復雜并且矛盾的。畢淑敏書寫了“安樂死”的優點:病重的患者本身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同時自己的家人為了照顧自己也會受到拖累,怕自己成為兒女的負擔,患者尤其是父母心疼兒女的心理使得這一愧疚情感體現得更加突出,患有不治之癥的病人們更加看重“安樂死”,所以“安樂死”便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文中有這樣的描寫,“一位80多歲的患皮膚癌的老人被送至醫院,由于醫護人員把其攙扶到床上而觸動了癌細胞,鮮血順著老人的褲腿灌滿了兩只鞋子。老人的肢體像蜂窩一般爛著,腐敗的氣息把周圍幾十平米的地域熏得像停尸房”。從這些描述來看,病人是十分痛苦的,同時,病人子女的心情也是痛苦和復雜的。古語云:“久病床前無孝子?!笨粗先嗽馐苋绱送纯嗟木硾r,子女是心疼又無奈的,“安樂死”的選擇成為不二之選。同時小說里也描述了一個89 歲的老人因為太痛苦選擇用自己的秋衣上吊自殺的故事。這些都反映了病人和家屬都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選擇用主動地結束生命這種方式來戰勝病魔。所以,《預約死亡》中反映了很多病人和家屬知道“安樂死”的優點,并愿意用“安樂死”這一特殊途徑來結束重病患者痛苦的生命。

但是另一方面,矛盾的是“安樂死”并沒有在中國實行,這是由于“安樂死”實施起來是非常難的,而且“安樂死”存在一定的問題?!鞍矘匪馈鄙婕吧鐣惱砼c道德規范,它和社會群體的死亡意識和法律制度有關。文中患有皮膚癌老人的兒子要求院長對老人實施“安樂死”,院長沒有答應,一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法律法規,二是因為他的這所臨終關懷醫院是以延長病人生命為宗旨的,所以,在沒有先例的中國施行“安樂死”是有巨大阻力的。那么由此來看,我們群體排斥“安樂死”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武斷地拒絕了一個好東西呢?也不盡如此。小說中通過院長的角度講述了發生在外國的醫院醫生實行“安樂死”的案例,在這則案例中,醫生最后還是受到了法律的調查和追究,可見并不是在所有的國家實行“安樂死”都是合理合法的。就像英國的詹姆斯博士也不是一味贊同“安樂死”,他強調“臨終的人并不是恐懼死亡,他們只是恐懼疼痛!死亡不可避免,疼痛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們可以長期地使用鎮痛劑,保證病人毫無痛苦地走向永恒”。以及鎮痛劑的使用,我們的醫生習慣了對病人說,到實在不行了再用鎮痛藥。剛有一點小痛就用,大痛時怎么辦?事實也是這樣的,病人之所以選擇“安樂死”,是因為他們忍受不了病入膏肓的痛苦;家屬選擇“安樂死”是因為他們不忍心看到病人那么的痛苦。既然使用足夠的麻醉藥品可以讓病人比較舒服地離去,那么“安樂死”就沒有實行的必要了。

在《預約死亡》中,作者向讀者提出了很多關于“死亡”以及死亡觀念的問題。生命像一只舊鉤子,懸掛著我們的軀體。從我們降生的那一瞬起,鉤子就在時間的峭壁上承受重量。你的鉤子結實不結實?不知道。隨著我們的身心漸漸膨脹,那個鉤子像受了熱的塑料漸漸抻長。當然,一般說來它的質量還是不錯的,不會戛然斷裂,但它的韌度被歲月磨損,當灰塵越積越多的時候,終有一天那鉤子像水龍頭口一粒將滴未滴的水珠,縮出頸子般的窄處,鉤子就要斷裂了。從活人的角度看問題,其實,老人們看到美好的事物,精神會凜然一振?!拔覀円詾檫\行到死,生命就完結了。其實真正將死的人,都在忙碌地考慮著后面的事情。我們都會化成煙。煙會在天上飛,它終究會落地。構成我們生命最基本的那些微小粒子,攜帶著我們的信息,在宇宙中穿行。那是一把打亂了的牌,只有集招數的時候,才會再化成人形。我們會變成自然中的任何一種物質,顯形或是隱形地俯視著世界,在無垠中沿著永恒的軌道盤旋?!弊骷以跁淖詈髮懙溃骸白谂R終關懷醫院的病床上,我享受著新鮮的陽光,由衷地微笑起來。是的。我們還有許多年呢!慢慢想,不著急?!碑吺缑舾嗟氖歉嬖V人們珍惜生命,珍惜明亮的機會,直到最后一分鐘,當下的每一秒都是珍貴的,不管文中的人物面對死亡有著怎樣的選擇,畢淑敏始終傳遞的是這樣的觀念——“要坦然直面死亡”。

參考文獻:

[1]畢淑敏.畢淑敏自選集(小說卷) [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8.

[2]畢淑敏.死亡預約[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

[3]施津菊.畢淑敏文本中死亡意境的美學追求與文化建構[J].中國文學研究,2003.

[4]畢淑敏. 別把你的秘密告訴我[J].小說月報,1992.

[5]王蒙.作家—醫生畢淑敏[J].小說,1996.

[6]焦會生.對“正視死亡”的深切呼喚:評畢淑敏中篇小說《預約死亡》[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

猜你喜歡
鉤子安樂死畢淑敏
不拴鉤子的線也能把冰塊釣起來嗎?
善良是顆種子
善良是顆種子
幸福的一家
精鉤子
相守70年 同日安樂死
鄰居眼中的畢淑敏
畢淑敏的兩次放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