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實施途徑

2020-09-26 13:22孟雷
內蒙古教育·理論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實施途徑生活化教學

孟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學中不再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與灌輸,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學生的人格培養、生活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生活化教學由此成為一個經常被大家提起的教學理念。那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何實踐這種“生活化教學”呢?本文主要探討了這種理念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6C-0021-02

“品德課堂要回歸生活”,這句口號在教學中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常被教育者及關心教育教學的人提起,但到底如何落實?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什么是“生活化教學”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所謂回歸生活,就是真正關心兒童的實際成長經歷和生活軌跡,這就要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過程中,把兒童的實際生活,如他們的生長環境、需求、關注點、人際關系圈、日常生活等作為學習背景,從這樣大的背景中提取出他們真實生活中所面臨的普遍問題、遇到的困境、成長的必要過程諸如此類,來生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活動主題。

但就目前的教學實踐而言,實際呈現的課堂大多是脫離了兒童真實的生活實際,只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識傳授,與現實的生活相脫節,從而人為地造成了過于保護的教育,回避了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在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下,道德與法治課常常出現了一種與課程設置初衷背道而馳的結果,且教學也無法真正觸及到兒童的內心,打動他們的心靈。如何突破這個教學瓶頸呢?生活化教學的運用,能夠解決這種困境。

我們來看這一段描述:

當小海倫因為學習新單詞感到費勁吃力而發脾氣時,莎莉文老師將她帶到井邊,把手放進水中,并在她手上拼寫下“水”這個詞語的英文單詞。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這種奇妙、清涼的事物,叫作“水”。而正是這個單詞,這個從她手上劃過的東西喚醒了她的心靈。讓她感受到,學習的這一個個詞語原來都是活生生的。

這是海倫·凱勒的名篇《我的老師》中的一段。這樣一種教學給學生心靈帶來的影響,以及使學生意識到的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正如作者生動描述的那種感受一樣,“這個詞是活生生的”,并且她懂得了每樣東西都有名稱,且能通過接觸,在腦海中產生印象,讓她能感悟到世界是富有生氣的。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莎莉文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是我們提倡的生活化教學。

二、“生活化教學”的切入點

關于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一個切入點,讓教學能夠很好地回歸生活?;貧w生活,顧名思義,就是要回到生活本來的面貌,運用在教育教學中,就是要使教育返璞歸真,所學的知識納入到生活前進的滾滾紅塵中,或者說我們的教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我們還需明白的是,學生的個性形成,一方面是學生作為一個主體、作為一個社會人,被逐漸社會化的過程,根據社會的要求和規范逐漸被塑造、被打磨、被灌輸,但另一方面是依靠教學激發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具有主觀性的人,依靠自己的體驗、經驗來發現“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傊?,“生活化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在生活的真實感受中有所發現和觸動。

而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來說,學生在學校學習中習得的關于道德的認識,它們能否得到生活的認同,是學生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實踐能否一致的關鍵,這就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生活化設計的切入點。

三、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

(一)可以運用游戲活動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是一種有趣且十分必要的學習途徑。結合他們的身心狀況來考慮,僅靠長時間的室內學習是難以達到品德啟發與提高的目的的。所以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意義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培養良好品德。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我們可以設計一定的教學游戲,與教學內容、主題、思想意義相聯系,將其滲透到游戲環節中。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第一單元《我和我的同伴》中第四個主題《同學相伴》時,我們可以在課前設置一個這樣的小游戲:兩人三足。讓學生參與到游戲當中,并請他們思考:許多人一起參與的游戲有趣嗎?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默默地玩,有意思嗎?在這個小游戲當中,同伴對我們來說,是什么樣的存在?在這種需要學生共同參與的游戲中,讓學生直接體會同學相伴的快樂,這比起枯燥的說教,更顯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意義。

(二)創設合適的教育情境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的成長環境,所以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學生的生活、學生的世界是精彩的、豐富的、有獨立意義的,相對的,他們的認知世界往往是純真、簡單的,所以面對現實生活時,學生有時會發現與學校所學、書本知識相矛盾的情況。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忽視了這種矛盾與困惑,不能及時地幫助解決,教育就失去了本質價值。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和利用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情境中感悟真理。

例如,在教學《做學習的主人》這一單元第二課時《時間的奧妙》時,筆者這樣設計情境:事先準備了橘子、蘋果、綠豆和兩杯水。上課前,筆者把這些東西平均分成兩份,然后要求兩組學生比賽,看哪組能把東西更多地裝進杯中,且水杯的水不會溢出。在比賽中無論成功與失敗,筆者都對他們積極的態度給予了肯定,然后教育他們:將各種食物比作生活中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務,而杯子就代表我們的一天。你們會發現,當你們隨機丟進杯子東西時,它可能只裝兩三個就滿了,而當你們能精心安排食物在水杯中的位置,就會使水杯容納更多的東西。由此啟發學生,在生活中要有條理、有選擇地安排事宜,分清輕重緩急。通過這個活動,學生懂得了要合理安排時間,把學習擺在一個更為重要的位置。

(三)發揮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能將一門課上好,老師的教學藝術在其中也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優秀的教學藝術,那么必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一課時,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并教學中國漢字的源流及各種字體的發展變化,展示不同作家、名家的藝術品,并將書法藝術中的美感、節奏感,利用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給學生,甚至可以設計環節,讓他們自己書寫、感受不同字體之間的差別。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拓展中國甲骨文與象形字的有關知識,比如描摹漢字“人”的最初寫法,并講解幾千年來人們對蘊含在漢字中謙虛、樸實精神的傳承等。讓學生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能夠使他們在體驗中把教育要求內化為道德品質。

四、結束語

總之,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標,教師可采用的途徑其實有很多。針對不同的課題可以擇取適合的方式,真正讓受教育者學會學習、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馬靜.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設計[J].學周刊,2017,(33).

[2]唐沛.愛在暗夜點亮明燈[N].成都日報,2015-09-09,(007).

猜你喜歡
實施途徑生活化教學
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創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實施途徑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創新教育督導方式 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