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課堂教學要做好六個環節

2020-09-26 11:50王存彬
內蒙古教育·理論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課件信息技術數學

王存彬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數學教學課堂正在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多媒體技術運用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輔助動力。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手段運用于數學課堂之中,能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課堂教學要做好六個環節。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課件;課堂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6C-0073-02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逐漸滲透到各個學科中,有效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數學教學活動,能幫助學生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巧妙演示課件,讓學生直觀感知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一些有價值的輔助信息,通過觀其景、聞其聲,能更快、更準、更深地掌握知識。

“確立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標要求的三個基本特點之一,教師如何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六個環節。

一、認讀

數學教學側重于情境創設,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進而對新知識學習產生極大興趣,在課堂學習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對知識探究的體驗更深刻。在教學中,教師恰當使用課件,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數,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插圖,通過信息技術制作課件,采取“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搭一搭”等游戲教學,結合圖形,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會用多種方法表示數,初步體會到數的大小是相對的,體會到數與實物的對應思想,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與交流,形成數學理念。

上面所述的是“認”,而“讀”在低年級也頗為重要,如讀懂教材中的話,明白具體數據和數量關系。這個教育過程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重要環節,讀的訓練要做到量足、面廣、有質量,有的放矢,持之以恒。

二、體驗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廣,信息技術的數學課堂,越來越多樣化,課堂上有些教師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展示課件,有助于課堂教學情境變得更生動、直觀、有趣,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適時提供一些與時俱進的課件,使學生多種感官協調作用,從而不斷獲得新的學習體驗,以達到真正了解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教學“體驗一秒”時,教師可以先拿出石英鐘來讓學生認識“秒針”,引導學生觀察“秒針”轉動的方向與速度,然后“聽一聽”課件制作的機械座鐘“秒”走動的聲音,找學生口頭模仿秒針走的速度(嘀嗒、嘀嗒),最后引導全班同學用手拍一拍(1~2)模仿秒的聲音。通過體驗感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概念理解。

三、討論

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把知識點化難為易,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透徹。具體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地設置問題,通過多媒體演示的課件,組織學生交流探討,學會用數學方法思考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課件演示:一天,老貓帶小貓到河邊釣魚,老貓釣四條魚,用“4”表示;小貓沒有釣到魚,用什么表示呢?學生回答“用0表示”。教師肯定之后,組織學生探討:在哪些地方還見過“0”?然后課件呈現實例:發射衛星口令:“9、8、7、6、5、4、3、2、1、0—發射”,“尺子”“溫度計”“天氣預報中的0℃”“數學書定價5.90元中的0”等。讓學生討論這些“0”表示的意義,最后,教師歸納小結:“0”讀作零,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有”;有時表示精確,有時候表示占位……通過直觀的演示,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思想。

四、會學

為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我們可以將教材中的情境圖通過多媒體制作成圖片、畫面、聲音等,恰當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可以使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更加生動,所展示的知識點更加具體形象,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常常采用動態演示與靜態畫面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能讓學生從“學會”轉到“會學”上來。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筆者出示一題:2+2+2+4+2+2,讓學生計算。檢查發現,有的學生是按運算順序的;有的學生利用乘法意義進行了化簡計算,即將原計算式變為:2×5+4;而絕大多數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思考,列出更為簡單的算式:2×7。針對這三種運算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將三種解題步驟逐一呈現,逐一進行講評,著重肯定后兩種同學思維靈活,計算巧妙,讓全班學生學會基礎算法后,逐漸掌握巧妙算法,鼓勵所有學生在碰到類似計算題時,可以多角度地思考解題方法,從“學會”上升到“會學”,提升學習效率。

五、訓練

練習訓練是學生數學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教師能從學生的日常練習中,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目標達成度,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采取口頭訓練、書面訓練兩種方式。書面訓練是傳統教學手段之一,它能集中反映出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陬^訓練在低年級更為重要,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大有促進作用。在傳統的練習中,一般以書面訓練為主,即先讓學生課下練習,教師后批改完成,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延遲性,不利于學生的自學習慣養成。如今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針對練習的展示上,更多的學生作業能夠通過多媒體在課堂現場展示,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當堂完成批改。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展開課后針對性復習訓練。

六、運用

多媒體教學是以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基礎,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其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課標中“運動會”一課時,筆者在設計教學案例時,出示如下題目:“有28人租車去春游,小轎車限坐4人,需要租幾輛車?面包車限坐10人,可以怎樣租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認為的合理租車方案。有的學生認為需要租3輛面包車;有的學生認為要租7輛小轎車;有的學生則認為小轎車和面包車可以混合著租,分別租2輛轎車和2輛面包車。這里筆者沒有設置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例題為學生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并通過信息技術引入更多類似的題目,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果班級學生學習力較強,教師還可以給出不同車輛的租價,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哪種租車方案更合適,價格最便宜。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也能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七、結束語

總之,隨著科技信息的快速發展,教師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相當普遍,根據教學環節主動使用課件呈現知識,讓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化、動態化,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所以,信息技術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徐巧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9,(16).

[2]崔秀麗.淺析如何運用多媒體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高新區,2018,(10).

[3]許國華.將信息技術融入“解決問題”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

猜你喜歡
課件信息技術數學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課件
初中數學教學中課件設計的重要性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WEB課件開發系統的設計思路
精簡課件,優化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