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閱讀:只為深度學習

2020-09-27 06:27南京財經大學附屬小學崔永成
天津教育 2020年25期
關鍵詞:劉伯承七律教材

■南京財經大學附屬小學 崔永成

自統編版教材使用以來,教學方向不明、方法不當,層次粗淺、缺乏思維含量,甚至出現偏差等問題依然存在。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在《江蘇教育》2019年第1期提出深度學習理論,強調為思維而教,通過質疑、追問、反思、辨析、爭鳴等形成清晰的判斷,無疑是改變現狀的良方。筆者秉承深度學習理念,在實踐中運用對比閱讀,取得明顯成效。

一、借力文學經典,形成正確認識

材料一:沃克醫生驚呆了,大聲嚷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

(五下《軍神》)

材料二:佗曰:“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三國演義》七十五回)

《軍神》堪稱現代版“刮骨療毒”。一位教師比較了劉伯承與關羽手術中的表現之后,還關注了醫生對病人的贊語:“軍神”和“天神”。教學環環相扣,討論步步深入:華佗為什么不稱關羽為軍神?“軍神”是對用兵非常傳神的人的一種稱謂(百度百科)。本文并未表現劉伯承的軍事才能。意志堅強的軍人是否就是“軍神”了呢?也不是,例如志愿軍戰士邱少云。劉伯承二十多年后成為軍神,但治療眼傷時還夠不上。學生說,題目改成《劉伯承治眼傷》或《“軍神”劉伯承的故事》更合適些?!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編寫語言應準確”,“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沃克醫生應該懂得什么叫“軍神”,此處不會稱劉伯承“軍神”的。這就是準確,就是真知。

二、對比不同版本,擴展學習視野

材料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統編版六上《七律 長征》)

材料二:統編版六上語文教材圖片,其中書法內容有“金沙水拍雲巖暖”。

(“雲巖”為“云巖”的繁體草書)

材料三:網絡上還有其他毛主席手書的七律《長征》書法,內容為“金沙浪拍懸巖暖”“最喜岷山千里雪”。

材料四:統編版六上語文課文目錄。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第三學段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課堂上,教師讓學生把詩句與教材插圖對照閱讀,有的字學生不認識,講解時教師發現詩與圖片不一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來,毛澤東主席對這首七律《長征》特別鐘愛,多次揮毫書寫,常常推敲修改,流傳下不同的版本與佳話。毛主席在詩歌創作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讓學生心生敬佩。教師告訴學生,出現不同版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的、讀者的、編者的、傳播者的都有,而且流傳年代越久差誤越多。通過比較,學生還發現毛主席原詩中并無“七律”二字,聯系本單元和以前學過的古詩,題目中也都沒有“幾絕”“幾律”字樣(見材料四,以“絕句”為題的例外)。唯獨毛主席的詩有,且并非詞牌,由此推斷為今人所加,并非毛主席本意,于是就把多余的“七律”二字去掉了。

三、抓住課堂生成,學習新的知識

材料一: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六上《草原》)

材料二: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三上《司馬光》)

學習《草原》,學生質疑:既然“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怎么還說“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呢,難道小鳥不是東西嗎?這是病句呀!教師則引導學生回顧所學,舉出像材料二這樣的例子:既然眾人都走了,司馬光怎么還能留下來“擊翁救人”呢?類似這樣的句子不僅口語中隨處可見,就連文學名著也不例外,如“大家都到齊了,只有小明沒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史記·屈原列傳》)“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杜甫《石壕吏》)“寶玉和眾人都起身讓坐,獨鳳姐不理”(《紅樓夢》第六回)等。這是一種叫“舛互”的修辭手法:先否定全部,再肯定一部分;或者先肯定全部,再否定一部分,以達到突出、強調后一部分的作用。學生頓悟。

四、超越時空界限,讀懂重大主題

材料一:《在柏林》美·奧萊爾 ——統編版六上

材料二:《垂老別》唐·杜甫 ——《杜甫全集》

《在柏林》是一篇戰爭題材的自讀課文,寫的是二戰期間失去三個兒子的德國老兵,重返戰場前將神志不清的妻子送進精神病院,老婦人奇怪舉動引起姑娘嘲笑的事。

?

與1000 多年前“詩圣”杜甫反映安史之亂的名篇——《垂老別》如出一轍。鑒于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自學能力,教師將《垂老別》原詩連同注釋、譯文和賞析一并交給學生充分自學,完成上面表格。然后圍繞閱讀提示展開討論,加深對戰爭的認識:“戰爭無國界,殘酷古今同。和平一朝失,永墜災難中?!痹S多重大事件都是如此。

五、學習對話編者,提升文本認識

材料一:它有一張紅色的長嘴,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有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

(人教版三上《搭船的鳥》)

材料二: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有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統編版三上《搭船的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人教版《搭船的鳥》按照“長嘴-羽毛-翅膀”的順序描寫了翠鳥外形的美(見材料一)。選入統編版教材時,原本放在前面的“它有一張紅色的長嘴”中間加了一個“還”字,單獨作為一句話放到了段尾(見材料二)。為什么這樣改動?學生模擬對話教材“編者”:單獨成句第一次特寫翠鳥紅色長嘴的外在美,加“還”字有補充強調的意味,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暗示翠鳥的長嘴與它搭船目的“捕魚吃”之間的聯系:“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里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薄般暋薄巴獭笔菍﹂L嘴動作方面的又一次特寫。學生悟到這一層,就算懂得了編者的匠心。

教師的視野,決定教學的視野;教師的高度,決定教學的高度。教師加強對比閱讀的研究與運用,有助于引領課堂,發展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獲得言語成長。教是為了不教。學生一旦掌握了對比閱讀方法并能自覺運用,必將有助于提高學習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劉伯承七律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拜石(七律)
七律三首
七律·“五老”吟
奮發·七律
劉伯承治校三法
劉伯承帶兵思想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