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蘭修身”的教育之道

2020-10-09 10:47黃銘釗
廣東教育·綜合 2020年9期
關鍵詞:蘭花文化教育

黃銘釗

吳夏梅,翁源縣實驗小學副校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曾獲“南粵優秀教師”“韶關市基礎教育名教師”“韶關市基礎教育首席教師”等榮譽稱號。自2017年翁源縣實驗小學開辦以來,她與團隊成員開展了“以蘭立德、以蘭育人、蘭雅教育育新人”的主題教育活動,將蘭花的精神氣質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開發了“翁蘭雅韻,潤育童心”校本課程,總結出“以蘭修身”的教育之道。

《廣東教育》:翁源縣實驗小學以“蘭雅文化”為學校主題文化,“蘭雅文化”以蘭花文化為“根”,以蘭花精神為“魂”,對蘭花可謂推崇備至。為什么選擇蘭花作為切入點呢?

吳夏梅:翁源有著“中國蘭花之鄉”的美譽,自然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蘭花等植物生長,是蘭花的理想生長地。在翁源,人們崇尚蘭花,以蘭為美,大型節慶和文化展示皆喜愛以蘭為媒介,蘭花文化已植根于翁源人民血液之中。翁源縣實驗小學地處蘭花生長的沃土,深受清雅脫俗的蘭花氣質的熏染,適時選擇蘭花作為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可以說是對本土教育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優化利用。

當然,除卻教育意蘊,蘭花自身也極富魅力,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它不僅有著美麗的形態、芬芳的氣味,其身上還寄托著中國君子的寶貴精神氣質,它無疑被賦予多重文化價值內涵。我校教師在講授蘭花知識之時,會適時介紹不同地域的蘭花種類、特點,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涉獵到一些地理知識、社會狀況等——這體現出蘭花的認識價值;蘭花有著美麗的外觀和身姿結構,開展蘭花教育之時,學生可縱情觀賞瀏覽其圖像,或觀察、觸摸到真實的蘭花,近距離感受蘭花之美——這體現出蘭花的審美價值;社會越是發展,人們對精神方面的追求就越高,而蘭花背后的精神品質、品格,能夠很好地陶冶人的情懷,滿足人的精神需要——這體現出蘭花的倫理價值。因此,開展蘭花文化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大有裨益——這就是它的教育價值。

《廣東教育》:蘭花歷來被中國人看作是高潔典雅的象征,確實有著非凡的文化價值。您對蘭花文化教育進行了長期探索,請您談談具體的教學方式和策略。

吳夏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從識蘭、賞蘭、養蘭、寫蘭、誦蘭、學蘭六個方面著手。其中,識蘭教育是蘭花文化教育的基礎。目前所知,蘭花科目最少有八百株,超過兩萬個種類,而中國的蘭花,主要包括生蘭、建蘭、寒蘭等類型,這些蘭花因自古被賦予獨特文化價值和象征意義,故被統稱為“中國蘭”。凡此種種蘭花知識、文化內容,都是教師在講授蘭花文化之時所要普及的基礎知識。學生只有在了解蘭花基礎知識,或者說認識蘭花之后,才談得上更深入地了解蘭花發展歷史,探索蘭花的精神和文化意義。

在開展蘭花文化教育時,為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蘭花,教師首先要介紹蘭花的分類,告知學生,蘭花根據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分成“附生蘭”“地生蘭”“腐生蘭”三類,這也是中國內地大部分蘭花的種類。此外,教師還要詳細介紹三類蘭花的特點。例如,講腐生蘭時要告知學生:這種蘭花身上一般沒有綠葉,也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大部分的營養來自于真菌,一般生活在比附生蘭環境稍微涼爽的溫帶地區,較少被人私自培育養殖。除認識蘭花種類之外,教師也要為學生介紹蘭花的結構,展示眾多蘭花的圖片,圖文并茂地進行講解,讓學生更深入地認識蘭花。

認識蘭花之后,就可以欣賞蘭花了。開展賞蘭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真切感受蘭花的魅力,喜愛和重視蘭花,從而積極參與蘭花文化教學,不斷增強審美意識。

在開展賞蘭教學活動前,教師收集蘭花的文獻資料以及相關圖片,組織學生到蘭花基地參觀,讓他們以小組形式拍照記錄和整理蘭花圖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設計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不同形狀和外觀的蘭花圖片和資料,讓學生在蘭花圖片營造的唯美情境之下,感受蘭花的千姿百態。進而,激發學生興趣:蘭花有著獨特的審美、觀賞價值,學蘭、賞蘭能夠提升文學素養,陶冶情操,讓我們一起學習賞蘭吧。借此,引發學生獵奇心理,自我思索:賞蘭到底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呢?此時,教師便可針對蘭花姿態的欣賞方法進行教學,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最常見的姿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對這些常見姿態進行整理,分析蘭花不同姿態的優點、特點,使其在分析過程中“深入”到蘭花的外觀和姿態,感受不同蘭花姿態的魅力,以真正學會欣賞每一種蘭花姿態,“賞蘭花之美,品君子之德”。

《廣東教育》:賞蘭教育是識蘭教育的自然延伸和必然補充。通過賞蘭,學生對蘭花的認識必然更進一步。

吳夏梅:是的。蘭花文化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或者說,它是一個具有多元因素的“系統”。這個“系統”還包括養蘭教育,它以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為目的。

眾所周知,蘭花是高雅而又嬌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選苗、選盆、植料、種植和管理都需要特定的技巧和足夠的細心。勞動教育在塑造學生強健體魄,培育學生優良品格,增長學生知識才干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育人功能。讓學生參與種植、管理蘭花的實踐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又可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在開展養蘭實踐活動中,我們首先邀請蘭花基地的養蘭名家到學校開設識蘭、養蘭專題講座,再讓班主任帶領學生到校內外的蘭花基地,在養植技術員的指導下進一步學習養蘭知識,讓學生懂得蘭花對光照、溫度、濕度、通風、澆水和施肥有嚴格要求,進而掌握蘭花養護常識。其次,在學校蘭花基地里,我們為每個班級精選3盆蘭花發放給學生管理,要求學生分工合作,做好養植工作和相關記錄。最后,就是進行養蘭評比和心得分享活動。

《廣東教育》:認識蘭花,喜愛蘭花,才能更好地養護蘭花。養蘭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實踐過程,它也是學生深入認識蘭花、欣賞蘭花的過程。

吳夏梅:正是如此。但開展蘭花文化教學,教師不能只是讓學生認識蘭花、欣賞蘭花,更要注重鍛煉學生描寫蘭花的能力,這是蘭花文化教育的第四個環節——“寫蘭教育”,即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筆紙來書寫蘭花,歌頌蘭花,傳承和發揚蘭花精神。

在寫蘭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蘭花的生長環境、外觀結構、種類等方面進行描寫,并要求學生在練筆過程中多使用和蘭花有關的成語,如“芳氣勝蘭”“蕙心蘭質”等;適當引用和蘭花有關的古詩詞,如“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還可以引導學生化用一些和蘭花有關的名人故事、歷史事件。如屈原從小就有遠大志向,想為國家做貢獻,但是他的思想和主張一直不受待見,很多人排斥甚至想謀害他。他一心所向的楚懷王卻非?;栌?,輕信讒言,降罪于他,將其流放到偏遠的地方。在流放之地,屈原雖然窮困,但志向堅定,他將自己的遠大抱負寄托在蘭花之中,借助蘭花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楚辭創作中,大量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以蘭自喻,借蘭明志,這便是“屈原佩蘭”的故事。

講有關蘭花的歷史故事,無非是為了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寫作??偠灾?,寫蘭花是要有方向性和針對性的,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也一樣,必須要有針對性。

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所寫蘭花的主題和思路,如屬意描寫哪一種類型的蘭花,意欲描寫蘭花所體現的哪一種思想和情感,希望通過什么故事和經歷展現自己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其次,要引導學生使用恰當的寫作手法,例如,關于敘事方式,可視情況而定,使用順敘、插敘或倒敘手法;在表現蘭花的思想和情感時,可根據實際需要,使用比喻或排比等修辭手法。

《廣東教育》:通過寫蘭,可以提升學生文學素養,達到“以寫促學”的教學效果。誦蘭也是蘭花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環,它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呢?

吳夏梅:開展誦蘭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表達對蘭花的愛慕、喜愛、欣賞之情,提升他們的贊許眼光。

在開展蘭花文化教育時,教師設計“誦蘭”主題班會,帶領學生一起探索蘭花的發展歷史、蘭花文化以及古人的蘭花精神等,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蘭花的精神魅力,增加對蘭花的喜愛,學會歌頌蘭花。首先,教師可以激勵學生根據自己知道的有關蘭花的古文記載,積極發表見解,暢談蘭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索的形式,努力尋找和收集關于蘭花的文獻資料,提出更多關于蘭花的看法。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蘭花的故事,如朱德和蘭花的故事。再次,可以組織“發現蘭之美,展示蘭之美”的小組活動,讓學生設定小組探索目標,一起實地考察蘭花,欣賞蘭花,發現蘭花的美妙。最后,學生在班會上輪流歌頌蘭花的魅力。據此種種,達到“以蘭會友,以德服人”的教學目標。

臨了,談談“學蘭教育”,它是蘭花文化教育的最后一環,其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教師在開展蘭花教育時勢必要做到的是讓學生學得蘭之精神:學習蘭花自強不息、堅韌不屈的精神品質,行君子之道,做坦蕩之人;學習蘭花之“雅”,從花之“雅”跨越到人之“雅”,習得“雅儀、雅言、雅行、雅趣、雅量”;學習蘭花的高貴品格,不驕躁,不慕虛榮,不爾虞我詐,身處繁花亦能獨善其身。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 韋英哲

猜你喜歡
蘭花文化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題解教育『三問』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誰遠誰近?
蘭花
蘭花鑒賞
我愛你蘭花
寂寞的蘭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