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感恩意識現狀及對策研究

2020-10-09 10:37陶維芳滕鈺吳婷婷吳薇徐點點李穎
新一代 2020年23期
關鍵詞:感恩意識感恩教育大學生

陶維芳 滕鈺 吳婷婷 吳薇 徐點點 李穎

摘 要:感恩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本文以紹興文理學院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深入調查當今大學生感恩意識現狀,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以及自我發展等層面分析大學生感恩意識匱乏的原因,通過創建全社會感恩氛圍、構建高校感恩教育體系以及培養大學生家庭感恩情懷等方面來加強感恩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責任與感恩意識[1]。

關鍵詞:大學生;感恩意識;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一直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滌蕩人心、促進社會關系良性互動的積極作用。感恩意識的培養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儲備力量,更應深刻理解感恩意識的重要性,更好地實踐和傳承中國智慧[2]。但是由于受到社會轉型和市場經濟的沖擊,以及西方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價值觀的侵蝕,當代大學生中出現了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大學生感恩意識有所淡化和弱化。本文對大學生感恩意識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和分析,力圖尋找和創新大學生感恩意識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大學生感恩意識現狀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向紹興文理學院大一至大四學生隨機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共回收問卷119份,有效率為99%,被調查學生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

(二)調查工具

該問卷是本小組在查閱大量關于大學生感恩意識研究的文獻后,利用問卷星進行調查問卷設計,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維度設計問卷,了解當代大學生對“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以及對當前感恩教育的看法,本次調研擬定了16個項目的調查問卷,最后采用SPSS25.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三)數據統計分析

首先,對父母感恩意識不足?!靶ⅰ笔侵袊鴤鹘y美德的核心,也是大學生感恩意識的重要指標。根據問卷數據顯示,大學生對家庭的感恩意識明顯不足。例如在回答聯系父母的動機一題時,有14%的同學只有在索要生活費時會和父母聯系,也有17%的同學基本不主動聯系父母;在節日或父母生日時有8%的同學基本不會送禮物或者打電話祝福,甚至有10%的同學根本不記得父母生日,這可以明顯體現出當代大學生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缺乏一定的感恩回報意識,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培育是理所應當的。

其次,對老師感恩意識不足。老師是學生成長成才最重要的引路人,對老師的感恩意識也是大學生應有的道德素質。根據問卷數據顯示,大學生對老師的感恩意識也明顯不足。例如,在教師節等節日只有24%的同學每年都會向曾經任教過的老師送上節日祝福,其余同學偶爾或從未向以前的老師表達過感謝;在“路上遇到老師會主動打招呼嗎”一題中,34%的同學選擇只向認識的老師打招呼,還有7%的同學看見老師會選擇避開,不打招呼,把老師當作“陌路人”。從數據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教師的辛勤付出缺乏應有的敬意,和應有的人際關系的回饋。

再次,是對社會感恩意識的淡薄。作為社會的存在物,感恩國家和社會是大學生應有的思想素質。問卷數據顯示,大學生對國家社會的回報意識不太強。例如,在“是否愿意去偏遠地區支教”的回答中,50%的同學選擇“不一定,如果支教對自己有益的話會去”;在是否會主動參加校內外社會公益活動一題中,53%的同學選擇“偶爾會參加,為了增加志愿服務時長”。從這兩項數據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社會的感恩意識比較薄弱,比較注重個人利益。與此同時,受社會價值觀多元化、西方享樂主義以及拜金主義的沖擊和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意識出現了傾斜,導致部分大學生信念模糊、價值觀扭曲,這不利于塑造健康和諧的身心狀態[3]。

最后,大學生認為應該加強感恩教育。感恩意識的提升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實現,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問題“您認為學校是否需要加強感恩教育”,問卷數據顯示,63%的同學意識到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識,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2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雖不缺乏感恩意識,但是要提升人文素養,因此也需要加強感恩教育;8%的同學認為不需要加強感恩教育,他們認為目前社會上感恩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經足夠,再加強這方面教育的話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還有4%的同學認為無所謂,這因人而異??偟膩砜?,大學生普遍認同大學里應該增加感恩意識的教育。

二、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

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除了要具備必需的專業技能與知識以外,還應該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它涉及家庭、社會、學校、個人等諸多方面。

第一,家庭感恩教育缺失。家庭對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意義深遠。當代大學生大多處于“四二一”的家庭結構中,作為獨生子女,他們是被寵愛和關心的對象。對孩子在物質方面提出的需求,家長秉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盡力滿足,卻忽視了精神方面對孩子感恩意識的培養[4]。家庭作為感恩教育的基礎場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得感恩教育在家長培養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失卻應有的份量,這就致使孩子最終形成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感恩、難以體諒父母的辛勞與不易的心理與行為。

第二,市場經濟的資本邏輯產生的負面效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需要利用資本和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但是在利用的過程中,資本的邏輯也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一定的沖擊。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消費主義與利己主義的影響。人們不再滿足于“有了就行”而是追求“越多越好”,最后將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對金錢、榮譽、權力的追求,并用這些來衡量人的價值。馬克斯·韋伯說:“資本主義的一條首要原則就是人竟被賺錢動機所左右,把獲利作為人生的最終目的”[5]。利益至上的意識一旦形成,感恩意識缺乏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學校感恩教育的弱化。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大多數中小學教育偏重升學率,高校教育偏重就業率。而無論是升學率還是就業率都是在以考試成績為基礎的選拔中實現的,這造就了學校智育與德育的失衡。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但現實中,對應試教育的妥協使教育的育人功能逐漸弱化,“重智輕德”的妥協性教育策略虛化了感恩教育。對感恩教育,高校普遍比較忽視,大多流于形式,未產生良好的成效[6]。其主要表現在:首先,感恩教育內容空洞化,高校多采用一些脫離生活實踐,高而深的理念進行教育,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更不能內化為學生的品德素質;其次,感恩教育形式單一化,主要采用傳統說教的方式,缺乏實踐教育,無法使學生通過體驗而樹立感恩意識;最后,感恩教育成效形式化,高校將德育作為學生考評的重要內容,但又缺乏科學有效的衡量標準,最終導致德育成為考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四,個人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在調查的學生中,52.94%的學生參加校內外社會公益活動是為了增加志愿服務時長,50.42%的學生愿意去偏遠地區支教是看中在日后就業中的優勢。他們認為只要對己有利就值得一做,這些都是實用主義中價值缺失的表現[7]。除此之外,在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膨脹,將個人利益與自我價值凌駕于集體社會之上[8]。他們不會思考、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只會一味向父母、朋友以及社會索取他們所需要的,一旦需求得不到滿足,便會抱怨社會的不公,更有甚者會采取極端方式報復社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錯誤的價值選擇的影響下,樹立正確的感恩意識具有一定的困難性。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學校以及個人教育都是影響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主要因素,不利于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不論是大學生群體本身的特殊性還是感恩意識的重要性,兩者對于個人、集體、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擁有感恩意識,本身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但如今社會上出現的種種人情冷漠、競爭沖突頻繁的現象對人們長久以來所有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觀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敲響了“感恩意識淡薄”的警鐘。直面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這一現狀,我們將遵循、堅持習近平總書記于十八大中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總任務,在教育教學中重視道德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將德育與智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具體而言,就是我們將依據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匱乏程度,遵循如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總方向,為如何提高大學生感恩意識提出合理的對策與建議,為未來徹底貫徹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總目標添一份力。因此,我們會以此為依據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提高大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大學生知恩于心、報恩于行,進一步規范大學生自我行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三、關于提高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創建和營造全社會感恩教育的氛圍[9]。感恩意識的缺失是多數現代青年的現狀,其中折射出了當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與變形。社會中的人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和感受,認為人與人之間只有金錢、交易關系,例如他們把外賣小哥視為用于交易的傳送工具,而不是人??梢韵胂?,如果人們之間失去了溫情和溫暖,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感恩意識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它能夠增強個人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個人融入集體,在共同體中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從而幫助我們創造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世界。感恩意識的培養需要通過感恩教育來完成,而感恩意識屬于意識形態范疇,需要國家社會和政府部門不斷積極地營造全社會感恩意識氛圍才能進一步地實現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因此,政府應當大力加強體制建設和改革,促進教育和勞動公平,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利用多種途徑創業,如搭建互聯網創業平臺,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和工作問題;深入貫徹和實施扶貧政策,縮小城鄉差距,使農村的學生能夠走出來,增加就學機會等。在此基礎上,政府應大力倡導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感恩教育和典型榜樣,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知恩圖報的良好氛圍。同時政府還應攜手媒體,共同宣傳和倡導,如設立“最美感動人物”等獎項,為教育大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恩素材[10]。政府有行動,大學生就會銘記于心,在社會上,只要人人都心存善意、和諧相處,就會在無形之中感染大學生。

第二,構建“三位一體”式高校感恩教育體系,關注大學生思想動態。針對現存的關于感恩意識匱乏引發的問題,對大學生群體的感恩意識匱乏程度進行更深一步的評估和確證,最終將培養感恩意識的目光聚焦在教育領域,因為教育是轉變異化思想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彪S著師生關系的僵化和變異,學生群體中出現了不尊重老師、同學的現象,還有部分教育者群體固守傳統,以自己的意愿教導學生,這都是利他性喪失的表現。如果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多為對方考慮,師生關系就會發生良性轉變。因此我們應構建“三位一體”式高校感恩教育體系,即是高校中黨、教學課程及教師工作三個方面結合的教育體系。

高校中的黨、團組織應當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并且結合學校特色,開展適合本校的感恩教育工作,同時還要堅持以生為本,合理地實現學生所想、所求,激發學生的感恩意識。教學工作者在對學生展開教學工作時,要將感恩教育滲透在教學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成果融于課程,引導學生思考感恩的價值以及自我的定位。學生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由課程知識點聯想到感恩價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喚起自我的情感價值。不同的課程有其自己的特色,不必照搬照抄,可以根據課程本身的特點來設計不同風格的感恩教育。增加課程內容的趣味性以及形式的多樣性,學生就不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最終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喚起學生的自我認知,幫助他們實現個人價值,感恩教育才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動態,掌握和跟蹤學生的感恩意識情況。輔導員作為最貼近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人員,應盡可能地關心學生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關注他們的情感和思想動態。同時,學校的感恩教育應該以滲透為主,減少理論性的感恩說教,讓感恩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當然,老師也要踐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平等對待全體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第三,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培養大學生感恩情懷。家長作為學生的啟蒙老師,應該主動了解孩子的內心,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增強彼此之間的聯系和理解。家長這個身份并不意味著掌控孩子,如果家長們始終以高位者的身份來控制孩子,那么孩子勢必不會懂得感恩父母,也不會懂得感恩學校和社會。因此,家長自身就應該樹立感恩的典型,發揮榜樣作用,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來教育孩子[11],在教育過程中納入中國優秀傳統孝文化,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在這種利他性情感的支持下,孩子才能把這種感情傳遞下一代,這才是經久不衰、具有生命活力的感恩教育。

第四,大學生要從自我做起,將感恩意識付諸實踐。大學生群體在社會群體中一直都備受矚目,一方面在于這一群體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有生力量,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群體從中小學生群體發展而來,身心尚未發展成熟,仍處于未成人的狀態,具有不穩定性和易受感染性??偟膩碚f,在青年一代所在的各個社會群體和社會階層中,大學生群體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位置,我們從各個群體中選用大學生群體進行感恩意識現狀的研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學生群體發揮的特殊作用中的可挖掘性和可探討性。大學生應自覺用馬克思主義來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學習知識技能發展自身,努力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多為他人考慮,用行動來回報家庭、學校和社會,為建設美好家園和社會主義社會而努力。作為大學生,應該努力克服對家庭的依賴,學會獨立。除此之外,大學生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生活的艱苦和不易,逐漸理解和感恩他人對自己的付出,由此學會感恩父母、老師以及社會。只有在實踐中,大學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獨自生活的艱苦和困苦,才能將自己的感恩意識付諸于實踐,才能更好地回報和感恩社會[12]。在這種精神感染之下,整個國家甚至世界就會變成一個整體,人們之間再也不會有硝煙,世界儼然成為了地球村,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就會向我們招手。

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需要大學生作為儲備軍,大學生要成為國家建設的重要中堅力量和接班人,這就要求大學生提高感恩意識,那么,感恩教育也就必不可少。感恩教育要通過強有力的措施使大學生知恩、懂恩、感恩,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最終達到知行合一。感恩教育不是瞬間治愈的西藥,而是緩慢調理的中藥,在潤物細無聲中漸漸地拔除病根。它是具有系統性的工程,是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個人四種因素的相互聯系、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和相互貫通,缺少任何一種因素都不利于感恩意識的培養和建設。發掘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立德樹人”為總方向,提出提高感恩意識的策略,抓緊推進發展現今大學生感恩意識,滿足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為構建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獻策[13]。

參考文獻:

[1]牟艷娟.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培育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186-189

[2]唐黎.大學生感恩教育探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S1):210-213

[3]王雪梅.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及培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3):75-76

[4]苗方碩.大學生感恩意識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8(15):170-171

[5]馬克斯·韋伯.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三聯書店.1987

[6]梁炳輝.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1(9):132-133

[7]張道理.大學生價值觀的嬗變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228-231

[8]漆明春.美國實用主義思潮對新時期中國大學生的影響分析[J].探索.2005(1):133-135

[9]蔣科.論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培育[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1):111-113

[10]侯賢婷.論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培育[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11):174-176

[11]魏曉霞.學生感恩意識培養的實踐與措施研究[J].學周刊.2019(11):160-160

[12]張太權.新時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8):83-84

[13]龍獻忠,陳方芳.“微時代”大學生感恩教育:挑戰、機遇及對策[J].湖南社會科學,2017,(02)

猜你喜歡
感恩意識感恩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提升學生感恩意識的途徑與方法
淺談幼兒實施感恩教育的幾種途徑
親緣感恩教育研究淺析
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應用方法
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途徑探析
強化系列主題班會 促進學生人生發展
高職大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