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建構主義下的生物教學

2020-10-09 10:37王振
新一代 2020年23期
關鍵詞:知識網絡知識建構引導

王振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與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新學的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形成知識網絡體系。不僅可以有效地鞏固知識,同時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科學素養。完成生物課程標準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習慣和知識體系,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知識建構的方式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避免填鴨式教學,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關鍵詞:知識建構;引導;自我學習;知識網絡;生物學科素養

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不是一個人的理論,它是一系列理論的合成,它有著上百年的發展,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對于教與學有著自己的觀點:

(一)對于知識的意義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只是對某種現象,當下較為合理的解釋和假設,即知識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動態變化的過程。

(二)對于學習

學生必須學會主動吸收,將新知識同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識網絡體系中,而不僅僅靠死記硬背的學習。

(三)對于教學

必須有一定的情景,有意義。無意義的教學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填鴨式教學,也是建構主義所反對的教學方式。

二、生物科學素養

什么是生物科學素養?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這個是困擾許多生物教師的難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解釋:生物科學素養是指:能將所學的生物學知識的運用到社會和個人生活中。它包括四個要素:生物科學知識和能力,理解科學技術社會(STS)三者之間的關系,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科學的探究方法和技能。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多是通過傳授知識,告訴學生學習思維方式和科學的的價值觀,并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生物教學策略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學習,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在學校過程的學習學習方法和學校思維能力。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我認為應從教與學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一)教策略

現在教學主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師更多是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而不是機械式傳授知識。結合奧蘇泊爾的最新發展區理論,學習知識應當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有意義的教學,教師應盡可能引導學生“跳的更好”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經驗基礎,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如下教學:

教學前,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教師應事先了解學生對背景知識了解程度,以及所學新的知識和已有的知識之間有哪些關聯之處,并結合經驗或者請教其他教師,提前預測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探尋思考最合理的假設和結果。

教學時,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合理的學習環境:1.如果是實驗性課程,盡可能帶學生去實驗室,除了簡單操作步驟、思考實驗問題、給學生分組答疑解惑等必要支持,主體流程還是交給學生,用以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思想的合作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2、如果是講授性課程,教師應該結合盡可能結合生物圖片和視頻,給學生以直觀式教學,在給學生答疑解惑的時候最忌諱開口就是結論和答案,盡可能采用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教學法,一步步一到學生自己探尋出答案,這樣能加深學生印象,同時在探尋真理的過程中,學生會學會方法,領悟正確的科學觀。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避免教師滿堂灌一節課,教師累個半死,學生一句也沒記住的結果。

教學后,教師教學結束不是結束,只是新的開始。教師應該適當留有具有思考性的作業。作業內容應當能引發學生思考,新知識和就得知識之間的聯系或者區別,將新學的知識建構到新的知識體系中,進一步完善自我知識網絡。并讓學生反思自己做的不足之處,并能及時自省,達到知識,能力,情感的同步升級。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不包辦代替。

(二)學策略

建構主義認為: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不應該空著腦袋進課堂,學習更不是僅僅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的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的接過教師傳遞過來的“磚瓦”,并利用這些磚磚瓦瓦,建構自己的知識大廈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有自己特征的高樓大廈,我們稱之為有意義的學習。

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來代替,教師也只是能給予引導,而不是干涉,必須學習者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特點,通過自己感悟和搭建來完善,這個過程類似于生物的同化過程。這個過程是開始是低效痛苦漫長的過程,但是一旦學生學會了自有意義的學習,那么學生會受益終身,對于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重大重要意義。而如果學生學不會這個自我升華過程,那么學生學習再好,死記硬背,對于STS將失去意義,只是低分高能吧罷了。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建議教師應當如下引導學生:

首先,學生應當明白,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不要一味等待填鴨,應當擺正心態,正確的樹立學習觀,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對于老師講授的知識,學生應當學會積極回憶已有的知識體系中與教師所教授知識之前的聯系和區別,及時整理歸類。通過自己的方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框架,不要怕錯,錯了可以改,要明白知識本身就是動態的過程,堅持不懈,主動學習知識方法,當然更主要的是學習,思維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其次,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教師更應該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可以有意識的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學習中也會經常發現已有的知識體系會和新接觸的情景發生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也應該學會發現問題,及時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資料,并利用自己的方法方案嘗試解決問題,如果覺得難以解決也應當及時向同學老師請教,探究合作創新才是當代學生應當具備的自然學科的基本素養。每一次的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都是一次學習和進步。

最后,開放互動式學習?;硬粌H僅是老師和學生。凡是能促進學生進步的都可以為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廣義上的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學校課堂。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和同學合作探究生物知識和實驗,積極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通過查閱互聯網等知識信息源。當然學生要學會思考甄別,不能僅僅將知識機械化的記憶到腦海中,應當將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然后將知識整合到自己的知識思維網絡中,讓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總之,教育教學是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學習思想和培養學生利用知識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應當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將已有之事和新知識建構聯系,避免知識和思維孤島現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不可以隨意性另起爐灶,將知識割裂開,應當讓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教師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著而是應該是知識學習的引導者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對知識有自己獨立的認識和想法。不怕學生犯錯,鼓勵學生思考,洞察學生對事物的想法和理解。引導學生豐富和調整自己的理解。

教學相長,學生和教師的進步應該是同步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步的同時,也是完善自我進步的過程。中學生物要注重反映學生的生活實際,反映與學生休戚相關的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學習過程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這樣教師就能更好的從現實生活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主動探索,達到提高生物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閔慶富? 彭振華:建構主義理念下農村初中生物教學方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122-123.

[2]楊希? 王?。洪_發合成生物學課程資源 深化核心素養培育[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03):68-71.

[3]王曉娜:淺析建構主義理論對新課程改革中生物教學的影響[J].品味經典.2019(01):96-98.

猜你喜歡
知識網絡知識建構引導
臨床醫學教學改革探討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知識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網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的引導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精心引導,實現學生語言積累多點突破
高三英語閱讀課體裁知識建構教學模式分析
高考數學第一輪復習中的做法和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