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技類綜藝,演技去哪了?

2020-10-15 04:17羅曉汀
環球時報 2020-10-15
關鍵詞:演技綜藝導師

本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

演技類綜藝最近有點尷尬?!堆輪T請就位2》(圖②)號稱要“甄別、激發、塑造演員選手,最終發掘并向行業輸送優質、有潛力的優秀演員”,然而卻靠“導演狠懟流量鮮肉”登上熱搜。近兩年觀眾對演員演技的質疑越來越多,演技綜藝隨之粉墨登場,然而未能輸出真正令觀眾眼前一亮的演員,只留下眾多“名場面”。演技綜藝出不來好演技與好演員,還算是演技綜藝嗎?

爭議越來越大

演技類綜藝走紅的背后是市場需要和觀眾需求,快速變化的影視市場上還充斥大量不合格表演,年輕流量演員大大激發觀眾對好演技的渴望。最早涉及演技的綜藝節目,多是為影視劇選角而誕生,例如2006年的《紅樓夢中人》《尋找紫菱》是為新《紅樓夢》選角。這些綜藝既是真人秀又是節目,類型雜糅,最后反響平平。

演技類綜藝的轉折點是2017年浙江衛視推出的《演員的誕生》(2018年第二季更名為《我就是演員》)。節目形式是讓成名演員共同表演經典影視片段,由導師投票打分。該節目最初曾被稱為演技版《我是歌手》,并引發公眾對演技的更多關注。同類型綜藝扎堆本就容易讓觀眾疲勞,隨著演技類綜藝大量涌現,節目開始依靠導師“斗嘴”或爭議事件博取熱度。觀眾習慣靠“加入討論”獲得投入感,這也迅速導致演技類綜藝的口碑下滑。2019年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的評分僅為4.5,與第一季的6.8相差不少,《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評分目前為7.0,但圍繞節目本身的爭議越來越大。

導師比演員搶眼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將40位演員分為S、A、B三個等級:S級坐沙發,A級坐椅子,B級坐板凳。分級標準除了演技、知名度和流量,還會考慮到角色適配度和輿論口碑對演員的影響。

號稱集合業界一線制作人的評級結果令觀眾吐槽不斷,馬蘇、倪虹潔等中年女演員收獲B級,而41歲的楊志剛以及何昶希、丁程鑫多位流量明星,或是憑借某熱門劇角色走紅的演員卻拿下S級。有觀眾表示,這標準就是告訴大家,演員演技再好但沒流量或者商業價值低的話,制片方就不想用;哪怕演技再糟糕,但只要有流量有人氣,就是“業界頂級”。

與演員分級成為熱議話題的,則是節目導師接連“開撕”,郭敬明和李誠儒從第一季吵到第二季,已經成為節目固定看點。表演環節中,張大大(圖①右)飾演《我和我的祖國》“相遇”中的高遠(原角色由張譯飾演),導師爾冬升直言“你沒有眼神”“好像小偷”更是成為話題爆點,導師代替演員成為節目最大亮點。有觀眾吐槽,這到底是演員請就位,還是導師請就位?

冠軍被遺忘

近年來的多款演技類綜藝大多請來國內一線導演和演員,但“培養”出的優秀演員寥寥可數,觀眾看完后也不知道節目冠軍最后有什么作品,因為觀眾有限的記憶力被更有話題度的導師“吵架”覆蓋。目前推新效果較好的依然是第一季《演員的誕生》,凌瀟肅、藍盈瑩等演員雖然未能奪冠,但成功提升人氣和資源,并參演多部影視作品。多數演員則被遺忘,包括當季冠軍牛駿峰。

演技類綜藝為什么出不來演技——成名演員難以短時間脫胎換骨,新演員面對有限創作時間、陌生搭檔和劇本,加上賽制、規則限制,憑借一檔節目完成蛻變更加困難。節目對流量演員、跨界明星甚至網紅的選擇,更是為了讓節目有沖突、有矛盾,而不是培養發掘優秀新人。

演技類綜藝說到底還是一檔綜藝,而為了突出綜藝效果,《悲傷逆流成河》等口碑不佳的影視作品也開始被作為“考題”對演員進行考核。當拙劣表演比精彩表演更容易出圈時,專業演員露臉的時間就被大幅縮短。正如觀眾所說,演技類綜藝要變真人秀了?▲

猜你喜歡
演技綜藝導師
導師的貓
廣東鶴山實施新錄用公務員雙導師制
動物搞笑瞬間,絕對演技擔當
2017首屆綜藝峰會:尊重每一個工種
請開始你的表演,我假裝視而不見
2017上半年自制綜藝數量與播放量迎來增長
人生如戲, 全靠演技
韓國女性綜藝人立足難
國產綜藝“短命”,得治
和諧秘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