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液動脈滲出說

2020-10-20 06:11朱武高地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解剖學

朱武 高地

【摘 要】傳統解剖學認為組織液是由血液中的部分液體從毛細血管中滲出形成。本文提出一種新的路徑來解釋組織液的形成以及血液、組織液與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機理,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與傳統理論不同:傳統理論認為組織液在毛細血管滲出,而本文認為組織液由動脈(包括細動脈)內血液的部分液體直接滲出形成;傳統理論認為組織液由毛細血管及淋巴管回歸血液,而本理論認為除毛細血管及淋巴管外,組織液也可以直接通過靜脈組織間隙流回靜脈;傳統理論認為細胞周圍組織液基本處于靜止狀態,而本理論認為細胞周圍組織液在壓力場下經細胞間隙處于流動狀態。

【關鍵詞】解剖學;組織液動脈;組織液

[Abstract] Objective: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human anatomy, interstitial fluid is derived from capillary blood.We propose a new route and mechanism to explainthe formation of interstitial fluid as well as exchange of materials between interstitial fluid, blood, and cells.Our new route and mechanism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ones primari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interstitial fluid is derived directly from arterial blood after it penetrates the artery wall; interstitial fluid may return to the blood directly through vein in addition to capillary and lymphatic vessels; the interstitial fluid flows between cells under a pressure field in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belief that interstitial fluid almost stays still.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0--01

根據傳統的解剖學理論,組織液是從毛細血管的血液中滲出,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后,大部分又在毛細血管回歸血液,少部分進入淋巴管,如圖1所示:[1]

然而,毛細血管內的血液壓力很小,很難有大量液體從這里克服滲透壓進入組織間隙形成組織液。因此,組織液的形成,以及血液、組織液與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可能存在其他機理及路徑。本文從動脈血管壁內存在組織液卻沒有毛細血管的事實出發,提出動脈血液中的部分液體直接滲出組織間隙形成組織液,并在壓力場的影響下流經細胞后從毛細血管、淋巴管及靜脈回歸血液的機理,并將此機理擴展至人體其他器官,提出與傳統理論不同的路徑來解釋血液及組織液與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機理。

動脈血管上有很多淋巴管,淋巴管收集組織液成為淋巴液,淋巴液單向流入靜脈。然而,動脈血管壁由內膜、30-50層的肌肉層及結締組織外層構成,其內沒有毛細血管,其細胞間的組織液只能來自動脈血液,這說明動脈血管壁中的組織液是由動脈血液中部分液體直接滲出組織間隙形成的。

在其他器官中的組織液也同樣可以由動脈血液中部分液體直接滲出動脈血管進入組織間隙形成。一方面,動脈血管壁與其他組織一樣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周圍是組織液,這就形成了動脈血管內血液中的部分液體直接滲出血管壁形成組織液的路徑;另一方面,動脈血管是器官內血液壓力最高的地方,動脈血管內膜周圍組織液壓力高,毛細血管、淋巴管及靜脈周圍壓力低,因此組織液會由壓力高處流向壓力低處,組織液就會不斷的從動脈(或細動脈)血液中滲出,流經細胞周圍并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后,大部分經毛細血管及靜脈回歸血液,少量進入淋巴管后流回靜脈,還有少量組織液直接通過靜脈回歸血液。按照此路徑及機理修改后的血液及組織液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

下面詳細講述動脈、細動脈、毛細血管及靜脈在組織液以圖2所示路徑形成及回歸血液過程的作用。

一、動脈血管

圖3是動脈血管壁示意圖。動脈血管壁由三層組織構成:第一層為血管內膜,通透性很好,血液中很多物質都可以穿過;第二層為肌肉組織,由彈力纖維及平滑肌組成,通常有30—50層肌肉纖維;第三層為結締組織。動脈血管壁上有淋巴管分布,而沒有毛細血管。因此,與其他器官不同,動脈血管壁中的組織液沒有進入毛細血管,而全部進入淋巴管。

動脈血液壓力約為80—120mmHg,克服血液滲透壓(約25mmHg)滲出血管內膜后形成組織液,仍有50mmHg以上壓力推動組織液穿過細胞間隙,進入淋巴管。

二、細動脈血管

細動脈血管指的是進入身體器官的動脈血管,細動脈血管壁同樣由三層組織組成,但肌肉層較薄,只有平滑肌。細動脈是人體調整血壓的位置,人體分泌的血管緊張素會促使血管平滑肌收縮,加大血液流動阻力,減低血流速度,升高血壓。在細動脈中,血液壓力仍然很高,而血管肌肉層較薄,結締組織層與周圍組織結合緊密,所以,從細動脈滲出的組織液可以穿過血管壁,繼續在周圍組織的細胞間流動,直到毛細血管附近。而細動脈中的血液,由于有大量組織液滲出,血清白蛋白濃度變高,滲透壓也相應變高。

三、毛細血管

大部分毛細血管沒有平滑肌層,其內血液的壓力低、滲透壓高,組織液在這里大量回歸血液。

四、靜脈血管

靜脈血管壁也是三層結構,血液流速較低,壓力平穩且低于血液滲透壓,能吸收組織液、毛細血管內血液及淋巴液。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一種新的路徑來解釋組織液的形成,以及血液、組織液與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機理,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與傳統理論不同(表1):

1.傳統理論認為組織液在毛細血管滲出,而本理論認為組織液由動脈(包括細動脈)內血液的部分液體直接滲出形成。

2.傳統理論認為組織液由毛細血管及淋巴管回歸血液,而本理論認為除毛細血管及淋巴管外,組織液也可以直接通過靜脈組織間隙流回靜脈。

3.傳統理論認為細胞周圍組織液基本處于靜止狀態,而本理論認為細胞周圍組織液在壓力場下經細胞間隙處于流動狀態。

參考文獻

于頻,系統解刨學(第四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27-228.

猜你喜歡
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與醫學影像解剖學在教學中的結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人體解剖學
芻議解剖學與臨床全方位結合的教學實踐
中職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
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發散性思維的應用
高職醫學生解剖學學習情況調查分析
解剖學實驗考試題庫建設實踐與探討
基于職業導向性高職護理解剖學跨學科教學初探
知識競賽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
《解剖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效果及作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