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園油田Z 1281斷塊沉積微相研究

2020-10-20 04:35吳文換
石油研究 2020年9期
關鍵詞:構型

摘要:隨著全國石油資源勘探形勢日益嚴峻,探索老油田持續開發,是我國油田油氣穩產的基礎。本文通過研究探索棗園油田棗1281斷塊沉積微相研究,還原湖相河流相沉積環境,為后續二次開發提供依據。

關鍵詞:沉積微相;構型;河流相

1、引言

棗1281斷塊隸屬于風化店開發區,區域上位于黃驊坳陷南區孔店潛山構造帶中部,孔西主斷層兩側??椎隄撋綐嬙鞄橐淮笮捅承睅?。棗南孔一段區塊處于滄東-南皮凹陷湖盆的長軸方向??滓欢纬练e時期,受斷裂運動及重力滑塌作用的影響,早期形成的鼻狀隆起演化為地壘狀背斜隆起。因此,孔一段地層沉積時期該區古地貌為北高南低的斜坡,但屬于古地形較平坦的沉積背景,物源來自北或北東向的孔店朵體,是干旱、半干旱的古氣候環境。該時期沉積沉降中心一致,位于滄州市附近,沉積中央為暗色膏泥、泥膏巖,外圍相變為紅、綠色泥質巖和紅色砂、泥巖,基本為不對稱環帶狀分布。區域構造趨向于隆升,湖盆水域面積縮小,水體變淺并濃縮,伴隨著陣發性洪水,大量陸源碎屑物質以超補償方式自周邊物源區,直泄入湖。湖盆周圍的近源、陣發性洪水注入,引起湖水量的輕微變化,由于地勢平緩,陣發性洪水引起的湖岸線變化的影響范圍較大。因此該沉積時期,沉積背景總體為淺水湖平面頻繁變化的近源三角洲沉積環境。

根據對整個滄東-南皮凹陷重點層系沉積體系的研究成果認為滄東-南皮凹陷湖盆的長軸方向坡度比較緩,發育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短軸方向,坡度相對較陡,發育扇三角洲沉積。根據沉積體系的研究,棗南區塊位于凹陷湖盆長軸方向的辮狀河三角洲前緣末端近湖盆的位置,由孔店凸起提供物源形成。通過對各類相標志的分析,認為棗南孔一段棗V油組屬于辮狀河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比較靠近湖盆的前緣末端沉積部分。發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席狀砂、灘壩砂及泥巖相等5種沉積微相類型。由于是三角洲前緣末端位置,再綜合各類相標志發現,研究區內以河口壩為最優勢沉積微相。

2、儲層巖石學特征

通過重點分析棗1281-8、棗43、棗1272-1、棗1275等取心井的巖石學特征、泥巖顏色特征、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積構造特征,并結合測井曲線韻律特征及沉積相平面剖面的展布特征進行棗南區塊的相類型的識別。

棗南孔一段棗V油組巖石組分中石英含量一般小于40%,平均為31.9%;長石類和巖屑類含量較高,長石類含量變化在44%~64%之間,平均為53%;巖屑含量一般是4.0%~25.0%,平均達15%;膠結物含量也較高,以方解石為主。巖石類型為長石細粉砂巖和巖屑長石細粉砂巖,成分成熟度較低,巖性以細砂巖和粉砂巖為主,分選較好,磨圓為次棱角狀-次圓狀,成分成熟度較好。以上特點反映研究區具有近源沉積的特征。

3、泥巖顏色特征

研究區的粉砂質泥巖與泥質粉砂巖的顏色多以雜色、紫紅色為主,夾雜少量淺灰綠色、灰色,反映出弱氧化的淺水沉積環境,且湖平面變化頻繁。

4、粒度分布特征

粒度累積曲線多為上拱的三段式和四段式為主,細、粉砂含量相對較多,分選較差。說明以跳躍和懸浮組分為主,為牽引流搬運特點。粒度中值變化在0.05~0.19,平均為0.095,粒度較細,以細粉砂為主,說明從物源區經過一段距離搬運,是近源辮狀河三角洲前緣末端沉積環境。

5、沉積構造特征

通過巖心觀察發現,該區沉積構造主要發育平行層理,交錯層理,波狀層理,反映牽引流的搬運沉積機制。

平行層理是由平行的紋層狀砂組成,是由水流很急的高流態條件下粗碎屑物質在平坦床面上順層面沉積而成,在本區具平行層理的粉、細砂巖經??梢砸姷?,它可以通過暗色礦物、粒度的差異、含油性等分布顯現出來,為主要的含油儲層。

交錯層理在本區比較發育,主要由于沉積微相的側向遷移所造成,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壩沉積微相中均可形成各種交錯層理。根據形態不同,可分為槽狀、板狀、楔狀及波狀交錯層理。在本區多發育小型交錯層理和槽狀交錯層理。

6、砂體平剖面展布特征

從該區棗V3-3單層沉積微相剖面圖分析發現,存在頂凸底平的河口壩沉積微相類型。以一個壩朵體為例,連接順物源及切物源方向地層剖面各一條,從切物源剖面上可以明顯的看到一個壩從壩間泥-壩外緣-壩內緣-壩主體-壩內緣-壩外緣變化的形態,砂體厚度有“薄-厚-薄”的頂凸底平特點,自然電位曲線壩主體主要是漏斗形,逐漸過渡到壩緣出現指形曲線形態;順物源剖面上同樣可以看到一個頂平底凸的河口壩砂體形態,自然電位呈現箱型及漏斗形的曲線形態,砂體厚度從壩主體到壩緣逐漸變薄。這說明了研究區是辮狀河三角洲前緣亞相的沉積環境。

參考文獻:

[1] 薄啟亮.海外石油勘探開發技術及實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 社,2010:1-17.

[2] 童曉光.跨國油氣勘探開發研究論文集[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 社,2015:3-9.

[3] 童曉光,竇立榮,田作基,等.21世紀初中國跨國油氣勘探開發戰 略研究[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1-16.

[4] 呂功訓.阿姆河右岸鹽下碳酸鹽巖大型氣田勘探與開發[M].北 京:科學出版社,2013:1-6.

[5] 韓大匡.關于高含水油田二次開發理念、對策和技術路線的探討 [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0,37(5 ):583-591.

[6] 穆龍新.重油和油砂開發技術新進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1-3.

作者簡介:

吳文換,女(1991.05-至今),2015年畢業于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從事油氣田開發工程及采油工藝工作,助理工程師。

猜你喜歡
構型
不等式的證明與函數構型
民用飛機構型更改控制的技術探討
民用飛機單機設計資料管理方案探索
基于構型的設計方法研究
淺談民用飛機機載系統構型審核
“網絡批評”:一種構型中的批評范式
新構型高速旋翼機發展現狀
基于時間和頻率制約的信息系統柔性構型方法研究
利用“三維構型”深化晶體組成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