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之探討

2020-10-20 05:46王映雪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多元化

王映雪

摘要:由于訴訟主體的特殊性,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處理的過程中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通過提起訴訟、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社會調查、綜合教育等多種制度共同搭建刑罰處罰與非犯罪化處理互補的雙軌處理機制。通過構建并完善多層次處理機制,以政府引導、政策優惠、政府出資等方式實現專業化應對方式,“多元化、綜合性”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追究未成年人涉法問題之責任與教育、挽救涉法未成年人、平和化解糾紛之現實進路。

關鍵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多元化;程序分流;跨部門協調

一、多元處理之理論依據

(一)順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點

未成年人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充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在形成過程中。這種特點一方面導致其易受不良因素誘導而發生越軌行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犯罪后對其行為進行糾正的難度,增加了及時悔罪從而回歸社會的可能性。而要實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回歸社會,就必須發揮教育的最大功能。因此在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不應當僅僅局限于案件本身,也要關注通過教育對涉法未成年人違法行為進行矯治的問題。

而從未成年人的教育特點來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多主體多層面的教育是密不可分、互相配合的。通過不同方式、不同特點的教育,才能全方面幫助未成年人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涉法未成年人的教育與矯治也應當遵循這一規律。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法院等訴訟中的機關通過刑事訴訟活動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追訴,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矯治的手段。與此同時,發揮家庭、學校、社區、其他行政主管機關、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等多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引入多元化方式參與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順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點的處理方式。

(二)因果理論與報償理論的支持

一方面,從犯罪成因的角度來看,未成年人違法行為的發生實質上是多因一果的形成機制。監護人職責履行欠缺、學校教育未及時發生糾偏功效以及部分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等多種原因的存在,綜合性導致了未成年人越軌行為的發生。糾紛之形成原因是多元的,所以化解糾紛之處理機制也應當是多元的。所以“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綜合保護,減少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必須從導致其犯罪的社會因素入手,建立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內的社會支持體系?!贬槍C合性的原因構建糾紛解決機制,既需要通過訴訟活動追究刑事責任,也需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社區矯正、心理輔導等多元化處遇措施。在這個過程中,追責與挽救相結合,多元處理才能減少未成年人越軌行為的發生。

另一方面,從行為價值的角度出發,構建多元化處理機制的價值收益大于成本投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部分集中于輕型犯罪案件,法益侵犯大部分處于可控制、可彌補的范圍。對這類涉法未成年人進行教育與挽救,尚且能使其回歸社會。盡管進行構建多元化的處理機制,在規范制定、主體協調、成果驗收等方面需要投入社會治理成本,但是通過這一機制調動多主體對未成年人越軌、偏軌行為進行矯治,有利于涉法未成年人回歸社會,也有助于通過多主體多角度的力量構建良好社會環境。因此從報償角度出發,多元機制的構建與運行,是使案件處理結果收益大于成本的良性制度平臺。

(三)訴訟經濟理論與訴訟效率價值的體現

在司法資源總量有限但案件數量增多的情況下,依據訴訟經濟理論將案件進行程序分流是緩解司法壓力的有效舉措,也是實現訴訟效率價值的必然選擇。刑事訴訟中的效率是指時間、人力等司法資源與案件的訴訟成果之間的比率,它體現了刑事訴訟時效性在整體訴訟價值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效率并不會天然遵循程序公正的要求。只有在程序中納入相應的制約機制并規定完善的救濟程序才能在保障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實現效率?!备綏l件不起訴制度的實施,“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了新的審前轉處與非犯罪化途徑”,既通過檢察機關的監督考察措施保障個案公正,又通過程序分流方式實現效率價值。刑罰處罰與非犯罪化處置相結合,多元化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符合訴訟經濟理論與訴訟價值多元組合的要求。

二、多元化體系之構建

(一)提起公訴與程序分流相結合

通過完整的刑事訴訟追究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最基本的處理方式。我國刑訴法以專章的方式規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在主流訴訟模式下通過規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制度、社會調查制度、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等,在“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的完整刑事訴訟過程中以刑罰化處罰的方式,將教育與懲罰相結合,既追究涉法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又保障其各項權利。

與提起公訴、經過審判追究刑事責任相并列,我國刑事訴訟法還規定了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對于符合起訴條件但悔罪態度良好,涉嫌刑法分則第四、五、六章犯罪且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未成年人,檢察機關可以通過監督考察而后做出不起訴決定。這種非犯罪化的處遇措施,實際上是在檢察機關主導之下的程序分流。一方面提高了訴訟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罪輕且悔罪的被追訴人重新回歸社會?!巴ㄟ^附條件不起訴,平衡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利益關系,當事人感受到一種契合社會的公平感和人文關懷,在司法程序中體現了對當事人的權益保護,從某種角度上看是人權本位思想,我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刑罰領域的體現,是法制民主化的體現,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p>

(二)管教所執行與社區矯正相結合

刑訴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規定,對于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罪犯與成年人罪犯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監獄法第六章規定,對于未成年犯執行刑罰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進行。監獄對未成年犯的改造集中于學習文化與生產技能,通過監禁刑的執行,將對未成年犯的管理與教育改造并行。

另一方面,對于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據刑法和社區矯正法應當依法實行社區矯正。有些學者認為,與監所執行的刑罰不同,社區矯正本質上屬于刑事執行而非刑罰執行?!靶淌聢绦胁坏扔谛塘P執行,刑事執行大于刑罰執行?!奔凑J為社區矯治是一種良好的“替刑措施”。本文認同上述觀點,在社區矯正這種非監禁刑的執行過程中,以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為主要任務,側重點更在于改造而非處罰。社區矯正法也特別規定了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制度。一方面強調對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檔案信息的保密原則,為涉法未成年人回歸社會提供前提更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強調社區矯正機構與監護人、教育部門、社會團體等相配合,在復學、就業等多方面幫扶涉法未成年人回歸社會。這種非監禁刑的刑事處罰方式,對于涉嫌輕罪且悔罪態度良好的特定涉法未成年人,能起到更好的教育與管理作用。

(三)多主體參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

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活動中,檢法等司法機關在訴訟過程中發揮主導地位,通過針對未成年人的特殊刑事訴訟程序教育、幫扶、改造乃至懲戒涉法未成年人。但是訴訟活動并不是脫離社會的單獨行為,它既需立足社會實況,又需與社會各方力量相配合?!盁o論是合適成年人到場參與訴訟、社會調查,還是觀護幫教、不良行為矯正、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和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等有利于未成年人順利回歸社會的工作,都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度嗣駲z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六條第二款也規定了檢察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加強同政府有關部門、共青團、婦聯、工會等人民團體、學校、基層組織、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聯系與配合。多主體參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構建多元化的教育、幫扶體系,是實現“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的重要途徑。

三、多元化處理機制之保障

實現多元處理機制的常態化運行,需要從多方面構建保障與推動機制。首先,應當建立跨部門協調合作機制。涉法未成年人的教育、幫扶乃至懲戒問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具體工作。發揮國家機關在其中的整合、推動作用是以制度機制方式規范、引領這一復雜且重大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這一機制之內,司法機關、各級政府的教育部門和民政部門、共青團、婦聯、學校、社區等多部門、機關、團體等單位共同參與,通過不同制度運行,達到未成年人違法行為矯治的目的。各級政府應當協同司法機關,協調好各單位在機制內分工配合、參與工作。

其次,應當注重刑事被害人權利保障與案件公平處理結果。刑事案件兩造并立,一方面既要注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教育與挽救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刑事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保障,以達到公平的處理結果。被害人與被告人雙方均可以接受的處理結果才具有公信力,才平和處理了糾紛。這就需要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保持司法公正,既關注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身心特點,盡力矯治越軌行為,也要注重發揮懲戒與約束在案件處理過程中的作用。實現公平價值,是多元化處理機制之重要目標與必備保障。

最后,增強人才、資金支持力度,完善社會參與方式,吸納優質社會資源參與矯治涉法未成年人越軌行為。涉法未成年越軌行為之矯治具有特殊性與復雜性,因此需要掌握未成年人身心特點、法律規定、心理學知識等多方面內容的專業人才參與。通過制度引導、政策優惠、政府出資、政府購買等多種形式,吸納優質人才進入未成年人涉法案件的多元處理機制,設立特殊形式工讀學校等專門場所,建立跟蹤反饋機制,形成有針對性的專業處理模式,是提高機制運作效率、完善當事人回歸社會體制的重要舉措。

四、結語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處理具有特殊性,根據未成年人案件特點和具體情況,形成刑罰處罰與非犯罪化處理相結合的模式,引入多方社會力量參與,有針對性地專門處理這類案件,既追求公平價值,又實現對涉法未成年人的教育與引導,才能保障多元處理機制的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志軍.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會參與問題研究[J].北方法學,2016,10(02):98.

[2]步洋洋.略論刑事訴訟中的公正與效率——以不起訴制度為范本[J].政法學刊,2013,30(03):114.

[3]何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實施狀況研究[J].法學研究,2019,41(06):150.

[4]林楠.理性運用檢察機關自由裁量權——論法治思維下的議附條件不起訴制度[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法治思維與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C].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檢察官學院,2013.

[5]王順安.從刑罰執行到刑事執行——談對社區矯正性質的認識[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20,18(02):30.

[6]宋志軍.附條件不起訴社會支持的深化[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25(03):61.

[7]宋志軍,羅豪,王瑜.政府購買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機制研究[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02):79-88.

猜你喜歡
多元化
探討構成因素在當代雕塑語言中的多元化體現
道德與法治多元化作業應用分析
多元化護理模式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商務數據分析》課程多元化評價初探
當代陶瓷禮器創作中的多元化審美趣味
道德與法治活動中形成性評價的多元化研究
從“跨界”現象看現代箏曲的多元化發展
董明珠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
專業化PK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