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楚文化特質的設計者

2020-10-20 00:17史曉燕
大觀·東京文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國際視野設計者

摘 要:文章從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的基本沿革入手,明確強調了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是我國經濟爬坡時期的兩大引擎,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呼吁所有本土設計者迎難而上,擔負起應有的歷史使命。同時系統分析了設計者、文化創意產業和教育體系在整個產業社會形態中的定位,指出設計者是核心、文化創業產業提升附加值、教育產業提供思考源泉的三者依存關系。具體針對培養楚文化元素設計者,提煉出荊楚文化崇尚自然、果敢剛烈、奔放浪漫、趨時拓新、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質,以鑄人鑄魂、匠人匠魂為綱培養出兼具國際視野與楚文化特質的設計者。

關鍵詞:設計者;國際視野;楚文化特質

注:本文系2019年度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學研究課題“湖北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地方文化傳承與國際視野培養探究”(ZJGB2019081)研究成果。

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計劃》發布,文化創意產業正式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迎來發展的嶄新機遇。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在于設計者本身。

關于設計者的定義,眾說紛紜。筆者認為,設計者應該掌握相關系統的嫻熟技巧,這是成為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同時,設計者也必須是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系統資源挖掘、研究和整合者。借助成系統的近現代設計理念培訓,特別是通過國際設計視野理念的灌輸和本土文化特質的熏陶,將立志于從事設計行業的人員,復合成為同時具備國際視野和楚文化特質的設計者,使得他們成為荊楚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力量,應該是我們這些本土從業者、教育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一、設計者、文化創意產業、教育體系

三者的關系

就文化創意產業本身而言,文化創意只是要素,大規模的產業復制,使得批量生產充分占領市場份額才是使其成為產業的關鍵因素。文化創意雖然揭示了產業的某些本質和根源,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生產方式,只能是永遠曲高和寡。需要指出的是,要避免文化創意產業僅僅是把文化變為商品的單一線性思維誤區:一方面,產品中要融入創意的元素,使之成為產品的主導和標志,使產品附加值得到顯著提升——原有產品在得到創意加成后得到大幅增值;另一方面,產品隨著市場反饋和受眾需求變化,也在不斷改變、升級創意行為,不斷鞏固、擴張市場份額。由此可見,文化創意和產業復制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伴隨文化創意產業而生的,就是專門的創意階層——設計者。創新文化要素是創意產業的本質特征。設計者是與文化創意產業關聯的、具有創新精神的、普遍受過系統教育的、具有趨同價值觀的、帶有一定普遍審美特性的群體。設計者是文化創意的核心,文化創意產業歸根結底就是以設計者的創造性為核心的產業。

不管是行業從業者還是教育從業者,在研究中都存在兩個必須直面的問題,創意文化成為一項產業特別是引領產業后,設計教育從業者如何跟進?如何培養出兼具國際視野和楚文化特質的設計者,讓他們成為本土乃至國內、國際的產業引領?

筆者認為,行業主導部門、設計從業者、教育研究者、市場產業商是構成文化創意產業的四大基本支撐,產業引導和創意思維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鳥之雙翼和兩大活力要素,人永遠是一切創造行為的核心。毋庸諱言,在四大基本支撐中,就我國特別是中部荊楚地區而言,高等教育研究一直不夠理想。文化創意產業教育,具有相當強的特質和學習流程特點,它廣泛結合了實踐認知、理論知識、美學結構剖析、生態鏈和集群效應,對知識的前瞻性、溢出性也有明確的要求。因此,就文化創意產業而言,高等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實踐性、前瞻性知識的教學。

二、教育體系中本土文化要素的培養

對于高等教育者而言,文化傳承與弘揚是其永遠無法回避的責任和使命。從全世界的各個國家的教育格局來看,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文化認同、傳統傳承,這是各國教育界的共識。從我國的具體社會環境來說,高等教育與創意文化設計的貫通性、民族性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逐步形成體系。高等教育通過文化的選擇、傳遞、傳播、保存、批判、創造等方式對社會產生反哺作用,這不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高等教育延續活力的命脈所在。隨著時代的更迭,文化傳承特別是地域文化傳承的創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近10年來,文化傳承創新不斷被賦予新的歷史意義,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同志作出重要講話,明確指出高等教育質量必須依靠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高等教育首次被賦予全新的歷史責任與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明確將文化自信列入治國方略,多次在不同場合加以闡釋,并形成了完備的系統理論。

立足本土,瞄準國際具有前瞻性的高等文化創意產業教育,應該極其注重歷史文化沉淀、積累。同時,它又是一個極其開放、包容、整合的領域,每時每刻都有新鮮的血液注入。在這個領域場景中,應該保留設計學習者鮮明的專業性格、趨同的文化認同、靈活的設計技巧、堅定的主攻方向。在這個領域場景中,應該引導設計學習者培養自己的慣習,不斷結構化和升華設計情景,不斷與時俱進,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社會背景的變化,從而培養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并形成一種素養:在面對不同設計要求時,能分析問題,找到共同點,發現特質,把握異質,合理選用表達方式,在設計產品投入市場后能夠敏銳跟蹤設計結果,進而反饋完善。這些都依靠于設計者強大的思考能力。

當高等設計教育專業培養出的設計者最終達成以上目標,具有了文化創意產業必須的技能,充分得到市場和文化傳承的肯定時,才初步具備了與產業對話的對等地位,進而推動校企合作和無界教學的開展,進入產研學的良性循環。

三、荊楚文化特質的設計者的培養方向

高等教育創意設計的教育目標在于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基礎創意設計理論和素養、掌握現代藝術的表現能力、擁有綜合應用與創新能力的實用型設計人才,而創意設計專業類學生有著鮮明的群體特征?!暗乩魍ㄊ?,天文北照秦,風煙含越鳥,舟楫控吳人?!鼻G楚文化的特質在于崇尚自然、果敢剛烈、奔放浪漫、趨時拓新、兼收并蓄。推進荊楚文化傳承創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文化自信理論的具體實施,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應有之義。荊楚地區高等教育創意設計類專業以其專業優勢對區域特色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既是其職責所在,也是其特色建設的客觀需要。將地方文化傳承融入高等教育創意設計教學,有利于豐富和提升當代高職生的綜合素養,弘揚和增強地方文化自信。因此,文化傳承的核心不在于“圖”和“形”,而在于“精氣神”。

作為設計者應具備國際視野,將自己定位成一名使者,將荊楚傳統融入到現代設計中,讓全世界了解并接受這一獨特的地方文化。同時,將現代設計的先進概念匯融入荊楚文化,將荊楚文化與國際文化交融,才能讓荊楚文化展現在國際大舞臺,讓具備荊楚特色的本土設計在國際上占據一席之地。

地方文化自信是對文化價值的高度肯定和弘揚,是驅動地區文化乃至經濟發展、民族復興的精神引擎,更是激發廣大青年責任意識、奮斗理念的精神動力。融匯荊楚文化,展望國際舞臺,理清荊楚文化本源,讓廣大學生自覺接受、自發傳承工匠精神,從而投入地方文化建設。

具體而言,“鑄人鑄魂”,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楚文化特質的設計者,要增強學生的地方文化自信,以傳承為己任;要樹立學生“匠人匠魂”的職業態度,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要立足荊楚之地,推進高等教育中地方傳統文化與國際化設計要素的有機融合,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家園情懷的創意設計人才;要抓緊抓實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的措施,發揮高等教育的文化傳承優勢。

參考文獻:

[1]張玲,侯煒征.高職院校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的系統設計與研究[J].職教論壇,2016(5):46.

[2]張婷.文化自信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路徑探析[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7(9):86-93.

[3]葉菡.標準的“尺度把握”:國際視野下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標準的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79-80.

作者簡介:

史曉燕,長江職業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國際視野設計者
班級管理的指導者、引導者、設計者
淺談如何創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基于設計者競賽平臺的UG建模案例教學實踐
搭建激情與夢想的舞臺
國際合作出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兒童音樂劇發展趨向分析
淺論江蘇省獨立學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責成而不勞 費事而不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