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2020-10-22 09:46王小莉
南方醫學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碩士生專業學位碩士

王小莉

為了推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適應臨床醫學特點和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制度,2015年起我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時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現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銜接與合并。2018年全國迎來并軌后的首屆畢業生。我校采取了“四證合一”的培養模式,即通過三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習,能夠取得碩士研究生學歷證書、碩士學位證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一階段合格證書以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等四證。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缺乏準確、客觀的評估。如何評價臨床醫學碩士生的培養質量,以更好地開展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迫切需要進行研究。

1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式和目標

根據教育部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文件)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規律,校院聯合共同制訂了具有鮮明臨床實踐特征的人才培養方案。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采用“校院聯合,分段培養”的模式,培養過程主要包括課程學習、實踐環節和學位論文三個階段,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和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指導方式,建立臨床模擬實訓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分階段、全過程的臨床實踐能力考核方式。面向職業需求,實現執業醫師培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結合。主要培養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職業素養,具備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臨床思維、臨床分析、臨床實踐和臨床科學研究能力,能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達到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中規定的第一階段培訓結束時要求的臨床工作水平,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基層服務意識的高層次應用型醫學人才。

2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構的內容

2.1 建構的基本原則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是否全面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影響相關部門的行政決策和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茖W性是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追蹤評價體系建構的首要原則,指標體系應該條理清楚、層次清晰、權重得當。為確??茖W性,在構建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還要堅持“五性”的原則,即針對性、系統性、完整性、客觀性和應用性的原則,應做到與培養目標相吻合,與培養模式相對應,應全面體現培養過程表現,選擇的指標要素可觀察、可測量、可評估,真實有效,評價辦法要易于操作,評價結果與實際相符合。另外,碩士生人才培養質量追蹤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講究可行性,即構建的指標體系要能夠轉化為調查問卷,能夠采取一定的途徑和方式進行調查和評估,具有可行性和的操作性。

2.2 建構的過程方法

首先運用文獻研究等方法廣泛搜集國內外關于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培訓、管理等文獻資料,進行理論分析,弄清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弄清相關評價的內容、標準及要求,借鑒已有研究成果,通過專家訪談和小組討論,對指標要素進行修訂,形成調查問卷。采用德爾菲法進行兩輪專家函詢調查。選擇具備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資格且已培養畢業專業學位碩士生3名以上的專家,從事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管理及資深的醫學教育管理專家,共48名。專家的選擇應具有學科代表性,包括了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和兒科學專家,能配合調查并從不同角度提供意見。另外深入湘西州、銅仁、恩施州等醫療機構,了解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生的崗位及素質需求,對我校畢業的碩士生進行了調查,結合醫療工作實際,對指標進行調整和優化。除此以外,對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初始指標的維度結構進行分析,驗證各因素指標維度數和某一特定維度的一維性,解決指標重復的問題,實現指標優化。

2.3 建構的指標體系

從職業價值、醫學科學知識、溝通技能、臨床技能等四個方面來構建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追蹤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內容大致包括:職業價值(一級指標)——政治表現、職業認同、醫德醫風、勞動紀律、心理狀況(二級指標)。醫學科學知識(一級指標)——醫學基礎理論、醫學專業理論、專業英語、醫療法規(二級指標)。溝通技能(一級指標)——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二級指標)。臨床技能(一級指標)——病歷書寫、臨床動手能力、病情分析處理能力、臨床輔助技能(二級指標)。

職業價值旨在考察碩士生的政治品質和職業道德,考核內容包括敬業精神與工作責任心、服務態度與醫德醫風、科學態度與創新精神、團結協作與謙虛謹慎、遵紀守法與勞動紀律等多個三級指標。

醫學科學知識旨在考察碩士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考核內容包含醫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學科知識、專業英語和醫療法規等5個二級指標,涉及熟練掌握并應用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基礎醫學知識,熟練掌握并運用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等臨床醫學知識,熟練掌握英語查閱本專業相關前沿知識并將其運用于臨床實踐,積極關注臨床醫學專業和學科的發展動向,具有醫療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等多個三級指標。

溝通技能包括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5個二級指標,包括能與患者本人及其家屬良好溝通,告知其病情、商討治療方案等、能與其他醫護人員良好溝通協作,共同診療患者;能正確認識社會交往及特點,對待即將面臨的角色轉換、處理醫患關系、做好團隊協作、遇到挫折處理方式等多個三級指標。

臨床技能是主要關鍵性的指標,包括病歷書寫、臨床動手能力、病情分析處理能力、臨床輔助技能等5個二級指標,旨在考察碩士生的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考核研究生是否能準確采集病史信息,是否能規范書寫病歷及其他醫療文書,是否能熟練運用電子病歷系統;考核研究生是否能熟練掌握常規的體格檢查技術,是否能熟練掌握基本搶救技術,是否能熟練掌握常用操作技術,操作中嚴格遵守標準操作程序,外科碩士生是否能獨立完成常規手術和急診手術;內科、婦產科及兒科碩士生是否能正確、熟練處理本科室的常見??;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常見疾病的分析能力,并能結合疾病特點及時處理病情;考核研究生是否能正確判斷預后,是否能合理解釋轉歸,是否能正確運用X線片、B超、CT、MRI、超聲等影像學資料,是否能正確解釋臨床生化、檢驗指標、病理切片等實驗室檢查結果等多個三級指標。

3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追蹤評價指標體系建構的意義

建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追蹤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豐富我國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基本理論,特別是就我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問題提出一些理論及觀點,有助于促進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理論的豐富及發展。建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追蹤評價指標體系一方面,能夠為我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政策依據,即為相關行政部門的政策制定和行政決策提供依據,為承擔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指導;另一方面,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核評價有直接的指導作用,為醫院及相關部門對考評臨床醫師提供依據和標準,為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自我成長、自我發展提供指導和幫助。

綜上所述,構建培養質量的指標體系可以客觀衡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成效,還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調整,對現有的指標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逐步形成符合實際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決策依據,對于進一步深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參考。

猜你喜歡
碩士生專業學位碩士
我國2021年在學研究生規模達333萬人
黑河學院與俄羅斯阿穆爾國立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生簽約
“六有五化”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為例
山東藝術學院作品精選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醫患溝通的認知及培養需求研究
廈大碩士創業新一站 賣鹵味
建筑學碩士攬了“瓷器活兒”
趙燕磊
Younger and Older learners’Advantages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Different Learning Settings
教育碩士與教育學碩士課程設置對比研究——以閩南師范大學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