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2020-10-26 06:45邵杰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22期
關鍵詞:有效教學小學數學策略

邵杰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屬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將有效鍛煉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進而提升其數理計算、邏輯分析、空間想象等諸多數學核心素養。因此,要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據此進行如下分析,希望能為各位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所在?;谛抡n程理念要求,優化教學引導方法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增強其學習體驗繼而提高學習成效,這一系列的教學引導環節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繼續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進行深入研究,從而讓學生接觸更全面的學習內容,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下面,筆者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文中涉及的教學實例請參照人教版小學數學材料。

一、構建探索式教學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探索式教學課題以探索為根本手段,讓學生融入集體當中合作探究,通過交流互動激發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就結果進行指導評價,繼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此處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多邊形的面積》為例進行分析。

合作探究的過程就是小組間討論學習的過程。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第一步,是大家相互合作制作小方格,一起拼一拼,討論“長×寬”的合理性在哪里,繼而再觀察三角形形狀同正方形、長方形形狀有何異同之處。第二步,則可以劃分任務,通過嘗試不同的分割方法找出最好的面積計算方案。這個過程中,大家相互幫助,在言語交流和行為互動中不僅收獲了知識,還能體會到集體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學習獲得學習成果之后,接下來就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這個過程即正式進行“多邊形面積的講解”。先讓大家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比如大家合作制作出了由1厘米小方格所拼成的5×7長方形和5×5正方形,合作討論出“長×寬”的合理性,通過分析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形狀得出三角形面積應當是正方形、長方形面積的一半。通過嘗試不同的分割方法,找出了分割“正多邊形”的最好方法。展示結束之后,教師要認真剖析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指出他們的優點和缺點,比如探究結果很準確,但尚未探究出普通多邊形的分割方法,分析過程中就可以講一講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創建數學教學情境,深化學生學習理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一些客觀存在的生活問題其實都可以用數學原理來解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設生活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基于生活經驗和常識更好地認知和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情境中,教師可以采用“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兩種方式提升教學指導成效,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找到學習思路和方法,盡快掌握知識。此外,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時切記不能“代手”,所有的學習活動由學生自主進行,從而引導學生深化知識理解。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生活中的圖形平移、旋轉現象很多,也有很多的軸對稱圖形,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制作軸對稱圖形。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科學指導,首先,采用“師生合作”方式,演示生活中的圖形平移、旋轉現象以及軸對稱圖形,并帶領學生一起制作軸對稱圖形,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演示和制作過程盡量細致,引導學生關注重難點,比如如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如何判定圖形是否平移、旋轉等等。其次,采用“生生合作”方式,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組內合作制作較為復雜的軸對稱圖形,比如制作蝴蝶的兩只翅膀、制作雕花的左右門等等,這個過程中學生要考慮多種圖形的對稱情況,通過合作學習提升學習成效。

三、加強課外延展教學,培養學生自學習慣

課外延展教學即通過作業形式引導學生涉獵更多的數學知識,從而在自學自究中提升數學學習能力。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App成了教師布置作業的好幫手,比如作業盒子,此處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觀察物體(三)》為例,分析如何利用作業盒子加強課外延展教學的過程。

第一步,教師以教學內容為核心布置作業——觀看“課堂”模塊中關于《觀察物體(三)》的網課,并根據網課內容自己制作一張試卷,要求包括5個選擇題、5個判斷題、5個填空題和2個應用題,核心要體現“物體的三視圖”等重難點知識。制作試卷的過程中,學生除了回顧課堂內容之外,還需要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獲得試題資源,無形中引導學生學習更多數學知識。

第二步,作業反饋和答疑,教師對每位學生制作的試卷進行評查,重點評價他們的做題質量,即常規的習題檢查過程,同時在評查結果中重點說明學生在畫幾何圖形的三視圖時存在哪些問題,并引導其從作業盒子的“課堂”和“輔導”模塊中進行自主答疑,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再讓教師單獨講解。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理念思想指導下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的根本思路。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明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并采取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優化教學引導方法,以構建探索式教學課題、創建數學教學情境、加強課外延展教學等方式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能真正發現數學知識的魅力,持續性提升數學學習能力。以上的分析論證雖然只是筆者的個人建議,但是仍然希望能夠為各位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幫助,文中尚存的不足之處也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何正元.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J].讀寫算(教研版),2013(18):246.

[2]楊秀宇.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J].讀寫算(教研版),2013,04(25):228.

[3]李丹.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4(12):70-71.

[4]尤小萍.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理導航,2017(15):34.

猜你喜歡
有效教學小學數學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