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科學基礎》課程過程化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2020-10-26 06:45孟新靜葛紅花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22期
關鍵詞:過程化考核材料科學基礎教學

孟新靜 葛紅花

摘?要:針對我?!恫牧峡茖W基礎》專業基礎課程的特點,對比傳統單一閉卷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提出課程過程化考核方式,重視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對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材料科學基礎?過程化考核?教學

《材料科學基礎》是材料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程之間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該課程主要研究材料科學中的共性規律,對理解材料結構改性材料性能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課程涵蓋各類材料的基礎理論,知識點多、理論性強,特別是抽象的概念點多,如果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后作業不深究,甚至個別同學僅靠考前死記硬背、突擊性復習獲得學分,這樣不扎實的學習過程不僅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也與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有較大距離。本文通過進行《材料科學基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扎實教學過程,夯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以期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并進一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我?!恫牧峡茖W基礎》課程考核存在的問題

我校目前《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單一的傳統型閉卷考試的期末考核方式,僅通過一張考卷上得到的考分對學生整個學期學習情況進行評定,同時考試的內容以教學理論知識計算為主,缺乏實際的應用型考題,綜合性分析類的題型也較少,不能開拓學生的思路,體現不了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隨著互聯網、高科技的不斷發展,這種傳統型課程考核模式的缺點日漸明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結果,輕過程”,學習知識點一知半解,也不會主動利用理論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學習意義不明確,缺乏主動性;同時授課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不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況,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考核手段對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二、過程化考核改革舉措

1.重過程,輕結果,加強過程化內容考評

傳統考試由于考試時間和內容的限制,對《材料科學基礎》4學分的課程考核內容有時存在一定隨機性,不能夠全方位考查學生對課程掌握的程度,且形式單一。課后調查中發現部分學生認為傳統期末考試的形式經常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學分績點而考試,為了及格而劃重點,沒有學習的樂趣,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考核的是誰的“記憶力”比較好,而不是考核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不能真正測試出學生的學習效果。改革后考核體系細化,分階段逐步進行,全面評價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學生的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與過程成績兩大部分構成。

(1)平時成績可由課堂出勤、回答問題、作業完成質量組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

(2)過程成績可由期中考試(占25%)、兩次課內測試(占30%)、期末考試(45%)三項組成。過程總成績為每次過程成績的加權之和(過程總成績占總成績的80%)。

(3)總評成績=平時成績×平時成績比例+過程總成績×過程總成績比例

考核方式改革后包括平時和過程兩部分,平時主要是針對學生出勤及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過程化考核中設置了多次考試,階段性有目的地進行考核,課內測試1是晶體學基礎及晶體缺陷章節內容的考核,期中考試是晶體學、凝固、相圖章節內容的考核,課內測試2是塑性變形、擴散章節內容的考核,期末考試是對所有內容的考核。多次考試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有一定的壓力,增加學生平時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通過安排多次考試克服學生平時的學習惰性,讓學生在平時中踏實學好基礎知識,夯實知識點,督促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進步,避免以往大考前的手忙腳亂,同時也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失誤,能真正考核出學生的實力;而且過程化考核的設置能及時讓教師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漏補缺,對教學效果是極好的促進。

2.重實踐,輕理論,增加考核應用型題型

《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是偏理論知識學習的課程,以往考核中考題也偏重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現在通過過程化考核可以多方位、多層次地全面考核,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增設綜合性應用型題型,從而加深對材料理論知識的理解,這也是我們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生的主要目標。

比如在凝固章節中,探討工業中細化晶粒的主要途徑,并通過工業及成本的角度分析利弊,了解工業實際應用的難處;擴散章節中利用擴散第二定律來設計工業滲碳過程;相圖中利用杠桿定理、相律等理論知識分析Fe-C相圖,理解不同成分的組織體對鋼鐵宏觀性能的影響以及塑性變形中理解掌握加工硬化、彌散強化等金屬強化機理,并具體應用。重實踐,輕理論并不是指讓大家不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而是應該在理論學習中不斷加深實際應用,結合實際案例更好地促進理論學習。

3.求反饋,得積累,總結學習經驗

課程學習中將每階段的考試情況反饋給學生,可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時未注意的地方,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識點沒有掌握到位,查漏補缺,打好每個階段的基礎;課程結束后,綜合分析每位學生的學習結果,總結學習經驗,縱向比較整個學期學習過程中的長處短處,是學習方法有問題,還是基礎知識有欠缺;橫向比較一學期學習的文化課知識,自己在《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的專業學習中是否有一定的提升,根據此指導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并對今后的學習提出相關提議。

結語

通過過程化考核方式的改革,對于培養創新性強、復合型材料科學人具有重要的意義。采用過程化考核教學方式的改革,打破傳統的單一考試成績評定學生的模式,重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全面化,提高《材料科學基礎》課程中學生課堂參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督促學生認真對待平時的學習過程,改進考風,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過程化考核教育模式也督促教師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想方設法將興趣引入課堂,啟發性教學,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使學習變為一種樂趣,提高教學效果和成效。

參考文獻

[1]梁愛琴,宋祖偉,曲寶涵.“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的考核體系改革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3,27(2):121-122.

[2]許秋紅.能力導向的應用型高??荚嚢才艅撔屡c學習績效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6,1:96-104.

[3]白佳海,趙云霞,杜慶洋.《材料科學基礎》評價和考核改革初探[J].山東化工,2018,47(13):149.

作者簡介

孟新靜(1980—),女,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通訊作者

葛紅花(1966.12—),女,漢族,教授,研究方向:金屬腐蝕與防護。此課程為上海市教委本科重點課程項目。

猜你喜歡
過程化考核材料科學基礎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教學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本科教學過程化考核特征研究及系統建設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程序設計基礎VB.NET》過程化考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材料科學基礎課程啟發式教學改革探討
以焊接專業為例探索《材料與成形工藝》課程的過程化考核
基于材料科學基礎的教學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