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層培養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2020-10-26 06:45楊向東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22期
關鍵詞:教師發展分層管理

摘?要: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一所學校好不好,教師的水平非常關鍵,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體會,提出分層培養,促進教師自主發展的觀點。

關鍵詞:教師發展?分層?管理

一、創新背景

2012年3月,筆者調任到一所普通學校擔任校長(現任太原五中校長),為盡快了解教學現狀,便深入課堂聽課。聽后頗為焦慮,老師們教學的整體現狀是:因為學生基礎較弱,老師們處理教材膚淺,課堂教學深度遠遠不夠。于是,開始了解學校老師的學歷,結果發現,多數教師都是堂堂正正的本科畢業生。這時,我更納悶了,學歷基礎都挺不錯的老師怎么會是這樣呢?但同時也有一份欣慰,那就是這些老師應該有進步的空間。也正是在當年4月,學校接到了太原市舉行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成長杯”課堂教學團體賽的通知,學校需要組建初中、高中各七人的兩支隊伍參賽。我認為就這樣去參賽結果肯定不理想。于是,利用在太原五中的人脈資源,請來五中教師為參賽教師指導,經過指導后,學校的兩支隊伍在比賽中均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這個成績的取得讓我有了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五十六中的老師經過專門培養一定會有突飛猛進的變化。于是,學校將教師隊伍培養作為學校五年發展規劃的一項重點工作,并在當年六月,自發地和太原五中正式啟動了“太原五中·太原五十六中”名校幫扶工程,選出一批有潛力的教師和太原五中名師結為師徒。同時,為了使教師培養更快見到成效,在校內將老師們分為了三個層次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二、創新舉措

根據教學水平層次將教師分成三個層次:新教師(5年以內)、合格型教師(30-40歲)、骨干型教師(教學能力強有潛力的教師),對這三個層次的教師進行分層培養,培養目標是新教師合格型培養,合格型教師骨干型培養,骨干型教師名師型培養。老師們自愿申報、自己選擇所屬層次。

1.實施教師培養工程,整體推進教師分層培養

(1)新教師培養工程

實施對象是新教師,培養目標是盡快適應均衡教育發展新要求,進入合格型教師層次。做法是:一是組建新教師成長研修班,形成固定的成長群體;二是學校骨干教師擔任導師的“青藍一對一”師徒結對,幫助徒弟規劃五年教學發展生涯;三是以參加名校觀摩學習和專題培訓為主的新教師自主提升,從而為自己設立較高的成長目標;四是以“新教師診斷課”“新教師匯報課”“新教師微技能系列競賽”等為主的新教師課堂教學成長記錄;五是舉辦“新教師沙龍”,提供教師交流、資源共享、共同成長的平臺。

(2)骨干教師培養工程

實施對象是30-40歲的合格型教師,目的是培養學科教學骨干,形成教師中堅力量。做法是:一是組建骨干教師研修班,開放式學習,定期活動,共同進步;二是開展學科理論集訓,以集中組織形式對教育教學理論、專業知識、課程目標、教材、學科教學理論進行集中學習和討論,提升研修班教師的理論水平;三是以專題講座、研討課、觀摩課、競賽課等多種形式對研修班成員進行專業知識考試與教學評比,達到以研促訓、以賽促訓、以考促訓的培養目標;四是以科研推動教學,將教學問題轉化為課題逐項突破,逐項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3)名師名校幫扶工程

實施對象是具有較強教學能力、鮮明教學風格和發展潛力的骨干教師,通過名校幫扶,培養一批具有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專業知識扎實、教學基本功過硬和開展教科研能力的教師,成為引領學校教師隊伍的省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教學名師。做法是:一是與名校簽訂教師培養師徒協議;二是制定包括學期教學計劃的制定,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法學法的選擇,學情分析,課標、考綱、教材、中高考試題的解讀訓練,教育教學理論和專業新知識學習等內容的徒弟培養計劃;三是建立“教師拜師成長”考核激勵制度,做到每周有聽課筆記、每月有教學反思、每學期有拜師成果匯報,每學年有表彰獎勵。通過名校名師幫扶,全面提升骨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2.創新思路,保障教師分層培養有效實施

(1)依托名校幫扶,創建“自下而上”的師資培養新模式

我校與太原五中正式啟動“太原五中·太原五十六中幫扶工程”。目前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中的“聯盟?!薄敖處熃涣鳌钡饶J?,多數為“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動,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而我校實施的名校幫扶的“自下而上”模式,由薄弱校主動與名校結盟,幫扶途徑包括師徒結對、同步教研、名師示范、課堂研討、信息共享等,幫扶方案對師徒雙方具有明確的要求,這種“自下而上”的師資培養方案內容具體,針對性強,實施路徑可操作、易落實。

(2)借力名師工作站,搭建高效教研的平臺

高中語文劉補明工作室落戶于我校。名師工作站是名師以“師帶徒”方式對工作站掛牌學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定點培養培訓,使工作站成為名師名家的孵化地。借此平臺,每周開展包括專題講座、課標教材深度解析、試題深度分析、學科素養提升、教育敘事等內容的交流和高效課堂構建等內容的學科教研組集體教研活動,在名師引領下,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在名師工作站引導下,組建龍頭教研組,提高教師互助,協同共進的自主性。

(3)依托課改基地校,搭建研究教學的平臺

我校被確定為“太原市基于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引領·提升課堂質量行動”項目的初中段課改基地校和太原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校?;谖倚=虒W現狀及課堂教學中迫切解決的問題,我校確定了《初中教學目標的精準化設計研究》和《教學目標引領下的“一致性”初中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研究》兩項子課題,教學目標的精準化設計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前提和保障,而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目標精準化設計的檢驗和落實,兩者互為一體。我校以此為契機,開展對教學的深入研究,達到科研助教學的目的。

(4)走出去、請進來,搭建多元學習平臺

“走出去”,即我校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學習,通過參加北京、上海等省市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和課堂教學研討,或課堂實地觀摩學習,培育教師教學新理念,拓展教學新視野?!罢堖M來”,即我校定期邀請教育或學科的專家進行報告或對教師進行指導,建立名師進校常態化和教學指導顧問制度,讓專家、名師對教師進行持續、跟進式的指導與引領。

三、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取得的效果

1.解決的主要問題

(1)突破了教師發展的瓶頸問題,形成了濃濃的教師自主發展氛圍

學校曾一直是一所薄弱學校,生源較弱,教師士氣低落,每天忙碌于簡單的重復勞動中,形成了教與學的惡性循環。學校經過教師分層培養,教師明白了自己教學中的問題,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方向,找到了突破教學瓶頸的方法,從提升自己開始,扭轉教學現狀。目前,老師們上進心很強,有了自己的職業追求與職業發展規劃,學校形成了濃濃的教師自主發展氛圍。

(2)找到了學校發展的重心,形成了以教師培養為核心的學校發展策略

通過教師分層培養,學??吹搅私處熃虒W現狀的改變,也看到了學校發展的方向,那就是以教師培養為軸,以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提高帶動學校文化建設、學生管理跟進等方面的變化,形成以教師培養為核心的學校發展策略,成為學校發展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

2.取得的效果

通過教師分層培養,不僅教師結構得到優化,而且有效促進了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學校整體實力也大大提升,取得的效果顯著。

教師隊伍迅速成長,教學能力提升:實施教師分層培養以來,學校教師隊伍迅速成長,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比例大幅增加,太原市“成長杯”“敬業杯”“升華杯”兩輪六次的課堂教學團體競賽中,我校分別取得兩次三等獎、一次二等獎、五次一等獎的好成績,其中“敬業杯”初中組榮記集體二等功。

教學效果明顯,學校實力整體提升:伴隨著教師分層培養方案的實施實踐,學校教師教學教研能力的不斷提升,有效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高;中高考人數達線率逐年增多,其中,創造了兩個學生達文化課一本分數線的紀錄,形成低進高出的發展態勢;同時,在學科競賽、綜合素質競賽等活動中也取得了喜人成績,學生獲得2018年國賽物理競賽一等獎、全國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全國軟式壘球競賽冠軍等。

四、形成的主要經驗

1.學校發展抓關鍵,內涵發展靠教師

隨著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開展,各類學校的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學校之間的硬件差距越來越小,學校間的差距越來越體現在學校發展的“軟實力”上,學校尤其是薄弱學校內涵式發展的問題逐漸凸顯?!霸趺醋觥薄白鍪裁础焙汀皩W校出路何在”是擺在校長面前的首要任務。而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靠教師。教師是學校發展中最主要的核心力量,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

2.外部機制很重要,自主發展更需要

教師靠本人很難實現大幅度的提升,教師的發展需要借助學校積極的成長環境,即教師的自主發展既需要從內部追求動機出發,又需要有外界良好環境的驅動。所以,學校要盡可能地創造教師成長的積極環境,做好外部成長保障,形成教師成長的氛圍。教師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后,在學校良好的外部機制驅動下實現自己內部需求的發展,形成自己要發展、自己要規劃、自己要反思、自己要創新的自主發展軌跡,實現自身專業發展的蛻變。

3.整體推進是方向,階段系列求落實

學校實施教師分層培養,不是要把教師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要實現全體教師的全面進步,整體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在整體推進的過程中,學校要本著遵循一段時間解決一個重要問題的原則,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采用“階段性主題式”的培養方式,形成系列性的培養活動,對教學中的問題逐個突破,達到“分步實施,全面提升”的目的。

4.課堂教學是核心,課標教材深研究

教師的專業結構包括很多要素,但“課堂”是核心,教師自主發展的內容重點是“課堂”,教師最需要提高的是以“課堂”為中心的一系列能力和素養,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的這個中心上獲得收獲才能稱之為有發展,而這一核心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帶動其他能力的發展。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的研究思路可以將教師自主發展的內容體系確定為:定準目標,吃透教材;聚焦課堂,實現有效;把握試題,有效備考。

教師培養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既需要學校為教師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成長平臺,又需要教師自己追求進步、不斷反思,實現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學校要科學規劃,抓住教師發展的核心問題,分階段、分主題針對性突破,有計劃、有效果引領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形成系統化的教師培養模式。教師要自我規劃、自我改進、自我反思、自我創新,實現自主發展。這樣,內外雙面驅動方能使教師培養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楊向東.中學教師分層培養模式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5,(12):23.

[2]“3322”教師專業發展校本模式的研究報告[C].太原市教育科學“十二五”招標課題成果集,2016,4:142

[3]姜勇,洪秀敏,龐麗娟.教師自主發展及其內在機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221

作者簡介

楊向東(1965,7-),男,漢,山西省太原市人,教育碩士,太原市第五中學校,中小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教育教學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教師發展分層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一種沉降環可準確就位的分層沉降儀
雨林的分層
有趣的分層
教師發展自律動力問題探討
民辦本科院校教師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管理的另一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