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流能饋型交流PEL的仿真研究

2020-10-27 06:10黃世元孫得金
湖北工業大學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無源阻尼直流

黃世元,孫得金

(1 湖北工業大學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2 武漢征原電氣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2)

交流PEL因其空間小、負載形式靈活、調節方便等優勢常用于逆變電源的老化實驗中。其常采用負載模擬+能量回饋兩級結構,負載模擬單元用于模擬不同類型的負載,能量回饋單元根據回饋電能的類型分為交流能饋和直流能饋,目前交流PEL多為交流能饋型,采用PWM逆變器將能量回饋至電網,但該方式需要在并網側添加大體積的工頻變壓器,導致整機體積龐大,使用不便。直流能饋型PEL能夠將能量直接回饋至逆變電源的輸入端,避免能量經多次轉換造成的浪費,且移相全橋電路可以實現電氣隔離。本研究PEL采用直流能饋。

負載模擬單元常采用電壓型PWM整流器(VSR)。VSR為非線性系統,傳統的PI控制無法滿足負載模擬單元高性能的要求,因此,非線性控制成為研究熱門。文獻[1]通過分解網側電流,實現解耦控制,控制性能較好,但存在參數調試復雜、大范圍穩定性不強的缺點。文獻[2]基于坐標變換,提出了引入前饋解耦和電流前饋補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網側電壓的波動。文獻[3]通過分解網側電流,再設計無源控制器,提升控制性能。文獻[4]采用定頻滯環控制,無需載波,實現簡單,對電路參數的依賴性低,通過改變控制電路實現開關頻率固定,但影響系統的動態響應。文獻[5]提出內環為反饋線性化解耦控制的方法,提高了動態性能。在上述文獻基礎上,本文將無源控制用于交流PEL,因篇幅有限,主要對負載模擬單元展開研究,能量回饋單元采用雙環PI控制。

1 主電路結構

圖1為直流能饋型PEL拓撲結構,前級為單相VSR,后級為移相全橋電路,前后級通過大電容連接,提高系統穩定性并實現前后級控制解耦。能量回饋單元將能量回饋至逆變電源的輸入端。

圖1 主電路結構

2 負載模擬單元的數學模型

負載模擬單元的主電路見圖2。其中us為電源電壓,L為交流側電感,Rs為線路等效電阻,C為母線電容,udc為母線電壓。

圖2 負載模擬單元拓撲

單相VSR的數學模型為:

(1)

單相系統無法直接進行旋轉變換,故采用滯后90°法構建正交向量來構造虛擬電流向量,從而可得d-q與α-β坐標變換式:

(2)

將式(2)帶入式(1)中可得:

(3)

3 負載模擬的PCHD模型

系統的總能量存儲函數

(4)

其中

x1=Q=Cudc,x2=Ψ1=Lid

x3=Ψ2=Liq

為實現能量控制,用x1/c、x2/L、x3/L代替udc、id、iq,由(3),可得

(5)

將其寫成PCHD方程形式為:

(6)

其中,

式(6)即為單相VSR的PCHD模型。

4 負載模擬單元的控制器設計

4.1 VSR的無源性判斷

在將無源控制應用于單相VSR前,先要判斷VSR是否具有無源性。

若系統的能量存儲函數滿足不等式:

(7)

則系統嚴格無源。M(x)為任意正定函數,?t>0。

將數學模型(3)變為

(8)

聯立該方程組,可以得到

(9)

繼續變換左側可得

(10)

(11)

4.2 期望點的確定

期望穩定平衡點為:

根據功率平衡關系可算得idref:

(12)

其中,Um為輸入電壓幅值,IL為負載電流。

4.3 無源控制器的設計

利用IDA-PBC控制規律確定出使系統在期望平衡點處具有最小的能量Sd、Sq:

(13)

式中,Jd=J+Ja、Rd=R+Ra、Hd(x)=H(x)+Ha(x),Ja、Ra和Ha(x)分別為注入的互聯矩陣、阻尼及能量函數,本文選?。?/p>

則式(13)變為:

(14)

令?Ha(x)/?x=K(x)=(k1k2k3)T,式(14)亦可寫成如下形式

(15)

由(15)的第2、3個方程可得對應的開關函數:

(16)

由式(16)可知,該控制器中的參數較多,使用時設計較復雜,為簡化控制器設計,取ra2=ra3=ra,ra1=0,同理,設k1(x)、k2(x)、k3(x)均為x1的函數,根據可積性有:

該式可等效為:

(17)

即k2=A2,k3=A3,A2和A3為待定常數。

為實現在xref處Hd有極值,需滿足:

則可以得到

(18)

(19)

由開關函數(19)可以得到系統的控制框圖,如圖3所示。

圖3 控制框圖

對于Hd(x),由式(13)可得:

(20)

由式(20)可知,注入阻尼越大,系統響應速度越快,但過大的注入阻尼,會導致THD較大,合適的注入阻尼可通過仿真選取。

5 仿真實驗與分析

在Matlab中進行仿真,根據以上設計搭建模型,負載模擬單元仿真參數:電源電壓380 V,50 Hz,交流側電感2 mH,線路等效電阻0.02 Ω,直流母線電容5600 uF,直流側電壓額定值600V,額定功率17 kW,開關頻率8 kHz。能量回饋單元仿真參數:濾波電容1000 uF,濾波電感1.5 mH,諧振電容10 nF,隔直電容25 uF,高頻變壓器1∶1.5。不同注入阻尼的仿真見表1,考慮輸入電流的THD,由結果可知當取ra=120時效果較好。

表1 不同注入阻尼的仿真結果

5.1 穩態性能

5.1.1 純阻性負載在額定功率下,輸入電流有功給定值63.3 A,無功給定值0 A。由圖4a可知,輸入電壓和輸入電流同相,無相位誤差,輸入電流峰值為63.8 A,與給定值相差0.5 A,誤差小于0.8%。由圖4b可知,穩定后,并網電流平均值為28 A,與根據功率平衡算得的理論值基本一致,電流紋波峰峰值最大值為8 A。

(a)輸入電壓、電流

5.1.2 阻容性負載模擬阻容性負載的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給定阻抗角為30°,即輸入電流有功給定值為54.6 A,無功給定值為-31.5 A,輸入電流超前了輸入電壓1.65 ms,轉換為角度為29.7°,相位誤差為1.0%,輸入電流峰值為63.8 A,幅值誤差小于0.8%。

圖5 模擬阻容性負載

5.1.3 阻感性負載模擬阻容性負載的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給定阻抗角為45°,即輸入電流有功給定值為44.8 A,無功給定值為44.8 A。由圖6可知,輸入電流滯后了輸入電壓2.5 ms,轉換為角度為45°,相角差為45°,無相位誤差,輸入電流峰值為63.8 A,幅值誤差小于0.8%。

圖6 模擬阻感性負載

5.2 動態性能

5.2.1 負載突增在模擬純阻性負載工況下,先以一半額定負載運行,1 s后突增為額定功率17 kW運行,仿真結果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在1 s時發生負載突增,輸入電流峰值由32.7 A突增為63.8 A,輸入電流的幅值誤差較小,相角差為0,突變后,輸入電流經過0.002 s即可跟蹤上給定值。

圖7 負載突增仿真

5.2.2 負載突減與負載突增仿真類似,在模擬純阻性負載工況下,先以額定功率17 kW運行,1 s后突減為一半額定負載運行,仿真結果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輸入電流峰值在1s時,由63.8 A突減為32.7 A,與理論值基本吻合,突變后,經過0.002 s即可跟蹤上給定值。

圖8 負載突減仿真

5.2.3 相位突變在額定功率情況下,電子負載的阻抗角由阻容30°突變為阻感45°,仿真結果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電子負載先以阻容30°負載運行1 s,之后突變為阻感45°負載,輸入電流經過0.002 s即可跟蹤上給定值,完成相位突變,動態性能較好。

圖9 相位突變仿真

5.3 對比仿真

由圖10可知,無源控制下的輸入電流THD為1.00%,PI控制下的THD為2.49%,對比文獻[10],采用重復控制時,輸入電流THD為1.56%,采用無源控制時THD更低。

(a)無源控制

6 結語

為提高交流PEL的性能,對于負載模擬單元,設計了一種基于PCHD模型的無源控制器,對于能量回饋單元,采用直流能饋提高能量利用率。通過仿真驗證,在該控制下的直流能饋型交流PEL,負載模擬的穩態誤差小、響應速度快、THD小。但是,由圖4b可以看出回饋側紋波含量較大,對能量回饋單元的性能優化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無源阻尼直流
船舶無源目標定位算法研究
基于強化學習的直流蒸汽發生器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附加直流的選擇性低壓漏電保護實現方法
“寧電入湘”直流工程再提速
運載火箭的彈簧-阻尼二階模型分析
阻尼條電阻率對同步電動機穩定性的影響
帶低正則外力項的分數次阻尼波方程的長時間行為
基于集成直流穩壓電源設計研究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無源濾波器多目標優化設計
阻尼連接塔結構的動力響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