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源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2020-11-06 07:31陳焯霖
旅游縱覽 2020年9期
關鍵詞:三江旅游傳統

陳焯霖

引言

三江源位于國內青海省,由于在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的源頭區而被稱作“三江源”。龐大的少數民族人口占比使得三江源地方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由此產生的文化禁忌模式深深影響著本地人民的行為模式,形成了獨有的自然生態文明建設系統。

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使三江源地區無可避免成為一塊待雕琢的璞玉。而隨著旅游開發帶來的一系列草場退化、生物多樣性驟減、源頭產水量減少等問題,卻不斷威脅著三江源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在此情況下,因地制宜地讓旅游主體了解地方禁忌文化并感受三江源人民亙古以來的信仰,在三江源地區發展新型生態文化旅游,成為可持續發展與旅游資源開發的突破口。

一、生態文化旅游

生態文化旅游是指以傳統文化生態倫理中有意義的內涵當作重要的動力,進而發掘生態旅游資源,維護自然環境,為旅游者帶來感受人和自然、社會和睦相處的傳統文化和理念,進而完成自然環保以及促進文明發展的目標。生態文化旅游產生時間并不長,也是從傳統旅游形式中演變而來的全新類型,強調“小開發帶來大保護”,即是以對原有傳統文化設施和自然資源的保護為前提,此外還重視對旅游主體的保護,重視自然生態文化和科學發展的理念。游客會受文化圣地、古典儀式所創造的神圣氛圍的影響,體會到傳統文化活動中蘊含的精神內容,在接受生態環保教育時,也可以離開生活中的紛紛擾擾,深刻地了解自我,不斷更新內心理念,這也是此旅游形式的主要特征。

(一)理論依據

生態文化旅游的理論依據是可持續發展。在以上宏觀環境中,旅游經濟發展必須將不影響地區生態環境作為原則,不傷害當前以及潛藏的旅游資源,科學高效地使用資源,實現各方互利共贏的目標。 1995年,可持續旅游發展世界會議制定《可持續旅游發展憲章》,充分認可旅游對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時也要求用綜合方法去研討旅游開發問題,減輕對現有自然資源的損壞,延緩地方特色的消失。2000年,我國正式對外披露《中國21世紀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第一次將可持續發展計劃上升到我國經濟建設戰略目標的高度,以上重要文件為生態文化旅游的產生以及崛起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二)思想基礎

思想基礎即傳統文化生態倫理觀,指在傳統文化引導下,人們如何看待世間萬物和處理與自然的關系。在三江源,傳統文化成為多數人堅持的信仰。文化傳承中強調重視輪回,認為萬物之間存在無法分割的密切聯系。從這一點出發,文化禁忌嚴禁殺生。此外還指出天災出現的本質因素是人禍,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并非生態環境,重點是普通民眾的想法。只有通過不斷地內省,才能由“凈心”實現“凈土”,在此思想基礎的依托下,產生了生態文化旅游。

二、三江源地區的文化禁忌模式

長期以來,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相互影響,堅信自然環境中的萬物都有自身的行為指南,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成熟的文化禁忌模式,構建出地區原始生態發展理念。

(一)原始時期

在最初的時候,三江源地區的原始人經過漫長的生產生活開始了解到自然對自身帶來的影響,發現自然力量遠大于人類自身力量,并對自然萬物產生崇拜之情,這便逐漸產生了原始的“文化禁忌”。原始傳統文化堅信萬物都有靈性,因此他們崇尚所有自然物。世間萬物皆是神,世界是由若干個神組成的整體,人類個體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存在。人類依賴神的庇佑而存在,這使得人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并在行為模式上開始形成“萬物一體,眾生平等,關心生命,和諧相處”的價值理念。從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來說,這樣的“泛靈信仰”其實是人類對自然萬物最初朦朧認識的集合表現。

(二)發展時期

公元7世紀,佛教開始進入三江源地區,自此之后,“六道輪回”“禁止殺生”等理念開始和原始傳統文化相結合。萬物劃分為有情眾生與無情眾生,“情”是指感情和理念。有情眾生就是具有情感內涵的人和萬物,無情眾生則是不存在情識的草木?;谏瞽h境的差異,有情眾生還可以被詳細地劃分為6類:天道有情、阿修羅道有情、人道有情、畜生道有情、餓鬼道有情、地獄道有情。因此,三江源地區文化所尊崇的“六道輪回”理念,指出所有有情眾生自古就存在無法言喻的親緣聯系?!惰缶W經》也明確提到了禁止殺生的教義。為了不影響動植物的生長與發展,本地區民眾不會挖掘動物巢穴、掏鳥蛋,也不會獵殺動物幼崽。

三江源地區的人們也不會因一草一木等無情眾生的“無情”而隨意踐踏毀壞。文化戒律中的“綠色內涵”提到不可無故燃放山火,不可踐踏草地。對于自然災害的解釋,傳統文化中認為一切天災都來自人禍,只有感化人們的內心,通過不斷地內省,產生文化情感,對萬物的崇敬之情,開始從“凈心”轉變為“凈土”,才能夠促進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成熟時期

禁忌屬于重要的文化現象,學者將其叫作“塔怖”(Taboo),其核心內涵是因神圣而無法接觸,此外也表示嚴令禁止的控制活動。三江源地區也有多種禁忌,通常和三江源傳統文化密切聯系,屬于重要的文化行為。第一,對神山的禁忌,不能損害神山的萬物,不能辱罵神山,不能竊取山上的任何物種;第二,對神湖的禁忌,不能污染神湖,不能打撈湖內的生物;第四,對土地的禁忌,如不能在草地上焚燒惡臭之物,嚴禁胡亂挖掘草地等;第五,對飛鳥禽獸的禁忌,不能獵捕、驚嚇飛禽,更不能捕獵神獸(通常是指牦牛以及藏羚羊等動物)。除此之外,出于對萬物生靈的感恩和崇拜,三江源地區還有其他的禁忌。

三江源的自然禁忌來源于傳統文化,長期以來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三江源地區對于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條文的確立,更是對自然禁忌的規范化和具體化。在文化信仰的驅動下,受到法律條文和世俗法令的約束,如今當地人民保護環境的信念已根深蒂固。反觀現代都市社會,群眾缺乏對自然的敬畏,即使清楚法律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也依然知法犯法,過度砍伐、過度捕撈、非法捕獵的事件層出不窮。因此,提出生態文化旅游,將旅游主體帶到信仰之地,融入本地生活,引發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對現代生態環境的建設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三江源地區傳統文化與生態旅游相結合。三江源地區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適度開發文化設施,引導本地區民眾抓住機會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可以加快地區的可持續建設。

三、三江源環境概況

(一)自然生態環境

三江源地區擁有充足的旅游資源以及良好的發展潛力,因為是多個河流的源頭,因此三江源生態環境良好,四周山脈圍繞,表現出獨有的高原特色。此處也是我國關鍵的產流區,湖泊濕地面積超過10 000平方千米,當前面積超過5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80多條。而長江源自唐古拉山脈的主峰各拉丹東南邊的冰川,此處數萬年演變產生的冰塔林,如同水晶峰巒,姿態萬千,綺麗異常。而黃河源自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等多個盆地,其中湖泊、小溪數不勝數,周圍水草茂盛,蔚為壯觀。青海地區的玉樹自治州星羅棋布的溪流匯聚而成瀾滄江源,加上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還有因《西游記》而名聞天下的“通天河”,長1000千米流貫玉樹草原,更是三江源不可多得的重要旅游景點。

充足的動植物資源促使三江源發展為全球高海拔區域生物多樣性特征最突出的區域,被稱作高寒生物集中的地區。這里孕育出9種植被類型,其中可分為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綠絨蒿、蟲草是本地區知名度最高的植物。野生動物中的獸類超過80種,鳥類超過200多種,兩棲爬行類將近50種。目前已知三江源有將近70種重點保護動物,少見的鳥類如黑頸鶴、金雕、藏雪雞等在本地區繁衍,藏羚、野牦牛、雪豹等動物更是受到我國一級重點保護。

(二)人文生態環境

三江源的自然生態是由雪山、河流、草原和湖泊所組合,而三江源的人文生態則是由廟宇、佛塔、經幡、文明遺址和民間傳說等基本文化元素所構成。不管是集合了藏傳佛教、唐蕃古道、玉樹歌舞等的區域傳統文化,還是本土產生的風土民情、慶典節日,都表現出三江源獨特、厚重的審美意境和文化。青海玉樹當前被納入條文的旅游資源超過200多處,文成公主廟、囊謙縣達那寺、新寨嘉納嘛呢石經城、桑周寺以及格薩爾王三十古塔等多個景點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盛行的玉樹土風歌舞、賽馬會、藏族服飾等也是國家級的文化遺產項目。

四、三江源生態文化旅游的發展及對策

特色旅游活動成為三江源生態文化旅游發展的重點,“寓教于游”是促進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建設的重頭戲。旅游主體通過參觀寺廟,參與禪修,學習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在遠離塵囂紛擾的凈土上,被當地的神圣莊重氛圍感染,從而受到啟發引發自省,從精神上到達更高的層次。所以旅游資源的發掘,重點是為游客帶來良好的文化體驗以及感受。

(一)旅游線路開發

2009年,地區旅游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撰寫《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生態旅游發展規劃》,主要確定三江源區域未來自然生態旅游的趨勢。這其中制定了成熟的旅游路線,傳統文化旅游活動就是重要項目。三江源區域涵蓋安多與康巴兩部分,自然生態以及文化資源各不相同。其中,A線路:西寧—同仁—澤庫—同德—瑪沁—甘德—達日—大武—花石峽—西寧;B線路:西寧—湟中—貴德—同德—瑪沁—花石峽—興?!埠汀以础鲗?;C線路:西寧—共和—瑪多—玉樹—囊謙。擁有漫長發展歷史的塔爾寺,也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主要寺院,還是全球第二大佛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內部建筑豪邁大氣、資源充足,酥油花、壁畫以及堆繡成為“三絕”。日月山是本省的重要景點,東邊是溫柔曼麗的江南風光,西邊是壯闊的草原景色,雄渾豪邁,兩邊存在較大的差異,也是世間少有的景色。此外,青海湖不只是我國規模最龐大的內陸湖泊,還是少見的咸水湖。湖邊的二郎劍景區可以讓游客欣賞美景;西邊是鳥島,每年春天匯聚數不勝數的飛鳥可以讓游客欣賞;湖東以沙灘風光和娛樂為主;北側則是金銀灘和原子城等景點。每年春夏時期是游覽的最佳時期,隨處可見的油菜花成為重要景色。三條線路自然景點與宗教景點交叉設計,讓游客沉浸在宗教文化體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三江源地區壯麗的自然風光。

(二)生態旅游示范村

國家公園體制機制創新項目的核心示范區域——三江源國家公園,準備在區域內建設多個示范村。核心任務是培育專業管理員工,妥善處理人獸沖突問題和糾紛、為地區生態旅游以及特許經營帶來技術幫助、為游客參加環境教育帶來技術幫助等。創建成熟的示范村必須具備下述多個項目:①藏民家庭入住體驗:入住村內藏家,跟藏族阿媽學習傳統飲食制作;②學習三江源傳統工藝,如傳統工藝生產食鹽,并品嘗紅鹽熬茶;③參觀三江源寺廟,走進藏族佛學院,體驗禪修,參觀宗教儀式。上述項目可由旅游公司開發、三江源村民參與,旅游公司負責對村民培訓。此外,三江源文化生態旅游村通過挖掘、整理藏族傳統民間手工藝,舉辦民間民俗、藝術展示展演等活動,可以讓游客感受到地區傳統文化的價值。這樣一來,也有利于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使部分農牧民發展旅游經濟,因此也可以弱化草場牧場承擔的壓力,滿足旅游事業的發展需求。

(三)加強周邊村落建設

發展生態文化旅游,需要加強對傳統文化景點周圍村落的建設。村與景點本來就是一體的,通過對原有民居村落的翻新,突顯其建筑特色,保護當地原始建筑,還可以對發展生態文化旅游起到推廣作用。而保護修繕民眾的居住場所,也可以加快生態旅游事業的發展。

五、結語

從最初的崇尚、敬重自然生態,到產生技術自信、對“人定勝天”的堅信,最終到貫徹可持續發展觀念,整個過程就是一個認知不斷發展、深入的過程,并在實踐中尋求最佳的發展方式。旅游主體通過在三江源地區的沉浸式生態文化旅游體驗,感受到文化底蘊,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強化生態保護意識。文化信仰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文化資本。生態文化旅游有別于普通觀賞性旅游在于其“寓教于游”,這種方式囊括了文化旅游和生態旅游,不僅從開發建設上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并且向旅游主體持續輸入文化信仰中的“綠色內涵”。傳統文化與可持續發展生態觀,兩者在三江源這片土地上相互影響?,F代旅游開發要尋找全新的著手點,而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融合有利于人們處理該問題。三江源環境問題的解決同樣也需要借助長期以來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文化信仰,達到“小開發帶來大保護”的效果??傊?,生態文化旅游將成為三江源地區發展旅游經濟的突破口,也將在未來引領新的旅游風尚。

(作者單位:英國考文垂大學)

猜你喜歡
三江旅游傳統
三江之水天上來
它們的家鄉——“三江源”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三江并流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