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脹貼穴位貼敷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的影響

2020-11-09 10:50宋秀娟
中國民間療法 2020年19期
關鍵詞:惡心胃腸功能肌瘤

宋秀娟

(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山西 太原030013)

腹腔鏡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最有效的方法,但術后易導致患者發生腹脹,排氣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延長,影響康復效果[1]。目前子宮肌瘤術后治療方法以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對癥治療為主,但不良反應較多。中藥穴位貼敷是傳統的中醫外治法,中藥可在穴位皮膚對藥物的吸收及藥物對穴位的刺激雙重作用下達到治療效果[2]。本研究探討消脹貼穴位貼敷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惡心、嘔吐癥狀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子宮肌瘤術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8例。對照組年齡24~50歲,平均(36.69±5.15)歲;手術時間(1.80±0.57)h;體質量42~74 kg,平均(56.97±8.73)kg。觀察組年齡23~50歲,平均(35.24±4.42)歲;手術時間(1.82±0.62)h;體質量42~73 kg,平均(58.22±9.3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婦產科學》中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3]。經臨床體征、B超、血常規等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中醫診斷符合《中醫婦科學》中癥瘕的診斷標準[4]。主癥:小腹脹痛,經期不調,陰道不規則出血等;次癥: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舌脈:舌有瘀斑,脈弦細。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均行全麻下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前48 h未服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手術時間1~4 h,麻醉時間1.5~4.5 h;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且患者依從性較高;無精神系統疾病、無溝通障礙。

1.4 排除標準 合并肝腎功能、心肺功能及分泌功能障礙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未超過70 g/L;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或感染者;術中出現大出血者;惡性腫瘤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貼敷穴位或周圍皮膚有破損者。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護理治療,包括術后活動指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術后第1日進行床上活動,第2日進行床下活動)、飲食指導(指導患者術后禁食6 h,后改為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食)及情志護理(心理輔導)。穴位貼敷方法應符合《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范》[5]。干預前應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加強穴位貼敷的操作訓練。

2.1 對照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安慰劑貼敷治療。將黑米粉、紅米粉及玉米粉按1∶1∶1比例混合,加入熱水攪拌成藥膏狀備用,每個穴位每次取3 g,于術后6 h外敷于患者雙下肢上巨虛、下巨虛4個穴位,每次4 h;于術后第1~3日胃經對應時辰(7:00—9:00)分別貼敷1次,共進行3次。在治療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貼敷局部是否有過敏癥狀,如皮膚潮紅、瘙癢、水皰、灼熱、滲液等,若出現過敏癥狀,及時去除貼敷藥物并給予對癥治療。

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消脹貼穴位貼敷治療。將厚樸、麩炒枳殼、烏藥按1∶1∶1比例打成粉末,用姜汁調成藥糊備用。貼敷方法與注意事項同對照組。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 ①胃腸功能恢復狀況。記錄患者術后胃腸蠕動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②術后24 h惡心、嘔吐程度。0級:無惡心、嘔吐癥狀出現;Ⅰ級:有輕度惡心反應,但無嘔吐反應;Ⅱ級:有中度惡心、嘔吐反應,且每日嘔吐次數≤2次;Ⅲ級:有重度惡心、嘔吐反應,每日嘔吐次數≥3次。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胃腸蠕動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h,±s)

表1 兩組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h,±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胃腸蠕動恢復時間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 進食時間觀察組 28 14.33±4.85▲ 22.75±5.12▲ 40.21±8.39▲ 44.27±6.33▲對照組 28 22.27±5.78 32.98±6.87 51.33±9.65 55.98±7.63

(2)惡心、嘔吐程度比較 觀察組術后24 h惡心、嘔吐程度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術后24 h惡心、嘔吐程度比較[例(%)]

4 討論

手術麻醉及鎮痛藥物的應用、手術時間及手術操作、二氧化碳人工氣腹或疼痛閾值低等因素均會導致子宮肌瘤患者腹腔鏡手術后產生腹脹。中醫認為,該病病機為中焦濁氣瘀滯,脾胃升降異常,導致氣虛、惡心。此外,手術損傷人體正氣,氣滯脾臟,以致術后惡心、嘔吐等癥狀加重。臨床一般采用腸鳴音恢復前禁食、口服胃腸動力藥、術后活動及開塞露納肛等對癥治療,雖能緩解癥狀,但被動治療無法快速改善患者癥狀。

穴位貼敷是中醫傳統的外治方法之一,上巨虛為大腸的下合穴,下巨虛為小腸的下合穴,兩穴經氣主要從足三陽經分離后入六腑,與機體腸胃功能密切相關。因此,對兩穴進行刺激,可充分發揮胃腸經穴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因術后6 h麻醉藥效果消失,身體各臟器功能逐漸恢復,于胃經對應時辰敷藥,可達到通經活絡、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穴位貼敷藥物中,厚樸祛濕化滯,止咳化痰、通腑;麩炒枳殼清肝利膽;烏藥溫腎散寒,行氣止痛。諸藥結合,共奏益氣消腫、健脾祛濕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胃腸蠕動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24 h惡心、嘔吐程度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消脹貼穴位貼敷可縮短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胃腸蠕動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減輕患者惡心、嘔吐程度,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與黃錦華等[6]研究結果一致。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且未對患者進行長時間隨訪,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猜你喜歡
惡心胃腸功能肌瘤
調胃承氣湯聯合西藥治療重癥患者胃腸功能障礙的作用分析
耳穴壓豆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胃腸功能的干預效果
促進患者子宮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進展
子宮肌瘤和懷孕可以共存嗎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術后早期促康護理措施對肝癌開放性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題出的太惡心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內及肺外CT表現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