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束化護理對改善小兒肝移植術后早期腹脹的效果

2020-11-11 10:44代芳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不適感肝移植護理人員

代芳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肝移植,是指通過手術植入一個健康的肝臟到患者體內,使終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復的一種外科治療手段,被廣泛應用于終末期肝病患者治療中,效果顯著。但值得注意的為,行肝移植術后患者易發生腹脹等并發癥,患者不適感較強,尤其針對小兒患兒而言,其消化器官處于發育不成熟階段,術后腹脹的發生率顯著高于成年人,若不積極予以措施干預,嚴重者會損傷患者腎功能與呼吸功能,危及患兒生命安全。因此,加強對小兒肝移植術后早期腹脹監測,積極予以措施處理,幫助患兒改善腹脹,減輕患兒不適感意義重大。本次研究為探究集束化護理對改善小兒肝移植術后早期腹脹的效果,開展如下研究,現報道如下。

一 病史摘要

患兒,女性,年齡5歲,因間斷發熱十余天、發現三系減少1天,于2019年10月入院就診檢查,RET-CT提示肝占位性病變,最終確診為NICCD合并肝硬化,于12月19日,移植母親左半肝LDLT治療。

二 護理評估

入院體溫36.5℃,脈搏104次/分,呼吸頻率20次/min,血壓94/62mmHg,肝硬化病史1年,有乏力、尿黃、肝區不適等癥狀,心電圖檢查正常,胸部CT顯示雙肺血管紋理行走正常,實質內未見異常密度影,心臟大小形態未見異常符合肝移植手術指征,擬行肝移植手術治療。

三 護理問題

(1)患兒術后多表現出現疼痛、輕度腹脹等癥狀。(2)出現輕微排便困難。(3)用藥依從性不高。(4)心情較為煩躁。

四 護理目標

(1)減輕術后早期腹脹程度。(2)減輕患者疼痛,提升患者舒適度。(3)改善患兒心理面貌。(4)提升患兒用藥依從性。

五 護理措施

在患者術后每隔2小時對患兒進行腸鳴音聽診、觀察腹肌緊張度、叩診觀察有無鼓音,禁食處理,積極予以患者胃腸壓減壓、改良式開塞露灌腸,給予患兒乳果糖幫助其通便,消除腹脹等,在上述常規護理基礎上再予以患兒集束化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建立集束化護理小組。由我院??谱o士長、主治醫師、責任護士共同組成集束化護理小組。護士長及責任護士主動詢問主治醫師患兒手術情況,仔細評估患兒腹脹情況,制定能滿足患兒實際護理需求的護理措施,保障護理工作有條可依,有序開展。(2)具體實施。①用藥護理。護理人員給予患兒藥物用以減輕腹脹時,應綜合考慮患兒實際腹脹情況與耐受力等,精準用藥,把控好時間等,保障治療效果,如正確使用胃腸動力藥物,避免抗排斥藥物使用、乳果糖規范使用量等,同時使用溫柔語言,告知患兒堅持服藥對疾病優勢,可采取物質獎勵法,鼓勵患兒服藥,如若能按時按量服藥,可告知其父母給予其喜愛玩具或禮物,提升患兒用藥依從性。②體位護理。為保障患兒胃管負壓吸引不受干擾,可指導患兒采取半坐臥位予以休養,將患兒胃腸道積液、積氣等有效引出,達到降低壓力,減輕腸管膨脹,消除患兒管壁水腫與減輕其充血程度的目的,縮短胃管留置時間,提升患兒舒適度。③疼痛護理。術后,護理人員可鼓勵年紀較大患兒摒棄羞恥感,于床上進行大小便,教會患兒術后咳嗽時應輕按胸口,防止撕扯切口或將這一方法傳授給無認知意識患兒的家長,最大程度減輕患兒的疼痛感。④按摩與熱敷護理。為幫助患兒排氣,提升患兒腸道蠕動能力,可對患兒腹部進行有效按摩與熱敷。按摩:手術一天后,護理人員可先用溫水清洗雙手,防止手過于冰冷增加患兒不適,將手指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根指頭按在患兒肚臍周邊、沿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等方位順時針按摩,持續按摩10分鐘左右,每日3次。熱敷:將毛巾消毒后,帶少許水放置于微波爐中加熱,加熱完成后,將其敷貼在患兒臍周,達到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促使新陳代謝,提升胃腸蠕動功能,促使其排便排氣目的。⑤足浴護理。術后為提升小腸、肛門、結腸等雙足底的反射區血液循環的活躍度,可對患兒術后予以溫水足浴干預,準備好溫水,將患兒雙足防置盆中,足浴15分鐘左右,促使其相應器官功能恢復,加速腸蠕動、氣體排出。⑥運動干預。術后詢問醫生患兒情況確認可以下床活動,護理人員可囑咐患兒家屬指導、協助患兒進行下床活動,可指導患兒先沿著床邊運動,再依據其恢復情況,再逐漸轉向病房門活動,促使其更快排氣,促使患兒更快恢復健康出院。⑦心理護理。通過與患兒交流,觀察患兒面色、行為等評估患兒心理情緒,予以針對性心理干預。如針對因腹脹所致的煩躁,護理人員除給予其藥物干預外,還可播放患兒喜愛的動畫片或書籍,或芭比玩具等,減輕患兒內心煩躁感,促使其更好休養,針對因不能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所致的煩躁感時,護理人員可告知其積極予以配合能盡快恢復,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改善患兒心理面貌。

六 護理評價

護理前,患兒存在輕度腹脹,護理后,患兒腹脹情況顯著改善,腹脹持續時間較短,未超過13h,且患兒肛門排氣時間較快,胃管留置時間較短,術后排便時間較短,腸胃功能恢復較好。經護理干預后,患兒心理顯著改善,用藥依從性較高,身體較為舒適,未發生其他并發癥,術后3周后遂出院。

七 總結

行肝移植術患者大多合并較多基礎疾病,病情較為危急,其術后發生腹脹更為臨床常見并發癥,加之術中受麻醉藥物影響,胃腸道脹氣等癥狀加重,患者不適感較多,尤其針對耐受力差的小兒患者,其不適感更為強烈。因此,對行肝移植術后發生腹脹的小兒患者,予以安全有效、操作簡便的腸道保護方案,改善腹脹癥狀意義重大[1]。

本次研究,為探討探究集束化護理對改善小兒肝移植術后早期腹脹的效果,對我院一例NICCD合并肝硬化患兒應用到集束化護理干預,干預效果顯著,分析其原因發現,集束化護理能將文字形式的護理指南最大程度的通過實際操作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其操作更具專業性、高效性,能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本次研究其首先建立集束化護理小組,保障護理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力保提供給患兒最優質的護理服務。遂進入具體實施階段,通過對患兒進行用藥護理,保障用藥的規范性,保障藥物能物盡其用,改善患兒腹脹。再從體位護理、疼痛護理、按摩與熱敷護理、足浴護理、運動干預等方面對患兒進行系統的護理服務,最大程度改善患兒腹脹,減輕患兒不適感,保障治療效果。

綜上,對肝移植術后早期腹脹患兒予以集束化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患兒腹脹程度,緩解患兒痛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史艷敏,魏潔.基于顯微外科技術的兒童肝移植術后并發癥護理監測要點[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8,41(6):605.

猜你喜歡
不適感肝移植護理人員
延續護理在肝移植患者術后出院自我管理中的臨床分析
當代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品質影響因素研究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訓對乳腺癌術后肢體腫脹、不適感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
優質護理聯合霧化吸入對緩解咽喉炎患者不適感的價值探析
婦產科護理糾紛原因及對策
消除“不適感”縮短“過渡期”
護理人員獎500被批“寒酸”
車改在基層:“不適感”如何調適
探析感染科護理人員焦慮狀況調查與對策
天津完成全國首例供受體雙“鏡像人”親體肝移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