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

2020-11-11 10:44金欣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自由體位初產婦護理

金欣

【摘 要】目的:探討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初產婦中選取100例,隨機分2組:一組在分娩中應用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納入觀察組(50例);一組在分娩中應用鎮痛分娩聯合傳統臥位護理,納入對照組(50例);對兩組的鎮痛效果、產程情況、產后出血量以及分娩結局進行觀察與比較。結果:兩組的鎮痛效果比較示觀察組鎮痛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兩組的產程情況比較示觀察組第一、二、三及總產程均明顯更短(P<0.05)。兩組的產后出血量比較示觀察組明顯更少(P<0.05)。兩組的分娩結局比較示觀察組陰道分娩率明顯更高(P<0.05)。結論:在初產婦分娩中應用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可有效提高鎮痛效果、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量以及提高陰道分娩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鎮痛分娩;自由體位;初產婦;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2

產婦分娩常用體位有很多,如臥位、站位、坐位、蹲位、自由體位等,不同體位作用和效果不同[1]。本文為探討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現在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初產婦中選取100例,報道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初產婦中選取100例,納入標準為:①單胎頭位初產婦;②盆骨測量值正常;③符合陰道分娩指征;④產婦及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具有精神系統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②合并婦科疾病者;③合并其他器質性疾病者。觀察組(50例)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7.75±2.26)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18±1.52)周;對照組(50例)的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7.58±2.41)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31±1.47)周;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示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在分娩中應用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對照組在分娩中應用鎮痛分娩聯合傳統臥位護理。鎮痛方式為:椎管內鎮痛,在產婦宮口開至2-3cm時行L3-4或L2-3硬外膜穿刺,向頭側置管3-4cm,注入3ml2%利多卡因,觀察無不良反應后繼續注入5ml2%利多卡因,調整麻醉平面為T10以下,然后在硬外膜導管連接鎮痛泵,注入2%利多卡因+0.1%羅哌卡因混合液,注射速度6-10ml/h,至宮口全開后關閉鎮痛泵。自由體位護理方式為:在第一產程指導產婦取坐或站位,宮縮較弱且胎膜完整時由家屬陪同緩慢走動,做深呼吸,上半身保持直立、手扶相應扶手、左右搖擺臀部,坐位時雙手趴住靠椅靠背或騎坐分娩球,隨時監測胎心音情況,發現異常及時給氧,待胎兒至枕前位時取坐或半坐臥位至宮口全開;在第二、三產程靈活應用軟墊、分娩球等工具,指導產婦根據個人需求取側臥、蹲或坐等自由體位,待宮口全開后取側臥、半坐位等體位,若分娩過程中用力不當或恥骨聯合過低,需將雙腳蹬于支架上及適當抬高臀部,通過屈膝、外展雙側膝關節直至胎兒娩出。傳統臥位護理方式為:在活躍期指導產婦取平臥或側臥位,做深呼吸,待宮口全開后取膀胱截石位直至胎兒娩出。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鎮痛效果、產程情況、產后出血量以及分娩結局進行觀察與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分別用率、表示計數、計量資料,采取x2、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鎮痛效果

兩組的鎮痛效果比較示觀察組鎮痛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詳見表1。

2.2 產程情況

兩組的產程情況比較示觀察組第一、二、三及總產程均明顯更短(P<0.05)。詳見表2。

2.3 產后出血量

觀察組的產后出血量為(86.33±44.15)ml,對照組的產后出血量為(120.54±54.22)ml,兩組的產后出血量比較示觀察組明顯更少(P<0.05)。

2.4 分娩結局

兩組的分娩結局比較示觀察組陰道分娩率明顯更高(P<0.05)。詳見表3。

3 討論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由于心理壓力較大、生理疼痛感極強,且二者還會互相促進,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很容易導致難產[2]。特別是初次分娩的產婦,在她們沒有分娩經驗的情況下,該問題往往會更加嚴重。所以臨床在初產婦分娩中,應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來幫助產婦減輕疼痛、促進順利分娩。

目前,椎管內鎮痛是分娩鎮痛的最常用方式,而除了鎮痛以外,還要指導產婦選擇合理的分娩體位。傳統臥位的體位較為單一,有時無法滿足產婦的實際需求。自由體位則主張讓產婦根據個人需求來合理選擇體位,例如在第一產程采取站位適當走動以放松身心、促進宮口全開,采取坐位、蹲位等降低盆骨傾斜度、擴大盆骨寬度以促進胎兒下降與旋轉;在第二、三產程采取蹲位、跪位等,通過重力作用來加快胎兒娩出、降低體力消耗、增強分娩控制感等。

綜上所述,可得出結論:在初產婦分娩中應用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可有效提高鎮痛效果、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量以及提高陰道分娩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伊媛.鎮痛分娩聯合自由體位護理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0,33(02):180-181.

尹悅,李艷梅,董莎娜.導樂陪伴、自由體位、腰-硬聯合麻醉分娩鎮痛聯合應用對促進自然分娩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0):10-12.

猜你喜歡
自由體位初產婦護理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臨床護理路徑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無保護會陰接生法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效果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妊娠期連續細致化護理對高危妊娠初產婦不良情緒及對剖宮產率的作用
妊高癥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
分析自由體位護理在初產婦陰道分娩中的應用效果
舒適護理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
產程中實施自由體位對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
自由體位糾正胎位異常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