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學科協作模式對院內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效果的改善作用

2020-11-11 10:44陳蓮婁勍肖喜云彭惠萍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多重耐藥菌

陳蓮 婁勍 肖喜云 彭惠萍

【摘 要】目的:探討多學科協作模式對院內多重耐藥菌(MDRO)感染控制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將我院檢出多重耐藥菌菌株數與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8年1至12月未實施多學科協作模式為實施前組,2019年1至12月實施多學科協作模式為實施后組,比較實施前后多重耐藥菌的檢出率、醫院感染率等情況。結果:多重耐藥菌感染檢出率、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率實施前分別為43.41%、0.19%,實施后分別為24.92%、0.07%,實施后明顯低于實施前(P<0.05)。結論:醫院內實施多學科協作模式,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降低發生耐藥菌感染的幾率與醫院感染的幾率,值得應用并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多學科協作模式;院內;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多重耐藥菌是指臨床上應用三類或以上的抗菌藥物后,同時呈現耐藥的病原菌,常見的致病菌如①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②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等。若是發生醫院感染,多重耐藥菌會在醫院環境中的任何物品表面存活,清除難度極大[1]。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由于我國大量使用抗菌藥物,導致細菌耐藥率與歐美等國家相比較明顯要高出許多,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2]。目前,國內、國外的多重耐藥菌形勢都不容樂觀。我國為降低多重耐藥菌的發生率,實施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控制多重耐藥菌方面仍任重道遠。隨著多重耐藥菌的種類以及數量不斷增多,導致患者因感染而死亡的人數也逐漸增加,已成為醫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3]。本文為了使醫院有效地降低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風險,對我院2019年的多重耐藥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實施了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檢出多重耐藥菌菌株數與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8年1至12月未實施多學科協作模式為實施前組,住院患者為13645人次,檢出病原菌593株,其中多重耐藥菌258株;共有109例次發生醫院感染,男性患者有58例,女性患者有51例,最小年齡患者2歲,最大年齡患者94歲,平均年齡(53.85±3.47)歲;醫院感染病例中有26例發生多重耐藥菌的感染。2019年1至12月實施多學科協作模式為實施后組,住院患者為15025人次,檢出病原菌626株,其中多重耐藥菌156株;共有86例次發生醫院感染,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有38例,最小年齡患者22歲,最大年齡患者97歲,平均年齡(54.73±2.28)歲;醫院感染病例中有12例發生多重耐藥菌的感染。所有研究對象為多重耐藥菌結果陽性;其中包括:①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②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③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鮑曼不動桿菌;④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⑤超廣譜β-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⑥超廣譜β-內酰胺酶奇異變形桿菌;⑦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等。兩組患者各項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成立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管理小組:①小組成員有主管副院長、醫務科、護理部、醫院感染控制科、臨床藥學室、檢驗科、院內重點部門等各個部門負責人組成;②制定多重耐藥菌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并落實方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由主管副院長主持;③分析、反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持續改進措施;④由重點部門與多重耐藥菌檢出率高的科室聯合查房,將存在的問題現場指出、立行立改;⑤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常見的分離細菌菌類、藥敏情況、重點部門多重耐藥菌檢出變化情況等,由醫院感染控制科與檢驗科負責[4]。

組建多重耐藥菌病例診治專家組:①主要由醫院感染控制科、微生物學學科、臨床藥學室等??萍皹I務骨干組成;②由專家組對院內的疑難、危重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進行會診,并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的檢驗、抗菌藥物正確使用、醫護人員消毒隔離落實措施、醫療垃圾處理等情況進行指導,并提出整改措施。

制定控制方案與質量考核標準:①采用組合式的措施,對手衛生、抗菌藥物的使用、消毒隔離、個人防護等制定防控措施;②由醫院感染控制科制定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質量考核標準,內容包含消毒隔離措施落實、手衛生執行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等。由護理部、醫院感染控制科定期檢查措施執行情況,臨床藥學室檢查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總務科考核保潔員的清潔消毒執行情況,按考核標準進行評分,制定獎罰制度;③根據醫院醫療綜合質量與查房結果,由各學科專家考核,每季度以醫院簡報的形式向全院通報考核結果[5]。

強化醫院與科室的兩級培訓:①由醫院感染控制科組織全院進行培訓,以及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成員進行專場培訓,內容包含多重耐藥菌感染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工作流程等;②培訓醫院及物業公司保潔人員有關于手衛生、含氯消毒劑配制、醫療廢物處置、如何掌握正確清潔與消毒的方法等;③臨床科室管理小組成員負責對本科室人員進行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知識培訓,強調隔離醫囑,嚴抓手衛生督導,加強對物表消毒等;④院科兩級培訓完后需進行考核,合格率要求達到100%[6]。

1.3 觀察指標

評估實施多學科協作模式前后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檢出率、醫院感染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 實施多學科協作模式前后多重耐藥菌感染檢出率比較

多重耐藥菌感染檢出率為43.41%,實施后為24.92%,實施后明顯低于實施前(P<0.05),見表1。

3 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新的抗菌類藥物的推出與研究,以及臨床廣泛應用等因素,導致病原菌的耐藥性也逐漸增強,從而出現了對抗菌藥物耐藥性的細菌,其中危害最為嚴重的屬于多重耐藥菌,它具有①感染能力較強、②菌株擴散速度快等特點[6]。多重耐藥菌感染大部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引發的,主要是由多重耐藥性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多發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同時多重耐藥菌還具有傳染性。有相關文獻報道,因我國廣泛應用抗菌藥物的原因,導致耐藥率明顯高于發達國家,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并引起了相關專家學者、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已經成為醫院感染控制方面的重點項目[7]。

猜你喜歡
多重耐藥菌
精準護理在神經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中的應用
老年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護理
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肺炎危險因素的多中心調查
集束化干預措施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分析
基于信息管理平臺優化多重耐藥菌監測的研究與實踐
小兒重癥監護室多重耐藥菌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骨科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關于臨床小兒重癥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研究
院內下呼吸道多重耐藥菌感染病原學與耐藥分析
我院藥劑科重癥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主動篩查及定植與感染狀況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