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顯像及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CT融合顯像對早期腫瘤骨轉移的診斷價值比較

2020-11-14 06:14官榮光雷生紅李平陳進旺
醫療裝備 2020年18期
關鍵詞:準確度靈敏度良性

官榮光,雷生紅,李平,陳進旺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核醫學科 (廣東中山 528415)

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全身骨顯像是早期診斷腫瘤骨轉移的首選方法,可清晰顯示骨轉移部位、數目及大小,具有較高的診斷靈敏度[1]。但ECT全身骨顯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放射性核素的攝取增加不具有特異性,因此,常需額外通過其他檢查獲得解剖圖像后,才能做出最終診斷;此外,其圖像分辨力較低,對于解剖結構的重疊或結構復雜的骨骼定位較為困難,因此,對于脊柱單發的轉移性骨腫瘤及骨質退行性病變的診斷準確度欠佳[2-3]。在多數情況下,臨床?;贓CT全身骨顯像進行MRI或CT檢查,以獲得最佳診斷,但兩種方式序貫使用可造成時間及經濟方面的浪費。SPECT/CT融合顯像是將形態學顯像CT及功能學顯像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圖像進行同機融合,結合了高分辨力形態學結果及高敏感性功能性圖像,對于提高骨骼系統異常的檢出率具有較大幫助[4-5]。本研究旨在比較SPECT顯像及SPECT/CT融合顯像對早期腫瘤骨轉移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SPECT顯像及SPECT/CT融合顯像的78例疑似腫瘤骨轉移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25~77歲,平均(55.62±10.29)歲;肺癌32例,乳腺癌29例,食管癌17例。納入標準:有骨外原發性惡性腫瘤病史,并經手術或病理證實;臨床懷疑合并骨轉移;行SPECT顯像及SPECT/CT融合顯像檢查;患者均知情且簽署相關同意書。排除標準:全身彌漫性骨轉移的患者;病灶無法計算的患者。

1.2 方法

靜脈注射99mTc-MDP(廣州市原子高科同位素醫藥有限公司)1 110 MBq,注射后飲水500~1 000 ml,3~6 h后行全身骨顯像;檢查前囑受試者去除金屬飾物,排空小便;采用SIEMENS Symbia T6型6排雙探頭SPECT/CT進行檢查,患者取仰臥位,雙手伸展手心朝上,上下探頭盡量貼近患者。

全身平面顯像:采用低能高分辨力準直器,采集能峰140 KeV,窗寬20%,矩陣1024×1024,掃描速度18~20 cm/min。

SPECT/CT顯像:以病灶為中心,選擇病灶骨斷層范圍,行CT透射掃描,采集條件為雙探頭行橢圓軌跡旋轉180°,每禎6°,15~20 s/禎,矩陣64×64,連續收集360°;SPECT與CT掃描時間間隔<3 min,CT掃描參數為120 kV、160 mAs、層厚5 mm,連續掃描。

圖像重建與融合:采用Syngo MI Applications軟件進行SPECT圖像處理,得到橫斷面、冠狀面、矢狀位及三維透視成像,并與CT重建圖像進行融合,融合欠佳的病例通過手動處理使圖像達到最佳匹配。

1.3 臨床評價

(1)由2名經驗豐富的核醫學科醫師對SPECT圖像及SPECT/CT融合圖像進行獨立評價,評價時采用盲法讀片,若遇診斷不一致的情況時,以共同商榷后的結果為準;正常對照標準參考鄰近正常骨組織或健側部位;病變部位陽性判斷標準:病變部位放射性分布低于或高于正常對照標準,或顯像劑在病變位置積聚程度高于或缺失程度低于對側相應部位或鄰近正常部位,結合MRI、CT、X線進行綜合判定。(2)SPECT顯像診斷標準[6]:良性病變,脊柱放射性異常濃聚,僅累及椎體或椎體邊緣及椎小關節突;惡性病變,累及椎弓根。(3)SPECT/CT融合顯像診斷標準[7]:SPECT提示良性病變部位,在CT影像相同部位具有退行性改變或骨折線等良性病變征象,則為良性病灶;SPECT提示惡變,在CT影像出現溶骨性或成骨性改變征象,則提示惡性病變。(4)觀察SPECT顯像及SPECT/CT融合顯像的結果,并以全身核素骨顯像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兩種方法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Kappa一致性檢驗分析檢查結果與金標準的一致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PECT顯像與SPECT/CT融合顯像結果

SPECT/CT融合顯像共檢出187個病灶,其中骨轉移性病灶99個,良性病灶87個,尿液體表污染灶1個;骨轉移陽性42例,陰性36例。99個轉移灶中脊柱病灶51個,肋骨病灶29個,盆骨病灶16個,肩胛骨病灶1個,顱骨病灶1個,肱骨病灶1個;66個病灶顯示溶骨性改變,30個顯示成骨性改變,3個未見明顯異常。87個良性病灶中脊柱病灶60個,肋骨病灶27個,經調查顯示多系退行性病變、外傷或手術所致。典型病例見圖1。

圖1 轉移性肺腺癌SPECT及SPECT/CT顯像

2.2 SPECT顯像及SPECT/CT融合顯像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所有患者及病灶均經病理檢查或影像學隨訪,最終確診腫瘤骨轉移者48例,骨轉移陰性者30例;187個病灶中,103個病灶為骨轉移性病灶,84個病灶為良性病灶。SPECT顯像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1.26%、77.39%、85.02%、83.19%、87.84%,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694;SPECT/CT融合顯像分別為98.06%、94.04%、96.26%、95.28%、97.53%,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924,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SPECT顯像。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情況見表1。

表1 SPECT顯像及SPECT/CT融合顯像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個)

3 討論

骨轉移是腫瘤轉移的常見途徑。對于腫瘤患者來說,治療前后均需進行骨顯像評估病灶情況及治療效果[8]。SPECT顯像主要經靜脈注入標記磷酸鹽,通過記錄磷酸鹽參與骨骼新陳代謝情況以評估病灶,局部血流量、成骨活性變化或骨鹽代謝情況均會增加或減少局部顯像劑的聚集量,從而顯示出異常影像,因此對骨骼病灶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但SPECT顯像具有較為明顯的局限性,因異常放射性濃聚灶不具有特異性,腫瘤、炎癥、骨質退行性改變及骨折修復期均可出現病灶部位異常放射性濃聚。此外,SPECT顯像在診斷良惡性腫瘤方面缺乏較為清晰的解剖標識,無法明確病灶內部細節,其診斷主要依賴圖像上反映的病灶位置、形態及累及椎弓根情況,極易出現誤診。臨床常需結合CT等形態學圖像納入分析,以提高診斷的特異度。

SPECT/CT是結合功能性SPECT顯像及結構性顯像的融合顯像方式,其優勢在于能發現早期異常攝取灶,同時能了解病灶部位的細微結構及密度變化。對于脊柱骨骼病變,多數良性病變具有特征性CT征象;另外,CT可清晰顯示病變內部細節,如溶骨性改變邊緣出現融冰樣改變為病變發展迅速,而出現邊緣硬化改變則提示病變進展緩慢。在SPECT基礎上結合CT圖像評價,可提高診斷特異度及準確度,避免多次檢查造成的時間及費用的浪費,同時能幫助閱片醫師更直觀地進行病灶診斷。本研究結果顯示,SPECT顯像診斷靈敏度較高,而特異度及準確度均較差,提示SPECT顯像在特異性診斷病灶良惡性方面的局限;而SPECT/CT融合顯像診斷靈敏度與SPECT顯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特異度及準確度均有較大優勢(P<0.05),提示SPECT/CT顯像可提高SPECT顯像的診斷特異度。

本研究中SPECT誤診及漏診的病例,多數均為椎體及椎弓根侵犯情況不明確所致,同時累及椎體及椎弓根的良性改變易被誤診為惡性病變;而部分惡性病變因處于疾病發展特定階段僅累及部分椎體,也容易被誤診為良性病變。SPECT/CT融合顯像的誤診病例主要為隱匿性骨折、骨纖維異常增生等病變,其有核素濃縮表現,且有骨質破壞變化,在缺乏既往病史及其他檢查情況下極易誤診。此外,本研究漏診病例為1例肺癌患者出現一側椎體關節濃聚灶,腰痛癥狀僅出現4 d,SPECT/CT融合顯像未見明顯異常,造成漏診。因此,在臨床上,SPECT/CT融合顯像檢查仍宜結合病史、實驗室檢查或MRI等綜合分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診及漏診的發生。

綜上所述,與SPECT顯像相比,SPECT/CT融合顯像在早期骨轉移瘤方面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在實際檢查中宜結合病史及其他檢查進行評估。

猜你喜歡
準確度靈敏度良性
走出睡眠認知誤區,建立良性睡眠條件反射
基于機電回路相關比靈敏度的機電振蕩模式抑制方法
呼倫貝爾沙地實現良性逆轉
基于靈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牽引車車架剛度的研究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導磁環對LVDT線性度和靈敏度的影響
基層良性發展從何入手
動態汽車衡準確度等級的現實意義
甲狀腺良性病變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分析
穿甲爆破彈引信對薄弱目標的靈敏度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