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加工的“規約層級遞進模型”

2020-11-16 06:55王小潞王藝臻
關鍵詞:反語字面規約

王小潞 王藝臻

(1.浙江大學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2.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3.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 人文與傳媒藝術學院, 新南威爾士 彭里斯 2751)

一、 引 言

非字面語言又稱為比喻性語言,是詞語、短語、句子等各種語言形式的混合實體,主要包括隱喻、幽默、雙關語、習語、反語、字謎等類別[1-2]。不同非字面語言類型雖然具有各自的特征,但因為同屬一個體系,存在很多共同點:句法結構的穩定性、意義建構的象似性、心理加工的間接性,以及意義解構時對主、客觀語境的依賴性。最為核心的是,非字面語言的整詞意義不能根據其組成成分的句法分析而獲得,聽話人在理解各類非字面語言形式時均需超越常規語義與思維定式,進行話語字面義之外的認知加工,獲得說話人的正確意圖[2]。規約度、熟悉度、語境、使用頻率、個體認知方式等因素都會影響非字面語言的理解,其中規約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規約度指語言的規律性和使用情況與特定人群之間的關系,以及該群體默認在特定情況下所遵守的特定語言規律[3]2。在非字面語言的理解中,規約度意為某一詞語與其某種比喻義之間的關聯程度,即約定俗成的程度。結合隱喻生涯理論[4]與非字面語言的相關研究[5-6],筆者在此將規約度定性為一種特定非字面語言結構與其非字面義之間聯系的緊密度和可接受度。其中,可接受度指的是大眾接受某種非字面語言表達的難易程度,例如,當某種新穎隱喻首次出現時,人們可能并不接受其非字面義,但在該新穎非字面義被不斷重復使用后,就會逐漸變成容易接受的規約隱喻。因此,緊密度和可接受度越高,該非字面語言形式約定俗成的程度就越高,即規約度也就越高[1]。規約隱喻、習語、成語等表達形式長期儲存在民族文化與人們的心理詞典中[7],這些語匯的構詞成分一旦分離,大眾便很難預測其意義,因為它們的結構非常緊密,約定俗成的程度也很高,因此被視為規約度很高的非字面語言。相較而言,新穎隱喻、幽默、字謎、反語等語言類型則需要結合特定的語境,通常要經過聯想、推理或頓悟才能理解,因為它們的結構非常松散,還未達到較高的約定俗成的程度,因此被視為規約度很低的非字面語言。

以規約度為軸,不同類型的非字面語言形式可以根據其規約層級遞進分布在此軸的不同位置上,串成一個連續統。低規約度與高規約度的類型分別置于兩極,中規約度的語言形式則處于連續統中間的某個位置??梢约俣?,對于低規約度的語言形式,如新穎隱喻、幽默、字謎、反語等,人們必須首先加工它們的字面義,根據語境才能推導并進一步解讀其實際的非字面義;而高規約度的規約隱喻、習語、成語等,其加工過程接近本義語言加工,在強語境的條件下可直接通達非字面義;此外,就中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如中規約隱喻、雙關語、歇后語)來說,其字面義與非字面義都會被激活并同時或先后進入加工,最后兩種意義均獲得通達。目前已有大量以英語為語料的非字面語言研究,但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不僅受到漢語語言形式的影響,而且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制約,因此具有其自身的特異性。本課題組近年來對不同的非字面語言類型,如隱喻、反語、雙關語、歇后語、幽默、習語、成語、謎語等進行了實證探究,本文將歸納這些實證研究的結論,并結合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對不同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形式在該連續統中的位置及其加工難度和復雜度進行探討,以構建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加工的“規約層級遞進模型”。

二、 不同規約度的漢語非字面語言加工特性

不同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加工有其自身特征(見表1),下面首先以部分非字面語言類型的相關實證研究為例,對其進行整體上的梳理,隨后再展開更為詳細的闡述。

表1 不同規約度非字面語言形式的加工特點

續表1

(一) 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

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形式靈活,內容多樣,并不拘泥于固定的結構與表達。若沒有非字面語境的存在,人們一般只能按其字面義進行解讀,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依靠語境才能通達非字面義,而且不同的語境會觸發不同的話語效果。下面將以新穎隱喻、幽默、字謎與反語四類非字面語言子系統為例,探討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的加工特性。

1.新穎隱喻

在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至高規約度類型的連續統中,隱喻貫穿整個區間。隨著新穎隱喻熟悉度和使用頻率的增加,其特定的非字面義就會成為詞義的一部分儲存在人們的心理詞典中,從而變成規約隱喻[1],因此新穎隱喻與規約隱喻分別置于規約度連續統的兩端。首先討論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的代表——新穎隱喻。有研究發現,理解新穎隱喻要難于規約隱喻,加工新穎隱喻涉及更多的形象思維與認知資源[8]189。原因可能在于理解新穎隱喻首先需要對始源域進行字面義的解讀,隨后通過跨域映射和類比來通達目標域的非字面義。針對隱喻腦機制的研究也發現,新穎隱喻的加工會更多地激活右腦(右側海馬、右側杏仁核、右側腦島以及右側楔前葉),因為右腦主要負責想象、聯想、類比、頓悟等認知過程。此外,本義句和隱喻句在負責語言處理的左腦中具有類似的加工模式,因為理解兩類句子均需要左腦的傳統語言區(布洛卡區與韋尼克區)來處理句法語義,但在右腦(特別是右前額區域)中卻表現出明顯差異[8]188-189[9]。這說明隱喻的新穎程度決定了是否需要右腦調動聯想等認知功能來參與理解。

2.幽默

幽默是“通過象征、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揭露生活中矛盾、乖戾不通情理之處,使人情不自禁發笑的機智言語或行為的現象”[16]1582。幽默是新穎度極高的非字面語言代表,具有極強的語境依賴性,微觀的特定語境會直接決定某個幽默的實現效果。綜合過往研究,幽默的認知加工至少包括幽默探測和幽默評價兩個階段[17],其中幽默探測是為了發現刺激材料中多個不一致的圖式,意味著幽默認知必須先行加工字面義;而幽默評價則是對這種不一致的解決,即整合出表達幽默效果的非字面義,隨后便會引發認知主體的愉悅情緒。針對漢語幽默的ERP研究表明,加工字面義比加工幽默義更容易。盡管外向者[10]、高幽默感個體(1)參見李夢薇《漢語幽默語言的ERP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學位論文。較內向者、低幽默感個體能夠更加迅速準確地通達幽默義,但都會首先解讀字面義。對幽默的腦機制研究也發現,當幽默探測(也即解讀)字面義時,負責語言加工的左腦下額葉與后顳葉會得到較多激活;而在幽默評價即整合非字面義時,主要依賴腦島兩側和杏仁核,其中負責想象與頓悟的右側前額皮層非常重要。此外,右腦損傷通常對正常語言交流影響不大,但由于幽默是一種低規約度、高新穎度的非字面語言形式,且隱喻解讀、頓悟等過程都會融入幽默加工[18],因此右腦損傷的個體理解幽默較為困難[17],也進一步證明新穎幽默義的理解離不開右腦的認知抽象能力。

3.字謎

字謎是以單個漢字為謎底的謎語,也是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的代表,比幽默的規約度更低。它打破詞匯認知的范疇,還原至拆文解字的字本位認知。字謎的謎面依據漢字音、形、義等方面的特征,對作為謎底的漢字進行多樣的描述[19],可看作一種反映心理與文化的現象。制謎者通常會賦予謎面常規的字面義,以此來誤導受眾按字面義進行理解[20](如“又進村中——樹”)。但解答字謎需要猜謎者超越謎面的常規語義與思維定式,運用拆分和組合的加工方式來通達非字面義即謎底,體驗新奇語義。因此,認知個體看到字謎時即會開始加工,進行初步的字形判斷和語義探測[21-24];接下來會對非字面義進行整合并驗證[11],確定最終謎底。針對字謎理解過程的眼動研究也表明,給出錯誤答案的人在最初會受謎面常規語義的干擾,且整個過程均未突破字面義;但成功解謎者在初步加工字面語義后就會突破思維定式,獲取非字面義的正確答案。相關研究還發現,在320—550ms內,有頓悟較無頓悟的ERP波形有一個更負的偏移,且在有頓悟—無頓悟差異波中,該成分的潛伏期約為380ms,N380有四個源成分,主要分布在右側額中回、左側頂下小葉、右側顳上回和右側額下回,表明頓悟過程涉及多個腦區的協同作用[21-22];也有學者進一步總結出字謎的頓悟伴隨著右腦的激活,但左腦在語義關系整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11,23]。

4.反語

反語是指使用與字面義截然相反的語言形式來表達交際意圖,通過用詞、語調、語境、認知策略等因素傳達說話人批評、嘲弄或幽默等潛在態度[24]。反語本身并沒有約定俗稱的語匯形式,因此是一種規約化程度極低、語境依賴性極強、語義由此及彼的非字面語言代表。王小潞等通過眼動技術,發現加工反語義比字面義耗費更多的認知資源,字面義作為反語加工的開端總是首先被激活,隨后人們在語境的整合或干擾下反向解讀字面義,且最早被激活的字面義會與反語義共同參與后期的語義整合[25]。Li等對比了聽障者和聽力健全者對反語的理解,發現前者比后者對反語的加工更難更慢,但兩個群體對反語的加工均明顯慢于對本義話語的加工[26]。張笛考察了自閉癥兒童的反語理解,認為加工反語是一種高于字面語言理解的認知處理能力[27]。就反語加工的空間維度而言,認知主體既需要通過左腦對句法、語義等語言材料進行處理,又需要通過右腦進行聯想與頓悟以獲取新穎的反語義[1],因此左右腦需要協同參與反語的加工理解。

總體而言,新穎隱喻、幽默、字謎、反語都是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類型的代表,結構非常靈活多樣。個體在對其進行加工時都必須首先理解字面義,隨后突破思維定式來獲得言外之意,且在加工非字面義時因為需要調動想象等認知機制,均伴隨著較多的右腦激活。在整個過程中,客體因素如語境線索[24-25]、語料類型[27],主體因素如執行控制功能[23]、人格傾向[10]、年齡[28]、健康狀況[26-28]等,均會對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的神經加工產生影響。盡管四者同屬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但它們也各具特征:雖然新穎隱喻與幽默的實現效果都取決于微觀的情景語境,但是幽默更具社會屬性,即幽默參與者雙方的關系以及雙方共同默認的信息等因素均會顯著影響幽默加工,而且對幽默的理解具有人格和性別差異[18];反語的理解十分依賴語境,在語境(特別是強語境)的作用下直接從字面義抵達完全相反的對立義,是新穎度走向極端的體現[1];字謎的解答則是將規約的詞匯字面義進行拆解或重組,回歸以字為單位的元語言語境,即將漢字本身看作二維平面事物進行切分或重組的認知過程。

(二) 高規約度非字面語言

高規約度非字面語言結構較為固化,通常以特定形式儲存于某個民族的心理詞典中。理論上來講,即使有字面導向性很強的語境存在,認知個體仍會首先加工其凸顯的非字面義[7]。下面將以規約隱喻、習語和慣用語、成語為例,考察高規約度非字面語言加工的神經機制。

1.規約隱喻

正如在新穎隱喻部分所言,隱喻作為經典的非字面語言,其認知過程反映了一般非字面語言的加工特性。學者們分別總結了新穎隱喻和規約隱喻的神經機制,更清晰地闡明了非字面語言規約度連續統的整個區間演變。隱喻生涯理論認為,新穎隱喻逐漸演變成規約隱喻(乃至死隱喻)是其意義固化和熟悉度提升的過程[4],并會逐漸過渡到本義語言加工模式。有實驗表明,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漢語本義句理解易于隱喻句理解,死隱喻句理解易于新穎隱喻句理解[8]178,與之前對英語語料的研究結果[29]相似。但在有語境的情況下,雖然規約隱喻的非字面義作為凸顯義通常會被首先激活,然而語境有時會在隨后的語義整合中激發出其字面義[30]。還有實驗選取的隱喻句和本義句均是熟悉且合理的簡單句,但規約隱喻句的加工仍然稍慢于本義句[9,14],這說明前者包含了更多的加工內容,理解上相對會難一些。因此,雖然兩者基本上均依賴負責本義語言加工的左腦,但規約隱喻也涉及一小部分右腦加工,可能是其中仍需要一些更為靈活的認知加工,并不能簡單地認為規約隱喻義加工完全等同于字面義加工。

2.習語和慣用語

“規約度”一詞用在語言理解中時,最初就是從描述習語開始的?!傲曊Z是有組構性的,如果把構成習語的特定成分孤立開來,人們則無法預測其意思?!盵5]492而規約度指的就是這種不可預測性的程度以及在語言中出現的頻率[5-6]。習語、慣用語等固化的非字面語言形式形成于長期的民族文化積淀,其意義不是成分的簡單疊加,而是抽離字面義的隱喻性概念,約定俗成的程度較高,規約度也較高。從理論上來說,非字面語言形式加工會隨著規約度的逐漸提高過渡到接近本義語言的加工[1]。但并不是所有的習語和慣用語加工都接近本義語言加工。熟悉度和語境共同影響了這些非字面語言形式的認知,且熟悉度在其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熟悉的語言表達形式更容易與非字面義語境整合,不易受字面語境影響,但不熟悉的語言表達形式則更容易受不同的語境影響[13]170-182。根據對習語腦機制的研究,研究者總結出了左腦在習語字面加工時占優,但右腦也在意義選擇中起到了認知調控作用,尤其是對低熟悉度習語而言[15]。

3.成語

成語與習語、慣用語等具有共同特征,即約定俗成的程度較高,且同時具有能夠表達整體的比喻意義以及能夠表現成分的字面意義(2)參見余莉莉《中文熟語認知中的整體加工與成分加工研究》,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博士學位論文。。但兩者也存在一定差異:盡管它們的組構性都很強,成語的結構卻更為緊實,語素之間的相互制約性更強。成語加工同樣深受熟悉度的影響。鐘毅平等通過ERP技術,發現高熟悉度成語的語義已經固化,加工難度遠低于不熟悉的成語[31]。高熟悉度的成語可以直接識別,對其整體語義的加工易于對成語詞形的分解加工[32],高熟悉度成語的非字面義更符合人們的心理期待[33]。此外,成語加工也會受到語境的影響,語境越強,通達語義越容易[34]。相關腦機制研究表明,在成語的語義加工中,負責語言的左側腦區激活較多[13]96[33];但成語也受語境影響,因此在語境與成語凸顯義不符時,右側腦區憑借更為松散的語義表征會呈現更為廣闊的語義場激活,以選擇最終通達的語義。

綜合上述對高規約度非字面語言的總結,可以發現隨著規約度的提高,非字面語言的加工逐漸接近于本義語言加工,但前者并不能等同于后者,因為前者比后者的認知過程更復雜。同時,高規約度非字面語言并非具有相同的熟悉度。高熟悉度的形式有時可直接通達非字面義,或只對字面義進行短暫加工;但低熟悉的類型則仍然依賴字面義的加工,進行成分層面的激活。相較于句子形式的習語和慣用語,成語的加工似乎更容易受到語境的影響,可能是由于成語更像一個詞語,且對大部分成語來說,其字面義也是合理且具體的。有研究者認為,成語的字面義和比喻義能夠同時被激活,兩者之間相互競爭,直到獲取對應語境的合適語義,甚至一些低頻成語的字面意義可能較比喻義更為凸顯[32]。

(三) 中規約度非字面語言

此外,還有一些語言形式分布于規約度連續統區間的中段,如雙關語與歇后語。這些類型受熟悉度和語境制約,且其字面義與非字面義在特定語境中均有合理的意義,在理解過程中都會先后被激活和提取。相比之下,高、低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加工則只是抑制字面義,提取非字面義。

1.雙關語

陳望道指出,雙關是用一個語詞同時關顧著兩種不同事物的修辭方式[35]97,雙關語則是表現這種修辭的詞或短語[35-36]。雙關語的兩種語義即與詞典意義一致的凸顯規約義,以及適合語境的非規約義,這兩種意義在加工過程中均會被激活。成功理解雙關語的關鍵在于兩種語義的成功通達并提取,語境和詞義使用頻率會在此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王小潞、鄭偉結合過往研究構建了雙關語語義通達模型[37],根據該模型,由于使用頻率和語境的關系,雙關語主要詞義的通達會優先于僅被語境激活的次要詞義。但語境會將次要詞義的通達提前,因此可能會與主要詞義的輸出過程部分重疊。Zheng等針對雙關語的眼動研究也證實了該模型[12]。目前英語雙關語的腦機制研究表明,雙關語的主要詞義會在左右腦中同時通達,此時次要詞義在左腦中雖有一定激活,但暫未進入語境整合階段。不過在雙重語境下,大腦若發現主要詞義只與語境部分相符,就會搜尋其他可能的詞義,此時右腦更容易通過聯想遠距離激活次要語義。

2.歇后語

歇后語是一種獨特的語言類型,由前后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作用,像謎底。但不同于謎語,歇后語的前后兩部分語義都會被提取。第一部分為第二部分的啟動明確提供了一個字面義語境[13]175。因此,與其他字面語境隱含的熟語相比,一個歇后語會同時存在一個顯性的字面義(第一部分)和一個隱性的引申義或非字面義(第二部分)。熟悉度和語境在歇后語加工中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熟悉的比喻類歇后語而言,人們對第一部分提供的語境很熟悉,因此通達引申的比喻義較為容易,而對不熟悉的歇后語則會因為新奇的語境感到困惑,因此必須首先加工字面義,再通過頓悟等心理過程通達比喻義[13]201。相較不熟悉的歇后語,高熟悉度的歇后語會更快通達非字面義。但不管何種歇后語,高熟悉度的歇后語的加工都更為迅速準確。同時,歇后語加工時雙側腦區均有激活,左腦在初期的激活更多,原因仍在于初期左腦主要加工歇后語字面語義,而右腦隨后會對字面義與非字面義進行調動與選擇。

綜上,在加工連續統兩極中間的非字面語言形式時,往往會共同通達與提取字面義和非字面義,但兩種意義激活的順序可能會有所不同。雙關語會優先通達主要詞義,但語境會把次要詞義的激活提前,且兩種詞義會在加工過程中重疊;而歇后語由于第一部分是字面語境,因此必然首先加工字面義,隨后通達第二部分的隱喻義,若是熟悉度高的歇后語,認知個體會在提取字面義的同時激活引申的隱喻義,對于熟悉度低的歇后語,認知個體會反復整合字面語境來通達隱喻義,總體而言,兩種語義貫穿歇后語加工始終。在此,隱喻這種非字面語言類型可以得到重新審視,隱喻雖然會由新穎至規約貫穿于規約度連續統的整個區間,但往往并不分布于連續統的兩極,而是處于一種字面義與隱喻義交互通達的狀態,隱喻語境和字面語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意義的先后激活。此外,就兩極之間的非字面語言子系統而言,熟悉度越低,越需要調動類比、聯想等認知機制,右腦參與加工也就越多。

三、 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加工的“規約層級遞進模型”構建

根據上述本課題組及其他學者的相關實證研究成果,本文擬以規約度為軸,綜合各個層級的漢語非字面語言類型,歸納和總結分布在規約度連續統不同位置上的漢語非字面語言的共性和特性,試圖建立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加工的“規約層級遞進模型”。

(一) 規約度越高,加工越容易

規約度越高的非字面語言,加工起來越容易,也更能快速通達非字面義。最直觀的例子即為貫穿整個規約度連續統的隱喻。規約隱喻已儲存在民族文化和人們的心理詞典中,比新穎隱喻的理解更為容易迅速。前者往往能快速通達非字面義,而后者則需首先加工字面義,并在語境的引導下才能推進對非字面義的領悟。在低規約度的形式中,過往實驗通過對比低規約度條件(如幽默、字謎、反語等)與本義條件,發現前者的加工較后者更為復雜,步驟更多,消耗的認知資源也更多。原因在于理解本義條件下的語言表達只需加工字面義即可,但解讀低規約度語言的非字面義則需從字面義的啟動開始,通過不斷的語義整合來獲取最終的非字面義。一般而言,規約度高的語言形式熟悉度也相對較高,但也會有一些例外情況。比如,習語、慣用語、成語等均是高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類型,具有固定的形式,但個體對它們的熟悉程度卻不同,一些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的習語雖然具備高規約度,但對普通人來說卻有著低熟悉度,并不能直接提取其非字面義。因此,在高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中,兼具高熟悉度的形式可以被完整激活,迅速通達非字面義,有時甚至比本義句加工更快;但對于低熟悉度的形式,人們仍然需要首先對字面義進行加工,并根據語境、文化知識等因素推斷出其非字面義??傮w而言,規約度與熟悉度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等同的,語言形式的規約度越高,人們通常會越熟悉,其非字面義也越容易通達。

(二) 規約度越低,右腦參與越多

加工規約度較低的非字面語言時,往往需要聯想、頓悟等認知機制,此時負責相關認知功能的右腦就會更多參與并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隱喻這一貫穿規約度連續統的經典非字面語言代表仍然可以作為示例來分析。加工新穎隱喻相比加工規約隱喻右腦激活得更多,因為新穎隱喻的理解需要頓悟、聯想等多種由右腦負責的功能才能實現[8-9,14];且與理解本義語言相比,加工規約隱喻時右腦的參與也更多,說明加工規約隱喻仍然比理解本義語言涉及更多的認知過程。再來看其他形式的非字面語言:低規約度的幽默、字謎、反語等必須依靠右腦所主導的認知功能的激活才能獲得頓悟,通達新穎意義,甚至在加工過程中存在大腦右側化傾向[10];對于兩極之間的中規約度非字面語言,左右腦會在加工過程中協同作用,左腦的語言加工優勢在前期負責凸顯詞義的加工,右腦也會通過聯想搜尋非凸顯詞義,并參與語義的選擇與整合,且如果啟動語境與凸顯義的差異較大,右腦便會進行更多的聯想,激活的程度也就越高;高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由于較為接近本義語言,大腦主要進行字面義的語言處理,因此左腦在加工中占較大優勢[9,14-15],而較少依賴右腦的認知功能。但若某些表達對個人來說熟悉度較低,那么此時則需要右腦的協助才能進行發散思維、頓悟和意義判斷??傊?,非字面語言的理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多個腦區的共同協作,才能保證信息得到正確加工,最終通達非字面義。一般而言,規約度越低的非字面語言形式越依靠非語言線索的幫助,也越需要右腦進行較廣闊的語義場激活并調動聯想機制[37],因此右腦會更多地參與其中。

(三) 熟悉度和語境相互牽制

Giora的分級凸顯假說認為,凸顯義在任何情況下均被首先激活,即使語境傾向于非凸顯義也不會影響凸顯義的通達[7],說明了熟悉度對加工非字面語言的重要性。但根據以上對漢語非字面語言的研究,語境在語義加工中同樣非常重要。同時,語境與熟悉度相互牽制,即對于所有的非字面語言形式,高熟悉度強語境是最容易加工的,而低熟悉度弱語境則最難加工,其間的高熟悉度弱語境以及低熟悉度強語境都可通過一方的優勢而彌補另一方的不足,從而比較容易地獲得加工。具體而言,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尤其是幽默、反語等,沒有固定的表達形式,原本就依賴語境,語境決定了其實現效果。但如果認知個體對某個幽默很熟悉,或事先熟悉某種反語表達,語境的作用也就沒有那么明顯。中規約度非字面語言雙關語的加工需要根據語境來推進并提前激活次要詞義或非字面義,但詞義的使用頻率與熟悉度也是此類語言形式加工中同等重要的因素[33]。理論上不受語境影響的高規約度非字面語言實際也會受到一定的語境制約,尤其是其中熟悉度偏低的語言形式,人們需要語境來推斷出其非字面義,過程正如低規約度非字面語言加工。這可能是由于大部分非字面語言形式本身確實具備合理的字面義與非字面義,且兩種意義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可能會并存。其中一種意義只是在某個特定時刻被暫時抑制,但若受到有傾向性語境的刺激,或是對認知個體來說熟悉度較高,則隱藏的意義就會浮現出來,甚至比凸顯義更顯著。此外,高規約度高熟悉度的形式雖然較少依賴語境,但也依然可能會在字面語境啟動的情況下抑制比喻義的通達[33]。此種現象可以解釋為在語義整合階段,除了語匯本身的凸顯義之外,語境也以一種平行的方式促進或抑制意義的通達[30]。

(四) 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加工的“規約層級遞進模型”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漢語非字面語言系統中確實存在著一個從新穎到規約的連續統。下面試圖構建漢語非字面語言的“規約層級遞進模型”,在大腦統一的認知框架下刻畫不同規約度非字面語言類型在該連續統中的位置及加工難度與復雜性,分析其統一性和特異性對認知加工的影響。

結合本模型(見圖1),不同非字面語言類型的規約度由高至低,其字面義與非字面義激活的速度與順序也會隨之變化:高規約度高熟悉度的非字面語言往往可以直接通達非字面義,但高規約度低熟悉度的形式則需先理解字面義,再結合語境抵達非字面義;兩極中間的類型會共同激活并提取字面義與非字面義,但凸顯字面義的通達可能更為優先,語境會隨后推進非字面義的理解;低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會首先通達字面義,隨后需要結合語境,并通過聯想、頓悟等方式從字面義過渡到非字面義,其加工過程比高規約度形式困難。但在整個過程中,語言因素(如形態句法、語義特征)、語境因素、文化因素和熟悉度都會影響個體的認知方式,造成個體規約度的差異,這些特異性同樣也會影響加工的難度。就非字面語言加工的腦機制而言,左腦的語言加工優勢會對字面義進行加工,而右腦的聯想、頓悟、意義選擇等功能才是真正促進左腦進行從字面義到非字面義的語義整合與確定的關鍵。

圖1 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加工的“規約層級遞進模型”

四、 結 語

本文基于本課題組前期對不同種類漢語非字面語言的認知神經機制的實證研究,并參考其他學者的相關成果,構建了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加工的“規約層級遞進模型”。該模型對不同規約度的非字面語言在規約度連續統中的位置及加工難度與復雜性進行了梳理與總結,可對之后的非字面語言研究起到理論指導作用。但當前的模型仍然是一個雛形,肯定存在一定的不足與缺陷,因為即使是針對同一種非字面語言形式,相關實驗在方法、操作、語料和任務等方面都會存在許多不一致的情況,且每個研究聚焦的視點會有所不同,因此可能對本文總結的加工時程與特點存在一定的影響。同時,漢語非字面語言的一些類型會發生重疊:許多歇后語是利用諧音雙關構成的,如“老虎拉車——誰趕(敢)?”“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等;一些幽默會采用反語、雙關語等形式實現;隱喻也參與構建了大部分非字面語言形式。此外,當前以漢語為語料的實驗并沒有將不同類型非字面語言形式合并研究,所以仍然不能非常精準地對非字面語言形式在規約度連續統上的位置予以確定??傊?,漢語非字面語言仍然需要學界更進一步的探索。

猜你喜歡
反語字面規約
傳統自然資源保護規約的民俗控制機制及其現實意義
學前幼兒反語情緒加工特征及促進作用
印地語反語的構成手段及語用功能研究
金縷衣
“所言非所指”:反語理解的腦機制及其影響因素
別誤會這些英語
一種在復雜環境中支持容錯的高性能規約框架
別誤會這些英語
無人值班變電站保護信號復歸方式的改進
基于改進LLL規約的MIMO系統解碼算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