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家校社”三方教育共同體以助力“待進生”的轉化工作

2020-11-16 00:40梁艷梅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7期
關鍵詞:轉化工作

梁艷梅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社會支持是一個學校教育很重要的補充部分。家庭教育、社會協助是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家長、社會的作用,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教育共同體,才能真正地做好班級待進生的轉化工作。文章通過待進生轉化的事例展現構建“家校社”三方教育共同體的新形式。

關鍵詞:“家校社”;教育共同體;待進生;轉化工作

家庭、學校、社會是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外部因素,其中家庭和學校是最為重要的兩個部分。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目標完全一致——都希望學生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道德教育和學識教育。顯然,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深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交流自信,僅憑學校教育的力量非常有限,還需要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社會團體的有力支撐,形成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合力。因此想要在待進生轉化工作中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構建“家校社”三方教育共同體是更為有效的途徑。

一、構建三方教育共同體的原因

“共同體”這一概念最先出現在德國社會學家、德國社會學創始人之一費迪南·滕尼斯的著作《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中,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共同的精神意識及對“禮俗社群”的歸屬感、認同感。后來,“共同體”這一概念被社會學家賦予了“為了特定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生活的群體、組織或團隊”。

“待進生”是學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這個群體的學生往往在學習、品德、心理上或多或少有等待進步、需要幫助的地方。待進生特殊的生活背景與社會發展現狀形成較大的反差,他們在承受較大的學習壓力、經濟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不但制約著待進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且影響他們與其他學生和諧相處。家庭原因往往是造成學生成為待進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構建“家校社”三方教育共同體,結合家長和社會的力量,可以更好地幫助待進生改變不良現狀、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

二、三方教育共同體的構建策略

構建“家校社”三方教育共同體應由以下流程組成:教師向家長和學生發出共同教育的倡議——教師、家長和學生針對不同的問題或目標共同商議轉化規劃——選擇具體的轉化方案——師生合作、親子合作、家校合作、社會協助同時展開——教師收集合作成果、定期反饋和反思——召集三方擬定新的轉化規劃。

(一)職責分工

1. 教師的職責:在待進生轉化中,教師作為決策者,組建三方教育共同體,推動和協調共同體的運行,指導共同體制定轉化規劃,為共同體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條件。

2. 家長的職責:作為共同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陪伴和督促孩子完成轉化任務,達到轉化目的。與孩子一起努力,加強與教師的交流和聯系,為孩子的轉化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

3. 學生的職責:參與共同體的構建,按照共同制定的轉化規劃完成每天的任務,積極主動地對轉化規劃進行質疑和反思,以促進自己更好地達到轉化目標。

4. 社會的職責:為了幫助共同體順利完成轉化目標,社會團體的協助功能必不可少。社會可以為共同體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組織合適的志愿組織、志愿者達成共同體目標。

(二)主要形式

1. 教師指導:教師有選擇地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給學生切實可行的轉化建議,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

2. 名家引領:借助家長資源、學長資源、網絡資源,邀請有經驗的學長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通過網絡引領學生了解社會類比案例,使學生有足夠的自信完成規劃。

3. 親子合作:在一段時間內,父母與孩子共同解決一個問題,把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交流和分享作為親子合作的一部分。同時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強不同家庭之間、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聯系,及時處理和解決遇到的問題,調整轉化規劃,以協助目標的早日達成。

4. 社會實踐:社會可以提供合適的社會活動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在上課之余參與一些積極向上的社會實踐活動,從中獲得生活感悟。

三、三方教育共同體在待進生轉化中的個案分析

學生A在高三藝術考試中已經取得自己夢想院校的合格證書,高考目標明確,但高中文化課基礎薄弱,在高三最后三個月的文化課復習中出現缺乏學習勁頭、自習課無法靜心完成學習任務、害怕家長了解學習情況等現象,一直無法提高學習成績,逐漸在學習方面出現問題,需要轉化。教師在與家長進行長時間溝通后,得知家長的文化水平比較高,非常愿意為孩子的學習出力,且考慮到學生A無法在學校的自習課時間記憶,導致記憶類的題目失分嚴重,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倡導構建教育共同體。

教師與家長、學生一起分析學生目前的目標非常明確(盡快提分),解決的問題明確(利用好每天的自習時間,增加記憶的內容),因而制定了家長參與的學生轉化規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家長參與學生的學習,教師制定每日詳細的學習計劃(尤其側重于每日的記憶計劃),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另外,在網絡上尋求有類似經驗的志愿者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教師每隔一段時間通過小測及時檢驗和反饋學生的情況。在規劃持續了一個月之后的大型考試中,學生A的成績從原來的221分提高到288分。對于學生A而言,這次進步讓她重拾了自信,在后面的復習中勢如破竹,高考以333分考進理想的院校。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A雖然在學習上存在困難,但她的問題清晰、努力目標明確,家長愿意配合學校幫助孩子進步,所以三方教育共同體得以順利構建。在開展過程中,三方遇到了不少問題,所幸三方能夠堅持下來,取得理想的結果。

學生B的家庭條件比較好,但父母已離婚,學生B雖判給母親撫養,但因為一些私人原因,跟隨脾氣相對較暴躁的父親生活。學生在此環境中成長,脾氣暴躁易怒,很難與同學和諧相處,因此發生多次的德育違紀,尤其是宿舍違紀問題非常嚴重。

解決這個待進生的問題離不開與家庭的合作。教師在多次與學生父母雙方的溝通中明確了在家校教育共同體中學生父親應起到重要的作用之后,組織學生、家長、心理專業志愿者與教師坐在一起,共同探討學生轉化的目標和規劃,以期杜絕學生在校的違紀行為,緩和學生與家長、與其他同學的關系,讓學生B能夠投入高中緊張的學習當中。

在接下來的三方合作中,學生B的父親以身作則,在心理專業志愿者的指導下,制定專業的活動計劃,和學生B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一起改變、一起進步。在完成了一系列的親子合作活動之后,學生B的家庭關系明顯好轉,在學校與同班同學的關系也有所緩解。

學生C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早逝,由母親打零工撫養長大。另外,學生C存在聽力障礙,在耳朵的治療上開銷較大。在轉化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擔心學生C在此環境中成長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影響他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在教師的倡議下構建了三方教育共同體,與學生母親、心理教師一起設計了轉化規劃,家長日常為學生的生活出謀劃策,教師課堂鼓勵表揚,心理教師制定適宜的開放性活動,并尋求社會的協助,盡可能在課余時間安排合適他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拜訪社會福利院、寒暑假社區服務等。盡可能多地制造機會讓學生C與開朗的人相處,在活動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樹立自信。在一系列的幫助活動之后,學生C可以自然、主動地與同學和教師交流。在家校每周、每日緊密的信息反饋和規劃調整下,學生C已經能夠主動與舍友交談,雖聲音較小、語句較少,但邁出這一步實屬不易。

在實踐中,我們利用“家校社”三方教育共同體的構建來幫助教師積極轉化待進生,建立和諧師生、家校、親子、學校內外的關系,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積極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配合學校教師的德育教育,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也讓學生和家長更多地走出學校、走進社會。我們也希望“家校社”三方教育共同體能夠在不斷的完善中,為學生的成長和教育積蓄更強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馮銳,金婧.學習共同體的思想形成與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7(03).

[2]彭素飛.打造家校共同體 提高德育實效性——“打造家校共同體 培育‘三立遂中人”德育主題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23).

猜你喜歡
轉化工作
增加學困生能動學習的“砝碼”
關于高中班主任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的思考
做好教學工作應把握的幾個方面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為后進的孩子加速
學困生轉化工作策略探析
初中后進生轉化工作的創新與思考
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
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困惑與思考
野百合也有春天
特殊家庭學生轉化工作案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