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恩格斯文化交往思想探論

2020-11-17 07:31宿程晴史春林
理論導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主體世界文化

宿程晴,史春林

(大連海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116026)

關于文化交往的論述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一個重要思想,其包含了文化觀和交往觀,內涵十分豐富。馬克思恩格斯文化交往思想并不局限于國家和民族的內部交往,更大程度思考的是世界文化交往。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生產方式不斷更新,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和民族間的壁壘逐漸被打破,加之借助越來越先進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伴隨著經濟和政治的交往活動,文化內容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族間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文化交往中常常伴隨著經濟活動和政治活動,因而文化交往成為中國社會轉型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因子。在越來越頻繁的世界范圍內的思想碰撞和交互融合的環境下,馬克思恩格斯文化交往思想對中國在與世界交往中塑造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恩格斯文化交往思想的主要內涵

“文化交往”是文化和交往的復合,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內容,二是動態過程。側重內容的文化交往,與經濟交往、政治交往并列,強調的是文化。而側重動態過程,文化則成為一種交往的中介工具。因此從文化交往活動整體來看,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重點:其一,文化交往是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動態過程?!罢Z言也和意識一樣,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的?!盵1]533文化和交往一樣,都不能脫離社會生產實踐,交往就是兩個主體之間溝通、交流的過程,文化則因與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社會發展的復雜要求需要個體、群體之間的自我發展與相互促進。文化交往作為一種動態過程,實現的是世界不同群體間的開放,最終會達到人與社會和諧統一的美好目標。其二,文化交往是區別于經濟與政治交往的一種類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們的想象、精神來源于人們的實踐活動,“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1]524。文化交往雖然常常伴隨著經濟交往和政治交往進行,但更強調內在精神的傳遞,是一個文化主體社會關系的延伸,體現了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水平,更體現了國家的軟實力。其三,文化交往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質載體。文化交往必須依托一種或多種物質才能完成交往行為,“‘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質的‘糾纏’”[1]533,語言、文字、書籍等精神產品應運而生,在交往過程中充當著文化的媒介,使得文化信息在交往中傳達得更準確、更便捷。除了文化交往的內容載體之外,文化交往手段也需要依托物質載體才能夠進行,如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生產力水平發展得越高,文化交往對物質載體的依賴就越強烈。

由于文化交往對于不同文化體系而言是一種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為各文化主體提供了一種文化間相互理解、認同的可能,從而也為推動世界文化發展、促進國與國之間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思考文化交往的內涵時,不但要從文化交往本身來看,而且還必須從文化交往的主客體、內容、行為、與社會存在的關系以及主導思想五方面考慮。

第一,文化交往的主客雙方不是一成不變的。參與文化交往的雙方之間存在著主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交往“由地域性走向普遍性”[2],影響著人們的聯系程度,并會帶來普遍競爭,“使每一民族都依賴于其他民族的變革”[1]538。這種觀點在文化交往中,將每個民族既看作主體,又看作客體。文化是意識形態、精神產品和生活方式的總和,文化主體會自然地對異于本文化的客體產生影響或進行改造,客體也會自然地接受外來文化以豐富自身??腕w在吸收主體的外來文化的同時,也會根據自身原有的文化對外來文化進行思考和改造,并作出相應的回應,而不僅僅是局限于被動地接受,這時客體即為主體。因此,在文化交往中,主客雙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文化體系既是主體,又是客體。而且在文化交往的過程中,不同思想體系的每次碰撞與交融,雙方在其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第二,文化交往是意識形態、精神產品、生活方式的互動?!八枷?、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盵1]524文化交往可以依托物質活動與交往來進行,文化作為一種文明形態,是一個群體社會生產水平和人的發展程度的集中體現,會受到群體特性的影響。不同群體之間的文化也各不相同,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更是大相徑庭,這就為文化的交往提供了必要理由。由于人是社會的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個人的成長無法與所在的文化環境割裂開來,意識形態、思維模式、生活方式會在這種文化環境的培養下形成,因此文化交往就是不同文化主體之間的精神產物的互動,是人類社會關系的延伸。人在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在文化交往的過程中,既能將外來文化“引進來”,也能讓自身的優秀文化“走出去”,為文化的交往提供了可行性。

第三,文化交往是不同文化體系的主體間相互作用的實踐活動。人的發展“受自己的生產力和與之相適應的交往的一定發展——直到交往的最遙遠形態——所制約”[1]524-525。每個文化主體都有其特性,可以生產自己的精神文化,但是這種個體的特性并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而是受到群體意識影響,產生于群體文化之中的。每個人在作為個體存在的同時,也作為群體中的一員存在著,同一群體中的不同成員受到同一文化的影響,會產生共同的意識形態、思維模式與行為習慣。所以,即使每個主體都具有特性,但表現更多的是群體文化的共性。于是每個文化體系中的成員,在接觸到其他文化體系成員時,兩種文化就產生了交往。當這種文化交往持續一段時間,那么原有文化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對主體產生的影響,也會直接對客體的認知和理解產生影響。

第四,文化交往與社會存在相互影響?!叭藙撛飙h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盵3]172-173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產生于社會物質活動,伴隨物質生活的發展而發展,并對社會存在產生影響。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交往思想中,始終關注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歷史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的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3]191。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隨著分工的擴大,人們的需求進一步增長,所有制關系也隨之更迭,地域性的交往變成了更普遍的交往,這也使不同群體間的利益關系出現了對立和沖突。伴隨著這些沖突,文化交往也與社會結構產生了更深刻的聯系?!皯馉幈旧磉€是一種通常的交往形式”[3]206,戰爭打破了一種文明的社會環境,在語言、習慣、教育等為文化方面的強勢融合,對社會結構產生巨大影響,進而又形成了新的文化交往。

第五,文化交往受統治階級思想主導。雖然意識形態的更迭是必然的,但在階級社會之中,“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3]178?!罢冀y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盵3]178這一觀點既說明文化與物質的關系,又表明在階級社會中文化具有階級屬性,是由統治階級的意志主導并服務于統治階級的。因此,在階級社會中的文化交往也是不同階級之間意識形態的碰撞,當統治階級的利益受到威脅,文化交往也將面臨沖突甚至是敵視。只有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共產主義者進行徹底的革命,在世界范圍內消滅階級、消滅被異化的勞動,才有可能將文化從階級屬性中解放出來。

二、文化交往的基本特征

人類的文化產生于社會實踐,文化交往同樣在物質交往中形成和發展。文化交往的作用不只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內部交往水平的體現,在世界文化交往中,文化交往更承擔著人類歷史轉向世界歷史的重要任務。但是,文化交往也受到了很多條件的推動與限制,比如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阻礙了文化交往的發展,但隨著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發展,文化交往的效率大大提高。而正是由于文化交往對這些工具的依賴,導致了工具越發達對文化交往的限制也就越明顯。除了環境和工具之外,經濟交往和政治交往既能夠帶動文化交往走向世界,又對文化交往具有限制作用,這對文化交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文化交往具有人類文明成果共享與社會活動的實踐性?!叭说膶嵺`活動是文化交往發展的源泉”[4],現實的意識和文化都產生于物質活動中的交往需求,是區別于動物的人類獨有的實踐活動。文化交往是人類實踐活動擴大化的結果,由物質交往產生,并在其中發展。文化交往的實質是人類文明成果的共享?!案鱾€人——他們的力量就是生產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對立的,而另一方面,這些力量只有在這些個人的交往和相互聯系中才是真正的力量?!盵1]580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交往就是人類不斷完善自我、相互聯系的過程。通過各文化主體之間的相互聯系,能動地交換長期實踐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由此看來,文化交往為文化的全球化和人類歷史轉向世界歷史提供了重要契機,使人類文明成果得以共享。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交往為各個文化主體取長補短不斷超越自身文化的局限提供了可能,也為共享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提供了途徑。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不同的文化成果互相碰撞、融合、共享,各文化主體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也日漸消失,地方的成為世界的,各文化主體的文明成果成為了世界共同的財富,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第二,文化交往具有世界歷史性。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世界歷史的發展和人的世界歷史性具有內在統一性。因此,人的發展與世界歷史的發展一樣,都與周圍的人或環境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隨著世界歷史的發展,人也在不斷發展,“每一個單個人的解放的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一致的”[1]541。人的世界歷史性就是通過交往來克服狹隘的地域性,文化交往就是這樣一種具有世界歷史性的、促進人的發展的實踐活動。同時,人的交往是有限的,因此想要實現不同文化主體之間的智慧交流和文明共享,想要使更多人更普遍地參與到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就必須擴大文化的交往范圍、提升交往速度。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類在世界范圍內的交往活動之所以能夠將人類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其真正動因來自于資本擴張的世界需求”[5]。資本家對剩余價值的無限追求使得大工業興起,而大工業的興起加速了交通工具和現代市場的發展,加速了資本流通,“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1]566。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流通打破了國家間的壁壘,將歷史逐漸變為世界歷史。而在資本流通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科學、觀念等文化的交往,這也就使得文化交往同樣具有了世界歷史性。

第三,文化交往受到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地理條件對文化交往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人類歷史越往前追溯,地理條件對人類文化交往的影響也就越大。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水平有限,文化交往受到了地理環境很大的限制,只能存在于相近或交通便利的族群間。隨著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地理條件對各文化主體間交往的影響與限制日益減弱,時間成本大量節約,交往難度大大降低。但同時文化交往因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而便利,也就意味著這些工具和技術的發展對文化交往的影響越來越大。傳播工具和技術的發展受到生產力的限制,生產力越高傳播工具和技術就發展得越好,反之亦然??梢哉f,傳播工具和技術的發展是與社會生產力和人類歷史發展水平成正比的,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社會越往前發展,傳播工具和技術對文化交往的影響越大。

第四,文化交往受到政治、經濟交往的限制。首先,經濟交往決定文化交往。文化交往是經濟交往的產物,“觀念、思維、人們的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關系的直接產物”[1]524。人們的文化和文化交往行為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產生于物質交往的。全球化加速了物質交往的進程,也促進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更加廣泛的文化交往。文化交往的性質受經濟交往的影響,“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550。由此可見,在社會生活中誰占據了物質資料,誰就在經濟活動中占有主導位置,從而能夠引導文化的發展方向,決定文化的性質。在世界經濟交往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文化交往,如習俗、理念、行為、法制等都會隨著經濟交往擴散到其他國家和民族,從而不斷豐富世界文化。其次,政治交往制約文化交往。由于政治交往的主體是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在意識形態、發展目標等多個方面都有較大差異,因此在進行文化交往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政治交往的制約。如在文化交往中,可能會遇到由于強權政治帶來的文化霸權和由于政治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文化產品輸入的限制等。除此之外,文化交往與經濟和政治交往相輔相成,既能夠服務于經濟交往和政治交往,又能在經濟和政治交往中發展出經濟文化和政治文化,不斷豐富自身。

三、馬克思恩格斯文化交往思想的現實啟示

環境、生產方式、時代等方面的不同,導致了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中國與世界各國一樣,都努力追求民族繁榮、國家富強。隨著各國交往的進一步加強,文化交往也越來越頻繁,各文化主體間的思想不斷碰撞、交融,多元的價值觀滲入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馬克思恩格斯文化交往思想的當代價值日益突顯。在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中,中國文化在對外交往的同時,也受到國外文化的影響。在國際交往中,文化交往可以通過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更深入更清晰地將自己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傳遞給其他文化主體,既能加深同國際上其他文化主體間的交流與溝通,又能減弱甚至消除不同文化主體間在交往中長期存在的誤會和摩擦,達到經濟和政治交往無法實現的戰略目標,從而為國家的外交工作創造良好局面。但是,文化不只有優秀文化,也有一些片面的、消極的糟粕,其必然會隨著交往活動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對中國文化交往提出了新挑戰。對此,要以馬克思恩格斯文化交往思想為指導,在新時代文化交往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堅定自信,加強內部文化交往。文化交往不僅影響著不同文化主體間的關系,在同一文化主體內文化交往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斑@個民族本身的整個內部結構也取決于自己的生產以及自己內部和外部的交往的發展程度?!盵1]520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一觀點說明了內部交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外部交往關系和群體內部結構。因此,要使中國不斷取得新的發展并在世界文化交往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不斷促進內部文化交往?!拔幕膹娙跏菦Q定文化交往實踐中文化流向的關鍵”[6],內部文化交往弱的主體,在國際交往中更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反之,內部文化交往發展更完善的文化主體,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也較小,甚至往往因為他們具有更強大的文化傳播力而能夠對其他文化產生較大反作用。華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斷的文明,并隨著時間更迭而一直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盵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偉大成果,有著偉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是中華民族之魂。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樹立文化自信的底氣。面對文化交往過程中滲入進來的不良文化,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應該有針對性地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正確的思想觀念、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來消除和引導。文化交往本質是價值觀的塑造與傳達,而價值觀問題一直是人類不可回避的深層次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立足優秀傳統文化,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并以此引領著中國內部文化交往與文化建設。

第二,制造認同,積極參與世界文化交往?!澳骋粋€地域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特別是發明,在往后的發展中是否會失傳,完全取決于交往擴展的情況?!盵1]559中華優秀文化是對世界文化的豐富與發展,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世界文化交往既是為了文明的傳承,也是國家發展的保障。當今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人文化的自由交往與發展,也正是由于互聯網的這種“自由”,不同的文化就如同超市中供人選擇的商品,而每個群體的成員在接觸一種新的文化的時候都會自主地選擇與自己傳統文化、傳統認知相符的價值標準和價值觀念,這就是在文化選擇上的文化認同?!拔幕瘍r值評價過程同樣伴隨著文化價值觀的確立”[8],文化認同是一種肯定的價值判定,是一種不同文化接觸和融合的過程,也是對價值觀重新塑造的過程,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能夠更多地制造文化認同,就能夠在文化交往中被更多地選擇,從而建立一種價值觀的認同,提升中國在國際話語權方面的影響力,改善國際輿論環境。要制造這種文化認同,就必須立足自身的文化根基,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9]。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讓世界對中國良好道德品質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多避免由于誤解和其他惡意扭曲造成的沖突,在國際交往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第三,潛移默化,堅持長期文化交往。每個個體常是在原有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對外來文化進行理解,這樣一來,不同文化的思想內涵在交往中難免會產生偏差。想要消除這種認知偏差,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中國的語境中,“文化”二字是可以拆分開的,“文”指的是文字、文章,“化”指的是教化,強調了文化的育人功能。在長時間的文化交往活動中,客體可以潛移默化、由淺入深、全面理解外來文化,并結合自身文化環境給予反應,完成文化交流的過程。長此以往,就會理解、習慣、認同主體的文化。當人們對一種文化認可、接受,就會將這種文化融入自身的思想體系,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文化交往的價值得以實現。文化交往的好處還體現在能夠在交往中將文化精神貫穿到經濟交往的各個領域,從而發展帶有經濟屬性的文化交往。如在文化交往中催生出的文化產業已成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支柱產業之一,并對傳統經濟產業產生了影響。

第四,與時俱進,豐富文化交往方式。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這些觀念、范疇也同它們所表現的關系一樣,不是永恒的?!盵1]603文化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受到生產方式的影響,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曾經文化交往由于地理環境復雜和通訊手段不夠發達等原因,在交往范圍上受到限制,后來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需求和資本擴張、人們對于工具的開發和應用,文化交往擴大到世界范圍。但是,由于文化交往受到已有條件的限制,最初對生產力起到促進作用的交往方式,慢慢落后于生產力的發展,“這些不同的條件,起初是自主活動的條件,后來卻變成了自主活動的桎梏”[1]575,最終被新的交往方式取代。文化交往越是依靠先進的交通工具和發達的通訊手段,就越要受到工具和手段的限制,如果文化交往手段單一,那么一旦這一途徑被限制,文化交往也就隨之受阻。因此,文化交往不但要與時俱進,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更要不斷豐富文化交往方式,避免由于文化交往方式單一而帶來的過大限制。

第五,和平民主,尊重文化多樣化?!爸钡浆F在每個民族同另一個民族相比都具有某種優點?!盵1]354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每個文化主體都有其獨特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因此,無論各文化主體的發展階段、無論各民族的大小,都應該在文化交往中得到尊重,能夠以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和對話。人類歷史變為世界歷史的過程就是不同文明之間的擴大、交往、融合的過程,其中經常伴隨著價值觀的碰撞和文化的沖突。為了避免這種沖突最終擴大到引發斗爭,就必須在不同文化交往中建立一個公平合理、各文化主體都認同、具有世界范圍內的普遍性的規則和規范來調節各主體間的文化交往行為,避免矛盾激化,這就要求各國家、各民族在文化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和平、民主并且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結語

文化交往是伴隨著人類社會在生產活動中的迫切需求而產生的。文化交往是一種普遍現象,既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途徑,也體現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渴望。在古代,文化和交往受到了自然條件、工具和發展水平的限制,人們自身的發展和對世界的認知也因此受限。全球化時代,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也不斷發展,“文化已經進入由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發展的新階段”[10]。由于資本在全球范圍的流通,各文化主體之間的壁壘逐漸弱化,長期以來的實踐活動得出的文明成果也從民族的、國家的變成了世界的。不同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隨著文化交往在各文化主體間交流,人類歷史最終成為了世界歷史,文化交往逐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讓文明流通,從閉塞走向開放,從內部走向外部,從地域性走向普遍性,從國際化走向全球化。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為世界文化豐富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能夠實現人類文化的共享,使人類文化發展得以站在更深厚的文化基礎上,避免了實踐經驗的浪費;另一方面又對文化交往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挑戰,從內部交往來看,中國必須堅守住自身優秀的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在全民族能夠充分、正確認識自己的前提下,有意識、有目的地吸收外來文化中的先進文化,來促進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從外部交往來看,中國要主動、積極地參與世界文化交往,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用一種更和平、更有自主性的方式進行交往并且堅持長期進行。借助國際范圍內的文化交往,與世界其他文化主體達成價值觀方面的理解與包容,使中國形象更深入人心,使中國智慧更具有力量,使中國方案更能發揮作用。文化交往不但能夠促進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且能夠促進世界經濟與政治交往,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是構建國家形象的重要一環。

猜你喜歡
主體世界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誰遠誰近?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