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環境下新華網“兩會”新聞報道傳播樣態解析

2020-11-17 12:23金玉萍
新聞前哨 2020年12期
關鍵詞:新華網兩會新聞報道

◎陳 燕 金玉萍

為做好2020 年5 月的全國兩會報道,新華網在兩會前期就緊扣兩會主題,為兩會的正式到來熱身。新華網依托新華社的權威資源,充分發揮中央主流媒體優勢,在做好新華通訊社全媒體報道及時發布、創新性展示的同時,也能夠從網站本身出發勇于突破、敢于創新,打造出一批獨具創意、形式新穎、代入感強、智能科技的融媒體產品,這些產品在推出之際就在網上產生了持續的刷屏效應。截至目前,新華網兩會大型多語種融媒體專題總訪問量達2.79 億,訪問量過億產品達到7 個。

一、新華網“一網兩微”兩會新聞報道概況

(一)新華網新聞欄目版塊新聞報道概況

新華網推出多語種大型融媒體專題《風雨無阻 奮勇向前》, 開設滾動新聞板塊、“習近平的兩會時間”“今日聚焦”“高清影像集”“現場零距離”“決戰脫貧攻堅”“兩會大數據”“多語看兩會”等多版塊。專題還集中展示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造的“媒體大腦”、“5G 富媒體”、“AI熱力榜”融媒創新產品,智能科技化特色極為明顯。

(二)新華網“兩微”兩會新聞報道概況

筆者收集從2020.5.20 到2020.5.28 新華網官方微博關于兩會相關的新聞推送,在前后9 天的時間里,共計推送有關兩會的新聞報道有221 篇,其中87%都是關于兩會的“最新消息”和“權威發布”,表現形式單一,剩下的13%主要以Vlog、動漫畫、圖片、微視頻等形式呈現,根據網友的瀏覽量反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報道評價,此次兩會期間新華網的這些融媒體產品很出彩。

二、內容融合,兩會報道抓重點

(一)開門見山,不容錯過的習近平兩會時間

從2020 年5 月21 日, 習近平出席全國政治協商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式,到5 月28 日習近平出席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閉幕會,以兩會的時間節點展開分布,時隔8 天時間關于習近平總書記的一些列重要講話、 重要活動,總計有31 篇由新華社記者采編的原創新聞報道。

(二)民法典草案無所不至

兩會期間,民眾焦點最多的就是關于民法典草案,新華網圍繞社會生活中人們關心的話題, 將民法典草案的解讀融匯于 “滾動新聞”“現場零距離”“報告一起讀”“匯聚好聲音”等多個新聞版塊中,新華網圍繞社會關注熱點問題,運用短視頻、 訪談、H5 等多種形式對民法典草案進行多維立體解讀。

三、技術賦能,兩會報道多形態

(一)多形態報道:訪談、文圖、直播、短視頻、動漫畫……應有盡有

1.“云訪談”

今年,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兩會的采訪形式也由現場提問改成視頻連線;在新華社的“匯聚好聲音”欄目中都是以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的。

2.直播

在2020 年直播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新聞報道樣態了,在2018 年、2019 年兩會時間以及其他重大活動都會采取直播的形式進行新聞報道, 這次的兩會毫無例外新華網作為國家的重量級主流媒體將成為兩會直播的重要陣地。

3.短視頻

交互短視頻《指尖上的報告》的強互動性,創意短視頻《報告! 有“點”不一樣》的視覺沖擊性、《小小的口罩大大的中國》兩會今日聚焦專欄推出的微電影;重磅微視頻《風雨無阻》從1954 年9 月毛澤東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再到1979 年6 月鄧小平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2020 年習近平所說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有歷史的厚重感,帶動了情緒、牽動了心。

4.Vlog

新華網的Vlog 主要在官方微博推出,平均每天2~3 條Vlog 講述了兩會期間新華社記者的準備工作、采訪工作、剪輯工作,以及代表們兩會期間的活動vlog,這樣展示的Vlog接地氣,能夠和用戶拉近距離了解新聞報道背后的故事。

(二) 5G+AI 聲畫解析、AI 主播立體生動

1.5G+AI 聲畫解析

人工智能產品 《5G+AI 聲像分析, 掌聲里的 “共振時刻”》 首次基于5G+AI 聲像分析技術對政府工作報告全場37 次掌聲進行“解碼”,揭示報告與民聲民意的同頻共振,總訪問量1.3 億。

2.AI 主播

AI 機器人:“解讀政府工作報告i 思機器人幫你劃重點”新華網的特別策劃,思客問答機器人小思。 點擊頁面上的思客機器人,小思會解答用戶關于兩會的基本問題。動畫中的人手和機器人的手連接帶來的“創世紀”,是新華網關于機器人語音播報新聞的一次嘗試。

3.AI 熱力榜

在新華網 “兩會大數據” 的左側版塊中有一個兩會調查,以年增量350 億條的睿思數據中心為基礎,利用新華睿思數據云圖分析平臺獨有的網絡熱點挖掘技術及情緒感知模型,向網民推薦兩會熱點話題。

四、平臺聯動,兩會報道同發力

(一)“一網兩微”一體化

在2020 年的兩會中新華網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包括新華社相關的新聞推送平臺能夠同頻共振, 同向發力,在推出的新聞報道中,一些新聞作品,如:5G+AI 聲像分析,掌聲里的“共振時刻”,重磅微視頻《洪流》等能夠同時在微博、微信、網站等平臺推廣開來。除了新華網等官方賬號,還有新華社等其他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網站、客戶端都各大平臺瀏覽新華網的新聞報道。

(二)多平臺合作引流

在新華網推出的新聞報道中一些作品是聯合其他平臺共同打造的,例如與新青年演講兩會特別節目合力推出“95 后農民工砌墻砌成人大代表”,在新華網微博平臺播出的同時鏈接新青年,而新青年也在自己的官方平臺為新華網發聲。

五、新華網兩會新聞報道傳播元素簡要分析

首先,從新華網報道的兩會所有新聞報道整體來看,運用了文字、長截圖、動漫畫、短視頻(多種)、音頻播報等多種報道形態,針對不同的新聞運用不同的傳播樣式,從人的各個感官出發,力求達到信息傳播的最大化,增加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和用戶的感官體驗。

其次,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新華網很注重與用戶之間的互動, 例如微博兩會期間的熱點小調查, 微信公眾號H5 簡短邀請函、網站的投票熱選詞等都是新華網在尋求與用戶之間的互動, 從而增加用戶與新華網之間的主觀互動。

最后,從信息接收的渠道來看,新華網已經認識到了大多數用戶在接收新聞報道時所用的是手機移動端, 所以在網站的部分微視頻、 微博的Vlog 都是采用的豎屏形式,而且視頻音樂一部分來自抖音的熱歌榜。 這樣就拉近了新華網作為一個中央主流媒體與用戶的距離。

猜你喜歡
新華網兩會新聞報道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中自協、新華網、行者,共同發布騎行大數據報告
新華網:杭州未來5年推3000個“機器換人”項目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新聞報道要求真實的細節描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