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蒙芽”自然環境中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

2020-11-17 15:18
清風 2020年24期
關鍵詞:櫻花樹桑樹基地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環境作為課程資源越來越被幼兒園重視。自然環境因其原生態特征為幼兒提供了多樣、天然的游戲材料以及開闊而富于挑戰性的活動空間,與人為的游戲環境相比,自然環境對幼兒的身體、認知以及社會性發展有著獨特意義。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所任教的江蘇省太倉市浮橋鎮幼教中心的老師發現了我園在自然環境的建設、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一:自然環境中資源統籌規劃缺失,如樹木品種較為單一,四季植物資源不均衡,環境規劃中缺乏兒童本位思想。

問題二:種植活動中幼兒主體地位缺失,在以往的種植活動中,有時是教師和保育員來完成,對種植活動的把控較強,存在代勞現象。

問題三:園所發展中種植特色課程缺失,部分教師缺乏將幼兒園種植資源與幼兒發展相鏈接并生成課程的能力,幼兒園特色發展不明顯。

綜上所述,我園以“親近自然、開放互動、快樂體驗”為宗旨,不斷建構“蒙芽”自然環境,充分利用不斷調整的、有準備的環境,促進幼兒發展,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

師幼共同創設“蒙芽”自然環境,促使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逐步萌生

蒙芽,“蒙”與“萌”同音,取其啟蒙、萌發的意思,“芽”既意為幼兒,又寓意我們種植的植物發芽?!懊裳俊?,既指生長的狀態,又含教育的寓意。

我們充分利用園內“蒙芽基地”的現有條件,不斷調整和豐富我園的自然環境。首先,在“蒙芽基地”空間布局上,我們本著體現兒童本位的理念,追隨幼兒的“意趣”,進行整體的空間布局,讓“蒙芽基地”變得更加精致,給幼兒以美的享受、藝術的遐想。

其次,在“蒙芽基地”的整體架構上,我們以支持幼兒的自主活動為主旨。我們建立“蒙芽生態農場”“蒙芽果園”“蒙芽花圃”等,形成“親自然蒙芽體驗活動區”。一方面,體現親自然、顯生態,如“蒙芽基地”中的果樹、花朵等傳遞四季交替的信息,動物飼養與農作物種植、動物糞便與雨水收集等形成微生態循環系統;另一方面,關注開放性、挑戰性,如在“蒙芽基地”中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栽種各種有味道的、宜印染的植物,鼓勵幼兒按需選擇,樂活探究。

再次,在“蒙芽基地”種植資源的規劃上,我們請大班幼兒對園內現有的樹資源進行統計,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對園內缺失的樹種進行補種,另一方面根據幼兒各領域發展的核心經驗以及幼兒的興趣點進行選種。園部還有目的地引進一些本土不太常見但課程開展需要的植物。

最后,我們鼓勵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參與蒙芽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如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發現“蒙芽基地”里缺少小路,活動時不便進入場地,于是幼兒一起設計、規劃“蒙芽基地”小路。從設計圖稿的出爐到投票選舉最喜歡的小路設計,從小路的鋪設材料選擇到動手鋪設,幼兒親身參與、動手操作,打造了他們喜歡、屬于他們自己的“蒙芽基地”小路。

借力有準備的“蒙芽”自然環境,促使幼兒主動學習的契機自然產生

借力“蒙芽”環境萌生問題。我園的“蒙芽生態園”里種植了各種果樹,這些果樹的品種是精心設計過的,有葉子非常相似的櫻花樹和桑樹;有果實類似的金桔樹、砂糖橘樹、檸檬樹、柚子樹……這樣的環境和資源會引發幼兒萌發“是什么”“為什么”的疑問;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其參與尋根問底的過程中,從而收獲更多的發展機會。

例如,當幼兒園將櫻花樹和桑樹種在一起,便引發了幼兒一系列的提問:哪個是櫻花樹,哪個是桑樹?它們有什么不一樣?除了開花的時候可以區分,還能怎么辨別?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了幼兒對櫻花樹和桑樹的探究。幼兒實地調查,觀察樹葉的特征,發現櫻花樹葉是橢圓形的,桑樹葉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不規則的;櫻花樹葉的葉柄是黃色的,桑樹的葉柄是綠色的;桑樹葉的葉脈紋路比櫻花樹葉的多……最后,幼兒梳理觀點,提供證據,說服別人。從三個特征到四個特征,幼兒的發現越來越有深度。但其實重要的不是幼兒知道桑樹和櫻花樹有幾個特征,而是在調查、表征、對話的過程中獲得運用、整合信息的能力和鍛煉批判性思維。而且幼兒看到身邊常見的事物背后竟然有如此豐富的知識,也會燃起對身邊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會在體會之余去探索世界的規律,激發持續學習的能動性,進而發生深度學習。

借力“蒙芽”環境萌生活動。我們充分利用“蒙芽”環境中的自然資源,開展各類活動,給幼兒提供獲得新經驗的機會。例如,中班組在開展“大樹和小花”主題活動時,老師就充分利用幼兒園環境中各種樹類資源開展活動。幼兒統計幼兒園里有多少種樹,每種樹有多少棵,從個別幼兒的統計到合作分類統計,幼兒的合作、計算、規劃能力得到了發展。在給自己的“樹朋友”做檔案畫像的時候,幼兒遇到了挑戰,比如畫得不清楚,別人分辨不清是哪棵樹,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時幼兒就要仔細觀察樹木的特征,并且用力所能及的表征方式將它們再現。當幼兒給樹起名字的時候,他們會將這些樹的特點在腦海中進行搜索和整合,因此就有了“香香樹”“果子樹”“光光樹”等樹名牌。

借力“蒙芽”環境萌生課程。我園擁有“蒙芽”自然環境資源,那如何把這些環境資源融入課程呢?老師用他們的教育智慧,在幼兒真實的生活和問題中尋找答案。

在中班的課程藍本中有一個科學活動——“大蒜哥哥韭菜弟弟”,以往老師只是將它作為主題中的一個活動,讓幼兒帶來大蒜和韭菜,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吃一吃,比較了解大蒜和韭菜的區別后就結束了。然而,當“蒙芽基地”的“生態農場”建設好以后,老師便意識到這個活動其實是課程的一個引子。于是,老師和幼兒親手種下大蒜和韭菜,一起照顧、觀察,一起收獲、品嘗,課程的線索初見端倪。播種時,他們要計算三十個小伙伴每人種一棵大蒜、一棵韭菜,需要挖多少個坑。大蒜和韭菜的生長過程中,幼兒一起照顧、一起觀察、一起測量、一起記錄;成熟后,幼兒要收獲大蒜,要思考怎么挖,如何統計數量;享受勞動成果的時候,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一起在小廚房和面、切韭菜、做醋大蒜……這樣的活動可能由于植物的生長周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老師將教的過程真正變成了學的過程,他們將幼兒園環境資源與幼兒的需要、教育的契機相結合,開展適宜的課程,以支持幼兒自發探索、自主建構、自我發展,讓幼兒自己尋找成長的支點。

巧用“蒙芽”再生資源優化課程,促使幼兒主動學習的活動持續發生

首先,我們對園內及蒙芽基地中的植物資源進行統整,梳理了各種植物栽種、生長期、開花、結果的時間,并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梳理其對幼兒發展有效的活動,為拓展現有課程奠定基礎。其次,我們利用幼兒園長廊,收集“蒙芽基地”中的果實、葉子、種子等,并通過多次的研修活動圍繞這些自然材料進行收集、分類、管理以及使用的研究,最終形成了我園班級—年級—幼兒園三級的“蒙芽”實物資源庫。最后,我們努力讓這些資源融入活動過程,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驗優勢,以便引發更多的活動。

我們希望,看見兒童,看見幼兒園里每一個人的平凡與偉大;看見課程,看見幼兒園里每一時每一刻的美好與感動。因此,我們盡自己所能,與幼兒一起營造一個貼近童心的“蒙芽”環境,讓幼兒徜徉在花果飄香的悠揚韻律間,成長在耕耘勞動的鏗鏘節奏中,在環境中主動發現、自主學習,逐漸懂得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猜你喜歡
櫻花樹桑樹基地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桑樹下的快樂
我心愛的櫻花樹
我的小桑樹
超星二號維修基地
櫻 花
櫻花樹下的小女孩
哭泣的桑樹觀海之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