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策略分析

2020-11-18 10:44程玉平
名師在線 2020年32期
關鍵詞:長度數學知識小學生

程玉平

(福建省閩侯縣實驗小學,福建福州 350100)

引 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領域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小學數學學習,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但數學與小學階段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理論性,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所以,教師應善于優化教學方法,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愛上數學,學好數學。

一、優化師生關系,加強師生良性互動

學生對教師存在一種“敬而遠之”的心理,低年級的小學生更是如此。小學的環境與幼兒園不同,在小學生眼里小學教師比幼兒園教師更嚴厲,所以,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學生都不愿主動在教師面前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2]。對此,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主動放下“家長”姿態,并善于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相處,進而在優化師生關系的同時,加強師生的良性互動,從而助力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為了拉近與小學生的關系,讓小學生熟悉自己,教師在上課時可以提前幾分鐘到教室,看學生做游戲,與學生聊天,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教師一來,班里馬上就安靜了,學生都以為教師是來上課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大家繼續玩吧,老師是來和你們做朋友的!”慢慢地,學生也習慣了教師提前來教室的行為,也開始大膽地和教師聊天,聊一聊班上發生的趣事,聊一聊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甚至可以和學生一起做游戲,學習他們的游戲方式與游戲規則,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在漸漸喜歡上教師的同時,也會漸漸喜歡上數學課,在課上也不會有抵觸心理,可以以最佳的學習狀態與教師進行課上交流與互動,進而助力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將嚴謹的文字生動化,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在豐富小學生數學學習體驗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3]。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圖形的運動(一)”時,教學目標是引導小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使其能夠理解對稱軸的含義,并能夠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首先,教師在大屏幕上給學生出示蜻蜓、蝴蝶、瓢蟲等昆蟲的半個身影,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若學生猜對,大屏幕上就會出現圖案的另一半,展示完整的昆蟲圖形。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昆蟲的特征:“同學們,你們都猜到了這些是什么昆蟲,那你們發現它們的特點了嗎?”學生可能會回答:“它們的兩邊是一模一樣的!”由此,教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為學生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并為學生展示更多軸對稱圖形(剪紙、臉譜、天安門、天壇等),用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三、開展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各方面發育還不完全,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的玩心比較重,在課上難以保持注意力長期集中,容易分心,更容易感到疲乏[4]。所以,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愛玩游戲的心理特點,將游戲引入教學活動,使小學生在感受游戲樂趣的同時,收獲知識,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在緩解小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激發其學習熱情。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20 以內的退位減法”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緩解學生課上的疲乏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數學“摸牌”游戲:提前準備一些數字卡片,在上面寫上20 以內的數字,請兩名學生各自摸一張牌,看到自己的卡片后,一人做加法,一人做減法。比如,一方看到另一方的牌是6,而自己摸到的牌是12,但不能直接告訴對方,而是把這兩張牌的和或者差(18 或6)告訴對方,讓對方猜自己手中是什么牌。如果對方猜對了,則這兩張牌都歸對方;如果對方猜錯了,則把對方的牌贏過來,然后雙方交換加減法運算,游戲繼續,最后誰得到的牌最多,誰就是勝利者。這樣的游戲活動既能幫助學生練習退位減法,又能幫助學生鞏固進位加法,還使學生收獲了游戲樂趣,可謂一舉多得。

四、運用趣味語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數學知識與數學語言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其用詞相對簡潔、嚴謹,小學生不容易理解。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經常用嚴肅的語言和表情來講解嚴肅的知識,整個課堂教學氛圍相對緊張。近年來,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環境中才能發揮最大的學習潛力,所以,教師要學習運用趣味性語言來講授數學知識,讓學生看到教師可愛的一面,進而全身心地放松下來,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數學、學好數學。

上課時,為了營造輕松的教學與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可以嘗試在課上向學生“示弱”,或運用有趣的語言來啟發學生。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整時”的概念,使小學生會認鐘表,并會用數字表示時間。在課上,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們愛睡懶覺嗎?早上都幾點起床呀?”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不睡懶覺!”“我七點就起來了!”“我更早,我不到七點就起來了!”這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那老師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老師特別愛睡懶覺,如果到了周六日,老師可以睡到中午十二點!”話音剛落,學生哈哈大笑,很好地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而且,在教學的最后,教師還可以尋求學生的幫助:“哎呀,同學們,老師眼睛看不太清楚,你們能幫我看看現在幾點了嗎?咱們還有幾分鐘下課呀?”這時學生馬上回頭看時間,并回答說“老師,還有五分鐘下課!”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謝謝,你們真棒,看來老師以后要經常尋求你們的幫助了!”這樣的趣味語言插入,會讓小學生覺得教師特別親切,學習氛圍也更加輕松愉悅,而且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融入生活場景,引導學生感知數學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終將應用于生活。但對小學生來講,他們普遍認為,數學知識離自己的生活比較遠,不像語文一樣簡單易懂,進而容易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抵觸情緒。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連接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場景,使學生通過生活場景回憶真實經歷的同時,能夠感知數學,從而拉近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從而不再抵觸數學。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掌握1 元=10 角,1 角=10 分。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超市購物”的場景。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書桌當作超市的貨架,在上面擺放文具、書本、牛奶等日常生活用品,并貼上價錢標簽,讓小學生扮演超市售貨員、收銀員等,并提前為學生預設購物、結賬、退貨、找錢等場景。表演開始后,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坐在臺下觀看,提醒學生在觀看表演的同時,注意檢查在結賬和找零時,學生的計算是否有誤。這樣的場景設置,既幫助學生認識了人民幣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又幫助學生復習了加減法的有關知識,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

六、進行數學實踐,引導學生體驗數學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并實現“學以致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數學實踐,帶領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數學,強化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在體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提升數學學習成就感。

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尺子,知道尺子的作用,會用尺子來準確地測量物體的長度,并讓學生認識厘米,學會用厘米進行測量。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感知長度,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測量自己課桌的長度。課桌都是統一定制的,長度都是一樣且固定的。但量完之后,學生出現了疑惑:“老師,為什么我量的課桌長度和我同桌的不一樣,和周圍同學的也不一樣?”此時,教師可以不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讓他們互相比一比手的長度,很快學生就知道了,原來每個人手的長度不一樣,所以測量出來的結果也就不一樣,因此,學生就明白了有必要用一個統一的長度來測量物體。

結 語

綜上所述,讓小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是引導其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前提下,要創新教學策略,善于運用趣味教學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發揮個人魅力與數學魅力,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知數學和實踐數學,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長度數學知識小學生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愛的長度
長度單位
我是小學生
一支煙的長度——《重九 重九》編后記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