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脈機理的歷史古鎮景觀保護策略研究
——以重慶金剛碑古鎮為例

2020-11-19 10:36唐湘暉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
長江叢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古街風貌文脈

■唐湘暉/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

一城一個性,一城一特色。每個古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都有其基于歷史傳承而形成的獨特文化,在進行古鎮保護的時候,基于歷史文脈,基于傳承背景,基于個性生活,對其進行維護與整理,才是符合現代古鎮保護的基本原理。古鎮景觀是構成古鎮文脈肌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梳理古鎮景觀,傳承古鎮生態,是古鎮景觀保護的重要趨勢。

一、基于文脈傳承的古鎮景觀內容梳理

景觀一詞,不同的學科專家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從純粹地理學科來講,景觀就是一種自然地理景象;而建筑師則把景觀和建筑物進行相對分類,把景觀看作是建筑物的配景;從旅游角度看,景觀是一種吸引游覽者的資源;從人文角度看,景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因素的有機結合,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文的因素,二者相互依存,共生共存。

景觀和人文相互依存的關系,讓“文化景觀”的概念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中外學者對“文化景觀”均有不同闡述,美國地理學家索爾在《景觀的形態》一書中指出:文化景觀是人文地理學研究的核心,應該用實際觀察地面來研究地理特征,重視不同文化對景觀的影響[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 屆會議提出文化景觀的概念;《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中對文化景觀進行了界定:文化景觀“能夠說明為人類社會在其自身制約下、在自然環境提供的條件下以及在內外社會經濟文化力量的推動下發生的進化及時間的變遷。在選擇時,必須同時以其突出的普遍價值和明確的地理文化區域內具有代表性為基礎,使其能反映該區域本色的、獨特的文化內涵?!睆亩梢钥闯?,人文景觀是有一定歷史性地、可以體現一定文化內涵的、表現為多種形式的景觀資源。

作為歷史古鎮古街,長期歷史積累,讓其人文景觀呈現豐富的表現形式。人們在自然景觀中生產生活,并形成了各種表現生活狀態的形態:建筑形制、道路體系、園林小品、服裝服飾等等,形成有形的人文景觀;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俗、文化傳承等等,則形成人文景觀的無形狀態。無形的狀態常常能夠被人感知,但確不容易去表達,但恰恰就是這一無形卻能夠被感知的部分,是體現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部分,也是傳承文化脈絡的重要部分。例如古鎮,真正吸引人的,不單純是美麗景觀,更是其中透出的文化。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白墻青瓦,固然是一道風景,船槳吳聲,飲茶吟唱更是吸引眾多游覽者的關鍵。有形,更要有魂,才能讓古鎮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魅力。因此,保護傳統古鎮古街,不僅僅要研究建筑、道路、園林,更要將古鎮的歷史文脈、生活狀態以新的形勢傳承下去。

二、基于文脈傳承的古鎮景觀保護原則

(一)基于歷時性的整體與重點兼顧原則

任何一個城鎮,都是在歷史的時空中經過時間維度變化和空間維度變化而形成的多樣形態,不光有現在時空中的建筑聚落、景觀體系,還包括不同時空變化后層層累積下來的歷史風貌。所謂歷時性,就是要把握和了解一個歷史城鎮在不同時期的變化發展及最后呈現狀態[2]。因此,歷史古鎮的保護就不簡單的保護某一地段、某一街區,而是要保護歷史古鎮的整體風貌。

但任何一個保護,其資金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所有保護方式、手段都一視同仁,有可能達不到理想效果。為保護歷史古鎮的整體風貌,對古鎮中不同建筑、不同景觀、不同環境進行分級研究、分級處理,形成一套完整地分級保護制度,既能突出重點,傳遞歷史風貌,又可兼顧所有,利用有限資源做出無限效果。

以重慶金剛碑古鎮為例,金剛碑從清乾隆年間興起,因轉運煤炭而興起,是巴渝碼頭古村的典型代表,反映了重慶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但隨著時間流逝,古街居民遷出,此地逐漸荒落。為保護古鎮,重慶市對該古鎮進行了修復打造,在打造過程中,為保留傳統風貌,修復方提出了分級制,將古鎮分為核心區、建設控制區、風貌協調區,整體與重點二者兼顧,景觀歷時性保持完好。

(二)基于歷史感的感知性原則

任何古鎮的保護、發展與規劃,都離不開居住于此的人的感知。特別是古鎮景觀,其公共景觀的保護與更新,更是直接出現在人們的視覺、心理感官中,其形態、細節,直接體現了古鎮的歷史面貌、地域特色、文化歷史,展示了古鎮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細節、精神面貌,體現了古鎮居民的人文氣息[3]。因此,在打造古鎮景觀時,一定要充分了解古鎮居民的傳統生活習慣,了解古鎮居民的社交方式、特色民俗,基于符合使用者心理需求、行為需求的基本原則,進行景觀改造與提升。一方面,要基于現代行為學、心理學,明確服務主體,區分服務主體年齡、性別、文化層次、生活背景,用科學的方法改造景觀,另一方面,要基于古鎮歷史,理解古鎮歷史風貌、歷史感知,從傳承的角度梳理古鎮景觀,將歷史傳承與保護改造相結合,體現出古鎮的獨特魅力。

金剛碑古鎮在未進行保護開發之前,其老街中心的茶館成為整條古街的社交核心,喝茶、談天、聽戲,成為古鎮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方式。在對古鎮景觀升級改造時,保留茶館的歷史感,存留茶館這一傳統模式,是對古鎮歷史風貌的最大尊重。

(三)基于歷史性的還原性原則

對于古鎮保護來講,最怕的是不顧歷史,主觀修建所謂“仿古建筑”,出現沒有有效信息來源的建筑群。要做好歷史古街古鎮的保護,首要的第一環節就是要保護歷史,保護歷史遺留下來的相關信息,保護歷史傳統風貌[4]。針對古鎮景觀,要進行有效地資料整理與分級。具有有效歷史信息并可以維護修繕的,應該采用“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采用有效地維護手段使其繼續留存,努力維持歷史街區原始風貌;對于有歷史信息但已無法修繕的,可依據歷史信息對其進行重建。

同時,也應注意的是,歷史景觀保護要兼顧傳統維護與現代生活的關系,既要有歷史,也要有現代便利,在留存歷史信息的基礎上,要做好現代生活必需品與歷史景觀的有效統一,讓人們在感受到景觀歷史感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現代技術。例如照明,傳統小鎮照明基本較為昏暗,在進行改造的時候,可以保持整體風貌不變,但增加照明層次,形成更好地生活方式。

(四)基于持續性的動態性原則

古鎮古街景觀保護的目的并不是只為簡單讓古鎮原貌留存,更重要的是讓歷史風貌能夠生動、持續、長期發展下去,能與周邊環境、自然景觀和諧統一,能夠持續體現出其獨特的文化魅力,這就要求保護要有一定層度彈性,應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依據古鎮文脈基礎,研發采用適合當地獨特文化、工藝的新技術、新方法,讓古鎮古街景觀能夠長遠延續。具體來講,如在古鎮景觀中對體現原有歷史風貌的景觀原始尺寸、原始樣式進行整理提煉,并依據景觀核心內涵進行新的設計,使新景觀既有原始風貌內核,又能適應現代生活,讓古鎮景觀持續發展。

三、基于文脈傳承的古鎮景觀保護主要方法

(一)依據歷史文脈規劃古鎮景觀整體格局

一般古鎮景觀的總體布局是在歷史變遷中自然形成的,與自然環境、時代歷史背景息息相關。進行古鎮景觀保護,第一件事就是要梳理整個古鎮的聚落關系、道路體系、空間結構,建立起古鎮景觀整體格局觀?;谡w,調整局部,在保證文脈肌理的基礎上,分析景觀單元,提煉景觀文化體系,塑造空間景觀結構。例如金剛碑古鎮,因產煤業興起而形成的一個水陸碼頭,處于縉云山與嘉陵江的匯聚之處,沿溪而建,中間一條小溪,兩邊依山形成兩條小街,眾多民居建筑群與繁茂濃郁的植被相互依存,后期保護與建造,必定要延續此格局,在保持整體格局的基礎上優化景觀單元。

(二)依據多維立體方式提升古鎮景觀文化內涵

古鎮景觀內容包含較多,既有建筑立面、道路體系,又有景觀小品、視覺導視等等,如何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基礎上保護古鎮景觀,需要進行多維立體分層考慮。首先要對文化脈絡進行分層梳理:在這個景觀空間中,占主體的地位的文化風貌是什么?是民俗文化還是宜居文化?重點文化重點打造。如金剛碑古街,抗戰文化在這里占據相當大的影響,那在做整體景觀設計時理應突出抗戰時期的景觀元素。其次,對景觀風貌進行分層梳理:將景觀節點分為重要景觀、次要景觀,重要景觀節點注重細節,注重深入,依據歷史數據進行改造重塑,次要景觀節點則側重于自然風貌協調處理,形成景觀外延。

(三)依據主動交互方式擴散古鎮景觀文化影響

歷史風貌古街古鎮,也需要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其古鎮古街的文化脈絡,不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更應是隨著時間更迭影響更多的人。因此,古鎮景觀在保護過程中,應加強人文景觀的主動交互性,把賦予在人文景觀上的文化價值通過一定的活動展現出去[5],讓文化活起來。例如金剛碑古鎮,在保護過程中,應該強化民居建筑的修繕,建立古鎮歷史紀念館,活化古鎮茶館文化,在與人的主動互動中延續古鎮文化內涵,傳承古鎮歷史文脈。

四、結語

基于歷史文脈傳承進行古鎮景觀保護,要有整體格局,也要有重點設計,要保留歷史遺跡,也要讓古鎮持續發展,要從多維度立體化分析景觀,也要主動推廣活化古鎮文化??偠灾?,古鎮保護不僅僅是有形物體的保護,更是對文化風貌的保護。

猜你喜歡
古街風貌文脈
王亦如:只為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脈
傳承千年文脈,匠筑美好西南
推進鄉村建設 留住文脈鄉愁
包裹的一切
西津渡古街憶舊
古街新韻
文脈清江浦 非遺“磁場圈”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庫車城市風貌
首屆“古街杯”網絡楹聯大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