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巴赫共舞 巴赫鍵盤樂組曲中的不同舞蹈風格

2020-11-23 06:01文字唐瑾
音樂愛好者 2020年11期
關鍵詞:舞曲巴洛克巴赫

文字_唐瑾

我對巴赫鍵盤樂組曲的研究和演奏

對于巴洛克風格的興趣與研究,始于我在薩爾茨堡的留學時代。確實,多年浸泡在歐洲這種百年如一日的古老文化氛圍之中,我注定受到了其濃厚傳統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浸潤和影響。在那些難忘的歲月里,我不但有機會跟隨古樂器演奏專家學習,獲知了不少在古樂器上詮釋巴洛克音樂的演奏方式,還常有機會觀摩到原汁原味的巴洛克歌劇、舞劇、古樂器音樂會等。這些可貴的經歷都讓我獲益匪淺,并且對巴赫音樂的興趣愈加濃厚。

不知不覺,我回國任教已經多年了,但我對于巴赫音樂的熱愛并沒有隨著身邊生活環境的轉變而停止,反而更深入和執著了。自2009年我的研究課題《巴洛克宮廷舞蹈音樂》項目獲得上海浦江人才計劃資助后,我立刻飛往德國,在柏林藝術大學跟隨德國著名巴洛克舞蹈教授、柏林歷史舞蹈劇團團長尤塔·佛斯(Jutta Voss)專程學習了巴洛克宮廷舞蹈兩周。那些天里,熱情的德國教授不但在舞蹈房里教我跳巴洛克舞,也帶我參觀她們劇團的巴洛克劇院,我們還一起在幽靜的柏林郊外湖邊暢談到深夜,真是美好極了!

短暫的學習經歷令我印象很深,也讓我深感有必要將巴洛克舞蹈課程引進到國內,而正好那時該課題也引起了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資深教授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于是,2009年底,我與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共同邀請尤塔·佛斯女士來上海音樂學院舉行了一次“巴洛克宮廷舞蹈大師示范講座”,這次講座也是上海市重點學科——上音鋼琴系2009年度的重點科研項目之一。

講座海報

在為期四天的講座中,上海音樂學院的廣大師生不僅親眼看到了各種巴洛克宮廷舞蹈的生動演示及講解,還親身現場學習實踐。在佛斯女士的帶領下,各系師生們翩翩起舞(甚至包括上音鋼琴系最資深的、當時已經八十多歲的王晴華教授?。?,大家開了整整四天的“宮廷舞會”,真是好熱鬧又好有意思!

我在擔當整個講座活動的翻譯工作之余,還和佛斯女士專門舉行了一場巴洛克舞蹈的表演。佛斯女士身著巴洛克時代的華麗服裝跳舞,我演奏巴洛克時期的舞蹈組曲配樂,共同展示了我們對于巴洛克舞蹈音樂的研究成果,在場的觀眾無不感到新奇和驚嘆。此次活動獲得了前所未料的反響和好評,本來我還擔心音樂學院的人對舞蹈講座不感興趣呢,沒想到后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聽到消息專門從外面來看的觀眾,使得原本空曠的排練廳變得擁擠不堪了。連當時大樓的門衛都說:“我在上音工作三十多年了,第一次看到這么多人一起跳舞。不過,也很少看到大家都那么開心?!笔堑?,那幾天大家又講又跳的歡聚場景,至今還極為鮮活地呈現在我眼前,難以忘懷。不過我想,更有意義的應該是,大家通過此次講座,詳細了解了各種巴洛克舞蹈的舞步特征、韻律規則、風格特點、功能性質和發展歷史。正如佛斯女士所說:“短短的四天雖然無法讓你們所有人真正學會任何一種舞蹈,但相信每一種舞蹈的性格特點和精神特質,已經深刻地印在了大家的腦海中。比如小步舞曲的優雅高貴,比如庫朗特的活潑歡快……”教授說得太對了,其實到如今,具體的舞步我已完全記不住了,但這些舞蹈鮮明的不同形象特點已牢牢植入了我的心中。

尤塔·佛斯女士

在經歷了這些非常特別的探索研究后,我對于巴赫鍵盤樂組曲的詮釋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也有了更大的信心。接著,我進行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學術和演奏活動,并獲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在許多重大學術活動(如上音附中“第三屆巴洛克室內樂大師班活動周”等)和多所高校一起舉辦了“巴赫組曲中的歷史演奏風格”學術講座,并在上音學報《音樂藝術》上發表了《巴赫<英國組曲>之薩拉班德演奏法初探》一文。最值得一提的還是2015年上半年,我作為第一位中國籍鋼琴家,受邀在著名的萊比錫巴赫音樂節上舉辦了“巴赫對話中國音樂”獨奏會,演奏了巴赫的組曲,獲得了當地專業圈和大眾的歡迎和喜愛,這樣的殊榮對于我的巴赫研究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肯定。同年下半年,我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也舉辦了一場同名的獨奏音樂會,得到了母校上音和德國、奧地利領事館的大力支持,也成功完成了中德(德國作曲家/中國作曲家、上海/萊比錫)之間跨越時空的交流和對話。

巴洛克時期的舞蹈

巴赫的三套鍵盤樂組曲

這里,我主要想和大家聊一下各種巴洛克舞蹈的風格面貌和性格特征,這也正是德國舞蹈教授尤塔·佛斯在短短四天后留給我們的學習精髓。其實,要想真正演奏好巴赫的作品,需要在許多方面都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學習,包括速度、節拍律動、音量音色、聲部層次、運音法、裝飾音演奏法、踏板等等,并借鑒一些在古樂器(羽管鍵琴、擊弦古鋼琴)上的演奏法,才能在現代鋼琴上的演奏更貼近巴洛克風格??梢哉f,以上任何一個方面都可以寫上長篇論文和專著進行詳細論述。所以,在這篇幅有限的短文中,我僅談談組曲中各類舞蹈本身的個性特點和音樂形象。而這點,恰恰是我們在演奏這些舞蹈組曲時首先需要了解的,也是我們在將上述所有演奏要點都掌握透徹之后,最后需要“畫龍點睛”去表現的。

巴赫的鍵盤樂組曲一共有三套:《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帕蒂塔》(德國組曲)。雖然這三套作品里的舞曲名稱都取自十六至十七世紀的巴洛克宮廷舞蹈,但這些鍵盤樂組曲實際上是純粹的器樂作品,不具備可跳性。自十七世紀起,在這些組曲里就形成了以阿勒曼德-庫朗特-薩拉班德及基格為骨干舞曲的套曲形式。巴赫往往在薩拉班德和基格之間插入兩首至四首其他舞曲,如小步舞曲、加沃特、布列、帕斯皮耶、歌調、波羅乃茲、英國舞、盧爾、穆賽特等。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三套組曲,再逐一看看每種舞蹈。

《法國組曲》中的前五組原稿最早出現在1722年的《安娜·馬達萊納的鋼琴小冊》中。它們和據推測稍后完成的第六組曲,被統稱為《法國組曲》。當時,巴赫正值第二次新婚,這套作品是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馬達萊納所作。那是巴赫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所以這套作品里充滿了大量優美柔和的旋律。也因其具有法國音樂優雅細膩的品位和風格,所以被后人冠以“法國組曲”的標題。和其他同樣題材的組曲作品相比,《法國組曲》具有較少的學究氣,更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它相對于《英國組曲》和《帕蒂塔》來說篇幅較短?。]有序曲),相對易于演奏。

《英國組曲》是巴赫三套組曲中寫作年代最早的,推測在1717年之前完成。關于它為何被稱為“英國組曲”,有多種說法:一,它第一次引用了自英國流傳起來的新式記譜法(在《第一組曲》的樂譜上寫著“為高貴的英國人而作”的標題);二,它襲用了當時英國以前奏曲開始的創作典范;三,此曲系英國人委約;等等。但事實上,它從樂曲風格、順序到名稱都深具法國傳統,受到當時一批法國作曲家如拉莫、庫普蘭等影響,尤其以法國作曲家沙赫勒·迪歐帕赫(Charles Dieupart,約1670—1740)的《組曲集》為創作典范。例如在《A大調第一組曲》的序曲里,我們可以明顯聽到取自這部作品里的動機?!队M曲》比《法國組曲》規模宏大,除了有一個較長的前奏曲之外,許多舞曲加入了第二段,如第二庫朗特、第二加沃特、第二布列、第二帕斯皮耶、加裝飾變奏段的薩拉班德等,并且通常將它們作為中段,與第一段組合成A-B-A的曲式演奏。因此,《英國組曲》在風格上給人以更豐富堂皇的印象。

《帕蒂塔》的寫作時間為1726年至1731年。這是巴赫生前出版的第一套樂曲,也是巴赫本人自認為成熟的作品?!杜恋偎繁戎暗摹斗▏M曲》和《英國組曲》更抽象化和器樂化。其中前奏曲的體裁更多樣化,除了前奏曲(Praeludium)以外,還加入了意大利式歌劇序曲(Sinfonia)、幻想曲(Fantasia)、法國式歌劇序曲(Overture)、托卡塔(Toccata)等。除了各種巴洛克舞蹈曲式以外,它還引用了器樂曲式,如回旋曲(Rondeaux)、隨想曲(Capriccio)、滑稽曲(Burlesca)、詼諧曲(Scherzo)等。

巴赫鍵盤樂組曲中的不同舞蹈風格

阿勒曼德(Allemande)起源于德國,意為“日耳曼風格的”,是4/4拍的舞曲。舞蹈教授尤塔·佛斯曾提到阿勒曼德雖然是一種舞蹈名稱,但在幾百年間的舞蹈教程中極少出現和被引用,這充分說明阿勒曼德并非典型和常見的舞蹈。在巴赫的鍵盤樂組曲中,阿勒曼德的性質其實更接近于前奏曲,在整套組曲里相當于主題段,后面的各首樂曲都圍繞其樂思展開。其特點是以同音反復的弱起開頭,并以流暢的十六分音符作為主要旋律,不時地在各聲部展開出現。阿勒曼德除了具有德國音樂嚴肅內斂的風格特點以外,同時還富有一種愉悅而悠然自得的情趣,為此應連貫安靜地演奏,速度為中庸,類似行板。

庫朗特(Courante)原意為“永不停息的奔跑”,作為十七世紀法國宮廷里所有舞會上由一對舞者單獨跳的開場舞,曾是酷愛跳舞的法國皇帝路易十四最喜歡的舞蹈。該舞帶有奔跑、跳躍的舞步,是充滿歡樂熱忱、甜美希望的舞曲。庫朗特分為兩種:法國式的“Courante”和意大利式的“Corrente”。在巴赫的有些組曲作品中,如《法國組曲》和《英國組曲》,后世的出版家們把它們統一標記為“Courante”,所以我們目前只能通過區分拍號、速度、節奏、織體及性格特點來辨認它們。和阿勒曼德一樣,庫朗特也以同音反復的弱起開頭為特征。

在巴赫的鍵盤樂組曲中,法國式的庫朗特節拍分為兩大類:3/2拍和6/4拍,含有附點節奏,織體復調化。兩個聲部常常同時出現不同節拍的疊置(如低聲部3/2拍,高聲部6/4拍),以及其他各種更復雜的節奏組合。其音樂性格莊嚴華麗而有節制,因此速度適中,不應過快,3/2拍的庫朗特似乎比6/4拍的庫朗特更穩重些。演奏時,演奏家可以通過兩手不同的運音法(連斷奏法)來表現其復合節奏趣味,使音樂更立體?!队M曲》里的庫朗特都屬于法式的。而巴赫的意大利式庫朗特的節拍分為3/8拍或3/4拍,多由輕巧快速的跑動音符組成旋律,節奏型較簡單樸素。因為擁有活潑歡快的性格,所以其速度比法式的庫朗特要快。

薩拉班德(Sarabande)十六世紀初由東方傳入西班牙和拉美地區。按照西班牙文,“Sara”意為神圣,“bande”為行進,所以“Sarabande”意為“神圣的行進”,即指那些高舉圣像的宗教行列儀式,具有神秘、狂野的性格。但自十六世紀末傳入法國宮廷之后,薩拉班德漸漸演變為了一種緩慢、莊重的舞蹈,成為所有舞曲里最高貴的一種。薩拉班德是強拍開始的三拍子音樂,雖然沒有固定的節奏型,但在巴赫鍵盤樂組曲中,第二拍往往會有較長的時值作為節拍重點,有時也加以裝飾音或和弦來強調。為了表現其沉靜肅穆的個性,演奏者需采用較慢而不失流動的速度來演奏。薩拉班德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復雜裝飾音,充分表現出巴洛克時期雕琢細節、繁瑣華麗的裝飾性風格。而在它的反復段落里,演奏者也可以根據個人趣味將第二遍加以裝飾或變化演奏。在標記為“Agréments”(意為裝飾)或“Double”(意為加倍的)的變奏段落,演奏者可以彈得更慢一些,目的是讓這些裝飾音在嚴格的速度里,能更自然如歌地被演奏出來。

基格(Gigue)起源于愛爾蘭,在路易十四時期傳到歐洲大陸各個宮廷之中,是一種熱烈奔放、生氣勃勃的快速舞蹈。巴赫鍵盤樂組曲中的基格拍號各式各樣,有3/8拍、6/8拍、12/8拍、9/16拍、12/16拍、2/2拍、3/4拍、4/4拍、4/2拍等。樂曲性質其實已基本與舞蹈無關,而是變為了具有復雜對位的炫技性器樂作品。它也分為兩種:法國式和意大利式。法式基格第一部分往往采用賦格式的各聲部逐一進入,第二部分總是以主題倒影開始,復調性很強。意式基格織體較自由,速度更快,比如《B小調第三法國組曲》和《A小調第二英國組曲》中的兩首基格。

小步舞曲(Menuet)原先是法國的鄉村舞曲,取名來源于其微小和靈敏的舞步,“menue”就是“小”的意思。十七世紀后半葉,經路易十四的親自提倡,小步舞曲在宮廷盛行,成為了速度從容適中的宮廷舞蹈,表現了典雅、精致的貴族趣味。到了十八世紀,小步舞曲成為歐洲上流社會除了華爾茲以外最廣泛應用的一種社交舞,可以以獨舞、雙人(一男一女)、四人、六人、八人,甚至一長列隊舞等各種形式出現,并且是唯一可以不經過編排即興跳的舞蹈。在巴赫的鍵盤樂組曲中,小步舞曲有兩種拍號:3/4和3,兩者并沒有特別的區別。因其舞步常是兩個小節一組,和庫朗特6/4拍的節奏幾乎相同,所以小步舞曲被稱為“庫朗特的女兒”。在演奏時我們也應體現兩小節為一單元的音樂韻律,和舞蹈舞步保持一致。

眾人翩翩起舞

加沃特(Gavotte)原本也是淳樸風趣的民間舞曲,后亦流傳至法國宮廷中。一種說法認為加沃特表現了“歡呼的喜悅”,另一種說法則是充滿溫和的田園情趣。巴赫鍵盤樂組曲中的大部分加沃特更具后者的風格,其幾個明顯特征是:不過分快的2/2拍;由兩個四分音符的半小節弱起開始;第一個小分句在第二小節第二拍結束;八分音符為最快的音值。在演奏時,我們究竟該更著重于第一拍上的正起強拍,還是第三拍上的弱起拍,取決于最高音的設置和樂句的走向。

布列(Bourree)最初為法國的農民舞蹈,在奧維涅(Auvergne)地區是3/8拍,在其他地區通常是二拍子?!安剂小边@個名稱來自法文動詞“Bourrir”,意思是“拍打和舞動翅膀”,因奧維涅男式民間舞蹈中高舉雙臂的動作而得名。1587年首次有農民在巴黎街頭跳這種舞,后被法國貴族引入宮廷中,成為社交舞蹈。布列舞其實就是所有巴洛克舞蹈最基礎的舞步(三個踏步加一個屈膝的動作),因此也被廣泛應用在其他各種舞蹈中。巴赫鍵盤樂組曲中的布列都用2/2拍記譜,弱起進入,情緒爽朗質樸,無憂無慮,而又靈動詼諧。與同為2/2拍的加沃特相比,布列更富旋律感,因此速度也比加沃特更流動。

帕斯皮耶(Passepied)也是起源于法國的三拍子舞蹈,因其實際上的速度比小步舞曲要近乎快一倍,所以被稱為“快小步舞曲”。它是巴洛克盛期法國歌劇和芭蕾中常用的舞蹈。巴赫僅在《E小調第五英國組曲》和《G大調第五帕蒂塔》中寫了帕斯皮耶,兩首都為3/8拍,弱起開始。

歌調(Air)雖然具有舞曲性質,但其實是一種純粹的器樂曲,供舞會間奏使用。巴赫的鍵盤樂組曲中共有四首歌調,其中《C小調第二法國組曲》《E大調第四法國組曲》及《E小調第六帕蒂塔》中的歌調都為2/2拍,只有《D大調第四帕蒂塔》中的歌調為2/4拍。它們都有快速流暢的舞曲特點,旋律質樸而富有歌唱性。

還有幾種舞蹈在巴赫鍵盤樂組曲中被引用的很少,只出現了一次。波羅乃茲(Polonaise)亦即波蘭舞曲,是通常在強拍上開始的三拍子舞蹈,最初是波蘭民間由士兵跳的軍隊行進舞,十六世紀末傳入宮廷,后發展成上流社會男女兩列共跳的社交舞。貴族們一般將其應用于節日慶典、婚禮之類等場合,因此頗具高貴挺拔的性格。波羅乃茲出現在巴赫《E大調第六法國組曲》中。

英國舞(Anglaise)起初是英國的鄉村舞蹈,也在路易十四時傳入法國宮廷,“Anglais”一詞就是法語對“English”(英語、英國的)的稱呼。它具有和加沃特一樣的2/2拍號,實際上就是正拍上開始的加沃特,帶有一點頑固的性格。英國舞出現在《B小調第三法國組曲》中。

盧爾(Loure)是一種來自劇院的表演舞,因為它的節拍是較慢的3/4拍或6/4拍,因此被稱為“慢基格”或“西班牙基格”,性格略帶一絲憂郁。巴赫將該舞蹈中的標志性“滑步”動作表現在第一和第四重拍的慢倚音上,可在《G大調第五法國組曲》中聽到。

穆賽特(Mussete)實際上是法國的一種小巧風笛,因此也被翻譯為“風笛舞曲”。其樂曲特點是在最低聲部始終保留一個不變的持續音,例如我們在巴赫《G大調第五英國組曲》中所見一樣,其性格恬靜并具田園風。

對于巴赫鍵盤樂組曲研究的意義

唐瑾與尤塔·佛斯女士

不知不覺,我回國任教也有不少年份了。說實話,據本人這些年在鋼琴教學或比賽中觀察體會到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專業界,還是業余界,依然存在著對于巴赫(即復調作品)學習不夠重視的現象。但眾所周知,學習巴赫對學琴者未來的演奏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巴赫是三百多年來所有西方音樂的奠基石。在巴赫的音樂中,我們既可以聽到許多美妙的多聲部旋律(橫向線條),也可以聽到無比豐厚的和聲(縱向發展)。練習巴赫可以從小培養演奏者的復調聽覺和音樂整體思維習慣。最近我看到郎朗在一個視頻里也說道:“如果你能背譜彈好巴赫,其他任何曲子都不是問題?!贝_實,無論在人類的什么時代,演奏和研究巴赫音樂的意義和價值都是不言而喻且不可替代的。

當我們談論到巴赫的音樂時,總是習慣性地將其分為兩類: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其實我很贊同當今世界級鋼琴家安德烈斯·席夫所說的:“巴赫的宗教性音樂和世俗性音樂并非總是如此涇渭分明。在他的宗教性作品(如康塔塔、彌撒、受難曲等)中,我們往往能發現許多世俗音樂的影響,比如多個篇章帶有巴洛克舞曲的特點;而在其世俗類音樂創作中(如他的舞蹈組曲作品),我們亦能發現不少宗教音樂的影子,比如薩拉班德中高貴神秘、沉思冥想的性格……”所以無論如何,充分熟悉和了解巴赫的鍵盤樂組曲,對于我們演奏其任何其他類型的作品都是極有幫助的。

總而言之,面對巴赫這樣一位音樂作品如浩瀚宇宙的偉大作曲家,我們每個“凡人”演奏者窮盡畢生的時間精力去鉆研他的音樂恐怕都不夠。由此我無比崇拜那些錄制了巴赫全部鍵盤樂作品的巴赫鋼琴家大師們,比如傳奇鋼琴家古爾德、“巴赫女祭司”圖雷克等。而本人目前僅嘗試在巴赫鍵盤樂組曲方面做了一些初淺探索和研究,希望能為國內熱愛巴赫的專業師生和廣大愛樂者分享更多更新的知識和信息,從而有助于大家對于巴赫音樂的進一步理解、演奏及欣賞。

猜你喜歡
舞曲巴洛克巴赫
冬的舞曲
戲劇性十足的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的先驅
巴赫
瑤族舞曲
OEHLBACH(奧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沒規矩”的巴洛克
爛漫舞曲
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
論巴赫音樂的多重風格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