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圖書館場景化分層應用模型

2020-11-23 07:38朱白李寅
湖北農業科學 2020年18期
關鍵詞:架構設計區塊鏈技術數字圖書館

朱白 李寅

摘要:建立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圖書館場景化分層應用模型體系架構,并詳細介紹了各層的關鍵功能組件和核心服務模塊,最后與傳統數字圖書館應用場景進行綜合對比分析。結果表明,相比傳統數字圖書館應用服務場景,區塊鏈技術在數字圖書館場景化應用中安全可信,能進一步增強數字圖書館系統架構的互操作性及可擴展性,并進一步實現圖書館異構數字資源的安全流通。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數字圖書館;場景化應用;分層模型體系;架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G250.7?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18-0127-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2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application model of digital library scene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ZHU Bai, LI Yin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A hierarchicaliy scenario application model architecture of digital library based on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was built, and the key functional components and core service modeles of each layer in detail we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traditional digital library application scenarios was mad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service scenarios,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scenario application of digital library was safe and reliable, and could solve the credibility of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interoperability and scalability of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further realize the safe circulation of the heterogeneous digital resources.

Key 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digital library; scenario application; hierarchical model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比特幣走入人們的視野,而區塊鏈技術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在各行業得到了應用?!段幕俊笆濉睍r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指出要“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加快數字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建設,統籌實施重大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程,加強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開發,提高優質資源供給能力?!薄敖y籌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完善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臺,建設國家基本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盵1] 區塊鏈技術是繼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后的又一項顛覆性技術,是現代信息社會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已被列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并明確將其定位為長期戰略性前沿技術,指出該技術是未來五年提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的關鍵技術之一[2]。2019年1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3],要求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服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過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填報備案信息,可見國家對區塊鏈技術的重視,同時也標志國家對以區塊鏈技術提供的服務進行正式的監管,從而為區塊鏈技術的安全化、規范化應用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區塊鏈已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4,5]。隨著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管理質量,同時也為數字圖書館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引擎和活力。

1 數字圖書館區塊鏈技術研究現狀

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新型應用模式深度契合了智慧化數字圖書館的發展理念。其應用從系統理論到實踐研究,已經逐步呈現出精細化、多元化的趨勢,有關圖書館區塊鏈技術應用研究的綜述也在不斷的逐步增加。

截至2020年6月1日,在CNKI上以“圖書館”“區塊鏈”關鍵字檢索期刊,共有相關研究論文100篇,其中核心和CSSCI來源期刊33篇,在這33篇核心論文中,研究最多的是應用理論研究方面,有9篇,其次是版權管理和保護方面,有5篇,其他如信息資源安全共享、云平臺智慧閱讀、文獻采購、個人信息保護、出版交易平臺、機構知識庫、發展研究、服務升級、數字內容產業鏈、移動用戶行為、新型分層架構、數字資產管理、變革性影響、創新升級、移動視角搜索、隱性知識采集等(表1)。

基于應用角度,武洪興[6]從區塊鏈技術概念入手,將其特征和三大技術保障與圖書館實際相結合,探討了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構想,分析了在圖書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國家層面和圖書館層面提出了相應對策;周耀[7]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及其核心價值,詳細分析了區塊鏈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優勢,設計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慧圖書館應用系統構想,提出了圖書館應持續不斷地學習與改革,以期與其他區塊鏈產業的快速發展相同步;秦珂[8]、趙力[9]、汪瓊等[10]分別對區塊鏈技術視野下的圖書館數字版權、著作權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黃敏聰[11]對區塊鏈技術及其對圖書館發展的變革性影響進行了研究;高勝等[12]提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型分層數字圖書館體系架構。以上研究為數字圖書館應用區塊鏈技術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借鑒與參考。

2 區塊鏈技術概述及其實現原理

區塊鏈技術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之一,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算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13]。分布式賬本、非對稱加密、共識機制、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四大核心技術[14-17],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獨立性、安全性和匿名性等5大特征。

區塊鏈起源于比特幣,其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區塊鏈1.0階段,2008年11月1日,形成了基于區塊鏈、P2P網絡、加密、時間戳等技術的比特幣電子現金系統架構理念[18],2009年1月3日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2009年1月9日出現了序號為1的區塊,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和序號為1的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19]。區塊鏈1.0時代主要突出體現的價值為分布式,沒有應用性的功能被具體利用,以基于程序算法的數字貨幣回報為主,但其發展瓶頸是挖礦高能耗。第二階段是區塊鏈2.0階段,區塊鏈依據可以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形成了信任基礎,為智能合約提供了可信任的執行環境,1994年Szabo[20]最先提出智能合約,2014年Buterin[21]創造了以太坊,將智能合約引入以太坊。智能合約為上層應用的開發提供基礎設施支持,智能合約與數字貨幣相結合,使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中得到了更廣泛的支持和優化。第三階段是2018年區塊鏈技術進入3.0階級,它是由區塊鏈構造的一個全球性分布式記賬系統。在這階段,區塊鏈技術已經能夠滿足更加復雜的商業邏輯,不再局限于金融行業應用場景,能夠對每個互聯網中代表價值的信息和字節進行產權確認、存儲和計量,使資產在區塊鏈上可以被交易、追蹤和控制,解決了各行各業的互信問題與數據傳遞安全性的技術落地與實現。區塊鏈3.0階段更加具有實用性,賦能任何一個行業。

區塊鏈的工作原理將一段時間內系統中的任意多個節點與系統交互的數據,通過密碼學算法記錄到一個區塊(Block),然后通過哈希函數生成該區塊的哈希值作為數字指紋,供下個鏈接區塊進行驗證,發送節點將該新區塊數據記錄向整個網絡進行廣播,系統中所有參與節點通過共識算法共同認定記錄的真實性,通過認定后的區塊被全網節點接受并正式納入區塊鏈中存儲。區塊鏈應用的所有區塊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鏈接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就是區塊鏈。為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區塊鏈單鏈條既可以在最后一個區塊后面增加區塊,也可以回溯發生的所有交易信息,區塊鏈是在不可信的網絡上建立可信的信息交換,通過計算機程序進行開放式總賬形式記賬,使每個節點可以獨立記錄在區塊鏈上發生的所有交易,也可以將其記錄的數據更新至網絡,每個參與維護的節點都能復制獲得一份完整數據庫的拷貝,可以在無需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實現人與人之間點對點的交易和互動,從而構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存儲。

3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圖書館場景化應用分層模型架構設計

圖書館場景化應用分層模型在借鑒傳統計算機網絡分層管理設計思想的基礎上和目前常用的區塊鏈網絡模型相結合并進行一定的改進,劃分為底層基礎設施層、區塊鏈服務架構層和智能場景應用層來進行分層設計,如圖1所示。

3.1 底層基礎設施層

數字圖書館底層基礎設施層為整個架構提供軟硬件設施及網絡數據傳輸,軟硬件設施包括了計算機設備、網絡設備、存儲設備。目前可以通過兩種方案進行解決,一種是購買物理設備,將這些設備進行分布式部署,從而為區塊鏈計算環境提供支持,通過網絡設備實現交易數據的傳輸,通過存儲設備對圖書館數字資源進行區塊鏈式存儲,從而實現本地化部署,但其維護成本高,容易造成硬件資源過剩。另一種是購買第三方云服務,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云服務有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均是利用云計算的虛擬化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分布式、異構的物理資源,可以有效降低部署和維護成本,提高軟硬件資源利用率。數字圖書館底層網絡數據傳輸也使用的是目前大部分區塊鏈項目使用的TCP/IP協議,它位于整個互聯網協議層中的最上層,融合了傳統互聯網模型OSI模型底層,采用了P2P網絡等傳播機制,可以有效通過加快全網節點之間的傳播速度來提升全網的確認共識,實現各節點之間的快速發現、廣播和通信等。

3.2 區塊鏈服務架構層

數字圖書館的區塊鏈服務架構層是整個架構的服務中樞,是區塊鏈公鏈自身的底層賬本層,包括了區塊鏈的網絡層、數據層、共識層和激勵層等4個層級。設計思路和出發點是將區塊鏈技術底層賬本和上層應用進行分離,讓底層賬本的重心放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上,在性能上可以將需要共識確權的數據上鏈,從而降低對TPS的需求。

1)區塊鏈數據層。主要負責對區塊鏈的底層數據區塊、鏈表的數據結構等進行封裝,包括了數據區塊、鏈式結構、時間戳、哈希函數、Merkle樹、非對稱加密等設計。對數字圖書館的區塊結構進行了設計,每個數據區塊 (Block) 分別由區塊頭和區塊體兩個部分構成,如圖2所示。

區塊頭用來保存著區塊的信息,它主要包括:版本號(大小為4字節,用于跟蹤軟件/協議的更新)、時間戳(大小為4字節,用于記錄該區塊具體創建的時間戳)、難度目標(大小為4字節,記錄了該區塊鏈工作量證明難度目標)、隨機數(大小為4字節,用于驗證工作量難度,隨機生成,需要相應算力,如比特幣挖礦獲得)、前一區塊的哈希值(大小為32字節,記錄了該區塊的上一個區塊的Hash地址,用于將本區塊與前一個區塊構建一一對應的映射關系)、默克爾根哈希值(大小為32字節,記錄了該區塊中交易的Merkle樹總根的哈希值)區塊體主要包括了Merkle樹哈希,可以理解為賬本的一種表現形式,記錄了當前區塊一定時間內經過驗證的、區塊創建過程中生成的所有交易記錄或其他信息,客戶要獲取存在該區塊中的特定數據必須有密鑰才行,從而保證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2)區塊鏈網絡層。主要用來對數字圖書館的區塊交易數據進行P2P點對點網絡傳輸,由于區塊鏈技術沒有中心化服務器,需要依靠用戶點對點交換信息,因此網絡層負責和底層基礎設施層進行P2P網絡對接,以及傳播機制和驗證機制的實施。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信息傳輸直接在節點進行,無需中間環節服務器的介入,信息傳輸和服務都分散在各個節點上進行,當一個節點創造出新的區塊時會進行廣播,其他節點收到該節點信息后對該區塊的數據結構、數字簽名通過共識算法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后在該區塊的基礎上進行新區塊的創建,從而達到共同維護一個底層賬本的作用。

3)區塊鏈共識層。由于區塊鏈系統沒有中心化機構,因此數字圖書館在進行數據信息傳輸、價值轉移時,需要利用共識機制解決并保證每一筆交易在所有記帳節點上的一致性和正確性。因此在該層封裝網絡節點的各類共識算法,讓高度分散的節點對區塊數據有效性達到快速共識,從而形成共識機制。在數字圖書館不同的應用場景,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共識算法:

①POW[22](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通過工作量證明達成共識,是區塊鏈中使用最多的共識算法,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是基于工作量證明的共識機制。任何網絡節點要想生成新的區塊并寫入,就必須完成工作量證明流程:生成交易并打包進區塊交易列表,通過默克爾樹算法生成默克爾根哈希,然后把默克爾根哈希及其他相關字段組裝成區塊頭,將區塊頭的字節數據作為工作量證明的輸入,通過不停變更區塊頭中的隨機數,并對每次變更后的區塊頭做SHA256運算,如果結果值小于當前網絡目標值,則工作量證明完成。

②POS[23](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機制)。通過權益證明達成共識,系統會根據節點持有的區塊鏈系統的權益Token(代幣)的數量與時間的乘積(幣天數)分配相應的記賬權,擁有的越多,獲得記賬權的概率越大。

③DPOS[24](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委托權益證明機制)。通過委托權益證明達成共識,讓擁有Token的人投票給固定的節點,這些節點作為權益人的代理去行使記賬的權利。這些獲得投票認可的代表根據一定的算法依次獲得記賬權。不同于POW和POS理論上全網都可以參與記賬競爭,DPOS的記賬節點在一定時間段內是確定的。

④PBFT[25-27](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實用拜占庭容錯)。是一種狀態機副本復制算法,每個狀態機的副本都保存了服務的狀態,要求共同維護一個狀態,所有節點采取的行動一致,PBFT算法可以容忍小于1/3的無效或者惡意節點的存在,假設用f來表示PBFT容忍無效或者惡意節點數,那么為了保障整個系統可以正常運轉,則需要有2f+1個正常節點,如果用|R|表示系統的總結點數,那么系統的總節點數至少應為3f + 1??紤]到數字圖書館區塊鏈網絡環境中,也可能出現與拜占庭將軍類似的環境,因此利用PBFT來解決處理由于硬件錯誤、網絡擁塞或中斷以及遭到惡意攻擊等原因造成的計算機和網絡可能出現不可預料的異常行為,從而達成共識目的。

4)區塊鏈激勵層。通過設計一定的經濟激勵模型,形成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在區塊鏈技術體系中集成經濟因素,鼓勵節點參與區塊鏈的安全驗證工作。由于數字圖書館的大多應用場景中,區塊鏈中其他節點大部分只參與驗證過程,因而數字圖書館聯盟可以根據實際應用場景考慮是否采用經濟激勵。

3.3 智能場景應用層

智能場景應用層可以看作是數字圖書館區塊鏈服務架構層的應用型擴展,包括了區塊鏈的合約層和應用層兩個層級,可以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可以是中心化的應用結合,在該層可以通過一系列復雜運算的技術形成智能合約,構建數字圖書館的多種應用場景并達到多鏈并行的效果。該層的重心放在性能和安全上,并將最終關鍵數據傳輸給基礎服務架構層上鏈,其本身利用高性能處理大量數據,達到現實世界對性能的需求。

1)區塊鏈合約層。是區塊鏈作為信任機器的重要層級,在這一層封裝數字圖書館各類自動化智能腳本,通過自定義約束條件,把代碼寫到合約里,實現不需要第三方信任背書,滿足條件到時間立即實時操作。

2)區塊鏈應用層。是區塊鏈的展示層,封裝了數字圖書館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如圖書館的數字版權管理場景,傳統的數字確權只是進行一些形式上的審查,對作品內容后續修改或篡改的真實性甄別難度較大,同時確權還需要中介機構去做,比較費時費力,并且容易受中介機構的人為因素影響,但在應用了區塊鏈技術后,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區塊鏈場景下數字版權確權,會通過分布式賬本模式構建一個平等、透明的具有安全保障的共信機制,時間戳技術可以回溯版權交易過程,所有的交易行為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去自動進行,對確權效率將是一個巨大提升,甚至可以做到實時確權。一個作品的確權過程從初創到修改完成、定稿、確權、版權許可或轉讓等行為難以被篡改和偽造,并可以實時在全鏈上進行公布,還被所有公鏈上的所有節點共同監督和公開查詢,從而實現數字版權去中介化的透明管理。

4 傳統架構服務場景與區塊鏈技術架構服務場景的對比分析

傳統的數字圖書館服務,在數據所有權、用戶選擇權、利益相關者、被動性服務等方面如何取代人工審批、得到社會公信力和用戶認可,面臨著邏輯困境;在用戶隱私、數據安全、數據價值、數據全面等方面面臨著現實問題。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其去中心化的數據處理、有共識機制的數據傳遞、時序穩定的智慧合約、可靠的數據關系與個性化推薦為圖書館智慧服務提供了重新架構技術底層基礎的機會[28]。相對于傳統技術架構,區塊鏈技術架構能使場景化服務釋放出極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能夠為圖書館場景化服務提供資源保障、技術保障和安全保障[29]。

1)場景1:信息資源共享。傳統信息資源共享:由一個中心統一進行信息分發和發布,彼此之間定時批量對賬,對于有時效性要求的信息共享難以達到實時共享,信息共享的雙方缺少一種相互信任的通信方式,難以確定收到的信息是否是對方發送的。

區塊鏈信息資源共享: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要求各個節點的數據需要保持一致,使得自帶信息共享功能,區塊鏈的P2P技術可以實現實時信息共享,區塊鏈共享節點不可篡改的共識機制,可構建一條安全可靠的信息共享通道。

通過傳統信息資源共享與區塊鏈信息資源共享對比,區塊鏈信息資源共享不管是從共享方式和共享安全方面都優于傳統信息資源共享(表2)。

2)場景2:知識產權保護。傳統知識產權保護:簽證證明流程復雜,登記時間長、費用高。公信力不足,個人或中心化的機構存在篡改數據的可能,公信力難以得到保證。

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簽證證明流程簡化,區塊鏈應用到簽證證明后,無論是登記還是查詢都非常方便,無需再奔走于各個部門之間。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存儲,安全可靠,保證沒有一家機構可以任意篡改數據。

通過傳統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對比,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從簽證流程和安全程度方面都優于傳統知識產權保護(表3)。

3)場景3:用戶身份認證。傳統用戶身份認證:由中介或者中心化機構保存用戶大量隱私信息,用戶信息調用不透明,有極大的賬戶安全風險。

區塊鏈用戶身份認證:區塊鏈使用密鑰為用戶注冊身份,個人信息以散列形式存儲,可以用于多個身份相關屬性,如姓名、惟一身份號碼、指紋或其他生物信息等。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解決當前隱私安全問題,可以極大地保護用戶安全,降低運行風險。

通過傳統用戶身份認證與區塊鏈用戶身份認證對比,區塊鏈用戶身份認證從認證方式和認證安全方面都優于傳統用戶身份認證(表4)。

5 結語

目前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已經在金融等重要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應用,雖然在數字圖書館服務領域的創新性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其在圖書館領域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區塊鏈具有顛覆性的技術理念,在一定深度上契合了數字圖書館開放、共享、智能的發展理念,尤其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分布式數據存儲、獨特的加密算法、點對點的數據傳輸等新型技術應用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數字圖書館數據的完整性與精確性,能夠進一步打破機構間的壁壘效應、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能。但區塊鏈技術也并非是完美無缺的,應該充分認識到區塊鏈技術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在現有的區塊鏈系統中,其不可篡改的特性是一面雙刃劍,數據一旦上鏈便無法更改,面對正常的數據修改需求,如面臨失效數據、錯誤數據將會無法刪除,導致垃圾數據的堆積,影響系統運行效率。因此,在特定條件下可修改的區塊鏈方案就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任艷麗等[30]提出可修改的區塊鏈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參考。隨著國家的重視和加強區塊鏈應用的監管,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標準和規范還需進一步建立健全,大力培養區塊鏈專業技術人才也要盡快提上議事日程。結合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圖書館將迎來提檔升級和創新式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EB/OL]. http://zwgk.mcprc. gov.cn/auto255/201702/t20170223_491392.html.

[2]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73 號《“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27/ content_5153411.htm.

[3] 關于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上線的通告[EB/OL]. http://www.cac.gov.cn/2019-01/28/c_1124053347.htm.

[4] 習近平: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10-26(01).

[5] 魏大威,董曉莉.利用區塊鏈技術驅動國家數字圖書館創新升級[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5):98-103.

[6] 武洪興.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構想[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0):89-96.

[7] 周 耀.區塊鏈技術在智慧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情報,2019(4):94-102.

[8] 秦 珂.區塊鏈技術視野下的圖書館數字版權管理:作用機制、創新價值和建議[J/OL].圖書館論壇,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190916.0912.002.html

[9] 趙 力.區塊鏈技術下的圖書館數字版權管理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9(5):75-79.

[10] 汪 瓊,陳 偉.區塊鏈在圖書館著作權保護中的效用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9(3):69-72.

[11] 黃敏聰.區塊鏈技術及其對圖書館發展的變革性影響[J].圖書情報工作,2018(13):11-18.

[12] 高 勝,朱建明.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型分層數字圖書館體系架構[J].圖書情報工作,2018(24):57-64.

[13] 楊 熳.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會計模式淺探[J].新會計,2017(9):57-58.

[14] 馬 昂, 潘 曉,吳 雷,等.區塊鏈技術基礎及應用研究綜述[J].信息安全研究,2017(11):968-980.

[15] 袁 勇,王飛躍.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自動化學報,2016(4):481-494.

[16] 沈凱旋,高 勝,朱建明. LibRSM:基于聯盟鏈的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安全共享模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2):77-86.

[17] DINH T T A,LIU R,ZHANG M,et al. Untangling blockchain: A data processing view of blockchain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2018,30(7):1366-1385.

[18]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EB/OL]. https://bitcoin.org/en/bitcoin-paper.

[19] 范希文.金融科技的贏家、輸家和看家[J].金融博覽, 2017(11):44-45.

[20] SZABO N. Smart contracts[EB/OL].http://www.fon.hum.uva.nl/rob/Courses/InformationInSpeech/CDROM/Literature/LOTwinterschool2006/szabo.best.vwh.net/smart.contracts.html.

[21]? BUTERIN V.A next-generation smart contract and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tform[R/OL].https://github.com/ethereum/wiki/wiki/White-Paper.

[22] VUKOLIC M.The quest for scalable blockchain fabric:Proof-of-work vs.BFT replication[C]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open problems in network security.Zurich:Springer,Cham,2015:112-125.

[23] SALEH F. Blockchain without waste:Proof-of-stake[J]. http://dx.doi.org/10.2139/ssrn.3183935.

[24] CHAUHAN A,MALVIYA O P,VERMA M, et al. Blockchain and scalability[C]//2018 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quality,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companion (QRS-C). Lis-bon:IEEE,2018:122-128.

[25] SUKHWANI H, MARTI NEZJ M, CHANG X, et al. Performance modeling of pbft consensus process for permissioned blockchain net-work (hyperledger fabric)[C]//2017 EE 36th symposium on reli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SRDS).Hong Kong:EEE,2017:253-255.

[26] 邵奇峰,金澈清,張 召,等.區塊鏈技術:架構及進展[J].計算機學報,2018,41(5):969-988.

[27] 朱 巖,甘國華,鄧 迪,等.區塊鏈關鍵技術中的安全性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6, 2(12):1090-1097.

[28] 陳小平.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智慧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情報, 2018(11):66-71.

[29] 王美佳.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圖書館場景化應用[J].現代情報, 2019(9): 109-114, 159.

[30] 任艷麗,徐丹婷,張新鵬,等.可修改的區塊鏈方案[J].軟件學報, DOI:10.13328/j.cnki.jos.005894.

猜你喜歡
架構設計區塊鏈技術數字圖書館
基于安全性需求的高升力控制系統架構設計
對稱加密算法RC5的架構設計與電路實現
應用于SAN的自動精簡配置架構設計與實現
基于星務計算機的系統軟件架構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