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2020-11-26 01:57邱金平
現代英語 2020年3期
關鍵詞:教學法英語教學語言

邱金平

一、引言

任務型教學方法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在外語教學中使用較廣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定好語言交際的任務,通過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意在鍛煉學生的溝通、表達、交涉、解釋等語言能力。任務教學法強調在“學中用,用中學”,把教學和實踐應用結合起來。教學任務與書本中的對話練習(exercise)、教學活動(activity)的本質區別在于,教學任務是開放性的沒有固定的對話設計也沒有既定的交流模式,追求真實自然的互動、溝通。大學英語作為學生必修的基礎學科,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也就是英語教學已不僅僅是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的培養,還包括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際)能力、溝通協作、交流表達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培養大學生英語綜合素養不是紙上談兵,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圍繞這個目標設計適合的教學方案。任務型教學法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比傳統教學法效率更高。

二、任務型教學法國內外的研究狀況

(一)國內研究狀況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教育工作者在探究創新教育的方法。外語教學中任務教學法成為國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門。國內任務型教學方法的研究開展比國外要晚,較早涉及這個領域研究的有馬箭飛,他在2000年發表了《以“交際任務”為基礎的漢語短期教學新模式》,文中指出任務教學法適合培養語言交際技能,教學效率高,具有功能性、目的性、實用性的特點。后來關于這個課題研究的人越來越多,研究內容也更加豐富,深圳外國語學院教師陳锫2011年出版了《實踐中的任務型教學:現狀與展望》,文中不僅對任務教學的實際情況做了分析和總結,還回顧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還加入了教學案例分析科學的設計出任務型教學的標準和模板,對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二)國外研究情況

國外開展任務型教學研究最早是印度語言學家在Bagalore開展加強交際教學實驗。該教學實驗倡導激發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課件材料設計各種類型的教學任務,學習者以完成任務的方式開展語言學習。此次實驗后,涌現出大量的關于任務型教學法的研究者,如Jane Willis,David Nunan其中語言學家David Nunan指出任務型教學的重點是把教學變成學習目的語過程中互動、使用、輸出語言的過程,提出語言教學應該多關注思維、文化、情感等需求,要改變只注重語言教學形式、知識等現象。Willian Brown的研究則偏向任務型教學法的實踐應用,介紹任務教學實施的三個過程pre-task(前期任務)、task cycle(任務中間環節)language focus(語言焦點)。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首先,任務型教學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思維應變能力,決策能力。對于大學生來講,隨著這些能力的增長他們使用目的語的信心就更足了,也能獲得學習滿足感,改變了他們對語言學習枯燥乏味的認識,培養了學習興趣。

其次,任務教學法是互動、應用、語言輸出的學習過程。完成任務的過程需要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提升學生用目的語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任務型教學方法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處于絕對的主體位置,學習氛圍更加寬松、和諧。這種民主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創新,拓展學習知識面。

最后,任務型教學法一般是按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互相協作、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團體協作的能力。

另外,任務型教學法課堂是開放式的,交流互動內容是根據任務完成情況自然進行的,教學活動不受教材限制,內容更靈活,信息量也大,所以任務型教學法拓展了教學內容。設計教學任務一般結合生活中的實用內容,所以能提升學生目的語的日常交流水平。

四、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進入大學,學生們接觸英語教育已經有十來年了,但從英語能力的評價結果來看,大學生聽、寫及語法掌握得比較好,考試能力比較強,但是口語及跨文化交流的思維轉換能力卻普遍較低。所以盡管付出了很多的學習時間,但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核心內容卻掌握得不好,“啞巴英語”的現象還是很嚴重,形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英語教學理念滯后

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大威脅。很多教師還是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放到課文理解、詞匯知識、語法知識、翻譯練習等基礎知識的教學上,希望能為學生們夯實基礎,能更好地應對各類考試。教學課時量是有限的,用到基礎教學的時間多了,應用及口語練習自然就少了,所以學生實踐應用及口語能力普遍低。

(二)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還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弱的情況下,英語教學課堂幾乎成了教師的一言堂。課堂互動溝通少,學生自然就習慣了被動接受,說的少就不會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難以得到真實發展,更嚴重的是思維能力被固化。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進入惡性循環狀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越來越低。

(三)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學生經過多年的艱苦拼搏終于擠進大學校門,很多學生把繃緊的學習狀態松弛下來,認為大學不需要再把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了,所以他們的學習目標很迷茫。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不被重視的現象比比皆是。有許多學生普遍認為自己不打算出國,在國內發展有“半瓶子”水平就夠用了,所以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度不高。

(四)英語考核評價方式不科學

雖然在《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考核要求比較全面,涉及了英語素養的各方面內容。但在實際測試中和還是注重考察基礎的語言知識,對語言能力的運用及口語測試的比重很少。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會針對考核內容“精講多練”,結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學生進行實踐應用練習,客觀上也造成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氛圍單調的現象。

五、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任務教學法的應用原則

任務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目的語的思維模式和應用語言處理問題的能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交際能力、認知能力、分析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所以設計教學任務要實現這個教學目標需要遵循一定的應用原則,筆者總結概括了以下幾點:

1.真實性的原則

教學任務要遵循真實性原則不是說教學任務必須亟待完成的真實任務,而是要求任務設計要盡量貼近生活。以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遍經歷的活動為背景設計教學活動,更有利于學生體驗跨文化交流中的思維方式的區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多地接觸和應用生活中常用的語言信息,有利于他們在生活中能靈活地應用目的語解決實際問題。

2.交流互動的原則

語言是交流溝通的工具,我們學習語言要掌握的一項核心能力就是能將它準確地應用于互動交流。因此,設計教學任務要注意以溝通交互內容為主。通過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讓他們感受語言解決問題時的形式和用語技巧。

3.可操作性原則

主要是指任務活動構建要具有可行性,具備在教學現場順利完整實施的條件。環節多,情節過于復雜的任務在教學活動中并不適用。

4.功能性原則

通俗地講,就是通過任務教學使學生掌握在不同語境下的一些溝通技巧。所以設計任務要注意語言形式和表達功能的結合,讓學生通過任務練習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得體的說話。

5.教學任務的連貫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用一個教學任務完成所有教學目標。所以在設計任務時我們要注意任務之間的連貫性,這樣整個教學活動才更完整。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個連貫的任務鏈,能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包含的教學元素也更豐富。再者連貫的任務鏈式教學有利于教學計劃的有序實施,可以實現由易到難,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避免了一堆任務沒有計劃、也不講邏輯,學生完成時思維“跳進跳出”不利于理解和吸收的現象。

6.趣味性原則

教學任務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要避免設計任務過于枯燥、復雜。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語言學習回歸到生活,這樣就能把復雜單調的理論知識變得有趣,也更容易理解。

(二)任務型教學法應用策略

任務型英語語言教學法是以構建英語學習任務的方式,促進教學中的互動溝通和文化交流。任務型教學法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1.構建任務型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位置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任務型教學中教師承擔組織、引導者的角色。教師設計一系列的任務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活動實現教學目標。學生要完成任務需要充分調動思維活動,激活學自己內在的知識體系,踴躍地通過自主探索,創新實踐完成任務活動。教師設計教學任務要注意活動內容主題盡量貼合現實生活,任務活動中包含一些系列應用內容,鍛煉學生運用目的語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發現父親》“discovery of a father”課文學習中,文章從孩子的視角看待父親成人世界中處理問題的方式,對父親一直存有偏見,經過雨夜游泳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對父親的看法。教學任務的引入環節我們可以讓學生思考,“What prejudices do we have about our fathers in life?”“What kind of father-son relationship do you most admire in life?”這樣的問題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面臨的實際問題,可能我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但是通過本次學習任務,希望學生認真去思考、審視,這是我們重新認識父親和自己的開端。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引導和啟發,為學生建立信心。

2.合作學習中調動學生互動和協作的積極性

任務型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所以設置任務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希望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來相互啟發,也可以運用討論、辯論的方式互動交流。為了能調動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任務型教學可以結合情景式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發揮環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也能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另外,完整的故事情景,也便于教學任務之間連貫通順,環環相扣,逐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例如,在《Discovery of A Father》教學過程中,筆者特意將電影“big fish”(《大魚老爸》)根據教學需要做了剪接處理,并播放給學生賞析,就是希望電影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從而對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就是借助電影營造情景氛圍,電影畫面將教學內容情景帶入到學生的思維體系中,激活了學生的內在知識體系,從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有效落實教學評價機制

傳統教學中的學生素質的評價方式一般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依據。但是在教學改革的推進中,我們認識到一兩次考試成績并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模式在改革、創新,教學評價機制也要順應改革要求,不斷完善。教學過程不能為了追求績效成績,使科學的評價機制總是流于形式。教學評價是為了客觀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建立良好的競爭環境。教學評價是綜合體系,成績是評價的一個指標,但也不能唯成績論,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綜合表現,以及對待學習的態度,都是評價內容的一部分。另外,評價形式也是多樣化的,學員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價、院校評價等。這些評價形式可以單獨使用,也能綜合使用。

4.設計實用性強的教學任務

任務教學法就是希望通過教學任務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語言作為交流工具,也只有在應用和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和成長。教師設計任務要結合學生的整體水平綜合考量,所以教學任務不能太難。教師要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成員要相互協作,取長補短。任務內容不僅要連貫,還要充分體現其語言實用性的特點。例如,設計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互動場景如觀影討論、事物描述、功能介紹等,學生在教學任務中有針對性的聯系,在生活中就能更好的處理類似問題。

六、結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及實施策略。新時代課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嘗試探索創新“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內容允許的條件下采用效率更高教學方式,能有效調節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積極探索更加有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教學法英語教學語言
淺談O2O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異步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以混合式英語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刀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我有我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