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碩博貫通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2020-11-27 08:11馮文芳常曉珂相炎紅
大陸橋視野·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培養機制創新人才

馮文芳 常曉珂 相炎紅

摘 要:結合協同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背景,對目前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通過對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分析,提出完善措施。

關鍵詞: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一、引言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各種體制深層次改革與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的關鍵時期,過去主要抓投資和項目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而是進入人才取代資本的階段,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資源將成為第一生產要素在經濟結構轉型中發揮主導作用。本碩博貫通式培養通過采用本科生和研究生貫通的長周期人才培養計劃,連貫性和長周期特征能夠適應高水平科研創新成果的產出規律和精英型人才的培養,在教育部提出實施“質量工程”號召下,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和研究價值。

二、我國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不足分析

我國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以來,一些“211”和“985”院校進行了試點和探索,取得了較大成績,但也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貫通性不夠

首先,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管理機制均存在問題。我國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權大多隸屬于學校和學院的不同職能部門。從學校層面來看,研究生教育由研究院(部)負責,本科教育則由教務處管理;從學院層面來看,負責研究生事務的是科研秘書,負責本科生的是教學秘書,往往兩個職位由不同的人承擔,容易導致懶政、掣肘或監管空白等現象,影響了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的順利實施。

其次,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課程貫通性不夠。高校課程是按照不同身份的學生(如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開放的,而不是向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的學生開放,貫通式博士生課程一般是從碩士生課程、博士生課程中選擇若干,知識結構和邏輯上存在斷裂,教學方式上也與一般博士生培養沒有實質性的不同。另外,一些公共基礎課程,如數學,存在專業和學科之別,管理類專業和工科類的數學課不管從學時、難度和深度都存在差異,課程間缺乏縱向兼容性,成為跨領域科學研究的攔路虎。

最后,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的貫通性不夠。貫通式博士生與一般博士生培養過程相似,即都是先進行課程學習,然后開始科學研究,最后撰寫學位論文,導致學生純粹為了完成學分要求而學習,與科學研究沒有聯系,而在后期的科學研究中需要相關知識時又要自學課程內容,學非所用、用非所學。

(二)開放性不足

首先,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生源選拔方式開放性不足。一般來說,申請攻博資格的學生應從品德、成績、創新精神、科研能力等方面綜合考察,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基本上都以本科生各學年的課程成績為主,這對一些成績不太理想即便是其他方面突出的學生也很有可能與這種培養機制失之交臂,曾空和胡銀銀指出,這種僅憑成績就評判一個學生是否適合從事科學研究,是否有能力完成博士教育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頗。

其次,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培養環境相對封閉。本碩博貫通式生源一般來自本?;虮拘I凑驾^大比重,這容易導致生源的同質性;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培養年限幾乎沒有低于8年的,學生在同樣人文地理環境中學習8年甚至更長時間,面對同批老師,學習一脈相傳的知識,會造成信息、觀點甚至思維的單一和固化。

(三)保障性不足

首先,獎助體系保障性不足。我國現行的獎學金制度偏重于獎優型,獎學金更多與平時的課程成績、科研成果掛鉤,這種獎助制度有悖于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的本質;同時,由于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的時間較長,學生畢業一般平均都接近30歲左右,處于成家、立業等關鍵時期,但現有獎助體系獎助金額普遍偏低,這導致一些學生著急畢業,想早日工作,不利于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

其次,創新體系保障性不足。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創新意識強烈、能夠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具備系統的專門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本碩博貫通式教育的核心,雖然,近年來高校有大量的創新創業項目,但總體上資金資助較少,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學生的科研創新性明顯不足等。

三、完善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措施

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是近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實踐,必須肯定該機制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的突出優勢,同時也需要正視該機制在實踐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一)外部環境建設

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只依靠改革高等教育培養機制還不夠,需要外部環境和平臺建設的配合。高等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良好的學術環境,還需要一個敢于創新、勇于探索、具有批判精神和質疑精神的和諧校園與社會環境。改變過去以“成績判英雄”的壓抑學術環境,激勵學生享受創造與發現的樂趣,使其更有活力和意愿去進行創新與探索。同時,重視人文理念的塑造和培養,科學需要人文精神支撐,沒有全面發展就不會有健全的人格,也就不會有恒久的學習動力和社會責任感。

(二)機制內在完善

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撐,但歸根到底在于培養機制內部的建設和完善。首先,建立嚴格和靈活的生源選拔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不唯分數論、不囿于專業限制,注重對科研潛力、創新性思維能力、科研素質和探索精神的考察,通過多種方式、多個方面、多條途徑選拔生源。同時,在完善培養機制,嚴格管理過程中,建立考核機制。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有益于促進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的進步。我國目前博士生淘汰率較低,應該在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入淘汰和補錄制度,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和健全人才競爭機制;其次,建立完備的跨學院、跨專業選課的信息系統,解決不同層次、不同專業課程體系貫通與本碩博連讀培養之間的矛盾,加強學科和知識的交叉、不斷更新前沿理論和方法,把課程學習融匯貫穿于科學研究中,理論與實踐結合;再次,導師組團制和“因材施教”。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應該實行以導師為主的團隊指導方式,不同博導之間可以學術優勢、思維方式、多學科知識等互補,避免“近親繁殖”和“從一而終”的缺陷。最后,本碩博連讀生作為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體,要更多地激勵、引導和警示,摒棄功利思想,不斷增強理論知識和學術修養,順利完成學業。

(三)保障和激勵配套

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要順利、有序進行,還需要相應的保障和激勵措施支撐其落實。首先,完善監督機制。為使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得到有效落實,監管者必須狠抓每個重要環節、嚴格履行監督職責。其次,我國的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一般中途是不授予學位的,這讓一些學生望而卻步,因此,淘汰考核制度應該允許那些不適合進入博士生階段培養,但滿足碩士生、本科生畢業條件的學生,在達到相應階段學位授予條件后獲得相應學位,緩解其壓力和后顧之憂。最后,獎學金的評定不應該只追逐課程成績的高低,也不一味專注于暫時的科研產出,應注重學生科學研究的前瞻性和科學研究成果產業化的前景,配套助學金和生活補助,保障學生的基本生活水平,使其能夠潛心科研。

四、結束語

人才培養機制問題一直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但同時也是發展的薄弱環節。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通過采取本、碩、博貫通的“長周期”人才培養計劃,同時注重“創新性”目標,成為高教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的先行者,該機制利弊共同。在后期的踐行中不但要完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方式,提高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要注重適應社會的需求。

【基金項目: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GS[2018]GHBBKZ024):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p>

(作者單位:蘭州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熊玲,李忠. 本-碩-博貫通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11-15.

[2] 張國棟. 我國貫通式博士生培養模式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學,2008.

[3]曾空,胡銀銀.“協同教育”視域下“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8(1):147-150.

[4]韓春玲, 左志香. 本碩博貫通式培養模式下獎助體系的探討[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7(1):49-50+94.

猜你喜歡
培養機制創新人才
任職教育教師隊伍長效培養機制建立思考
應用型商科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方案的優化與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機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產教融合之路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探討
提高實驗動手能力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