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阜陽農村精神脫貧問題研究

2020-11-28 07:20李安然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貧困戶農民群眾

李安然

摘 要: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幫扶,探討相對貧困的治理機制,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今后一段時間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阜陽是傳統農業大市,所以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通過抓精神文明建設、教育脫貧、完善基層治理機制以幫助農村貧困群體激發思想動力、調動行為活力、促成治理合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振興鄉村的關鍵。

關鍵詞:鄉村振興;精神脫貧

一、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中的農村精神扶貧的內涵及必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之策。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二者協調推進,才能行之有效補齊農村在資源、人力、財力等方面的短板。

1.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中的農村精神脫貧的內涵

“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還必須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讓人民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1]。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明確指出了精神扶貧的基本內涵,就是要把“扶志”和“扶智”結合起來。

(1)扶貧先扶志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狈鲐毾确鲋?,“志”就是貧困戶要轉變思想,從內心樹立起對脫貧的堅定信念,并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主動作為,自力更生,最終達到精神上脫貧,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痹诜鲐毠ぷ髦?,要把扶貧與扶志有機結合起來,既要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物質貧困問題,更要幫助他們解決精神貧困問題。

(2)扶貧必扶智

物質匱乏的兒童沒辦法獲得良好的教育,和非貧困兒童相比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社會交往的能力都比較弱,常常輸在起跑線上。同時貧困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的模式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精神貧困很容易一代一代的傳遞。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不僅如此,貧困戶勞動技能培訓也非常重要?!凹矣辛继锶f頃,不如薄技在身”,貧困群眾有了一技之長,不管是留在當地還是外出務工,都能找到脫貧致富比較好的方式和途徑。

2.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中的農村精神脫貧的必要性

(1)有利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離不開鄉村小康、鄉村振興,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提高農民群體的物質生活水平,而物質狀況決定精神狀態,因此農民的精神文化發展也會得到重視。通過精神扶貧可以幫助農民增強脫貧信心和斗志,樹立文明新風尚,建設美麗新農村,幫助農民早日擺脫貧困,從而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精神脫貧有利于幫助農村貧困群體樹立脫貧光榮導向,掌握脫貧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傳播文明新風,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因此脫貧攻堅工作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關鍵性的一環。

(3)有利于推動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重大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必須以解決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問題為前提,因而十九大以來的多次會議強調,要堅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另一方面,鄉村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重點突破的領域。所以說,實現農村貧困群體精神脫貧,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有利于推動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

二、當前阜陽農村精神脫貧中存在的問題

1.自信心貧困。習近平在閩東工作期間,經常深入基層開展工作,與貧困戶進行深入的交流,因此,他對貧困有著更為深刻和本質的認識。他意識到,長期的貧困會導致貧困群眾喪失擺脫貧困的信心。部分貧困戶的主要問題是自信心嚴重不足,很多事情本來可以做的很好,但由于自信心不足,自認為自己不能很好的做這件事,就不去做事或者是中途放棄。(殘疾,雙腿)

2.觀念上的貧困。多數貧困戶他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在一些老人,思想就相對來說就比較落后,認為貧窮是命中注定的,努力也無法改變,甚至有些人還保留著重農輕商的守舊思想,固守貧瘠的土地和貧困的家園,也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不愿出去闖蕩一番。

3.思想認識上的貧困。貧困戶存在“福利依賴”思想。有的地方不注重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反而助長了等靠要思想,“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一些貧困群眾作為扶貧政策的受益者,長期以來享受扶貧政策帶來的好處與甜頭,甚至不勤奮勞作也能維持生活,導致了慣性依賴政策的心理,一旦脫貧就不能享受政策的紅利,由此就導致了長期寄生于扶貧政策。

三、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加快阜陽農村精神脫貧的路徑

1.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戰斗堡壘作用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抓主要矛盾、創新方式方法,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帶頭營造健康向上的農村文化氛圍,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真正帶領農村貧困群體實現脫貧致富。

2.開展文化教育扶貧

約翰·梅爾指出:“教育在激起農民變化方面能夠起重要作用,因為它能夠開闊農民及其子女的視野使之放眼世界,而且還可能引起消費和生產方式發生變化,也許更重要的是,它會通過為農民以及未來農民提供實行變革的方式,來激起他們實行變革?!盵2]因此,扶貧先扶教,因地制宜,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系列文化教育活動。一方面發揮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陣地潛移默化的作用,逐步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引導他們自覺遠離賭博、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另一方面,通過開展文化下鄉活動,以積極向上的活動內容,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達到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增強信心的目的,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的困擾,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3.開展勞動技能扶貧

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對貧困群眾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是幫扶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重要方式。在實際推行農林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措施的過程中,都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和貧困農民的發展意向進行簡單易學的職業技術培訓。

4.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農村精神扶貧,就在于通過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逐漸提升農民精神文明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助推鄉村振興和精神扶貧的進程。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安扇》限r村特點的有效方式,深入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挖掘農村傳統道德教育資源,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推進誠信建設,不斷強化貧困群眾的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主人翁意識”[3],其次,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要將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精髓融入現代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比如將“勤勞、樸實、務實”融入現代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之中,不僅弘揚了傳統美德,而且有利于解決“等靠要”等貧困難題。

5.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

積極挖掘貧困群眾脫貧先進典型,大力宣傳貧困群眾身邊的榜樣模范和先進事跡,用身邊人的身邊故事教育引導身邊人,努力營造安貧可恥、致富光榮的鮮明導向,激發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干勁決心。一方面培育挖崛,提高典型的密切度。把典型的培育和挖崛作為開展“精神脫貧”的重要環節,對發現的典型事跡和人物進行宣傳,以提高典型的本土化,提高榜樣力量的感染力。讓“精神脫貧”典型跡在當地廣為傳播,成為引領貧困群眾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二是開展廣泛宣講,提高典型的關注度。組建“精神脫貧”典型宣講團,推動典型宣講實現鄉、村和貧困群眾全覆蓋。用通俗的語言、真實的情感,現身說法講述著自己的感人故事,傳遞著勤勞樸實、自強不屈的人生品質,弘揚著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海峽出版發行集團,2017

[2]約翰·梅爾.現代教育論叢[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5

猜你喜歡
貧困戶農民群眾
耕牛和農民
杜造海: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帶頭人
農民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重視“非貧困戶”的滿意度
吃瓜群眾的真相,你怎么懂
播州區委離退局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掛幫貧困戶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吊唁陳忠實先生5
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示意圖及參考文本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已達1200萬(等10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