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安全問題的思考

2020-11-28 07:20白曉明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種糧耕地糧食

這句話是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9月到東北三省考察期間在黑龍江農業農機中心時講的,原話是:“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斑@句話說的是糧食安全問題,近些年來主席在多個場合都談到糧食安全問題,可見對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視程度。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我國用6.8%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資源養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糧食安全已經成為了影響國家安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問題。前兩年中美貿易發生摩擦,美國對中國芯片、機器人、航空航天等十個科技領域進行打壓和制約,我國進行了有效的還擊,跟美國的貿易中有飛機、有汽車但唯獨率先制約美國的大豆進口,大豆被制約后美國的各大農業協會開始向美國政府施壓,甚至影響到美國的中期選舉,可以說在貿易戰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充分說明,糧食的作用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食品了,漸漸成為了重要的戰略物資和大國博弈的籌碼。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必須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

一、偉大成就:糧食生產方面取得的突破

曾經有個美國人叫萊斯特布朗,他寫了一篇文章,向全世界提出了一個問題,叫《誰來養活中國》,他認為中國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高速的工業化進程對農田的大量侵蝕、破壞,加上人口增長,到21世紀初,中國為了養活10多億的人口,可能得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這可能引起世界糧價的上漲,對世界的糧食供應產生巨大影響。今天我們中國用事實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能養活自己。

1.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建國初期,我國的人均糧食占有量只有209公斤,這是啥意思呢,按照世界糧農組織的標準,每年人均糧食得有400公斤,才達到要求,算是糧食安全,這樣說的話,我國人民建國初期只能算是吃半飽。但到了2018年,這個數已經查過了470公斤,增長了1倍多,而我國的人口已經從當時的5.4億人增長到了現在的14億,中國在人口迅速增長的背景下,糧食穩步增長,而且還能糧食出口,一是因為國家政策好,二是因為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三是因為農業科技有了很大進步。中國人不僅能養活自己,還為全世界乃至全人類做出了貢獻。

2.居民飲食結構逐步升級

出生在50年代的長輩,都趕上了鬧饑荒,他們現在要是米飯掉在地上都舍不得扔,會愛惜的吃掉。而今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不斷增長,吃米飯不再是問題,我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改變,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跟二十年前相比,人均吃油增長了三分之一,各種肉類增長了一半,海鮮增長了百分之72,牛奶增長了三倍。今天中國人而且不僅吃得好,還得吃的健康。中國人現在特別注重營養搭配,科學養生,近些年出生的孩子身高都明顯高于父母,而且還聰明,這都是國家農業生產和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

3.貧困人口數量迅速減少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挨餓,老鄉貧困那不叫小康。政府高度重視消除饑餓和貧困問題,1978年改革剛開放時期,我們的貧困人口占了一多半,有7.7億之多,政府通過不斷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業補貼,取消農業稅等方法,實施精準扶貧。通過全國性的精準扶貧,2020之后,中國再無貧困挨餓的人群,是世界上消除貧困饑餓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世界消除貧困人口貢獻了70%以上。

二、居安思危:中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糧食生產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的耕地和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較少,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我國糧食安全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值得我們去重視和思考。

1.糧食需求不斷上漲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建設,很多農民兄弟從農村走到城市,我國的城鎮化率將不斷上升,根據調查顯示,城市人均的糧食需求量比農村人均糧食需求量高出50%以上,糧食需求會隨之上漲。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已經從吃飽向吃好轉變,對高質量牛奶、雞蛋、肉類的需求不斷上升,體現出高營養、高熱量、高消耗的特點,因此對畜牧業的需求逐漸上升,對飼料用糧食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尤其是像牛肉這一類產出效率較低,生產周期較長的肉制品,使玉米、豆粕等產品的需求增加。我國目前大豆的自給自足率很低,缺口在8800萬噸左右,主要依靠進口。

2.耕地數量逐年減少

在1997年到2011年間,我國耕地面積減少了1.23億畝,耕地的迅速減少給糧食安全帶來隱患,因此中央劃定了確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盡管如此,近年來個別地方時有侵占耕地的現象,值得關注。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數量僅為1.3畝,還不足國際平均線的一半,顯現出人均耕地少,優質耕地少,后備耕地少的特點。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有:一是建設建筑用地規劃粗糙,造成耕地的流失和浪費;二是違規使用土地的情況仍然存在;三是土地污染、水力資源不足等因素造成的土地沙化、鹽堿化,使耕地面積下降。

3.農民種糧不賺錢

我國國內糧食的價格受到國際市場影響,主糧價格不高,隨著農藥、化肥、勞動力的上漲,造成了農民種糧不賺錢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的種植規模較大、機械化程度高、設施農業發展較快、農業科技化程度高,導致他們在糧食的平均成本、產量和品質方面都具有優勢,而種糧不賺錢將使更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造成農村的空心化、老齡化現狀。這也帶來了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未來誰來種糧食值得我們思考。

三、應對挑戰: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舉措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中國始終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1.加強監管,嚴守土地紅線

做好土地規劃,禁止浪費現象產生,嚴格查處非法占用耕地現象,對違規的顯現進行處罰,不管是后臺多硬,不管什么大款土豪,你占用了國家的耕地,非法建筑就要拆除。

2.提高耕地質量,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農業生產規模上來了,才能夠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降低農業成本,減少農業風險,提高產量,像以前那樣一家一塊地生產糧食行不行,也行但是效率低,成本高,賺不著錢。

3.加大補貼力度,調動種糧積極性

國家想要保障糧食安全,就得做到政府抓糧不吃虧,農民種糧得實惠。我們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每年農業的文件叫做1號文件,是全國最大的事。我國取消了農業稅,這是一種壯舉,要想增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就要保障農民的收益。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強農業補貼,對于產糧大縣進行資金支持,提高農業、農機補貼力度,使農民收入逐漸提高。此外,不斷完善土地制度,通過土地確權,土地流轉等方式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最后不斷培養農業、農村人才,通過下派干部、職業教育、外請教育等方式不斷提高農民素質,給未來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并非是我們在杞人憂天,而是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問題。通過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現在不僅能夠自己養活自己,而且生活的更好,更有滋有味。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糧食安全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不論是中央高層還是地方政府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且把它上升到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來看待。在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加強糧食的生產,為國家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幸福乃至世界做出巨大貢獻。

作者簡介:

白曉明,中共鐵嶺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旅游業、發展戰略。

猜你喜歡
種糧耕地糧食
中央向實際種糧農民發一百億元補貼
農資價格上漲不是小事
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軍令狀” 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逆向倒推,非比尋常
珍惜糧食
種糧大戶連續7年給農民發巨額年終獎
我國嚴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國首次將耕地分等定級
常山:代表建議催生訂單質押融資辦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