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市場結構現狀與未來商機

2020-11-28 07:21榮晏李燕玉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市場結構

榮晏 李燕玉

摘? ? ? ? ? ? 要:由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帶動各個行業進行全面的重塑。保險行業,從產品設計到服務,再到市場結構,都因互聯網的興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互聯網+”這一概念,在生產要素的分配上有效促進了互聯網的優化整合,對傳統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產生了多種新型經濟社會開發的項目?;ヂ摼W保險作為當前互聯網技術深入普及發展背景下所研發出來的一種新型保險類型,其相較于以往保險產品具有更加廣泛的受眾群體,業已成為我國范圍內保險業務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隨著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和升級,互聯網保險的市場容量也不斷擴大,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起點,其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且對于整體保險行業的飛速發展也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SWOT方法分析優缺點,詳細說明和概括影響互聯網保險需求的因素,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市場結構;產品附加值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通信技術的進步,互聯網保險產業已經逐步替換了傳統保險行業的發展方式,利用互聯網進行商業活動和管理公司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具有打破地域限制,不需要“面對面”交易的天然屬性,這對于以民企和外資為主中小保險公司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互聯網保險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提升互聯網保險產品質量水平,生產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互聯網保險產品,同時預防國外各種形形色色的發展壁壘,都紛紛成為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互聯網保險行業市場現狀的分析,客觀地分析互聯網市場保險的競爭力水平,試圖對互聯網保險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一、互聯網保險的基本現狀分析

(一)互聯網保險的基本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保險業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融合,互聯網保險應運而生,各種互聯網保險機構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退貨險、騎行險、奇葩險等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保險行業飛速發展。我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始于1997年,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歷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萌芽期、探索期、全面發展期和爆發期。當前,我國互聯網保險正處于爆發期。

互聯網保險是一種以互聯網平臺技術為基礎而研發出來的新型保險模式,其相較于以往保險產品不僅僅是產品內容或者產品渠道上的創新,而是整體保險業務開展模式的極大創新。在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開展過程中,保險公司以及其他保險中介結構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創建相應的服務平臺,繼而在服務平臺上為客戶提供各種類型的保險產品與相關服務,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有效完成在線投保、在線承保、在線理賠、在線銷售等多項業務流程,還能夠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完成保險業務中所有費用的即時支付,對于提升傳統保險業務的渠道豐富程度、資金及時程度、客戶參與程度以及整體業務的便捷程度、安全程度等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情況

從近年來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發展成就來看,首先我國互聯網保費收入相較以往始終處在不斷增長的發展趨勢過程中。2016年我國互聯網保費收入已經超過2300億元人民幣,其相較于2011年我國互聯網保費收入已經有了70倍的增長,整體增長速度非??烨一ヂ摼W保費收入在保險行業的整體保費收入中占據比例也處于不斷提高的趨勢。其次結合我國范圍內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地區發展情況來看,當前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在保費收入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東部較為發達的地區保費收入最高,而中部、西部則明顯較低。

深入到各個城市來看,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江浙滬地區其保費收入明顯高于廣西、青海等地區的城市,說明地區保費收入與當前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亦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針對我國范圍內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客戶群體來看,近年來我國參與互聯網保險的客戶數量不斷增長。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互聯網保險本身對客戶的互聯網使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80后”“90后”人群正處于日新月異的國家發展時期,其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高,能夠快速接受互聯網保險這一新型保險業務。

二、互聯網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結合近年來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實際發展情況,同時吸收其他相關人員的研究結果來看,我國互聯網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主要涵蓋以下內容:

(一)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對互聯網保險需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與個人可支配收入對客戶購買互聯網保險上的影響。首先從個人方面來看,如果一個人可支配收入并不足以其購買互聯網保險業務,那么其勢必不可能辦理相應的互聯網保險業務;其次從地區方面來講,如果當前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地區內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較低的情況下,那么地區范圍內具有購買互聯網保險能力的人口數量也必然較低。再結合當前互聯網保險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江浙滬地區保費收入明顯高于其他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現象來看,說明經濟因素是影響居民互聯網保險需求的一項重要因素。

(二)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不僅是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居民互聯網保險需求的一項重要因素。尤其是我國本身幅員遼闊且人口眾多的情況下,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與人口撫養率等不斷發展變化,由此對居民互聯網保險的需求增長也會造成相應的影響。此外,人口數量眾多的情況下,地區范圍內人均教育水平越高,那么人們對于互聯網保險這一新型保險業務的接受能力就越高,對互聯網保險的購買需求也會不斷提升。因此人口因素中的人口數量因素、人均受教育程度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素等,均是對居民互聯網保險需求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

(三)技術因素

技術因素對互聯網保險需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互聯網的普及程度與移動電話的普及程度這兩個方面。首先在互聯網的普及程度上,互聯網本身技術的進步以及其普及程度的不斷增長,能夠幫助我國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居民接觸到互聯網并開始使用互聯網,進而在互聯網上完成保險購買、分析、賠付等多項業務。需要明確的是,居民接受并學會使用互聯網,與居民購買互聯網保險本身并無必然性的聯系。因此保險企業與相關保險中介結構仍然要不斷加強對互聯網保險的宣傳,激發居民對互聯網保險的需求,如此才能在互聯網普及程度的基礎上提升互聯網保險的銷售量。

三、互聯網保險市場的SWOT分析

(一)互聯網保險產業發展優勢

與傳統的保險業相比,互聯網保險產業發展的優點是集中了大量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服務。增強了資源的開放性和相互作用,如客戶信息和產品商務需求等,促進了客戶群體的產品創新與組合,改善了產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節省了大量的運營成本。

(二)互聯網保險產業發展劣勢

互聯網保險產業改變了營業員與客戶直接面對面交易的方式,在流程和程序中存在較多的非人性方面,不能直接而生動地說明客戶的問題,因此對于推廣新的產品來說具有相對的影響。同時,互聯網保險產業面臨著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普遍問題,比如支付安全的問題和保護客戶個人信息等網絡安全風險問題。

(三)互聯網保險產業發展機會

經過近幾年的開發,互聯網保險行業保險已經發展了相當規模,由于保險產業的激烈競爭,互聯網保險行業仍然是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也是對未來投資增加的焦點。通過“互聯網+”的深化和體現,網絡環境將進一步提升,網絡普及率將進一步提高,新的潛在顧客群將繼續用于產業發展。

(四)互聯網保險產業發展威脅

外國保險公司的大規模進駐和國內新型公司的建立,將進一步深化產業競爭。外企在財務健全性和管理經驗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國內新興公司在稅率方面更為積極,這對市場細分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互聯網保險行業的改善對策

由于“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國內互聯網保險業即將面臨新一輪的發展沖擊。綜合以上內容分析,相關建議如下:

(一)提高互聯網保險行業的服務水平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互聯網保險市場終于趨于穩定水平。保險客戶對“降價”和“促銷禮物”等賣方的方式不敏感,對保險公司的索賠服務功能越來越關注。

(二)強化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創新能力

在網絡發達時代,通過大量的數據支持,可使產品個性化,滿足過去所不滿足的保險需求。為了產品需求的增長及產品設計的革新,最大限度地利用大數據是網絡保險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創新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道路,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創新,一方面,不斷提升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廣闊環境中的普及程度,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使用創新、研發創新。相關保險機構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也應當不斷創新,通過銷售渠道、銷售模式、客戶服務、保險產品等多種類型的創新,促使客戶在互聯網保險購買過程中獲得更加良好的服務體驗,進一步拓寬互聯網保險市場。

(三)促進互聯網保險經營模式的深化革新

“互聯網+”時代已經不再把發展互聯網保險產業作為傳統的收益模式來限制,不僅資源整合和商業重組,而且O2O、B2B、B2C和C2B模式創新的探索也逐漸成為可能。當前社會發展已經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其對于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作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不斷增長,人口因素、經濟因素、技術因素是對互聯網保險業務需求具有重要影響的主要因素。政府部門與相關保險機構應當結合互聯網保險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不斷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創新,以此不斷提升互聯網保險的需求量,促進互聯網保險行業不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劍鋒.論混業經營與互聯網金融趨勢下保險營銷員的管理創新[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6(04)

[2]粟榆,陳宇靖,張洋.“互聯網+”背景下保險營銷模式變革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16(09)

[3]李勇斌.互聯網保險消費行為特征及需求影響因素研究[J].上海保險,2018,No.392(6):54-58.

[4]湯英漢.基于分層回歸的中國互聯網保險驅動因素實證研究[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34-41.

作者簡介:

榮晏(2000-? ),女,漢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本科;

李燕玉(1978.7-? ),通訊作者,女,朝鮮族,吉林省永吉縣人,博士研究生,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日本經濟、東北亞區域經濟。

猜你喜歡
互聯網保險市場結構
互聯網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淺議公路經營權市場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