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生態+市場”創新體系探索皖南地區扶貧之道

2020-11-28 07:21趙敬可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混交林

趙敬可

摘? ? ? ? ?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安徽省潛山縣是由國家劃定的水土流失重點縣,天柱山區作為縣內主要山區,其森林覆蓋面積雖不低,但存在嚴重的樹木砍伐、水土流失和病蟲害問題。位于天柱山低山區的水吼鎮,林場面積達23萬畝,位居全縣第一,以上問題尤為嚴重?!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本文分析潛山縣山區生態存在的主要問題,簡要提出相應對策,并將以水吼鎮為例,挖掘“生態+市場”模型下,山區自然風景和山村特色旅游相結合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生態問題;林種結構;混交林;森林健康水平;自然旅游資源;山村特色旅游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通過構建“生態+市場”創新體系探索皖南地區扶貧之道——以潛山縣為例(編號:201910378331)研究成果

潛山縣,地處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該縣坐擁豐厚的生態及文化旅游資源,擁有廣為人知的孔雀東南飛傳說,素有“皖國古都”“二喬故里”“京劇之祖”“黃梅之鄉”的美譽,還有天柱山5A級景區。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打造旅游大縣前景廣闊。但同時也存在嚴重的生態問題,這是限制該縣生態旅游發展,制約經濟進步的重要因素。故而,要打破生態的瓶頸,挖掘山區自然生態發展潛力?!吧鷳B+市場”創新體系是指,在改善生態問題時,要引入市場活力,有重點進行宣傳,高效吸引資金投入,以便更好解決生態問題,為特色旅游打造奠定基礎。

一、潛山縣生態旅游現狀

潛山縣擁有風景名勝區面積500000平方米,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近些年旅游事業發展可觀,榮獲了“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縣”諸多稱號。但伴隨著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潛山縣地區的生態弊端也更多暴露出來。該縣部分政府官員和很多普通城鎮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常會以環境破壞為代價,謀取短期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在,森林樹木大量砍伐,導致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單一化樹種的種植,也為病蟲入侵肆虐提供了條件。生態環境的惡化,會直接影響到本地生態旅游事業的發展,進而制約經濟的發展。

二、天柱山區森林資源問題

(一)樹木砍伐過度

天柱山區為潛山縣內主要山區,該山區的林種結構并不合理。據森林資源二度清查數據顯示,該山區用材林占比高達66.9%,經濟林占26%,防護林占5.1%,薪炭林占1.2%,特用林占0.8%。其中,用材林是以生產木材、竹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薪炭林是主要用來提供柴炭燃料的喬木林或灌木林,兩者合計占總林區面積的68.1%。無論是生產木材,還是提供柴炭燃料,都避免不了砍伐樹木。這導致天柱山樹木砍伐成為常態,又不加以合理設計規劃,砍伐面積過大,一畝山地栽種樹木,一般需要20-30年成材,即使重新栽種蓄養,成長也需要一定周期,這便導致了部分山區存在荒林的現象。

(二)水土流失嚴重

樹木砍伐過度和水土流失問題密切相關,前者常是引發后者的主要因素。為滿足當地經濟目的,提供足量的木材、柴炭燃料等,需要大量砍伐用材林、薪炭林。除此之外,耕地、城鎮居民占用地、交通用地等,都使得山區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土表缺乏固土類植株的覆蓋。一遇雷雨天氣,表層土壤便極易隨雨水沖刷流失,甚至引發泥石流,嚴重地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制約了生態旅游事業的發展。

(三)病蟲害問題嚴重

近年來,天柱山區病蟲害發生趨勢逐年增長,發生面積年均增長面積在50-60公頃之間,增長率分別是同時期全國平均增長率的3-4倍。黃緣阿扁葉蜂、紅足壯異蝽、細紋新須螨等害蟲入侵破壞了森林生態,尤其是馬尾松毛蟲引起的松材線蟲病,影響范圍廣,危害程度深。

從樹種結構來看,天柱山景區,包括國有天柱山林場、水吼鎮、天柱山鎮、梅城鎮等。松林面積共有21777公頃,占總林地面積的93%,且松林大多為營造的人工林。黃山松和馬尾松居多,樹種單一,生物種類少,食物鏈條數少,結構簡單,一旦某一種生物受損,容易造成其他相關生物數量的驟變,生態系統極不穩定;從樹齡結構來看,天柱山景區近成過熟林面積為127521公頃,占總林地面積的55%。其中天柱山的主景區,國有天柱山林場,近成過熟林面積為1595.2公頃,占比高達93%。森林整體健康水平低,抵御病蟲害能力差,且病蟲害發生后蔓延速度快。

三、解決問題的主要對策

(一)從樹木砍伐和種植角度

樹木砍伐過度的問題,要改變潛山縣山區現有的林種結構,降低用材林占比,增加經濟林、防護林等林種的比例。用材林占比的減少,必然導致當地經濟的受損。所以從短期角度考慮,要盡量改種成其他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可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藥材的林種,例如:油桐、柿子、梨樹、烏桕等。由此,可以避免大量樹木被砍伐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也為當地留下了生財之路。

同時,為保障在天柱山景區森林轉型期間當地居民收入,可以栽種毛竹、板栗、茶這些既適宜本地生態環境,又有悠久種植歷史,掌握了豐富種植經驗的作物;本縣是蠶桑生產的重點縣,在蠶桑生產上也有優勢,發展這些生產項目,比林木生產周期短,能更快看到收益。

(二)從防治病蟲害角度

針對病蟲害入侵,產生巨大危害的問題,可從改善樹種和樹齡結構,加大檢查力度,推廣生物防治等多方面入手。

結合封山育林、營改林工程、森林撫育工程等項目工程建設和公益林建設,加大天柱山森林改造力度,降低松樹純林比例,培育制造混交林,豐富樹種;有計劃的合理規劃樹木的樹齡結構改造,既不短時間大面積砍伐,也要有意識栽種新樹,提高森林整體健康水平;不僅平時要加強天柱山景區現有林法綜合執法大隊、中隊檢疫執法力度,在病蟲害多發的季節還要增多檢疫投入的人力、物力,對進入景區的木制品尤其是松木制品要嚴格檢查,如諸類建筑木質構件、各類物資的木質包裝材料、企業加工所需外來木質原料等;要逐漸減少對殺蟲劑防治害蟲的依賴,積極引進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等生物防治手段,這樣可以保證對病蟲害的持續控制能力,也能減少對其他非靶向昆蟲的傷害。

做好責任落實,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要根據預案,積極配合林業部門,開展檢疫檢查及查處違規調入松木及其制品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h林業局搞好疫情監測普查,制定防治工作防護方案和防治技術方案,尤其需注重高危區治理工作。其他有關單位要切實落實預案中職責,協調搞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三)從加強保護意識角度

通過正確的宣傳,加強政府官員和普通城鎮居民保護生態,合理開發森林資源的意識十分必要。無論是對樹木的過度砍伐,引發的水土流失,還是嚴重的病蟲害問題,都有人們保護意識不夠,或者保護能力不能及時跟上的原因。因此要引導人們逐漸重視生態保護,增強維護本地森林健康的能力,才能實現生態和經濟上的雙贏,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愿景。達到這一目的的主要層面有:

注重生態道德教育。生態道德驅動著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自律性與責任感。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可以使人們自覺地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同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就是要重視和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動人們生活方式的革新。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團結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管理體系,形成以生態文化意識為主導的社會潮流,樹立以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生活方式為主導的社會風氣。

優化人居生活環境,即要在普遍推行“生態示范區”建設的同時,重點發展一批“綠色居住區”,建設包括文化、教育、醫療以及各種服務在內的配套設施。

四、“生態+市場”模型下的山村特色旅游打造

生態環境改善后,要積極利用優渥的森林資源帶動潛山縣經濟發展,將生態旅游資源和山村風俗相結合,打造天柱山經典旅游特色。

以生態問題突出的水吼鎮為例,在2018年,該鎮全年接待游客80萬次,實現旅游收入1.4億元,全鎮有1000余人直接從事旅游業,將近一萬余人能間接從中獲益。水吼鎮的主要旅游項目包括,天柱山滑雪場、天仙峽玻璃滑道、花仙谷等生態游樂項目以及潑水節、騎行賽等節慶活動。這些都是水吼鎮獲得“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安徽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稱號的原因。

但在旅游事業發展日見起色的同時,水吼鎮生態開發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旅游公司開發修建公路和永久性建筑,對原本便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只追求短期內生態游樂項目規模大、吸引人,不考慮對山區景觀長期的保護,容易竭澤而漁。節慶項目雖有一定成效,但是過于大眾化,抖音拍攝、比基尼、拉丁舞、時尚走秀等項目只能給游客短暫的視覺刺激,可替代性太強,和國內其他景區相比沒有加入本地的特色,風格和本地鄉風鄉俗突兀不合。

潛山縣最初經濟發展以工業化生產為主,但地形地勢交通基礎等各方面的落后,不僅限制了該城市成為現代化工業城市,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又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也使當地污染負荷,居民賴以生存致富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扒С且幻妗钡默F象也存在于旅游小鎮的開發中,文化產業過度模仿從眾,缺少對本地文化內涵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將“舶來品”生硬融合進來。在游客日益追求精神享受的當下,產業文化的雷同導致人們審美疲勞,削弱了長遠競爭力,本質上是一種短視行為。

在“生態+市場”模式下,本文提出保護開發該鎮山區森林資源,不能單靠當地政府和居民的力量,需面向全市場吸引投資,注入活力,同時對重點人群加大宣傳力度,挖掘有意向投資該鎮生態資源開發的對象。對山區的開發要由政府設計長期規劃,不能任由各開發商大規模的直接修筑公路,建造賓館,盡量保護山體,減少永久性的傷害。同時,不應只看中通俗無內涵的節慶項目設置,積極挖掘水吼鎮作為山鎮特有的淳樸山風山俗,設置節目時要將游客帶入當地的氣氛里,“上山可覽風景,下山體驗特色生活”,感受到這個旅游小鎮別具一格的魅力,才能打造起該鎮不可替代的景點旅游價值。旅游收入中還要抽出一部分專門用于山區景色保護,才能保證有長遠的利益收入。

參考文獻:

[1]葛向東.天柱山旅游環境構成分析及綜合開發對策[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5(05):98-102.

[2]梁晶.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創新模式分析[J].遼寧農業科學,2020(02):46-48.

[3]操龍發.林改背景下潛山縣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21):208-209+211.

[4]儲艷苗.以森林資源增長為突破口推進林業供給側改革[J].現代農業科技,2017(02):120-121.

[5]張坤.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生態城市建設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3(11):52-53.

[6]董程旺.潛山縣森林資源現狀與特點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6(08):146-147.

猜你喜歡
混交林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沿壩地區3種混交林枯落物層與土壤層水源涵養能力
水曲柳和落葉松人工純林與混交林的碳儲量
營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術分析
淺談半干旱地區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混交林在營林生產中的利弊分析
馬尾松、巨尾桉及其混交林土壤微量元素調查
桉樹純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規律的分析
武夷新區規劃建設和開發中海綿型城市理論和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