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調查

2020-11-28 07:21陳嬋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西安市滿意度

陳嬋

摘? ? ? ? ? 要:為了解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公民對當前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的評價以及存在的問題,2020年5月,我們實地對西安市市民進行了為期15天的“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從影響公眾滿意度的公共文化服務政策保障機制、公共文化服務人才、資金、技術、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等因素進行數據基本描述和因子分析,研究發現需要不斷提高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盡可能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以確保保障西安市市民基本文化生活權利,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水平。

關鍵詞: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

1.緒論

1.1調查背景

公共文化服務,是為了保護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和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要而向政府及有相關機構、組織、公司和個人提供的,使用公共權力、公共資源,并提供公共文化產品或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建立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好的制度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文化效益項目,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維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深化文化改革、促進文化服務繁榮昌盛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為持續了解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情況、市民對當前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及設施活動的評價以及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更好地貫徹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政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及各種設施配置等的問題成為我們研究的主要問題。

1.2調查意義

目前,西安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面臨各種問題。我們不僅強調政府對公共文化的重視,同時也需要注意作為公民的權力,公共文化服務配置是否合理,這直接關系到公民的自身利益。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是要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提高全民公共文化服務享受程度,我們會更好地實施落實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政策體系。這是實現、維護、發展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素養建設、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社會主義國家,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文獻綜述

2005年,我國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務”一詞,眾多學者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戎素云認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相比,存在著供給低效的現象。文章選取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機構進行深入調查,從政府投入、發展規模、運行機制、社會參與和公眾滿意度五個維度展開。李娟針對影響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高、和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脫節與各地區水平差距較大等結論。李劍認為開展公共文化機構的社會化管理,需要明確政府的責任,探究有用的方式,開展特色和標準化服務,強化過程管理,進行科學決策與民主監督,注重滿意度的研究,加強對承接主體的培育和規范。

由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結論,目前中國學者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進行分析上,大多數學者側重于把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與別的方面進行對比,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或不足的地方,然后進行深入的分析,并給出了合理性的建議和措施,為以后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很少有人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調查他們對生活中目前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是否滿意,根據人民群眾的需要來調整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學者們對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的研究較少,本文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對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進行了調查。

3.調查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3.1調查方案的設計

本研究分為三個階段,從論文題目與問卷設計,到問卷的發放回收,以及后期問卷整理、數據分析;分析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在查閱大量文獻,并切合實際考慮后,我們進行了針對性的問卷設計。首先我們在問卷中對西安市民對于公共文化服務了解進行了初步調查,其次小組對西安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做了調查,最后對西安市市民有關于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問題和建議做了調查。

3.1.1調查目的

通過對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得到數據。將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運用統計學理論知識和統計工具對目前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

3.1.2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內容分為四個部分,首先,對樣本數據來源的基本情況做了調查,基本情況有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其次,對于有樣本數據來源的日常生活的休閑需求以及對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了解程度做了初步調查。再次,對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做了調查。最后,針對政府的投入力度重要還是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目前存在問題、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需改進的地方的主觀意向做了調查。

3.1.3調查方法

a.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與本文相關的公共服務服務、社會管理、 社會管理等文獻資料與期刊,收集整理相關研究成果,為研究本文提供參考。

b.訪談法

通過實地走訪、訪談、六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采用攔截方式,隨機問卷調查。

c.實地考察法

對西安市居民樓附近的文化設施、活動中心、活動站點進行實地考察。

3.2調查組織與實施

3.2.1問卷設計

根據小組成員了解的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結合所查資料,綜合考慮,小組成員討論并確定初稿問卷,交由指導老師檢查指出問題并修改,最后確定調查問卷。

3.2.2問卷發放

本次調查采用線下的方式對西安市市民進行“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訪問,選取西安市六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發放問卷,更加全面地體現當下西安市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真實情況。

3.2.3樣本量確定

本次調查采用配額抽樣的調查方法進行,以線上線下同時對西安市市民進行調查。由于本次調查采用的是非概率配額抽樣,樣本量可根據概率抽樣下得到的樣本量調整得到。用如下方式計算隨機抽樣樣本總量:

此次調查中,我們設每一份問卷是否有效的概率P=0.5,那么方差[S2=P1-P=0.25],根據95%的置信區間取[Zα2]為1.96,規定抽樣誤差最大不能超過5%,即d=5%, 2017年西安市居民人數N=883.21萬人,計算得n=350,則所需最小樣本總量為350。

此次調查中,我們共回收到350份問卷,將其中49份60秒內完成的調查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剩余的301份有效問卷與計算出來的350份樣本量基本符合,所以,我們取有效問卷301份。

4.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現狀分析

本次調查的301名市民中,女性有171人,男性有130人,分別占總人數的56.8%和43.2%,女性略比男性多;高中人數及以下有94人,占總人數的31.2%;大專/大學本科共有186人,占61.8%;碩士及以上只有21人,占7%。

首先,不同性別對公共文化活動有不同的偏好。喜歡文戲演出、廣場健身活動、話劇、歌舞劇、音樂劇、公園、廣場文化活動、村(社區)舉辦的文化活動、其他這些公共文化活動的人數分別為75、154、126、162、78、25.9、18人。其中,廣場健身活動、公園、廣場文化活動的占比比較高,分別為51.2%和53.8%。

其次,對不同性別進行分析,在171名女性中,喜歡公園、廣場文化活動的人數較多,占女性28.9%;在130名男性中,喜歡廣場健身活動、公園、廣場文化活動人數較多,占男性比例分別為24.6%、24.9%。

在被訪的301位市民中,高中及以下、大專/大學本科、碩士及以上的人數有94、186、21人,分別占總人數的31.23%、61.79%、7.2%。這些市民喜歡旅游和逛街購物的占比較高,分別為42.1%、47.3%;由此可見,文化程度不同,喜歡的休閑方式也就不同。

在被訪的301位市民中,認為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活動的舉辦、文化資源和遺產的保護、文化體制的運作和創新、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創新、其他這些公共文化活動開展較好的人數分別有99、152、141、140、86、19人;可見,被訪市民中認為文化活動的舉辦、文化資源和遺產的保護、文化體制的運作和創新這三類活動開展的比較好,分別占總數的23.9%、22.1%、22%;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創新這兩種活動反應平平,分別占總數的15.5%、13.5%,這兩項不能滿足于市民的要求,更新滯后,相關部門要注重這方面的研究。

5.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因子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把反應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的指標(基礎設施建設、政策保障機制、科學技術、公益性活動、基層文化從業人員、服務環境與質量、精神層面影響、其他)進行因子分析,用來反映市民對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如何。

從表1可以看出,KMO值達到了0.854,偏相關系數較大,說明該題適合做因子分析;而且由Bartlett檢驗的p值是0,遠小于0.05,也說明可以做因子分析。

如表2,對數據進行總方差解釋,前兩個因子的特征根累積貢獻率已達到了原始變量總信息的49.679%,因此保留前2個因子即可。

在未旋轉的成分矩陣上,公共因子在部分原始變量上的載荷沒有明顯的差別,不能對因子做出很好的解釋,所以對成分矩陣進行旋轉至表3。

表3為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因子模型。其中,第一主因子由精神層面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文化從業人員、科學技術、其他決定,它們在主因子上的載荷分別為0.688、0.676、0.657、0.587、0.547;第二主因子由服務環境與質量、公益性活動、政策保障機制決定,它們在主因子上的載荷分別為0.784、0.696、0.677。

從該表中可以明顯看出,第一,公共因子在精神層面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文化從業人員、科學技術、其他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命名為“環境需求因子”;第二,公共因子在服務環境與質量、公益性活動、政策保障機制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命名為“服務需求因子”,以反映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程度的關注程度。

由表4得出的因子得分表達式為:

由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在每一個公共因子中都有相關性較高的因子存在,由此可以得出市民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程度與方方面面都有關系,市民越來越在乎精神層面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文化從業人員、科學技術、其他的發展這樣的大環境;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像服務環境與質量、公益性活動、政策保障機制也隨之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產業占比增大,人們更加注重這種服務性的享受。

6.結論與建議

6.1結論

一、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水平與市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需求之間存在差距。被訪市民認為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公共文化服務服務內容存在較大的問題,占比27.7%。屬于第一個公共因子的類別對市民的滿意度影響較大,說明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改善公共文化服務環境。

二、政府需要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供給。市民在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和公共文化服務人才、資金、技術滿意度較低,分別占比23.8%、23.4%。屬于第一個公共因子的范疇,在強調公共財政、政府供給的同時,應該充分利用和整合市場資源,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鼓勵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供給,關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人才、資金、技術,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形式的多樣化。

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有待加強,被訪市民對于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是很滿意,認為其中存在問題,占比16.4%。屬于第一個公共因子的范疇,目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場館少、設施配套不齊全以及設備缺乏維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豐富人們業余文化生活,實現人民群眾基本的文化權益的重要職責。

6.2建議

一、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堅持正確的體系方向,政府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及產品的主體,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需要堅持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加強監管,促進文化創新,弘揚社會文化正能量。

二、引導激發社會各方力量,推動西安市公共文化建設向縱深推進,市民對公益性文化活動需求日益增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供給,促進公共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進一步加強各類文化設施建設,積極宣傳轄公共文化設施的區位位置、規模、功能、服務以及聯系方式等,廣泛開展各類公共文化活動項目。

三、大力深入挖掘地方性特色產業,結合地方特點,積極開拓創新,探索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深入挖掘西安市的文化內涵,合理布局文化功能區發展空間,依托街區、社區搭建協作平臺,重點填補與群眾緊密相關的文化娛樂設施,鼓勵學校、企事業單位向市民開放文化設施,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

參考文獻:

[1]魯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有效性的空間評價與空間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6:1-303.

[2]王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理論綜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04):42-43.

[3]戎素云.河北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調查報告[R].河北:社會治理,2016:1-87.

[4]李娟.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綜合評價與提升路徑研究[D].天津大學研究生院,2015:1-146.

[5]李劍.我國公共文化機構社會化管理運營的經驗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7(02):120-124.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服務西安市滿意度
多感謝,生活滿意度高
親子創意美工展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西安市第四醫院
123的幾種說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熱環境模擬研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務,推動藝術普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