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2020-11-28 07:47杜萍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關鍵詞:教學要點開展策略核心素養

杜萍

【摘 要】核心素養是各個基礎知識教學開展的核心,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和養成的學科能力。核心素養涉及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都不可缺少的關鍵素養。核心素養為小學語文的教學注入了活力,也將教學目標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包括閱讀、寫作、識字和古詩鑒賞等,每一個環節都是語文必不可少的內容,為學生的聽說讀寫奠定了基礎。其中,閱讀給予了學生識字組詞學習充分的平臺,為修辭手法、行文模式、思想感情和表達方式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從現階段的閱讀教學來看,很多教師難以把握教學重點,導致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難以穩定提升。因此,本文將重點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出發,提出基于核心素養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要點;開展策略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墩n程標準》將“語文素養”劃分了6個層次,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基礎、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和高雅的言談舉止。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

(一)閱讀文章中生詞生字學習要點

小學階段的教學要點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積累多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其中,小學語文的基礎知識包括學習生詞、生字,這是一個從發現到理解最后到運用的過程,而閱讀教學則為這個過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平臺。面對此內容教學,許多語文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即把字、詞和成語從文章中單獨拎出來學習,并沒有結合文章內容去學習。字、詞和成語在文章中都有獨特的作用,都是作者根據語境和情節反復斟酌而確定的,因此,結合文章段落句子進行生詞生字的學習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

(二)不同閱讀體裁的教學重心要點

小學階段的閱讀文章體裁主要包括記敘、說明、議論、小說和散文等,每一種體裁的重點和教學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記敘文重視文章的線索、記敘順序、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句子分析、不同位置段落的作用和中心意思等;說明文重視說明對象、方法分類、標志、順序和特點等;議論文重視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小說重視三要素,即人物、情節和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散文重視文章線索、文眼、內涵、意境、語言和特點。體裁決定了教學要點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體裁上的區別和差異是培養閱讀技巧的一部分,教師在每次閱讀教學中都應該敘述和介紹文章的體裁,以便為學生自主思考和后階段學習打下基礎。

(三)學生對于感情理解和共鳴要點

思想感情是文章的精髓,小學生正處于道德觀念和思想品質建立的階段,文章中積極正確的思想感情對學生的成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閱讀文章的感情主要包括愛國情懷、歌頌祖國、珍惜時間、尊重老人、關愛父母和積極學習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思想感情不是教師一味的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自主去理解,認識到思想感情的意義和重要性,教師可以將生活實例導入情感教學。比如在開展關愛父母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眼中的父母是怎樣的、父母是如何表達對我們的愛的、自己與父母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自己會通過行動或話語去表達對父母的愛嗎,通過這種方式,使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建立直接有效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從生活視角出發去感知作者,理解思想感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二、基于核心素養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閱讀教學結合多樣形式手段

小學語文閱讀無論是從題材、內容、手法,還是從情感、思想上來看,都是多種多樣、各具風格特色的,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可以根據閱讀內容和重難點去合理選擇教學的形式手段,以此在多元呈現教學內容的同時,保障教學的多樣性,使學生對教學感到新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課《普羅米修斯》為例,文章題材為神話古詩,教學要點在于對情節和人物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從教學目標結合多樣教學形式出發,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此引導學生通過扮演深入故事情節,理解人物性格。文章人物包括普羅米修斯、阿波羅、宙斯、赫淮斯托斯和赫拉克勒,文章情節包括偷火種—被懲罰—被救,教師可以讓感興趣的同學進行角色選擇,對情節進行適當填充,利用手機電腦等設備進行拍攝,在教學期間利用拍攝視頻進行教學講解,以此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重點內容。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琥珀》為例,章節內容主要講述了琥珀形成的過程,由于琥珀作為生物化石與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相隔非常遙遠,許多學生并不清楚琥珀的形狀和獨特性質,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設備進行琥珀圖片的搜索,使學生積累興趣的同時對其產生初步印象,之后再進行課本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和課外閱讀能對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起到良好的支撐輔助作用,小學生年紀較小,難以通過單篇文章的閱讀去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等,而群文閱讀和課外閱讀則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學生可以根據閱讀需要和自主興趣去閱讀、去成長、去進步。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觀潮》為例,文章根據時間順序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诖?,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關于寫潮的文章或古詩,鼓勵組織學生閱讀,使學生發現探究不同作者筆下潮的異同點,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7課《海的女兒》為例,文章是一篇經典的童話故事,但課本主要節選了整個故事的結尾部分,相對于整篇文章而言,節選不利于學生對故事脈絡、情節和人物的把握理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人物的行為和情節的發生產生不清楚不理解的問題,基于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可以組織學生對整個故事進行課外閱讀,了解節選部分之前的內容,以此加強課堂開展的質量。同時,童話故事也是學生自主興趣強烈的題材,教師可以基于此章節鼓勵學生進行安徒生其他童話作品的群文閱讀,以此達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愉悅童心的目的。

(三)組織學生自主分析文章要點

小學階段分析文章要點主要包括文章的氛圍、行文的順序、修辭手法、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人物性格、段落句子分析和文章意圖等,這是閱讀文章的要點,也是學生培養閱讀能力,建立良好核心素養的突破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和組織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分析,使學生在自主思考和判斷的過程中逐步進步。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蝙蝠與雷達》為例,文章主要記述了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在學生自主學習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生字生詞、行文脈絡、文章內容、作者的意圖和自己的心得體會等,這可以作為一次家庭作業去布置,學生按條理順序整理記錄自己的答案,教師收集學生的作業,對其進行分析整合,篩選學生完成較好的部分,完成不樂觀的部分,從這兩部分出發定義教學的基礎內容和重點內容,保障教學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尊重了學生的想法和需要,使教學不再單單以教師的想法出發,從而保障了學生的教學主體。

(四)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開展問題教學是各個科目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分析層次和思考水平較低,往往只注重于作者字面上表達的內容,難以深入文章內容去分析和挖掘。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幫助學生學會探究,掌握閱讀方法。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4課《母雞》為例,文章的要點在于作者對母雞態度的轉變分析和通過文章句子分析母雞的形象,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分層,哪些部分描述了對母雞的討厭,哪些部分描述了對母雞的喜歡。其次,在分層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跟隨作者的描述分析母雞的形象特點,文章描述:“我一向討厭母雞。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在此句中,教師的問題包括作者是從什么角度出發描述母雞的?表現了母雞的什么性格?這段話作者的態度是怎樣的?通過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從聲音角度分析母雞的吵鬧。文章描述:“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痹诖司渲?,教師的問題包括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現出了母雞的什么性格?作者的態度與之前相比發生改變了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從對比角度去分析母雞對幼雛的慈愛。問題的滲透使得學生的思維思考不再依賴于教師,從而充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自主獲得的知識和信息比教師直接傳授形式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三、結束語

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點部分,占據了課本的絕大部分篇幅,教師必須認識到閱讀教學對語文、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積極把握閱讀教學的開展要點,以多樣的形式和手段滲透閱讀教學,以此,保障學生對文章要點重點內容的理解、吸收、掌握和運用,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學科興趣的建立培養。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廣大教學工作者參考。

【參考文獻】

[1]鄭國侃.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寓言閱讀教學設計例談[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107

[2]郭文豐.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6):94-96

[3]吳夢迪.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低段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

[4]鄭國侃.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寓言閱讀教學設計例談[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107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 為方便實踐應用,將六大素養進一步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并對其主要表現進行了描述。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猜你喜歡
教學要點開展策略核心素養
童詩教學的基本取向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策略
現場作文讓學生不再畏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