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用畫圖技巧培養數學素養

2020-11-28 07:47宋楚楚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宋楚楚

【摘 要】“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重點是研究當兩端都種時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探究這一問題時,往往會采用“畫圖”的方法,因此如何畫圖,怎么用圖是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在這一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數學建模、對應、數感等高階思維能力和“選擇簡單的數研究”的數學思考方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畫圖技巧;一一對應;簡單的數據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師伸出一只手,指著手指與手指之間的距離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段距離叫什么嗎?我們把這一段距離叫做間隔?!?/p>

課件播放圖片:一排做操的學生中的3個人、路邊的兩根電線桿、路邊的4面彩旗、路邊的5棵柳樹。

師:用手比劃下間隔數和棵數。

生1:3個人之間有2個間隔。

生2:兩個電線桿之間有1個間隔。

生3:4面彩旗之間有3個間隔。

生4:5顆柳樹之間有1個間隔。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些簡單的與間隔數和棵樹有關的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往往對于“間隔”的理解有偏差。在本課的引入時,先讓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不同場景的間隔是怎么樣的,圖形中的間隔是怎么形成的,初步體會間隔和“棵數”之間的關系。

二、活用技巧,激趣引知

(一)課件出示情境

在1000米長的路上,一邊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樹?

師:從題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在1000米的長的路上,一邊植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

師:一邊植樹是什么意思?

生:路有兩邊,只在一邊植樹。

師:兩端都種呢?

生:一頭一尾都種樹。

師: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請先嘗試列算式解決。

學生出現三種算式,分別是:1000÷51000÷5+21000÷5+1

師:哪個算式是正確的?如何驗證?

學生猜測,并指出可以通過畫圖的方法驗證。

師:可是1000m太長太麻煩了,怎么辦?

生1:可以選擇小的數。

生2:可以選擇從20m的路上研究。

生3:也可以選擇從30m的路上研究。

板書:從簡單的數據研究

師:那我們先選擇在20m的路上研究吧。請同學畫一畫,算一算。

設計意圖:出示“種樹”的情境,先讓學生列算式解決,展示不同的算式,把學生的想法暴露出來。怎么去驗證哪個算式是正確的?學生都能想到用“畫圖”的方法。而情境中的數據太大,引起學生思考,數據太大時可以選擇從小的數據研究,找到規律。

(二)畫圖解題,探究規律

出示學生的作品。

先展示錯誤的畫法。

師:請你判斷這些同學畫的圖是否正確?

生1:是錯誤的。題中要求是“兩端都種”,他只種了一端。

生2:是錯誤的。一個間隔長5m,這里有5個間隔,一共是25m了,與題意不符。并且按照他的畫法,總長度他也標錯了。

師:這兩位同學在指出錯誤時都提到了一個關鍵的因素——與條件不符!所以畫圖時,我們要注意什么?

生:與條件相符合。

師:是的,我們所畫的圖一定要和題中的條件一致,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正確地解決問題。

師再展示正確的畫法。

師:誰來說說怎么畫才正確?

生:一個間隔是5m,4個間隔就是20m,首先要符合題意。而且兩端都種上樹了。

師:你覺得他的畫法正確嗎?誰還有補充?

生:正確,不過我們可以用線段圖來畫。

師追問:為什么選擇線段圖?

生:因為這樣的圖比較簡單,把樹畫成一棵棵樹的樣子太浪費時間了。

師:想要畫出正確的圖,還要注意什么呢?

生:不要忘記檢查,畫出的圖是否和題中的要求一致!

師生一起小結正確的畫法:首先要理解題意,其次可以用線段圖的表示,一個端點表示一棵樹,一段線就表示一段間隔。最后注意檢查總長度和條件是否相符。

設計意圖:展示正確的和錯誤的畫法,讓學生在不同的畫法中體會圖一定要和條件一致才能幫助解決問題。最后老師讓學生說一說畫法,幫助畫錯的學生規范畫圖。

師:圖畫正確了,誰再來說一說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棵數比間隔數多1。

師:誰能結合圖,比一比,說一說為什么兩端都種,棵數比間隔數多1?

生一邊在圖上指一指,一邊說:一棵樹對應一個間隔,這樣一一對應下去,就會發現最后一棵樹沒有對應的間隔,所以棵數比間隔數多1。

老師根據學生說的,在圖上用紅筆一一對應地將一棵樹和一個間隔圈起來。

師:這個同學是這樣結合圖,一一對應地去比較出來的。

板書:一一對應

師:請你也和同桌,根據圖,這樣一一對應地圈一圈,比一比棵數和間隔數。

設計意圖: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很容易比較出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設計中不斷地讓學生用這種方法去比較,加深印象。

(三)再次探究,得出規律

師:在20米的路上兩端都種,我們發現了棵樹比間隔數多1,那么在其他長度的路上也有這樣的規律嗎?我們一起再來研究一下。

出示情境:在( ?)米長的路上一邊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樹?

師:你還想研究幾米?請你把自己想研究的長度填入括號里,畫一畫,算一算。

學生完成探究后,將探究結果展示出來,大家一起交流。

學生通過畫圖的方法,研究不同長度的小路,都得到了兩端都栽,棵數比間隔數多1。

板書:棵數=間隔數+1(兩端都栽)

師:根據探究所得的規律,我們再回到第一個例題中我們在黑板上列的這幾個算式,誰能再來說說哪個算式是正確的?

生:1000÷5+1是正確的。

師:說一說為什么?

生:1000÷5算出的是間隔數,再+1就是棵數了。

師:為什么+1?

生:因為一棵樹對應一個間隔,這樣一一對應下去,最后一棵樹后面沒有間隔,所以多出一棵樹。

師:解釋得真好,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為什么加1。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再一次驗證當兩端都栽,棵數比間隔數多1學生把探究所得的規律重新去解決例1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感受探究大數據時,可以選擇從小數據上先探究出規律,又能讓學生把得出的規律應用到解決問題中去,鍛煉了學生應用能力。

三、構建模型,活用規律

(一)口答(兩端都栽)

(1)如果有13個間隔,應該栽多少棵樹?

(2)如果栽20棵樹,中間有多少個間隔?如果每棵樹之間插一面彩旗,一共有幾面彩旗?

(二)你能否自己編一道類似的“植樹問題”

展示學生所編的比較典型的植樹問題。

師:同學們編的這些題各有創意,既和我們今天研究的植樹問題有點像又有點不像,你們能解決嗎?

生:可以。

師:你們想怎么解決呢?

生:可以選擇畫圖解決。

師:那就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在課上小結的畫圖方法,嘗試解決老師選擇的這三道題。

(三)學生一起通過畫圖解決所編的植樹問題。

師:剛才我們自己開動腦筋解決了問題,解決完這些植樹問題,你又有什么發現呢?

生:通過上面幾道題,我發現了兩端都不栽,棵樹比間隔數少1。

師追問:你能結合你的圖來說說為什么嗎?

生:可以這樣,一段對應一個端點,那么這樣一一對應下去,最后一段沒有對應的端點!所以棵樹比間隔數少1。

師:說得特別好!還有其他發現嗎?

生:我也發現了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況,棵樹=間隔數。

師:你也能結合圖,像這樣來說說理由嗎?

生:一個端點對應一段,這樣一一對應下去,最后正好都有對應!不多不少。

師:是的,同學們,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正確畫圖,更重要地是我們要學會如果用圖來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編一道類似的“植樹問題”,在編題的過程中,也是建立“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從學生的編題結果也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本節課的掌握情況。此外,也提升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整合、編輯等綜合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選擇編題素材時,不一定是“樹”,而是生活中的其他東西。這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抽象概括,深化理解

師:同學們在編題時,用到的素材很多,如人、電線桿、車站、旗子等,現在把這些在腦海里越變越小,成一個點,小路變成一條線段,你能發現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嗎?

生:棵數=間隔數+1

師:其實,這里的人、車站、樹等與間隔的關系都可以理解成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是從具體到抽象再回到具體的過程。本環節從感知上升到認知,在學生腦海里建立了植樹問題的模型。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學習方法、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五、回顧反思,總結提升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請你與同桌說一說。

師:在剛剛編的題中,有一種情況與我們今天探究的不一樣,這位編題的同學題中的條件是“一端種一端不種”,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去研究呢?

生1:和今天研究的方法一樣,從小的數據研究。

生2:畫圖。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學生能再次梳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總結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課的結尾提出另一種植樹問題的情況,培養學生數學方法的遷移能力。

六、課后思考

這節“植樹問題”在設計時,始終有2個問題在我心里縈繞,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已經會了,該怎么教?直到我看到2019年第1期《小學數學教師》中的一篇文章《數學思維是解決教學困窘的根》中的寫道: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部分知識的情況下,老師應該往后退,把學生推到前面,讓他們充分表達。是的,在學生已經會的情況下,怎么在課堂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想也是應把課堂讓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因此,整節課的設計上,也是以學生自主畫圖探究、比較、發現規律、應用規律。而筆者僅是充當一個主持人的角色,推動他們展開探究。

第二個問題是:在設計時是將三個例題整合在一起上,還是只上例1?這個問題,我也請教了其他老師,部分老師還是選擇三個例題一起上,因為學生在三年級時以及學習過一一間隔排列的內容。但最后我在設計時,還是決定在新授課時,只上一個例題的內容,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可能更透徹一些。在整節課的設計中,先建模,兩端都栽這是基本模型,如果把這個模型建立好了,兩端不栽、只栽一端(包括封閉的情形)都不成問題。

此外,學生在實際解決植樹問題時,往往只是靠套用公式來解決問題,至于背后的原理,他們往往是不清不楚的。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筆者弱化了公式的記憶,通過畫圖、一一對應地比較,讓學生真正搞懂植樹問題背后蘊含的數學思想。思想掌握了,一通百通,類型再怎么變化,抓住一一對應這一根本,都能輕松解決。

【參考文獻】

[1]蘇遺華.抓住學科內在本質,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植樹問題”的教學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20(20):74-75

[2]林迎陶.畫圖——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小學教學研究,2019(32):94-9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