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落的友邦: 后勤問題與“二戰”后中國對日軍事占領計劃?

2020-11-30 22:52王旭輝
珞珈史苑 2020年0期
關鍵詞:典藏事宜國民政府

王旭輝

“二戰”結束初期的中國對日占領計劃是個頗為引人注目的課題。作為中美關系和遠東秩序變遷的一面鏡子, 它始終吸引著學界的探索興趣。 近年來, 隨著相關檔案資料的逐漸解密, 學術界在該主題的探討方面涌現出若干成果, 然而學者往往將占領計劃的失敗主因歸于國內局勢的擾動, 對影響占領的其他重要因素關注不夠。①可參考陳奉林: ?戰后初期中國對日占領問題的來龍去脈?, ?歷史教學?2005 年第2 期; 張智丹: ?國民政府派遣駐日占領軍問題考察?,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 年第11 期; 黃文德: ?中華民國對日派遣占領軍之問題——以駐日憲兵隊為討論中心?, 臺灣?憲兵半年刊?2006 年第63 期; 甕威: ?中國軍隊未能登上日本領土之謎?, ?春秋?2007 年第6 期; 陳自新: ?“四國占領計劃”的流產?, ?文史精華?2013 年第1 期; 吳健: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軍隊為什么沒能進駐日本?, ?黨的生活·抗戰史話?2015 年第9 期。 學界目前所涌現的這些研究對于幫助人們了解戰后中國對日占領計劃所面臨的內外困境, 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窗口, 然而這些研究側重點多在于國內因素的考察, 對占領軍籌備進程本身及外部環境因素關注不夠, 亦未充分使用國民政府籌備對日占領軍事宜的直接官方檔案。中國駐日占領軍后勤供應問題作為軍事占領的直接相關因素就是至為關鍵卻又沒有引起注意的內容。 在此, 筆者有意綜合利用中國臺灣及美國最新解密檔案予以剖析, 并對已有研究作出回應。

一、 美方支持中國占領軍后勤事務與中國方面的籌備

在戰后對日本實行軍事占領于中美兩國而言都非常重要。 1943年11 月23 日, 開羅會議前夕, 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戰后對日軍事占領問題與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進行磋商。 羅斯福表示, “中國應在戰后對日軍事占領中擔當領導角色”②Roosevelt– Chiang dinner meeting, November 23, 1943, U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short for FRUS hereafter), 1943,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p.323.。 對此, 蔣回應稱“中國無力承擔該角色, 這樣的使命應交予美國承擔, 中方愿在美方領導下略盡綿薄之力”, 但蔣同時又表示, “最后的決定應待事態發展及具體的實際情況再做判斷”。③Roosevelt-Chiang Dinner Meeting, November 23, 1943, 8 p.M., Roosevelt's Vill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3,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p.324.此即為中美討論戰后對日軍事占領問題的開端。由于中國海軍全數毀滅于對日作戰當中, 自身實力貧弱, 在戰后登陸并占領日本于中國來說并不現實。 蔣介石將對日軍事占領主導權讓與美國, 與其說是因為彼時對羅斯福真實意圖捉摸不定而采取的避實就虛之策, 不如說是出于對本國實力的無奈承認。 不過, 從另一方面來說, 由于彼時美國尚未正式完成對日軍事占領政策的制定, 因而羅斯福給蔣介石的提議應僅屬試探性質。 就會談而言, 雙方均表達了希望對方參與的意愿。

對日戰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結束使美國在其他主要盟國中國、 英國以及蘇聯未能進入日本本土的情況下, 先期入駐并在事實上單獨占領了日本, 由此推動美國政府對日占領政策進行了重新修正。 鑒于以往對蘇交往的歷史經驗及彼時現實形勢, 美國決意實行以美國為主導、 盟國參與占領而非分區占領的對日處理政策。 事實上, 早在1945 年8 月初, 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Henry Stimson)在對相關情報進行評估后即認為“日本的軍事形勢與德國完全不同, 美國能夠更容易地控制日本”, 此意見隨后得到了前駐日大使、 彼時正擔任美國代理國務卿約瑟夫·格魯(Joseph Grew)的贊同。①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 p.584.8 月底, 麥克阿瑟率領少量美軍登陸日本受降, 發現面對美軍進駐, 日方反應極其恭順,這使麥克阿瑟相信對日占領可以較低水平的兵力實現。②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 p.715.在8 月18日杜魯門批準的?戰后占領日本之盟軍構成?備忘錄中, 明確了“在對日軍事占領中, 美國須居于主導地位”, 對日占領“實行集中管理”的原則, “占領軍所有的指揮官都將由美國指派, 對日作戰的主要盟國: 中國、 英國以及蘇聯雖不能分區占領日本, 但有責任參與占領并承擔相應的負擔”。③National Composition of Forces to Occupy Japan Proper in the Post-Defeat Period, 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 https: / /www.ndl.go.jp/constitution/e/shiryo/01/018/018tx.html(日本國會圖書館), 訪問時間: 2019 年6 月10 日。

占領成本、 復員壓力與對日軍事控制的現實需求使得邀請中國派駐軍隊成為必要選項。 戰后伊始, 由于美軍快速復員, 起初, 美國僅征召到51000 名士兵用于占領日本, 兵力嚴重不足。①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 pp.833-834.對于這一問題, 美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 將占領邀請擴展至中國、 英國和蘇聯,可以從上述各國分別獲得約30000 名士兵的軍力, 從而極大減輕美國占領負擔。②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 p.744.與此同時, 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亦認為“如欲確保美國在對日軍事占領中居于主導地位, 則美國駐日軍事力量應至少等于其他盟國駐日軍事力量之和……如削減駐日美軍兵力, 則其他盟國應作相等規模的裁減, 在此條件下, 美國投入較少的兵力即可實現對日控制目標”, 因此麥氏強調, “盟軍派駐數量應限于實現美國政治目標所需的最低規?!?。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 p.744.

應該特別說明的是, 在美國的規劃中, 盟軍并不能在占領中分享美國占領當局的權力。 一方面, 根據設計方案, 盟國軍隊將由麥克阿瑟指揮, 在行動上需服從于美國的意志; 另一方面, 盟國軍隊應自給自足, 其給養由占領軍派遣國負責, 美國并不承擔其后勤供應。④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 p.745.為使這一目標得以貫徹,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特擬定盟國?參與派駐日本占領軍協定?(Agreement for Participation of Forces in the Occupation of Japan)草案,⑤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 p.748.以條約文本的形式劃分了美國與盟國在對日占領事務中各自的權利與義務。 依據此設計方案, 盟國派駐日本占領軍將在由派遣國擔負給養、 裝備及維護成本的情況下, 服從美國駐日占領當局指揮, 作為美國駐日占領軍力的一部分保障美國對日占領政策的執行, 從而確定了占領國自擔后勤的原則。

盡管對國民政府在戰后是否有能力組織派遣駐日占領軍持有懷疑態度, 1945 年12 月25 日, 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 Jr.)及盟軍統帥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仍試探性地照會中國政府, 邀請中國派軍隊占領日本。⑥Department of State to American Embassy, Chunking China, December 26,1945, J.C.S., 1398/15, p.63.事實上, 早在1945 年7 月27 日, 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也建議中國提前準備占領日本之軍隊, 魏德邁認為, 中國派遣軍隊參加占領日本甚為必要, 對維持遠東和平將有極重要的影響。①事略稿本, 民國三十四年七月, 蔣中正總統文物, 臺灣“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 002-060100-00202-027, 001x。對此, 國民政府甚為重視, 委員長侍從室研議后認為, 派駐日本之占領軍在精不在多, 除空軍部分可交航委會研議外, 陸軍部隊似可以三師為宜, 并擬定兩套方案供蔣介石決策: 第一種, 使用三個青年師, 新編成一個軍; 第二種, 直接使用新一軍或新六軍。 對侍從室所擬兩案, 蔣介石選擇支持第一種方案, 即由彼時駐留越南北部的53 軍榮二師充作對日占領軍。②事略稿本, 民國三十四年七月, 蔣中正總統文物, 臺灣“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 002-060100-00202-027, 002x。8 月17 日, 蔣介石明確表示, 希望提供一支由三個師編成的軍隊參與對日占領。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 p.853.

1946 年元旦, 美國駐華臨時代辦饒伯森(Walter S. Robertson)照會國民政府外交部, 正式邀請中國派遣與英國同等數量的軍隊(30000 人)參與對日占領。④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05a。然而, 由于國內局勢日趨緊張, 面對美國邀約, 國民政府內部分官員對能否于近期組織派遣駐日軍隊持有疑義。 2 月23 日, 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上書蔣介石, 稱“鑒于國軍當下任務, 目前并無能力派遣占領軍前往日本, 若派兵, 不僅牽制精銳部隊, 且須牽連相當補給問題, 因此, 派遣駐日軍一案宜從緩定”⑤文物圖書/稿本(一), 蔣中正總統文物,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 002-060100-00209-023。。然而, 就在國民政府就派駐日本占領軍事宜躊躇難斷之時, 3 月13日, 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來電, 再邀中國軍隊駐扎日本, 并稱6月起可先由15000 名中國軍隊東渡入駐日本。⑥革命文獻, 處置日本, 蔣中正總統文物,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 002-020400-00052-048。在得到美國政府與盟總雙重邀約后, 權衡之下, 國民政府隨后決定參與派遣駐日占領軍。4 月15 日, 國民政府外交部電復美方稱“中國已決定派遣軍隊15000人參加占領日本”①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15a。。 顯然, 國內形勢對駐日軍隊問題產生了相當影響, 特別是在保障占領軍后勤供應事宜上存在壓力, 國民政府雖最終決議派遣, 但卻被迫縮減駐軍規模。

跨海補給是中國駐日軍隊籌備事宜所面臨的最為現實的后勤難題。 對此, 國民政府有意尋求美方援助加以解決。 慶幸的是, 盟總一開始也給予正視, 并表示愿意協助解決。 4 月下旬, 盟總指定新濱及名古屋兩地, 由中方任擇一地作為占領軍駐地。②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20a-0021a。駐地確定后, 即面臨著占領軍預備部隊調動問題, 后勤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5 月10 日,為商討中國駐日軍隊后勤及相關問題, 國民政府集合后勤總部、 軍務局、 海軍處、 陸軍總部、 軍需署、 外交部、 軍醫署及榮二師等多個有關單位會同商定派駐占領軍準備事宜, 集中討論占領軍后勤供應與運輸保障、 人員及武器彈藥籌備、 與美方接洽方式及入駐后的民事事務等問題。③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23a。會中, 軍需署報稱“占領軍服裝與給養、 預定啟航港口及上海、 九龍等地現有倉儲物資等已有眉目, 惟運輸問題尚待籌劃”。后勤總部表示“占領軍在海防應攜帶之主食, 可望于6 月底運輸齊畢, 在上海出發之先遣隊亦可按時運到……關于占領軍之副食……(因)中方船運困難, 又缺冷藏設備, 鮮肉、 鮮魚及青菜等供應困難,或可就地采購, 或請美方協助; 彈藥方面, 因故不能按照美方標準發給, 可先予撥發一個月的彈藥”。 軍醫署報告“派遣日本之占領軍醫務人員因需重新調整, 6 月底方可充實完畢, 暫可派遣一個醫療小組隨先遣部隊出發”。 外交部司長楊云竹則建議“駐日軍抵日后, 以機動方式前往占領軍駐地, 以便鼓舞華僑; 另外, 于占領軍內設有軍務人員, 也可協助處理當地民政事宜; 派遣駐日軍隊或可參考英國相關準備情形, 對于出發時間不必過于急切, 以免準備不齊, 有喪國體”①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40a。。

從會議所論議題廣泛性可知, 占領軍后勤籌備涉及單位眾多, 在后勤補給所需資源及能力方面參差不齊、 短板顯著, 以至占領軍無法同時出發, 亦無法作長遠之打算。 關于占領軍駐地問題, 會議經討論后擬選定名古屋, 同時決定, 先遣部隊于5 月31 日前, 在上海完成出發準備, 其余各部隊則需在6 月底前分別于海防和九龍完成出發準備。 主食方面, 因所需補給數量龐大, 船運困難期間, 可暫由先遣部隊攜帶一個月之數量前往, 后續補給務必于6 月底前汽運完畢。 彈藥準備方面, 可先攜帶已撥基數出發, 待彈藥由昆明運抵海防后, 由主力部隊攜往。②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24a、 0042a。會議討論結果隨后經蔣介石批準, 并與后勤補給需要協助之處一同知會美方。 如: 因中方船運困難, 需美方協助采購新鮮肉類、 蔬菜、 馬草等物資; 在汽油及彈藥使用方面, 除占領軍預攜行量外, 隨后所需, 亦需美方能夠供給補充; 醫療救助方面, 占領軍重病患者, 如中國占領軍醫院收容量不敷使用, 則須美方予以協助等。凡此種種, 爾后可由中國政府償還價款。③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31a。

對于中國所提援助請求, 美方亦有相應預案。 在盟總擬定的中國派駐日本占領軍協定草案中, 美方提出, 中國占領軍需以自身可利用的資源為限向占領軍提供后勤保障, 在資源方面不足之處, 美方可依據對華軍事項目提供支持; 同時, 鑒于中國海上運力不足的情況, 美方可提供小型船舶予以接濟等。④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49a-0051a。關于占領軍在日活動使用貨幣問題, 草案備忘錄規定, 中國駐日占領軍在日活動僅限使用日元, 通過美駐日第八軍獲得, 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5 ∶1, 法幣與美元的匯率由中美兩國政府商定,①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51a。待中國占領軍正式進駐日本后, 在美駐日第八軍下開展活動等②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49a。。 不過, 中國駐日占領軍草案亦特別規定, “雙方同意, 中國占領軍具體抵日時間需經盟軍最高統帥批準”, 這就使中國派駐日本占領軍籌備事宜在滿足盟總要求前, 美方保有拒絕中國派遣駐日占領軍入境的權力。 5 月31 日, 國民政府表示接受美方所定條款。③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53a。

限于自身實力, 從一開始, 中國向日本派駐占領軍即是在美國主導下展開的。 無論派駐人數、 派駐時機, 以及擔當角色等皆依美方意志行事, 對于美國所規定的后勤原則亦沒有提出異議。 當然, 在駐軍籌備的初始階段, 中國也得到了美國政府及盟總的支持, 在后勤問題上, 盟總給予一定諒解。

二、 美方修改后勤供應原則與中國占領軍延遲啟航

盡管中國駐日軍隊籌備工作開局良好, 并取得了美方相應諒解與支持, 但占領軍后勤籌備問題顯然比國民政府所估計得更為嚴重。 6月3 日, 美國政府宣稱, 接受中國派遣軍隊15000 人參加占領日本。對于中國所關心的后勤保障問題, 美方表示, 凡屬中國資源能力所及范圍以外所必須者, 美國政府可予妥當援助。 然而, 至6 月中旬, 國民政府駐日軍隊各項籌備事宜仍尚未齊備。 這意味著中國駐日軍隊籌備進度不僅落后于澳大利亞——已于5 月上旬抵駐日本, 同時亦未能如期完成駐日軍隊準備事宜。

6 月9 日, 為加快籌備駐日軍隊各項準備工作, 國民政府國防部第三廳及外交部有關要員再次商定相應解決辦法。 國民政府很快發現, 占領軍后勤供應嚴重缺乏, 對盟總較過去更為依賴。 對此, 國民政府試圖以交由美方代購、 分攤責任、 壓縮官兵薪資成本的方式加以解決。 6 月10 日, 國防部駐日軍隊籌備會議再次舉行。 會議決定,第一, 關于駐日軍隊糧食問題, 擬定由美方代為采購食品等物資, 價款由中國墊付, 日后令日本償還作為中國占領費的一部分; 第二, 港口事務方面, 原歸中國方面負責, 現決定由美方協助負責, 中方僅擔負一小部分; 第三, 航空聯絡方面, 擬每周開班機一次, 機型方面可選用小型或大型機, 視需要加開班次, 由美方負責陸上交通警備及加油修理事宜; 第四, 駐日軍隊待遇, 為節約外匯, 駐日軍士薪資暫比照國內一般待遇, 不予變更。 另外, 駐日軍隊被服應以優先使用本國現品為原則, 如資料欠缺, 可酌情撥發美式; 海上運力方面, 對于駐日軍隊今后所需補給, 可求美方撥借船只, 加以補充等。①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092a。

盡管國民政府試圖以強化美國援助的方式來緩解己方后勤壓力,但由于“6 月4 日駐軍協定”的簽署, 在駐日軍美援問題上已平添諸多不確定因素。 6 月4 日, 中國駐日代表團于東京與盟總正式會簽駐軍協定。 與之前駐軍草案相比, “6 月4 日駐軍協定”明確了中國駐日軍隊與美駐日陸軍之間的隸屬關系, 并著重對后勤援助原則進行了增訂及細化。 如: (1)美方借與中國用于海上物資運輸之船舶由中美政府間討論商定; (2)禁止盟國在日本采購食品; (3)中國占領軍隨軍所需物資由中國占領軍自行規定; (4)占領軍駐日期間應自負維護;(5)占領軍所有級別補給水平與美第八軍保持一致; (6)生活必需品、美式彈藥及美方提供的用于以彌補中國物資困難的援助, 由中美政府間商定。②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118a。

在諸多修正中, 除盟總援助補給權限因收歸美國政府而大為縮小外, 以禁止中國占領軍隊在日本當地采購食品尤為引人注目。 1946年5 月, 日本接連爆發因糧食危機而引發的民眾騷亂, 對美國占領秩序造成嚴重威脅。 對此, 美駐盟總政治顧問喬治·艾切遜(George Atcheson, Jr.)建議立即采取措施, 消除饑餓, 鞏固美國對日軍政控制。①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6, Volume VIII,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1, pp.216-217.由此可見, 美方對駐軍協定的修正是與美對日控制形勢相聯系的, 禁止中國駐日軍隊在當地采購食品, 初衷是緩解日本的食品危機, 但中國方面由此僅能以海運補給駐日軍隊食品需求, 間接地加劇了中國后勤負擔。 此外, “6 月4 日駐軍協定”中, “中國占領軍所有級別補給水準應與美國駐日第八軍一致”的條款則在對中國駐日軍隊裝備給養水平提出具體規范的同時, 使得中國駐日軍隊籌備工作壓力陡增, 雖然國防部經討論后試圖以壓縮官兵薪資待遇的方式來控制駐軍成本, 但美方所提裝備水準的要求仍給中國占領軍后勤籌備提出了新的考驗。

盟總對于占領方案單方面所作的更改, 打亂了中國的部署, 尤其是后勤供應方面的更改, 使中國在派駐占領軍問題上的后勤壓力大增, 迫使中國政府延遲占領軍出發。 正在中國就駐日軍隊后勤補給問題著手進行籌備時, 7 月16 日, 美國方面再次修改駐軍協定, 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告知中方, 為便于向中國提供必要的后勤援助, 在對中國軍隊的總體能力及不足完成詳細審查前, 無法就中國軍隊的任何行動從美國方面獲取設備和物資作出承諾, 因此有必要先予評估中國占領軍組織能力及裝備水平。②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144a。18 日, 盟總通知中國駐日代表團, 除中國占領軍當前所缺器材及其他補給品援助職責已交由太平洋美軍總司令依規定辦法予以接濟外, 前于6 月4 日由雙方簽署的駐軍協定因經盟總再次修正, 尚有重新簽署的必要。 美方表示, 大部分修正集中于后勤補給方面, “盟總有權參照美國政府意見及供求狀況, 酌情補給中國軍隊, 中國駐日軍應先填送由美方印制之人員組織表及裝備表, 并分期注明各項補給所需日期, 使美方能夠確實照料駐日軍實際情況, 以便籌備補給協助”①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148a。。 對此, 朱世明表示, 除駐日軍隊炮兵配置問題尚有待修正外, 對新修正案無異議。 20 日上午10 時, 駐日代表團同盟總完成6 月4 日協定修正案簽署, 是為“7 月20 日駐軍協定”。

“7 月20 日駐軍協定”較之6 月4 日版本, 修正內容仍集中于后勤補給方面, 但美援力度與空間遭到進一步壓縮。 主要如下: (1)強調中國占領軍自給。 6 月4 日協定規定, 必要時可根據中美軍事合作計劃得到美方協助, 修正后則稱中國占領軍應以中國可獲物資為限,自行負責占領軍補給事宜, 美方援助限度由駐日軍最高統帥參照美國政策及指示決定。 (2)細化物資采購援助辦法。 例如, 汽油等物資供應問題, 原案規定汽油及其他物品可向美方采購; 修正后則稱, 大宗汽油及其他物品以備中國占領軍需要者, 可另行續商, 照中美政府商妥之辦法供應。 (3)收緊日元支出權限。 駐日軍隊活動所用日元, 原案指稱可由美方撥付, 照第八軍辦法記賬, 新案規定, 駐日軍隊所用日元現需向盟總經濟科學司財務處認領。 (4)明確日本設備使用償還原則。 原案規定, 中國占領軍為需使用日本設備, 使用美軍物資修理的, 償還辦法由兩國政府商定, 新案規定, 費用應由中國償還。 (5)強調占領軍醫療自立, 原案規定, 重病患等中國醫院不能治療者, 可送美方醫院醫治。 新案則稱“美軍僅可收容少數中國醫院不能確實治療之急診病人”。 此外, 美方要求, 中國占領軍應同意提交美方所需物資詳細列表、 裝備表及占領軍人員組織表。

通過中方所交表項, 美方對中國占領軍組織編制、 裝備水平、 后勤能力等有了較為全面透徹的了解。 面對中國占領軍在后勤籌備進程中的窘況, 美方并不打算就此向中國提供進一步物資及運力援助。 10月11 日, 中國駐美大使顧維鈞來電稱, 根據美國國務院要求, 中國需預先撥付500 萬美元, 以國防部戶名存放美方, 充作中國占領軍補給基金, 按季交用, 待補給基金到位后, 中國駐日軍隊方可成行。①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191a。因美方所提補給基金數額涉及2000 萬美元之年度項目支出, 數額巨大, 卻又查無源頭, 中國大感心異。 10 月17 日, 外交部電知朱世明, 要求查清補給基金原委具報; 同日, 外交部亞東司通告駐美大使顧維鈞, 因“駐日軍補給問題尚未解決, 暫不能與美方進行換文”②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一),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2, 0194x。。

由此可知, 駐軍協定經盟總與美國政府多次修正, 盟總援華權限及范圍大為縮小。 在中國占領軍籌備事宜上愈發強調中國自立問題,表明美政府及盟總對于中國占領軍援助政策已發生重大變化, 特別是在摸清中國占領軍籌備實況后, 對于中國占領軍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 占領軍補給基金要求的提出, 表明美國政府已不愿就中國駐日軍隊后勤問題提供進一步援助。 失去外援的駐日軍隊籌備工作由此停擺, 先前已抵達上海港整裝待發的部分占領軍官兵因船舶無法啟航而滯留上海, 整日無所事事。

三、 美方拒絕繼續支持中國后勤與國民政府改以憲兵隊赴日

美國政府以陸軍部無專項資金支持中國駐日軍隊籌備為由向中國收取占領軍補給基金, 致使中國占領軍籌備進程終遭凍結。 正在國民政府就占領軍補給基金來源多方查找時, 11 月5 日, 美國外交部答復“500 萬補給基金系因美陸軍部并無額外預算足供中國占領軍開支,故以中國15000 名占領軍三個月給養需要估計而成”, 并希望中國方面早日墊付。③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二),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3, 0010a。然而, 因外匯緊張, 中國一時難以籌措足額資金交付美方。 為使占領軍籌備進程得以維系, 11 月13 日, 國民政府指示顧維鈞可試向美方交涉, 由美國財政部暫墊, 將來在占領費下充抵,“駐日軍協定換文事已再催國防部”, 故可求美方再予寬限時日。 由于補給基金暫無著落, 無奈之下, 駐日軍隊籌備工作只得暫時擱置。1947 年2 月3 日, 外交部正式通報美國政府“中國駐日占領軍暫緩派遣”。

從中美始就中國派駐日本占領軍事宜進行交涉, 到1947 年2 月3 日正式宣布“暫緩”派遣, 歷時一年有余。 在此期間, 因中國在日本未有占領軍駐扎, 而根據盟總規定, “凡未派占領軍者, 則歸盟軍審判”①?憲兵半年刊?, 2006 年第 63 期, 第 120 頁。, 中國代表團在日活動因而遭遇種種困難。 12 月14 日, 新任駐日代表團長商震稱, 因代表團原有警衛系前團長朱世明自留日俘虜中挑選而來, 紀律不佳, 常有犯法, 為保護中國法權不受盟總侵害,避免代表團成員犯法遭美軍憲兵逮捕, “望能精選優秀官長及憲兵40名赴日, 代表團月前已與盟總交涉派遣中國憲兵40 名來日事宜, 由駐日代表團供給住所及副食費用, 在盟總發給之日元項目下開支”②外交部: 我國派駐日本相關事宜(二), 臺灣“國史館”藏, 數位典藏號:020-010122-0013, 0094a。。國民政府隨后批準了這一請求。 駐日憲兵歷經嚴格挑選, 在完成了語言、 熟知日本概況、 軍事技能等各項訓練后, 經盟總批準, 1948 年2月26 日, 駐日憲兵乘??递喌诌_日本, 正式進駐代表團, 開始執行勤務。

中國派駐日本占領軍一事從開始與美方交涉到最后決定暫緩派遣而改以憲兵隊赴日, 除受國內局勢動蕩因素影響外, 主要受水陸運力缺乏與補給不足等后勤問題的掣肘。 抗戰勝利后, 由于日軍的長期侵略與破壞, 收復區交通運輸業及農業生產均陷入破產邊緣。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I,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1, pp.1366-1367.交通紊亂、 經濟凋敝, 使駐日軍隊籌備工作雪上加霜。 為盡快解決交通運輸問題, 國民政府甚至動用日本戰俘搶修道路, 以期盡快恢復正常的交通運輸。④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5, Volume VII, p.1368.后勤保障能力方面的缺陷同樣給國民政府搶收被占領土造成很大困難。 在戰爭結束時, 國民政府的權力仍局限于西南一隅, 面對短時間內無法快速搶收被占領土的窘境, 國民政府只得仰賴美國在后勤問題上提供援助。 杜魯門對此直言: “蔣介石甚至連接收華南都有極大困難, 因此我們采取了異乎尋常的步驟, 利用空軍將國民黨的軍隊空運到華南, 并將海軍調去保衛海港……”①哈里·杜魯門: ?杜魯門回憶錄?第二卷, 李石譯, 世界知識出版社1965 年版, 第 71 頁。因此, 從自身來講,應付國內形勢尚且資源捉襟見肘的國民政府, 單憑一己之力, 并無能力供給一支規模達15000 人, 裝備及維護水平與美軍同等的海外駐軍。 雪上加霜的是, 占領軍在日活動僅可使用日元, 需用黃金或美元進行兌換, 由于法幣在戰后陷于惡性通脹, 而外匯儲備又近乎枯竭,②天津編譯中心編: ?顧維鈞回憶錄縮編?, 中華書局1997 年版, 第761頁。中國完全無法提供占領軍所需補給基金。 更為不幸的是, 國民政府原指望由顧維鈞同美國財政部交涉, 由美方暫為墊付駐日補給基金, 以使中國占領軍能夠成行, 然而美方不僅不為所動, 反而提出與中國結算租借貸款事宜。 1946 年10 月30 日, 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James Francis Byrnes)致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稱, 根據8 月30 日?剩余財產協定?第7 條第d 款的規定, 國務院正考慮在華盛頓舉行公開談判解決最終租借結算事宜, 屆時將取消5000 萬美元的政治貸款以及1946 年6 月30 日確定的估值為15 億美元的租借援助, 并向中國預先收取駐日占領軍補給基金500 萬美元等。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6, Volume X,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2, p.1016.1947 年2 月14 日, 美遠東事務辦公室主任范宣德(John Carter Vincent)在其遞交給國務卿馬歇爾的報告及在附件中包含了由中國事務司司長林沃爾特(Ringwalt)提交的備忘錄, 其中對上述決定進行了重申。④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7, Volume VII,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2, pp.1065-1066.國民政府擬與美方交涉代墊補給基金事宜的嘗試遂告失敗。后勤問題由此終成中國派駐日本占領軍計劃胎死腹中的最為現實的原因。

美國政府起初對中國派駐占領軍抱有期待, 它希望中國提供可觀兵力并擔負相應的占領成本, 從而可以使美方以較低成本實現對日本的控制。 并且, 作為東方人, 中國占領軍亦可使日本人明了過去的戰爭絕非是黃種人反抗白種帝國主義的正義戰爭。①National Composition of Forces to Occupy Japan Proper in the Post-Defeat Period, August 13, 1945, https: / /www.ndl.go.jp/constitution/e/shiryo/01/018/018tx.html(日本國會圖書館), 訪問時間: 2019 年7 月1 日。然而, 隨著中美就派駐占領軍后勤問題交涉日漸深入, 美方意識到, 中國軍隊的后勤補給能力實在與期待中相差甚遠。 1946 年6 月始, 美國軍方即開始抱怨美國政府對中國占領軍的安排已遠超中國自身的負荷能力, 而駐日美軍僅能提供有限援助。②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Force in Occupation of Japan, July 9, 1946, J.C.S.1398/19, pp100-104.美國政府及盟總遂多次修訂駐日軍隊協定草案, 欲使中國在占領軍派遣上能盡可能以自身之力為后勤提供供給。 在對日實行軍事占領為中美間已有約定, 難以正當要求拒絕中國占領軍駐日的情況下, 美國隨后索性拋出每季500 萬美元補給基金的要求。 其用意有二: 首先, 如果中國償付500 萬美元補給基金, 則美國方面邀請中國駐軍的初衷即可保全; 其次, 如果中國拿不出該項資金, 即可以此合理拒絕中國軍隊赴日, 使中國駐日軍隊絕不致對美占領當局有所拖累。

由此可知, 美方在中國派駐日本占領軍的交涉過程中始終堅持貫徹了美國邀請中國派駐日本占領軍的初衷。 當這一初衷難以實現時,美方選擇了采取措施迫使中國駐日軍隊計劃流產的策略。 隨著盟總對日控制日趨穩固, 而中國籌備后勤事宜又遷延日久, 美方原先對兵力不足的擔憂也沒有對占領政策的實施造成明顯損害, 中國派駐占領軍對美方的意義遂逐漸凋零。 因此, 在與中國方面就派軍一事深入交涉, 中國后勤補給能力已完全為美國所掌握后, 美方意識到中國派駐占領軍不但不能依美國政府及占領當局所愿分攤成本, 反而是負面資產, 中國占領軍計劃胎死腹中亦是必然。

四、 結 語

就中美關于駐日占領軍派駐意向及交涉過程而言, 雙方之間并不存在政治阻礙, 彼此也均有意使中國駐日軍隊能夠成行。 為此在一開始, 美方對中國在后勤問題上的不足給予諒解, 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援助。 然而對美方來說, 中國占領軍最大的意義在于抵日后能夠如美方所愿在提供兵力的同時為美方分攤占領成本, 但現實卻是如果沒有美方在后勤援助上給予充分援助, 則中國無能力如約完成駐日軍隊籌備事宜, 也無力維持海外駐軍的長期補給。 因此, 當美國援助的底線與中國在后勤能力上的不足發生沖突時, 為使美國駐日占領當局利益得以保全, 美國要求中國預先支付巨額補給基金就在所難免, 但這又是中國的國際償付能力難以承受的。

故而, 與其說蔣介石將占領軍投入內戰戰場而導致占領失敗, 不如說是因為占領無望, 占領軍才轉向內戰戰場。 這其中的關鍵問題雖是后勤, 但卻受到美國戰后對日政策調整及中美關系變化的雙重影響。 在這一過程中, 中國在遠東秩序中的地位不斷弱化, 美國一國主導東亞秩序的特征逐漸確立, 中國占領軍計劃的提出與破產正是美國意圖發生變化的鮮明寫照。

猜你喜歡
典藏事宜國民政府
決策權動態流轉:國民政府初期華僑教育師資政策考察及當代啟示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海峽姐妹》雜志2021年度發行具體事宜
《海峽姐妹》雜志2021年度發行具體事宜
《海峽姐妹》雜志2021年度發行具體事宜
典藏
往來·典藏
典藏
滇緬鐵路與抗戰精神
典藏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