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地域特色的學校勞動教育搜索

2020-11-30 09:01高彩霞
中國德育 2020年19期
關鍵詞:農耕勞動育人

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學校是勞動教育的實施主體,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結合當地和本校實際情況,對勞動教育進行整體設計、系統規劃,形成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p>

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夏莊小學坐落在城陽區夏莊。這里瀕山靠水,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這塊土地上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編織、刺繡、核雕等傳統技藝,經過世世代代的匠人傳承下來。幾十年前這里也是山東的果蔬基地,但隨后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城陽已經從菜籃子基地跨越為了今天的青島北部交通大樞紐,學生也不再是菜農的孩子,他們成了新市民。傳統勞動方式漸漸淡出歷史舞臺的同時,人們對勞動的認識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孩子們缺少對勞動的正確認識,缺乏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诖?,學校依托“夏莊農耕”“城陽非遺”以及青島特有地域歷史文化資源,形成了一套符合新時期小學生成長需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勞動課程育人體系。

一、校內:以農耕課程為引領,多點布局

在校內,學校以農耕校本特色課程為引領,搭建“一園一房三館”勞動空間,引入非遺老師專業師資,多點布局,支持勞動教育課程建設。

1.將農耕課程形成體系

學校坐落的區域,農耕歷史悠久,農耕文化深厚,為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農耕課程開發之初,學校就成立了專門的農耕文化工作室,由校長牽頭,聘任青島農業大學教授為工作室顧問,勞動專職教師參與,共同研發課程。課程整體設計遵循系統性、發展性和實用性的原則。其中“系統性”主要指圍繞勞動育人目標作系統思考,從課時設計一內容選取一教學手法一評價跟進,通盤考慮,抓好每一環節;“發展性”主要指根據小學段不同年級學生發展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層層遞進;實用性主要指在勞動內容的選擇上,注重貼合地域特色及學生發展實際,選擇教師、學生易操作,能實現的內容進行課程設計。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由“農耕知識”“農耕故事”“田園詩詞”“實作農耕”四大內容模塊構成的“菜籃子口袋書”校本課程體系。

在進行紙質教材開發的同時,學校圍繞《菜籃子口袋書》教材,面向勞動育人實際,構建勞動課程資源庫。鼓勵教師以教材為藍本,制作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教材課件,充實學校勞動教育資源庫。課程資源庫的建設,不僅促進了教師間教育教學方法的交流,反過來也促進了校本教材的品質提升。通過實踐,原有教材不斷得到琢磨,育人目標更為聚焦、結構更加合理、內容更加積極、方法也更加有趣。

2.拓展學校勞育空間

學校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建起了“一園一房三館”?!耙粓@”指的是學校1000多平方米的“夏娃娃種植園”。種植園中的蔬菜種植園被分成33個區域,面向1-6年級學生,采取責任承包的形式,分包到班級。學生通過照料蔬果,體驗勞動的不易;通過觀察果蔬,感受四季的變化,在與植物共成長的過程中,獲取知識,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跋耐尥薹N植園”中不僅有播種、耕耘、采摘等農事活動,還有勞動果實的義賣活動。學校用義賣款項設立了夏娃娃愛心基金。捐出的第一筆愛心基金為貴州崗烏小學的貧困學生送去了5,000元的愛心捐助。這使孩子們體驗到了勞動的價值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一房”指的是學校的“夏家廚房”,這里是培養學生生活技能的場所。夏家廚房的廚藝課每兩周開一次課。廚藝課上的廚藝清單,主要以傳統美食為主,但會根據學生的年級,在難度上有所區別,例如湯圓、青團、粽子、餃子、面餅等,都是清單上的內容。孩子們在學做美食的過程中,學習到的不僅是生活技能,還有傳統文化的熏陶——夏至學做手搟面、吃面的過程,也是為了慶祝新麥子的收獲,吃面嘗新;冬至熱熱鬧鬧學做包餃子的過程,也是感受中國文化中對團圓、幸福的追求。

“三館”指的是學校的百年校史館、菜籃子美學館和茶藝館。校史館中介紹區域性農耕文化成果、展示農耕文化實踐項目和農事活動,供學生了解當地農耕特色和風土人情;菜籃子美學館展示不同時期的農耕用具和蔬菜圖片資料,解釋農作物的栽種、生長與氣候時節的關聯,學生在這里既可以學到農業知識,也感受到了應時的規則;茶藝館中教學生認識夏莊特有的老爺茶、松針茶;聘請專業老師教授學生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孩子們回到家,用學到的茶藝知識泡茶給爸爸媽媽喝,既收獲了一項勞動技能,又增進了親子關系。

3.將非遺老師請進課堂

學校充分挖掘地域傳統文化,積極開發非遺特色勞動課程,一批如淘泥、刺繡、扎染、茶藝、拓年畫、泥老虎等非遺課程逐步形成系列。根據操作的難易程度,不同非遺技藝被安排在不同年級開展,如陶泥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放,刺繡和扎染課則被安排在四年級上。

學校每周會邀請非遺教師到學校來指導孩子們學習傳統技藝。傳統技藝與育人過程碰撞往往能產生許多不可思議的火花,實現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如2019級、2020級畢業生就用拓年畫的技藝制作屬于自己的畢業證書。學生領取證書底板,拓出畢業證書。然后,丹青工作室的教師用毛筆將學生們的信息填寫在畢業證上,金框裝裱,一份獨一無二的畢業證書便制作完成。這是勞動的過程,也是收獲的過程。

二、校外:以地域特色為基礎,實踐育人

在做好校內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同時,學校因地制宜,結合特色主題活動,建設校外實踐基地,開展研學活動等,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還原真實的勞動情境,引導學生在勞動中,學習發現并解決問題;參與公共事務,增強社會責任感。

1.特色主題活動

立足果蔬基地,設計“尋訪菜農”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知勞動人民的智慧,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尋訪活動前,教師會指導學生列出尋訪提綱,學生按照提綱進行訪問,并最終提交尋訪視頻和尋訪報告。尋訪內容包括深入田間,體驗菜農的勞作過程,采訪、聆聽菜農精耕細作的竅門;搜集老農具照片,聽菜農講每一件老農具的作用,了解其演進過程;了解農事諺語,以及菜農如何應四時變化安排農事……

依托嶗山西麓、白沙河畔的良好生態資源,學校聯合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開展“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修建鳥巢,救援幼鳥,開展愛鳥、護鳥行動,培養學生的愛心、責任心。同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成為學校勞動教育的創新生長點。此外,學校還會組織學生走上街頭,參與垃圾分類收集,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增強公共服務意識。

2.校外實踐基地活動

學校毗鄰夏莊四季生態采摘園。采摘園的最大特點是采用國內先進的溫度和濕度控制技術,采用低碳、環保、綠色的理念,種植全天然、無公害水果、蔬菜等。學校與夏莊四季生態采摘園建立長期穩固合作關系,將其作為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引導學生緊跟科技發展,感受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的變革。在生態園中,種植專家會給學生進行相關農作物種植的指導和講解。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采摘園中的農作物,指導學生通過素描觀察記錄,并嘗試與傳統菜園種植方式作對比,真實體驗科技帶來的勞動方式的變化,增強學生的勞動創意意識。

3.多彩研學課程

夏莊境內有商代霸王臺、東晉慧炬院、元代黃石官等歷史遺跡。這些遺跡訴說著歷史的變遷,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反映了歷史某一時期的文化和藝術成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學校以此打造特色“匠心勞動”研學課程。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賞析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感受勞動之美.體會古人在生產力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對自己工作的執著認真,對作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種情懷,一種執著,一份堅守,一份責任,才能讓如今的我們仍在感嘆古代工藝的精妙。

經過幾年實踐,勞動教育已成為我校育人新途徑。在未來,我們將不斷豐富勞動教育內涵、構建勞動教育新格局,扎根實踐,促進學生茁壯成長。

[高彩霞,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夏莊小學校長,一級教師]

責任編輯 郭鑫超

猜你喜歡
農耕勞動育人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農耕感懷
農耕園里收獲多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悅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樂綻放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