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職業教育推動農村“精準扶貧”策略研究

2020-11-30 08:51呂清華
農業工程技術·農業信息化 2020年9期
關鍵詞:武漢市精準扶貧精準

呂清華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成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農業職業教育機構作為農業技術人才培養機構,要全力參與地方政府的扶貧攻堅戰,并利用其特有的技術優勢和傳輸渠道,力爭在這一場劃時代的戰役中發揮其應有的地位與作用。

關健詞: 職業教育;農業;精準扶貧;策略研究

習總書記在2015年明確指出:“精準扶貧,一定要精準施策。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睘槁鋵嶞h和政府這一系列強有力的“精準扶貧”措施,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根據“扶貧攻堅”戰略目標,分別采取了“精準施策”的具體方法和手段,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下降到2019年底的500萬人左右,脫貧率達到94.9%,尚未摘帽的貧困縣還有52個,創造了世界扶貧史上的奇跡。

農業職業學校作為黨和政府培養農業人才的基地,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責無旁貸。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落實湖北省委“精準扶貧”政策,武漢市農業學校結合農業職業教育特點,決定開展農業職業教育推動“精準扶貧”的社會實踐,并成立了實踐工作小組,工作組選取湖北省武漢、宜昌、荊門、咸寧、孝感等地區的典型貧困地區作為樣本,首先分析了當地貧困人群現狀,然后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教育扶貧實踐活動,形成了相應的研究報告,為“精準扶貧”戰略實施提供了農業職教領域的扶貧模式。經過三年多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業職業教育推動“精準扶貧”實踐經驗,主要作法及效果分析如下:

1? ? 送技術到村,實行“技術精準扶貧”

武漢市農業學校根據貧困家庭的生產項目確定幫扶對象,采取送技術上門的方式進行技術精準扶貧。如園藝專業教師赴東西湖區慈惠農場進行快生蔬菜種植技術指導,畜牧專業教師定點服務新洲區養殖專業戶,管理專業教師定期到貧困戶傳授農產品營銷知識,并協助制定產品的營銷計劃[1]。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職教中心充分利用茶葉栽培與加工技能開展精準扶貧,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2015年起,覃立明等老師利用老霧沖茶研(訓)基地對口幫扶賀家坪村14戶茶農、中嶺村27戶茶農,到戶進行現場指導,提高鮮葉質量,2019年每畝平均產值突破萬元大關,受到所有茶農與相關部門的高度肯定。

咸寧農業職業教育部門通過技術幫扶,開辟產業新路徑,引導農民脫貧致富。根據農業職業教育的優勢,結合本地“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鄉村振興戰略工程,把加工技術送到“雞湯小鎮”村民手中,把種植技術送到“蘿卜小鎮”農戶家庭,在“柃蜜小鎮”開辦“農家樂”經營管理技術培訓班,專業教師走村串戶,根據村民需求,進行香菇、花卉、動物養殖等技術輔導。近三年,有1萬多戶老區貧困戶從中受益,至2019年,平均每個貧困戶增收6000多元,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孝感市安陸接官鄉楊沖村位于接官鄉東側,占地2.91平方公里,屬于山崗丘陵地帶,土地貧瘠、地廣人稀,轄5個村民小組,全村165戶713人,曾是安陸市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孝感農業職業教育部門在楊沖村調研中發現,本地水土特別適合太空蓮的種植,他們與當地政府扶貧部門一起,籌劃建設太空蓮種植基地,經過近一年的建設籌備,基地如期完工。他們在村中舉辦了專門的技術培訓班,吸引了村民注意力,因為他們都想在基地就業,沒有技術可不行。村民們都說:“通過培訓,我們掌握了太空蓮種植的基本技能,被基地聘請后,一天可以賺100元,一年保底也有2萬元收入,已成功脫貧!” 2019年,楊沖村村集體收入突破8萬元,并于當年底順利實現整村出列。

荊門市農業職業教育部門對口幫扶栗溪鎮桑埡村,該村有山林16660畝、耕地540畝。他們根據該村土壤、氣候條件,協助村民成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六合香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9月,流轉桑埡村1組120畝土地種植茶葉。茶園位于山清水秀的錢河岸邊,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六合香”茶葉的品質。

由于職教中心送技術給了村民,所以專業合作社的所有技術工作全部由本村村民完成,茶園繁忙時每天需雇用采茶工20余人,工資按月結算。職教中心還幫助村里成立了土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本村貧困戶發展土蜜蜂養殖900箱;依托家庭農場,帶動全村種植花卉苗木560畝;依托農業開發公司,帶動全村種植油茶800畝。全方位的技術扶持,使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16人至2019年底已全部脫貧。

2? ? 請學員進教室,實行“培訓精準扶貧”

為讓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湖北省農業職業教育部門廣泛深入地開展了“培訓精準扶貧”實踐。

2.1? ?對“扶貧攻堅”駐村干部進行專業培訓

武漢市為提高“精準扶貧”效果,開展了多層次的“培訓扶貧”實踐。武漢市政府依托市農業學校,從2016年起,每年都要對140名左右的駐村扶貧干部進行培訓[2],經過培訓學習,扶貧干部掌握了脫貧技術,提升了綜合素質,為帶貧困村民脫貧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礎。湖北其他市縣也采取相應措施,借助農業職業教育平臺,開展對專職扶貧隊伍的專項培訓,以提高其思想素質與專業素質。這一做法收到了顯著的社會效果,經過培訓后的駐村扶貧干部服務農民的能力更強、水平更高、效果更好了[3]。

2.2? ?針對貧困農民的實際需要,開辦脫貧致富技術培訓班

武漢市農業學校從2016年以來,每年專門針對貧困人員開辦畜牧水產、農機、食用菌、生態旅游、養蜂、經濟動物養殖等培訓班,每年舉辦30個培訓班次,培訓農民1500人次。 通過培訓,貧困農民掌握了生產技能,至2019年底,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部分學員成為“致富明星”。如黃陂區“家庭農場”付丹,利用培訓所學的“營養食譜”養豬,年純利70多萬元;蔡甸區張灣鎮尹其豹,把培訓所學的新技術運用到生產實踐中,采取科學的莧菜+苦瓜+萵苣的種植模式,實現新鮮蔬菜不間斷上市,年收入達到20萬元;新洲區舊街茶葉班學員胡全波,用專業知識克服技術難題,嚴格按有機茶生產標準組織生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收益。

宜昌市秭歸高山村陳家淌村,核桃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產業之一,是可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黃金樹”和“搖錢樹”。從2016年起,當地農業職教部門在開展了以“技能培訓助力精準扶貧”為主題的專題培訓會[4],把核桃種植和管理技術送到田間地頭,60多名當地貧困農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指導。經過近三年的技術培訓,該村貧困人口2019年已全部脫貧摘帽。

2.3? ?針對貧困家庭婦女,開辦就業致富培訓班

在湖北省現有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 婦女占45.3%,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落后地區農村婦女受教育程度顯著偏低,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廣大貧困婦女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怎么樣讓她們脫貧是擺在農業職業教育領域的一個突出而現實的問題。

武漢市農業職業教育采取了扶貧先“扶智”的策略,把提高貧困婦女的知識和技能放在首位,這才是幫助她們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從2016年起,我們針對貧困地區婦女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專題培訓班,內容包括職業操守、家政保潔服務、老人護理、網絡營銷、家庭手工等方面的培訓[5],為保障教學效果,經常把學員帶到相應的實踐基地進行現場教學,把貧困婦女培養成為有文化、有技能、高素質的各類服務人才,這類人才是當前市場的緊缺需求,薪酬待遇高,是促進貧困婦女快速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截止2019年12月底,共為2000多名困難女性提供了培訓,其中有1500多人實現了就業創業,脫貧致富。

2018年,襄陽市農業職業教育部門針對貧困偏遠地區婦女需求,制定訂單式項目書,開展“巾幗夢想園”、“助陪讀媽媽就業”、“家庭教育進社區進農村”等培訓項目,分別在20多個村開展就業致富培訓40多個班次,培訓貧困婦女5000名以上。

3? ? 招收貧困農民子女,實行“教育精準扶貧”

職業教育不僅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有力措施,更是阻斷貧困代際傳播的最有效手段。湖北省支持貧困縣每縣重點建設1所標準化的中等職業學校。從2016年起,對34個有中等職業學校的貧困縣每縣投入1000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并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學?;A能力達到規定標準,滿足辦學規模和培養要求。支持職業院校辦好一批社會有需求、辦學有質量、就業有保障的涉農特色優勢專業,滿足地方產業發展與扶貧開發需要[6]。推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傾斜,每年從貧困縣招收初中畢業生到大中城市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接受學費、生活費全免的職業教育,優先安排就業;學生畢業后若繼續就讀高等職業院校,仍可享受免學費政策。

為了到達“教育精準扶貧”的目的,2008年起,武漢市農業職業教育在全國率先開始免費模式,吸引了大量的農村貧困生。? ?通過對生源的調查,發現農村貧困生數量高達74.34%。為了讓貧困生學到技術,畢業后能幫助家庭脫貧致富,我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手段。一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專業設置緊密結合市場需求,以園藝園林、畜牧獸醫、管理服務為主干的專業體系,適應了現代都市農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從而吸引了更多的農村貧困生到校學習,為農村新一代勞動力脫貧致富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以實踐技能培養為核心[7]。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培養懂技術、會經營、能致富的農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學校建設有動物解剖標本室等28個實訓室,植物組織培養中心等三大實訓中心,實驗蛋雞場等六大生產實訓基地,在武漢市大中型農業企業建設了20多個校外實習(訓)基地。先進的教學模式,完善的實訓實習基地,為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了他們將來能科學致富做好了充分的技術儲備。

通過對畢生生的跟蹤調查,50%學生成為大中型農業企業的技術骨干,20%的畢業生投身于自主創業,80%的家庭走出貧困,學校成為武漢市培養農村脫貧致富人才的搖籃。

4? ? 試點農民中職教育,通過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實行“素質精準扶貧”

根據國家《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方案(試行)》文件精神,結合武漢市和自身實際情況,武漢市農業學校從2015年起,以“送教下鄉、農學結合、提高綜合素質”的培養模式[8],每年在武漢市農村地區招收200名學員,實施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對象年齡在20~55歲;初中畢業以上學歷(或具有同等學力);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工作的務農農民以及農村新增勞動力、農民合作社從業人員,優先照顧農村貧困人員。

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這一培養模式在省內尚屬首創,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本地主流媒體多次給予深入報道。試點兩年來,為武漢市農村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具有較強農業生產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能力、適應武漢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他們中間,有的已成為當地的“脫貧致富”典型。

調查發現,入學前學員中貧困家庭比重達到33%。經過二年中等職業教育,學員專業生產技術有了質的飛躍,更學會了電子商務。至2018年,100%的學員家庭成功脫貧,66.6%的學員家庭收入超過武漢市平均線,實現在致富目標。

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探索,我們在農業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實踐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同時也面臨新的瓶頸:

4.1? ?農業職業教育扶貧的局限性

比如送技術上門的過程中,由于農戶普遍生產規模小,技術效果不明顯,從而影響脫貧效果。再比如遇到農產品市場波動或自然災害,對于農民個體,教育扶貧的目的很難達到。

4.2? ?農業職業教育扶貧要同心協力才能達到最好效果

我們在職教扶貧過程中,常常會碰到“受力方”不積極參加學習培訓的案例,個別貧困戶甚至是“等、靠、要”。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教育扶貧行為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5? ? 結語

當前雖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困擾,但農業職業教育推動“精準扶貧”的實踐效果是顯著的,我們要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扶貧模式,為打贏這場世紀戰役做出農業職業教育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黃濤.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20(01):94-96.

[2]胡艷華.農民職業教育培訓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問題及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01):62-66.

[3]徐輝,許泱,李紅,常春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影響因素及其精準培育研究——基于7省21縣(市、區)63鄉(鎮)的調研數據[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03):86-94.

[4]張會.論農業現代化、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與農村職業教育改革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158+166.

[5]盛子強,周琪,劉麗梅.基于農業現代化的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8):67-71.

[6]石玉潔.城鄉統籌背景下吉林省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6,25(03):25-26+56.

[7]盛子強.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與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4):40-46.

[8]田安國,潘峰.對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的思考[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05):1232-1234.

猜你喜歡
武漢市精準扶貧精準
武漢市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武漢市中小學優秀自制教具評選活動成功舉辦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武漢市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